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廚房》一書共精選瞭50道傢常菜,既有令人大呼過癮的辣食,也有精巧細緻的小食;既有讓人酣暢一番的肉食,也有爽口清新的蔬菜,還有一口生鮮的“漁”味。50道經典豐味,配有美食解說般詳盡的烹飪步驟。一份信心加一本小冊,讓讀者輕鬆烹飪美食,擁有愉快的體驗,由此愛上廚房。
張 磊
食品造型師,有著10多年的食品廣告造型設計和製作經驗,曾參與眾多國際品牌食品和廚具廣告製作工作;也曾參與《黃小廚的春夏鞦鼕》等多檔電視、網絡美食節目的製作。為多傢平麵媒體的美食欄目撰稿,並輔助製作菜譜書籍的菜品設計及拍攝。
馬 儼
自由攝影師,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從事食品攝影10多年,期間為《悅食》《VOGUE》《時尚旅遊》《貝太廚房》等多傢雜誌拍攝圖片,也曾為中糧、雀巢、荷美爾等幾百傢企業提供攝影服務。曾獲得萬麗酒店R美食控首屆美食攝影大賽冠軍,現為Getty、國貿大酒店、王府半島酒店簽約攝影師,以及四季酒店、中國大飯店等多傢五星級酒店的固定閤作攝影師。
蒸緻味道 /8
見好就溜 /10
功夫火候 /12
壹 唯辣是瞻
迴鍋肉 / 017
乾煸牛肉絲 /021
剁椒魚頭 /025
泡椒墨魚仔 /029
麻婆豆腐 /033
臘肉蒸豆乾/037
酸菜豆花/041
酸菜燒鴨血/045
魔芋燒鴨/049
老媽蹄花湯/053
貳 輕簡小食
海鮮日本豆腐/059
山藥炒木耳/063
蔥香芋艿/067
肉絲拉皮/ 071
土豆絲餅/075
蛤蜊蒸蛋/079
酸辣藕丁/ 083
青蒜炒臘肉/087
香菇燒麵筋/091
酸菜白肉/095
叁 念念食肉
三杯雞/101
黃燜雞/105
可樂雞翅/109
小炒雞雜/113
蓮藕煲排骨/117
金針菇培根捲/121
紅燒豬手/125
孜然羊肉/129
酸湯肥牛/133
杭椒牛柳/137
肆 無鮮不席
酸菜魚/ 143
糟溜魚片/147
乾炸小黃魚/151
油燜大蝦/ 155
滑蛋蝦仁/159
腰果蝦球/163
炸魷魚圈/167
豉汁蒸鮑魚/171
蒜蓉剁椒蒸扇貝/175
蟹黃豆腐/179
伍 十分蔬食
上湯蘆筍/ 185
白灼芥藍/189
彩椒炒茭白/193
番茄花菜/ 197
番茄炒雞蛋/201
蒜泥茼蒿/205
雞蛋炒絲瓜/209
百閤炒鞦葵/213
香菇清炒荷蘭豆/217
尖椒土豆絲/221
蒸緻味道
關於蒸法的起源,蜀漢時期的譙周在《古史考》有“黃帝始蒸榖為飯,烹榖為粥” “黃帝作釜甑”的記載。甑即陶甑,為古代的蒸食炊具,與鬲通過鏤空的箅子相連,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
有瞭釜、甑這樣的炊具,遠古的先人們終於不再隻是隨地挖土坑作竈炕,而是以釜烹粥,以甑蒸飯,如此有粥有飯,飲食與之前“茹毛飲血”的蠻荒狀態便漸行漸遠,變得越來越文明化。
所謂蒸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原料裝於器皿中,以蒸汽加熱,使調好味的原料成熟或酥爛入味的烹調方法。
在我國,有著“無菜不蒸”的說法。蒸法的應用對象,在古代中國就不局限於大米,蒸菜、菜飯閤蒸都經常齣現。再後來,人們的飲食生活中有瞭小麥的加入,隨著麵粉磨製技術臻於成熟後,便有瞭蒸製的麵食點心,比如我們常吃的包子和饅頭等。
蒸法有粉蒸、清蒸、包蒸、封蒸、炮蒸、扣蒸、釀蒸、造型蒸等。“粉蒸”,即將食材加工處理後,以多種調味拌漬,裹上薄薄的大米粉(或麵粉),入蒸籠蒸熟,比如閩粵特色的粉蒸肉,西安的粉蒸牛羊肉,以及開封的蒸素三絲。而“清蒸”,則將主食材著上簡單的幾味作料,必要時再加入蔥絲、薑絲等去除腥味,其代錶菜品當屬清蒸魚瞭,在調味用油上,河南人通常會淋上少許麻油,浙江人則使用豬油,廣東人則偏愛澆豉油。“包蒸”,顧名思義,指將食材包起來,一般多用蛋皮或者荷葉。代錶菜式有淮揚風味的荷葉雞,主料有小隻雞肉和豬腿肉,輔料有五香米粉、薑末、鹽、味精、醬油、白糖、料酒、豬闆油,當然還有嫩荷葉。製作時,首先將嫩荷葉洗淨,入熱水中稍汆燙,切成15厘米見方的小塊;接著將雞肉、豬肉分彆切成小厚片,各盛一碗,以調料醃漬半個小時後,刷上豬闆油和用溫開水和開的五香米粉;最後,把荷葉逐個鋪開,每片放入一塊雞肉和一塊豬肉,之後放入籠中,用大火蒸上一個小時即可。“封蒸”,顧名思義,即在蒸主料時,著一物(多見荷葉或者锡紙)封住容器口,然後蓋緊蓋子直至蒸熟。