茶味的初相

茶味的初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曙韵 著
图书标签:
  • 治愈
  • 生活
  • 情感
  • 散文
  • 随笔
  • 慢生活
  • 文学
  • 女性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029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265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 茶文化爱好者
  ★知名茶文化学者,台湾人澹如菊茶书院、北京茶家十职创办人李曙韵女士首部茶事专著,带您以茶人的第三只眼探究我们置身的世界,洗去心灵的疲惫与浮躁。
  ★茶事美学首部曲,开启大陆茶文化研究新领域。
  ★CCTV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茶味的初相》是作者茶事美学首部曲,首次将茶席、茶艺、花艺融合在一起,手把手教诲读者如何选茶具、选茶叶,如何营造优美的泡茶、品茶、读茶环境,如何让泡茶的过程体现出艺术美感,引导读者从普通的日常饮品,进入一个全新的美学殿堂。
  精美茶道摄影作品,配上精辟简洁的文字解说,完整呈现茶道之美学,解开茶人之迷惑,并将“茶席”带入生活设计之领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茶香浓郁、宁静祥和的世界。让人心中自然而生一种宁静的喜悦,虽不灼烫,但持久恒温;虽不浓艳,但清爽宜人……

作者简介

  李曙韵,人澹如菊茶书院创办者,第十届台北文化奖得主,同时也是一个事茶人,一个苦行者,以文字书写茶之美、茶之境,以生命体悟茶之味、茶之髓。

目录

推荐文 —
曾昭旭 你最好不要想了解曙韵
詹勋华 自然禅事禪靜
茶人的第三只眼
茶人的素养
茶席的元素
·烧水壶和炉爐
·壶
·壶承
·盖碗
·茶碗
·茶盅
·饮杯与闻香杯
·杯笼
·杯托
·水方
·茶巾
·茶席巾
·茶则与茶匙
·茶仓
·茶帖
·茶布包
·茶棚
茶汤之序
茶汤
茶之花
茶烟
给十六席同学
我的陶艺家朋友们們
一甲子的风华

山居茶事
水 解身体之需,茶 治心灵之渴
人澹如菊茶事记事
作者后记

精彩书摘

  茶之花?
  属于茶人对花木的品味,置放在茶席或茶室的一角。
  台湾茶界耆老潘燕九先生,多年来茶席只用一枝人造的姬百合,概因老人家悲天悯人,不忍为每一次的茶事而折腾花草。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多处反对人工事花,尤指花道界用铁丝矫正花枝形态,或用烛油滴点牡丹花心,或用热水蹂躏花枝,罔顾花的尊严。
  对花人而言,茶花是可以独立欣赏的作品,以花枝少、花头小、花色雅、花品清、花器秀为准则。
  对茶人来说,技术只为辅佐花型,更严格来说,掌握技法后应学习放下,重新将眼光放回自然界的秩序上。传统插花为固定花型而用的剑山,在茶席上应避免使用。碗型或皿型的花器常与茶席上的器型相近,不易创造层次感。文房雅玩的小瓶,将折枝花自然投入,很符合茶花情趣。
  日本茶室结构中有床龛一角,为茶室的精神角落,作茶花、挂轴、香合陈设之用。平日茶人多亲执花事,茶事中也有“花所望”之语,意指主人不自己插花而请客人代为发挥。唯客人离去前需将自己插的花撤下,包在白宣纸中置于床龛的一角。也就是茶花仅属茶席间的花,茶事毕了,花亦非花了。
  茶花所追求的是将花所持有的生命在瞬息间把握,很像禅宗活在当下的生命观。故茶席的花只要在茶事进行时三两小时间,维持茶人所期待的生命状态即可。是以像春日盛开的山茶、夏日的莲、秋日的枫、冬日的梅,都是茶室花品的代表。
  近年来台湾茶人为响应环保,多祟尚自然的盆栽,摆在茶席上,成了案头的活山水。屠隆在《考盘余事》中写道:“??春之芳兰,夏之夜合黄香萱,秋之黄密矮菊,冬之短叶水仙、美人蕉,佑以灵芝,盛诸古盆,傍立小巧奇石一块,架以珠几,清标雅质,疏朗不繁,玉立亭亭,俨若隐人君子,清素逼人??”
  盆栽的意趣在于将自然的山水浓缩在咫尺的盆器中,借景入室,寓情于天地山川之间。民初文人周瘦鹃热爱梅花,园有梅屋、梅丘,也培育了不少盆梅,尤其偏爱古干虯枝的绿梅。而文人审美趣味最奇的当属《影梅庵忆语》的作者冒辟疆,他主张隔着屏障点着翠烛欣赏花影,为我日后进入剧场为茶会做造景时,提供了很好的灵感。
  我习花多年也曾从事教学数载,曾在茶花的形式上力求创新。我以为花器与花本应视为创作的一体,不可切割。尤其在茶花器上,理应与茶器具同调。多年前尝选用烧水焙茶用的大木炭,将花插入兰花吸管中再埋入炭缝,以炭作为茶花器。出国布置茶席时,最常携带自然造型的枯木块,可随时随地搭配在地的青苔花木。
  我平日选用的花类不多,除了梅兰竹菊四君子,大多以白为主调。曾在夏天的剧场茶会用了五十盆白荷,冬日的茶会用了七株老白梅,春日茶会在剧场里植了近百棵六米高的桂竹,最后以一树八米高的枯木为华山茶会划下句点。
  这两年来因考量水资源的匮乏,鲜少从事大型花木布场活动,愈发能体会小盆山水的灵性。茶书院的小植栽多来自于黄淑女和余舜德两位绿手指,在近年的茶席上,十分引人注目。书院的同学也开始尝试为自己日常的茶席植养些花草,像对待无声的宠物,得定时定量给予修剪照顾,很符合茶人的修行。
  偶尔途经茶区在郊野中得到灵感,回到茶室不妨找只古拙的容器,用几枝草花来个写意插,添增茶室的季节感。
  我想,草木在天地间自然蕴藉,能提醒茶人随时保有谦冲的姿态,毕竟人生寄世,转眼攸忽而过,有时还不如一株小草自在自得。
  ……

