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

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惠斌,马志娟 著
图书标签:
  • 设计方法论
  • 商业设计
  • 用户体验
  • 产品设计
  • 设计思维
  • 设计实践
  • 迅雷
  • 商业化设计
  • 设计策略
  • 用户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35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425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迅雷官方出品,迅雷设计团队首次系统对外输出他们在设计中的成熟方法论——EDMS(Experience Design Method System),涵盖用户体验要素的5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2)迅雷集团CEO陈磊、国际体验设计协会(IXDC) 秘书长胡晓、UI中国创始人朱君、站酷网主编纪晓亮、 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总经理陈妍等16位设计专家、学术专家、企业家和投资人高度评价。

(3)以商业化设计为导向,完美实现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的平衡,将设计和商业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在运营设计、品牌设计、创新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和实战案例。


内容简介

本书由迅雷设计团队撰写,是迅雷首次系统对外输出他们在设计中的成熟方法论,得到了很多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

迅雷设计团队将自己多年来在设计中经历的失败教训和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基于此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论——EDMS(Experience Design Method System,体验设计方法体系)。从设计角度讲,该方法论涵盖了用户体验要素的5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非常实用,在业界不多见,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与其他关注设计和用户体验类的书籍完全不同,它的重点不是体验设计本身,而是以商业化设计为导向,寻求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的平衡,最后的落脚点是如何应用这套体系提高产品体验和商业营收。将设计和商业深度的融合,在运营设计、品牌设计、创新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和实战案例,所有设计效果都能通过商业的数据指标来衡量。

所以,本书不仅适合一线的设计师,与之相关的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品牌经理、前端工程师也能从中收获必须具备的设计知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也能通过本书从商业角度发现设计对于企业的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邹惠斌 迅雷商业产品事业部UED负责人

迅雷年度优秀讲师和优秀管理者。曾经担任IXDC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主讲人、国际工业设计节——HIUID用户体验峰会主讲人、WEBREBUILD前端大会讲师等。目前负责迅雷商业产品、迅雷下载客户端、集团整体市场VI设计管理工作,在公司建立高效设计系统平台和设计体系,高效为多个海量用户平台提供产品设计,通过设计提升业务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拥有丰富的体验设计经验和管理经验,致力为产品提供优秀的交互体验和打造优秀的设计师团队。

马志娟 迅雷商业产品事业部交互设计负责人。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IXDC讲师。曾在“IXDC” “集创堂” “美啊直播”等做过多次分享。是具备交互、用研、数据挖掘等多样化专业能力的全链路体验设计师与管理者。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辨业务问题,输出体验策略方案,促进业务转化,为公司多款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涉及的产品涵盖PC客户端、网页、移动端,具体有手机迅雷、迅雷客户端、星域CDN、迅雷牛X页游、迅雷快鸟及迅雷影音等。


精彩书评

优秀的产品设计人员zui重要的是换位思考,能够内心清零,真实感受到di一次接触产品的用户的体验。这往往是设计者zui难过的关口。创新的设计来源于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思考。迅雷UED团队在践行中获得的经验与思考,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价值。
——陈磊 迅雷集团CEO,网心科技CEO


很高兴看到迅雷的设计已经摆脱了单纯的页面、界面、流程设计,而是从运营设计、品牌设计、商业化设计等多个角度挖掘设计的价值,并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总结方法论,使其成为可以为更多从业者共享的知识体系,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相信迅雷UED会产生更大的价值,相信用户体验设计会越来越好。
——何人可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迅雷UED团队经过多年的设计沉淀,在实践中总结出EDMS方法论并在不同项目中持续应用,特别是在整合产品与服务进行全触点的体验设计,并尽可能地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方面。其不断成长和蜕变的专业历程来源于一线实践的学术总结与反思。本书不仅给业界以示范,而且为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所急需。感谢本书有价值的分享,值得推荐。
——张凌浩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追求jizhi的用户体验是所有产品设计者的梦想。然而,带给用户糟糕体验的产品设计比比皆是。路在何方?本书基于迅雷UED团队多年的实战经验与教训,为业界奉献了一套改进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论EDMS。迅雷多个成功的产品设计案例表明,EDMS对产品设计者来说是一个jijia的路径指引。在分享经济时代,为迅雷UED团队毫无保留的知识分享喝彩!
——周志民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许多UED与产品团队一直都在寻求一套完整的体验设计方法体系来推动产品用户体验的创新,以拥抱技术的趋势,识别由新技术、新商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用户新需求。迅雷团队总结和优化的EDMS(Experience Design Method System)给行业带来一套整体化的设计思路,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这五个层面,详细解析体验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深入介绍“设计OKR”在体验设计方法体系下的制定方法,为推动和促进产品的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实现带来丰富的实践案例。

