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是“浙派绘画”的开山鼻祖。
山水继承夏圭、马远苍劲一派,人物则融汇吴道子、李公麟唐宋传统。
禅宗常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这正是戴进绘画在山水与人物之间跨界杂糅、又深具“平常心”的特点。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图中设色画佛教禅宗六代祖师的形象,有初祖达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六组人物之间以岩石、泉水、苍松、古柏相连,并装点佛教圣地。戴进的人物画有工笔和粗笔两种面貌。此画师法刘松年、李唐,工细严谨,人物神态生动,线条劲练,转折顿挫中有流畅洒脱之致,并师承南宋院体的典型风格,笔墨技法具有深厚功力,为其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宣德间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为“浙派绘画”开山鼻祖。
★这批画集属于所有愿意认知华夏绘画的人。你爱这国家的什么?在无数可资援引的历史记中,眼下,请年轻人翻开这套画集。
——陈丹青(作家、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孙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愿大师原典的灼灼华彩,成为读者的案头锦瑟、枕边韶华。
——张子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翻开这本《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中的《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我首先被它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所震撼。这本书的装帧和选材,一看就是精心打磨过的,纸张的质感、油墨的色泽,都透露出对艺术原典的敬畏。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幅图像的细节,但光是目录和导言部分,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画师内心世界的窗口。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戴进这位明代大家在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以及这些祖师造像背后所承载的禅宗精神是如何被视觉化的。期待在接下来的品读中,能捕捉到那些不为常人所见的笔墨精微之处,体会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心境与抱负。这本书的体量和深度,显然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出版物可以比拟的,它需要时间和心静去慢慢消化,去与那些古老的线条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视觉享受,那种留白的处理和构图的平衡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我注意到,它在呈现那些经典图像时,采用了大幅面的印刷,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原作的细节和气韵。这种对“原典”的执着,正是它与其他普通画史书籍最大的区别所在。读到一些关于图像采集和修复的说明文字时,能感受到编纂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们不是简单地复制图片,而是力求捕捉到画作的“真性情”。我个人尤其喜欢其中对光影和皴法的细致分析,即便只是初略翻阅,那些浓淡干湿的变化也仿佛在眼前跳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展示了哪些作品流传至今,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理解这些作品的钥匙,让我们能够从技术层面和精神层面,双重维度去欣赏这些传世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风格,给我一种古朴而又现代的奇妙融合感。它既保留了传统典籍的庄重,又融入了现代印刷技术的精准与清晰。我注意到书脊和封面的设计细节处理得非常讲究,透露出对中国传统美学中“韵味”的理解,而非仅仅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本身就是对内容的一种有力烘托。我还没有时间仔细阅读那些导论性的文字,但仅凭触感和视觉冲击力,就能判断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作品。它不像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翻完的快餐读物,更像是一件需要被珍视和反复摩挲的艺术品。它邀请读者放慢脚步,去感受每一页纸张与油墨的呼吸,去体会跨越数百年时光的艺术回响。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爱好者,我对于这种聚焦于特定主题和画家的深度挖掘感到非常兴奋。《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这个选材角度相当刁钻且具有学术价值。达摩渡江、禅宗祖师的形象,往往是画家们展现功力和心性的试金石。我期待书中能对这些不同画家如何诠释同一题材,在神态捕捉和象征意义的表达上做出深入的比较和梳理。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时代精神如何被艺术捕捉”的绝佳样本。它不像通史那样宏大叙事,而是选择了极具穿透力的切入口,通过对一组核心图像的穷尽式梳理,来反观整个美术史的脉络和转折点。这种精耕细作的方式,才是真正能够留下干货的学术成果。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摘要后,我立刻被它所蕴含的文化厚重感所吸引。它似乎不仅仅是关于戴进和禅宗祖师像的简单介绍,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关于“传承”与“精神肖像”的宏大叙事。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不同时期、不同画派的笔墨风格,有效地整合在一个“祖师像”的主题下进行探讨的。这本书的潜力在于,它能让我们看到,即使是面对宗教人物这样相对固定的题材,中国画的创新活力是如何通过笔墨细节,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体现和延续的。我预感,这本书会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参考书之一,尤其是在我需要重温那些关于“神韵”与“气度”的讨论时,它提供的视觉证据将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好,最近天气好,刚好可以看书
评分描绘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
评分非常愉快的一次购物、一套八本、非常喜欢的礼物
评分印刷清晰,质量好,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评分仿佛自己已经穿越古人的生活了
评分包装完好,送货速度快,一直在京东购买。
评分很好的书、买了一套八本、喜欢正版、大爱、推荐、真爱
评分我老公要我买的,我是看不懂
评分一如既往的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