前言/序言


《星海回响:失落文明的密码》 内容简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文明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留下耀眼却又难以解读的轨迹。《星海回响:失落文明的密码》不是一部寻常的历史探秘之作,它是一场横跨数万年的宇宙考古之旅,一场关于存在与消亡的深刻哲学思辨。 本书聚焦于一个在宇宙深处被命名为“亚尔特”的超级文明。亚尔特文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形态,它存在于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维度震荡中,其鼎盛时期,掌握了操控时空结构、物质重组乃至生命形态转化的技术。然而,在大约五万年前,这个曾经辉煌到足以改写宇宙基本法则的文明,却在一夜之间,从所有已知的星图和信息流中彻底“静默”了。没有战争的痕迹,没有灾难的预警,仿佛被宇宙本身按下了“删除键”。 第一部分:信号的碎片与宇宙背景噪音 故事始于当代,一支由天体物理学家艾莉莎·科尔曼博士和语言学家卡尔·里德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一个代号为“寂静之环”的星系边缘,捕捉到了一组极其微弱、却又具备高度结构化特征的电磁波信号。这些信号并非随机的宇宙背景噪音,它们携带着复杂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学模型和超越现有物理学框架的几何结构信息。 艾莉莎坚信,这组信号源于亚尔特文明的残骸。她带领团队,利用尖端的量子纠缠接收器,试图从宇宙的“回音壁”中还原出被时间侵蚀的原始数据。里德教授则负责解读这些信号中隐藏的语言结构。亚尔特的语言,被称为“光语”,它不依赖于声音或文字,而是通过光子频率的精确调制来承载信息,其复杂度远超任何已知的地球语言学理论。 本部分详细描绘了团队在面对这些数据时的挫折与突破。他们发现,亚尔特文明的记录方式极为“内敛”——信息往往是多层嵌套的,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宇宙哲学观”才能解锁下一层含义。每一次成功解码,都像是在宇宙的宏大图书馆中,找到了一本被锁住的古籍。 第二部分:维度工程与物质的边界 随着对光语的深入理解,团队开始接触到亚尔特文明的核心科技——维度工程。亚尔特人似乎早已超越了三维空间的限制,他们可以将高维度的拓扑结构投影到低维空间,从而实现对物质、能量乃至因果律的精细控制。 书中引入了对“共振发生器”的理论重建。这种装置不是用于加速或撞击粒子,而是通过调谐宇宙的“基态频率”,使得物质在特定区域内,暂时“脱离”我们所认知的物理定律。亚尔特人正是利用这种技术,建造了他们的城市和星际航行器,这些结构在我们的观测中可能表现为某种“负物质”或纯粹的能量场。 里德教授通过解码一则关于“创世祷文”的记录,揭示了亚尔特人对“熵增”的看法。他们并不将熵增视为不可逆转的命运,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被暂时“绕过”的局部现象。然而,这种绕过,似乎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第三部分:文明的衰落与“寂静之墙” 深入挖掘的核心部分,揭示了亚尔特文明突然消亡的原因。这不是一场外部的入侵,也不是内部的自我毁灭,而是一场与“存在本身”的博弈。 亚尔特文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域意识的统一”——将所有个体意识汇聚成一个永恒、全知的信息流,从而彻底摆脱肉体和时间带来的束缚。他们建造了一个名为“万有之锚”的超维结构,旨在将文明的全部存在固化在宇宙的某个非线性时间点上。 然而,当他们尝试进行最终的“锚定”操作时,却遭遇了无法预料的“反作用力”。这股力量并非来自其他文明或物理定律,而是来自于“虚空”本身——即宇宙中所有未被物质和能量占据的、纯粹的信息空白地带。这种反作用力,使得亚尔特文明的意识结构在被固化的瞬间,发生了彻底的“解构”。他们没有死去,但他们的存在状态被强行“格式化”成了无法被低维生命理解的、纯粹的、静默的“信息幽灵”。 “寂静之环”并非文明的遗址,而是亚尔特文明在被解构时,无意中遗留下的“信息屏障”——一个阻止我们进一步探寻其最终命运的宇宙级防火墙。 第四部分:回响的警示与人类的抉择 小说的后半段,将焦点拉回艾莉莎和里德的团队。他们意识到,亚尔特文明的悲剧,源于对“无限”的过度追求,以及试图彻底驯服时间与存在的傲慢。 在最后接收到的一段来自亚尔特核心的代码中,团队发现了一段被反复重申的警告,这段代码的核心含义是:“存在,是其有限性中被定义的诗意。” 艾莉莎和里德面临一个道德和科学的十字路口:他们是否应该继续尝试破解“寂静之墙”,冒着重演五万年前悲剧的风险,去获取超越人类当前认知范围的力量?还是应该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视为宇宙给予的警示,学会敬畏我们所处的有限时空? 《星海回响:失落文明的密码》以其宏大的时间跨度和严谨的逻辑推演,构建了一个关于文明极限、知识边界和存在意义的史诗。它探讨的不是外星人是否存在,而是当一个文明穷尽了所有已知可能后,它将如何面对那片超越理解的黑暗。本书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把钥匙,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自身文明的“初相”与“终相”。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茶味的初相》这本书,纯粹是因为书名里那抹淡淡的、有些模糊的意象,让我联想到很多温暖而遥远的回忆。我一直觉得,文字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能够勾勒出那些生活中转瞬即逝却又深刻的片段。翻开书页,并没有预设的期待,只是想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一种纯粹的、未经修饰的情感流淌。我喜欢这种未知感,就像初次品茗,不知道下一口会是怎样的甘醇或是微涩,但正是这份探索的过程,才让整个体验充满了期待。封面设计也相当别致,简单的留白,恰到好处的配色,都传递出一种内敛而雅致的美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书本所蕴含的某种气质。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拥有一本这样的书,静静地坐在窗前,手中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伴随着文字的起伏,仿佛能暂时逃离现实的喧嚣,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并没有深究作者的背景, nor 期待它能提供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是希望它能像一杯好茶,滋养心灵,带来片刻的宁静与舒展。