代錶菜式有天門的封蒸臘味,主料有臘豬肉、臘雞肉和臘魚,幾種臘味閤蒸,相得益彰, 吃起來彆有一番風味。“炮蒸”,指將初次烹調後的半成品或成品,入碗上籠蒸製,完全蒸熟後,將蒸菜扣入盤內,淋上熱油、撒上蔥花即可。代錶菜式有蒸紅肉。這是在北方農村喜宴上必備的一道菜肴,主料為肥肉占多半的五花肉,成品色澤紅潤,口感軟糯。一般隨此菜一同上桌的還有白麵饅頭,饅頭夾肉是最地道的吃法。“扣蒸”,指將主料以調料調味後,造型裝入碗中,完全蒸熟後再翻扣在盤中,澆上調好的芡汁,代錶菜式有八寶飯。八寶飯是江南人的臘八節食俗,主料為糯米,輔料有桂圓肉、蓮子、杏乾、紅豆沙、葡萄乾、南瓜子、青紅絲、冰糖、水澱粉和豬闆油等。“釀蒸”,多流行於粵語區,是將食材原料鑲在番茄、蘋果、青椒內蒸熟的方法,經典菜式有花釀香菇。"造型蒸"是指用各種造型的花色菜蒸熟後形成預期形狀,如銀耳血雪塔。
蒸法多種多樣,烹調時,有時單獨使用,有時將幾種蒸法搭配組閤,有時還會將蒸法同炸、煮、燜等其他技法搭配,所以蒸菜的造型、味道更是韆變萬化。不過,無論如何,取以蒸法的目的,始終是以原汁原味為追求。無論主料還是輔料,均應以鮮當道,味道盡量清淡,這樣纔能烹得一份美味蒸菜
見好就溜
溜,初始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的“臆魚”和“白菹”即是其雛形。到瞭宋朝,則齣現瞭以“醋魚”為代錶的一批菜肴,即在魚(或是其他原料)加熱成熟後,澆上調好的酸味芡汁。而以“溜”為稱謂的正式齣現時間,則是在清代。在童嶽薦所著的食譜書《調鼎集》中,其中就有醋溜魚的文字記錄。
將主食材原料在采用炸、炒、煎、煮等一些其他基本烹飪技法加熱成熟後,裹上或淋上調製而成的芡汁(鹵汁)的過程就叫作溜。
溜式菜肴的食材選用麵相當廣泛,一般多是質地細嫩、新鮮無異味的生料,比如新鮮的雞肉、裏脊肉、魚肉等;然後改刀處理成大小一緻的絲、片、丁、條、塊等形狀,當食材是魚類時,一般又保留整隻,在魚背上橫劃兩三刀即可。運用溜法烹製的菜肴汁多明亮,吃起來或外焦裏嫩,或滑嫩柔軟,口味多樣,頗令人喜歡。
依製作方法來分,有焦溜、軟溜和滑溜;根據調料上的區彆,則有糟溜、糖溜和醋溜。
焦溜,也可稱為炸溜或脆溜,是將以刀工處理好的原料,佐以調料醃漬入味後上漿掛糊,然後投入油鍋中炸至焦脆,再將事先調配好的芡汁澆淋其上的方法。其特點是湯濃芡亮味道鮮美,吃起來焦脆嫩滑,代錶菜式有糖醋裏脊、焦溜魚片和咕嚕肉。
軟溜則沒有焦溜的油炸工序,是將葷菜(多屬魚類)原料經簡單的刀工處理後,先蒸熟或放入沸水鍋,並投入蔥、薑和料酒,汆熟後取齣原料,澆上調好的芡汁,其特點是菜色素雅、口感嫩滑、爽口,代錶菜式有西湖醋魚、軟溜綉球蝦、溜雞脯。
滑溜,由滑炒衍化而來,所以溜炒的菜品比滑炒的湯汁要多得多。一般是將改刀處理好的原料,以調料醃漬、加澱粉上漿後,用六七成熱的油溫,將食材滑炒至熟後,拿來調味的芡汁溜製成菜。滑溜的菜肴色澤透亮、光潤,吃起來滑嫩鮮香,代錶菜式有滑溜裏脊片、滑溜玉米筍。
糟溜,是將經改刀後的原料經調味醃漬、澱粉上漿掛糊,以滑炒或焯水加熱成熟後,把預先調好的槽香鹵汁澆在原料上麵即成,代錶菜式有糟溜三白、糟溜蝦球。
醋溜,和糟溜相近,在烹調中,食醋的投入比例較大,口味偏酸,代錶菜式有醋溜白菜、醋溜土豆絲、醋溜肝尖。
功夫火候
關於火候與烹飪的關係,初有夏商之際伊尹的“火候論”,《呂氏春鞦·本味篇》中曾作如此錶述:“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惡猶美,皆有所以……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既澄清瞭食材的不同性質,又交代瞭對火候的區彆認知以及作用。再有,宋朝的蘇東坡曾作一打油詩,“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傳神般地揭開瞭火候之於美食的重要性。到瞭近代,葉聖陶在《未厭集·小病》裏寫道:“口味鹹淡,火候文烈,隻要經她的手,便剛好恰當,最閤適於我。”火候得當成美食,美食則傳遞著暖暖的情誼。
火候,簡單說來,有兩層意思。其一,指火力的大小;其二,指火力的時間長短。以火力區分,火候可分為大火、中火、小火。
俗話說,熟物之法,最重火候。火候是烹調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即使有上好的原料、調料,有精湛的刀工,若是火候不濟,食材就會夾生不熟,而且不能完全入味;若是火候過猛,食材就會過爛,失去瞭原本鮮嫩爽滑的口感,當然,更糟的情況則會齣現焦化、糊化的現象。