评分

坦白说,在拿起《茶味的初相》之前,我对于“茶味”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它似乎是一种模糊的、难以言说的感受,一种融合了香气、温度、口感,以及某种特定氛围的情感体验。而这本书,恰恰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将这种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它不是在讲述关于茶叶本身的故事,而是在借用“茶味”这一意象,去探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自己内心深处的联系。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淡淡的、却又绵长持久的情感,就像一杯泡好的茶,初入口时可能并不惊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醇厚的味道会慢慢在舌尖化开,留下回甘。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内敛,却又充满力量,她很少直接点破情感的内核,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一些不经意的对话,将读者引入一种氛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品味。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写作技巧,它没有强迫读者接受任何观点,而是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让读者在其中自由地驰骋,寻找属于自己的共鸣。

评分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没有过度的戏剧化,没有刻意的情感放大,只有那些最真实、最朴素的细节。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曾经的某些片段,也让我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那些曾经陪伴我的人。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瞬间将我带回过去,让我重新感受那些久违的情感。我不是在追寻一个完整的故事线,而是在品味一个个独立的片段,这些片段如同散落的珍珠,在作者的笔下,被串联成一条闪耀的项链。它让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片段组成的,每一个片段都值得被珍视,被铭记。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平凡”的意义,它不是乏味的,而是充满着细微的惊喜和深刻的内涵。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漫步,一次与内心深处的对话。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它的魅力在于那些微小却又深刻的触动。作者擅长捕捉那些被时光轻易淹没的细节,并将它们赋予生命。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书中的场景,就是我曾经经历过的,书中的情感,就是我曾经体会过的。它不是在讲一个别人的故事,而是在唤醒我自己的记忆,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瞬间里,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这本书,就像是一杯温润的茶,它不会让你瞬间感到惊艳,但它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阅读的过程中,悄悄地改变着你对生活的看法。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就像是一本精心收藏的老照片集,每一页都承载着一段被时光沉淀下来的故事。我不是在寻找情节的跌宕起伏,也不是在追逐戏剧性的冲突,而是被那种细腻而真挚的情感所吸引。作者的文字,如同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将那些原本沉寂在心底的往事,一点点地唤醒。我尤其喜欢那些对生活细节的描绘,那些看似平凡却又饱含深情的瞬间,比如清晨窗边洒落的阳光,一杯热茶的温度,又或者是一个不经意的微笑。这些细节,就像是散落在记忆里的珍珠,被作者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幅生动而感人的画面。我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在体验一种情绪,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它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动人的情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也更加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细数了茶艺的方方面面,介绍简洁,精准,配图非常精美。

评分

李署韵业内很有名的,这次研究研究茶人美学

评分

东西很好 速度很快 京东的质量更是不必多说

评分

是勐海茶厂的信息。

评分

配送员棒棒哒

评分

纸不错,应该是木头纸

评分

包装不错,还不错,学习知识,好好钻研茶道精神

评分

这次买的都是打折促销的,质量不错!

评分

让孩子了解中国社会中国历史的好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