烹調菜肴的食材有葷素之分,亦有脆軟韌嫩之分;烹調技法多種多樣,有炸、炒、燉、蒸、溜等;烹飪的炊具有砂鍋、陶罐、銅器和鐵器等;而導熱傳熱的媒介又分水、油、蒸汽、鹽、砂粒等,每道美食都有種種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如此,對於火候的要求自然也不一樣。何時該用小火,何時該用中火,何時該用大火,真的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
一般說來,以小火烹調的菜肴多用燉法和燜法,如此可使原料在長時間地加熱過程中充分入味,並能夠保持其本身的鮮味,且質地軟爛而不老。以清燉黃河鯉魚為例,首先將鯉魚去鱗、腮和內髒,在魚身兩側改雙“人”字花刀,洗淨後入沸水稍作焯燙,撈齣待用;然後取一鍋燒熱放少許色拉油,下花椒、薑片、蔥段、蒜瓣、食鹽,淋上白醋、料酒;待香味逸齣時,加入高湯和鯉魚,小火燉上一個小時,放入雞精,撒上香菜即成。這樣清燉的魚肉色澤清亮,肉質鮮嫩,而且形狀完整。若是以大火燉上一個小時,情況稍好,魚肉隻是變得老一些、柴一些;情況差一些,魚肉早已脫形,散入湯中,徒留一鍋湯而已。
中火,則適用於以炸法製作的菜肴。在處理雞脯肉、魚肉和蝦肉等質地軟嫩的食材時,過油前一般先用調料和蔥花、薑絲等充分醃漬,再拌入澱粉掛糊上漿。如此處理,再經中火炸製,食材纔可以炸得外焦裏嫩,香味十足。若調以大火,油溫持續過高,待裏麵熟透,外麵的包衣已經變得焦黑,味道發苦。
而在以爆法、炒法、涮法、溜法等製作菜肴時,宜采用大火。大火,又稱旺火、烈火,有種“搶火候”的意味,所以使用大火烹調的菜肴,主料以軟、脆、嫩為主。大火能使食材迅速加熱,縴維急劇地收縮,使食材的水分不易外流,從而保持菜品脆嫩爽滑的口感。比如,在烹製蔥爆羊肉等葷類美食時,由於火力不濟,羊肉本身含有的水分流失過多,肉質就會變得乾癟、老化,吃起來相當費勁;若是素菜,比如焯燙或是熗炒綠葉蔬菜時,使用大火既能夠鎖住營養,還能使蔬菜的色澤亮麗,形狀美觀,不蔫不塌
每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所謂生活,便是這一戶戶煙火烹煮齣來的,一餐又一餐數齣一天又一天,而這一天又一天,就是過日子,就是生活。由此可見,一餐一飯對於生活的意義有多麼深刻。
生活要過得精緻,一傢的飲食自然是馬虎不得。有的人總是下館子,總是固定的菜式,總是濃油赤醬的大肆揮灑,如此“濃妝”掩蓋瞭食材原本的“五官麵貌”,更泯去食材本身的味道,明明不同的菜肴卻幾乎是一個味道。吃多瞭,那種從美食中找尋的趣味也越來越少,讓人越吃越失望。所以,與其這樣漫無目的地捕撈,真不如迴歸自己的廚房,親自動手烹飪齣自己中意的菜肴,這樣也會有趣得多。
如何發現烹飪的有趣呢?閑時,你可以逛一逛市場,那案颱上擺放著的食材多種多樣,葷的、素的,水生的、陸生的,乾的、鮮的;作料也是多種多樣,有味的、增色的、去腥的。一路找尋,一路挑選,樂在其中。你還可以翻翻美食烹飪書,看看美食電視節目,那烹飪技法更是讓人眼花繚亂,蒸、煮、煎、炸、炒、溜……你可以憑著自己的審美,藉著各種不同的食材進行組閤搭配,從而烹齣一道道極具地域特色和個性的風味菜肴,所以川菜多麻辣,粵菜好清淡,東北菜樣子樸素,蘇州菜頗為清秀……
說罷烹飪的趣味,再來說說烹飪之道。美食不僅要有好味道,還得有利健康,單憑這兩點,吃美食就得顧忌高油、高鹽、高脂等事,烹美食要講究的自然更多瞭,其中最大的講究莫過於“自然”二字。
烹製肴饌的自然之道,講的是依四季晦明變化而為。四季裏,各種食材都有屬於它的最美時光,它的最美時光便是我們的最美“食光”,所以烹素菜有春韭鞦藕的講究,製葷食亦有春鱉鞦鱸的習俗。再比如,蘇州的老人們常說一年四季要吃好四塊肉:春季醬汁肉,夏季荷葉粉蒸肉,鞦季扣肉,鼕季醬方。如此這般自然地選材,取其鮮,然後自然地烹調,美食做得有講究,吃得亦有許多趣味。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廚房就是一方小國,烹者就是一個管理傢,憑著自己的性格,憑著自己的生活節奏,自由地將各種食材搭配,輔以相應的作料,並以適當的方法烹調,進而端齣一盤盤符閤自己風格的菜肴。
美食的意義在於分享,而生活的真諦亦在於分享。認認真真地烹製一桌菜肴,這份美食有食材的真誠,有烹飪的真誠,無論是熟悉的親人,還是初見的朋友,隻一口便能品齣其中一二。如此藉著這一餐飯,食者打開瞭胃口,吃得開心滿足,烹者看到此場景也頗為暢快。
下廚烹美食,細數好日子。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傳遞的那種“慢生活”的哲學。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忽略瞭生活中的細節和樂趣。作者通過對廚房和烹飪的描寫,讓我們重新體會到,原來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瞬間,也可以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她筆下的廚房,不僅僅是油煙和爐火,更是充滿愛與溫度的空間。每一次的烹飪,都仿佛是一次與食材的對話,一次與自己的和解。我尤其喜歡她對於“享受過程”的強調,這讓我意識到,烹飪的樂趣,並不僅僅在於最後的成品,而在於整個製作過程中的投入和體驗。這本書讓我開始放慢腳步,去思考我與食物的關係,去體會食物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讀完之後,我會時不時地想起書中的某些片段,然後帶著一絲寜靜的心情,走進我的廚房,嘗試著去復製那種美好。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和感悟。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鼕日裏捧著一杯熱飲,窩在沙發裏靜靜閱讀。文字溫暖而有力量,能夠撫慰人心。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但又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之感,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真誠。她擅長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將抽象的烹飪理念具象化,讓讀者能夠輕鬆地理解和吸收。我被她對美食的熱情所感染,也為她對生活的熱愛所打動。書中很多關於食材選擇、烹飪技巧的分享,都非常具有實用性,能夠立即運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她並沒有局限於某種菜係,而是展現瞭多元化的美食視角,讓我對烹飪的世界有瞭更廣闊的認識。讀這本書,就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心地善良的朋友聊天,她分享她的心得,也鼓勵你去探索和創造。這種親切感和互動感,是我在其他許多書籍中難以找到的。它讓我覺得,烹飪並不是一項遙不可及的技能,而是一種可以融入生活,並且能夠帶來無限樂趣的藝術。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每一頁都充滿瞭藝術感,色彩搭配和諧,圖片精美,仿佛是一本時尚雜誌。但它又不像一些華而不實的齣版物,內容依舊充實且有分量。作者的講解深入淺齣,對於一些基礎烹飪技巧的闡述,既專業又易於理解。我之前一直睏擾於某個烹飪環節,讀瞭這本書,茅塞頓開,感覺睏擾許久的難題得到瞭解決。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並沒有一味地強調“必須這樣做”,而是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喜好進行調整,這種開放性的指導方式,讓我覺得非常自在,也更有信心去嘗試。書中提供的建議,既有實際操作層麵的指導,也有一些關於味覺搭配和創意靈感的分享。我試著書中介紹的某種組閤,效果齣奇地好,讓我覺得自己也擁有瞭“大廚”的潛力。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美觀與實用性於一體的書,無論是作為一本關於美食的讀物,還是作為一本實用的烹飪指南,都非常值得擁有。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溫暖的色調和點綴著各種食材的插畫,瞬間就勾起瞭我對美食的嚮往。翻開書,仿佛踏入瞭一個充滿煙火氣的世界,文字間流淌著對烹飪的熱愛,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讓人越讀越有興緻。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仿佛能通過文字描繪齣廚房裏飄散的香氣,以及食材在手中逐漸變化的奇妙過程。我特彆喜歡其中一段描述,作者在某個雨天的下午,一個人靜靜地在廚房裏搗鼓著食材,窗外雨聲淅瀝,屋內爐火溫暖,那畫麵感簡直絕瞭。這種生活化的場景,以及其中透露齣的對細節的關注,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食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自己的廚房,不再隻是一個做飯的地方,而是一個可以充滿創造力和驚喜的空間。我甚至開始期待,下一次在廚房裏,我也能找到這樣的寜靜與樂趣。這本書的整體氛圍非常治愈,讀完之後,會讓人覺得生活的美好,原來可以如此簡單,又如此觸手可及。
評分我一直對烹飪抱有一種敬畏之心,總覺得需要專業技巧纔能做齣美味佳肴。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用一種極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瞭她對美食的理解和實踐。她沒有使用那些高深莫測的術語,而是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解每一個步驟,仿佛一位老朋友在耳邊耐心指導。我尤其欣賞她對於食材的尊重,以及如何發揮食材本身的味道。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過度依賴調味料,反而忽略瞭食材本身的新鮮和本真。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很大的啓發,讓我學會去感受食材的紋理、色澤和香氣,並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去烹飪,去呈現它最美的姿態。書中穿插著一些作者自己的小故事,這些故事讓整本書更加生動有趣,也讓我看到瞭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烹飪愛好者。讀這些故事的時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廚房裏的喜悅、挫敗,以及最終的成就感。這種情感的共鳴,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一部關於“廚房裏的生活詩”。
評分質量非常好,而且非常細緻,新手完全不用擔心!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哈還好還好還好還好哈哈還好還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好好好好哈還好還好還好還好哈哈還好還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還好還好哈還好還好哈好好好好好好好哈還好還好還好還好哈哈還好還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還好還好哈還好還好哈哈還好還好哈還好還好哈好好好好好好好哈還好還好還好還好哈哈還好還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還好還好哈還好還好哈
評分可藉鑒的食譜很多,適閤速餐,很傢常
評分京東一如既往的發貨神速包裝好。活動購買挺劃算的,囤瞭很多書慢慢看吧。這本書相當劃算,很精緻,滿意!
評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評分非常好的購物體驗,非常滿意
評分書好 內容豐富 易懂 給力
評分質量非常好,真齣乎我的意料,包裝非常仔細,非常感謝 ,祝生意興隆!
評分沒看,買來屯著。京東很棒,希望越辦越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