——胡晓 国际体验设计协会(IXDC) 秘书长

迅雷的产品设计团队终于出版了这本源自多年产品实践的图书。在一线工作中形成自己团队的方法论体系,是一个团队成长的里程碑,相信书中的案例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兰军 梅沙科技创始人/前迅雷产品总监

很高兴di一时间拿到惠斌送来的《设计力》这本书。花了点时间静静拜读,发现本书从不同的维度,系统全面地讲述了迅雷产品体验设计完整过程。书中更重结合实战案,这与我一直鼓励设计师要在产品中成长不谋而合。书中涉及的内容从产品定位、用户体验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再到设计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感到迅雷团队对产品和设计的精益求精,以及他们反复推敲、不断打磨的匠人之心。本书对产品设计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无疑对设计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十足的干货。感谢迅雷团队在产品体验设计道路上的努力。

——朱君 UI中国创始人

迅雷设计团队的EDMS体系结合了众多经典体验设计和团队运作方法的长处,并可运用在从体验到商业、从概念到优化等各个互联网设计工作场景。推荐从事互联网设计工作的设计师和团队吸收借鉴这套可预期、可执行、可监控的互联网设计方法体系。

——纪晓亮 站酷网主编

迅雷看似一个下载工具,在默默地帮助用户轻快地享受互联网的海量内容。其背后是一支一直坚持努力的设计团队在做体验的支撑。这本书正是这个团队多年来打磨体验、打磨产品的经验提炼,对广大互联网从业者和设计从业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分享。

——陈妍 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总经理

优美的语言从来不缺乏聆听者,而精益的设计就是这样一种令人着迷的语言。无论是游戏设计还是互联网产品设计,利用这种语言都可以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帮用户消除疑惑,甚至可以给用户带来愉悦与享受。本书打开了迅雷UED团队的大门。大家通过本书可读实际案例,悟设计价值。

——王海银 金山软件西山居GEC设计总监

体验设计对我来说不是个陌生的词汇。都说好的设计自己会说话,此话不假。陪伴了大多数80甚至90后度过了青葱岁月的迅雷下载也印证了迅雷UED团队的付出及价值。本书中也通过一个个实例记录着这个设计团队为打造更舒适的用户体验而做出的各种尝试及在体验优化方面的努力,我相信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是如何通过整体及细节打磨来提升产品的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这也是优秀设计的本原。

——汪洋 云麦科技董事长CEO

我坚信只有整合产品和服务各方面的体验设计,才能创造更大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无论你是设计师、产品经理还是创业者,迅雷用户体验团队在本书中所展现的思考和实践,都能给你很好的启发。

——吴卓浩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总裁

作为一款陪伴用户十余年的产品,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吸引力和用户黏性,这本身就足以证明产品设计团队的价值和功力。该团队将宝贵的项目经验提炼成可传播的文字并著成本书。书中记录着每一次打磨产品细节、改善提升用户体验、发掘商业价值的过程。从产品的每一次量变到质变,相信你能够感受到设计的力量。

——凌飞 京东JDC多终端研发部总监

《设计力》延承并创新了Garrett 的用户体验五要素,从而构成一套体验设计的方法体系EDMS,并被运用到不同的案例中。这套方法体系在关于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如何平衡的问题上给出了满意的答案,值得推荐学习。

——林嘉鹏 连接资本创始人

近十年互联网飞速发展,同步造就了很多优秀而卓越的产品设计团队,其中就包含了迅雷的UED团队。《设计力》从迅雷操作过的实际案例出发,从“用户产品体验、商业化价值、品牌塑造”等多方面,解读体验设计思路及过程,沉淀切合实际的方法论,非常值得一读。

——赵润 迅雷商业运营总监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由此可见,实战是教科书,每一个实战案例背后都蕴藏着宝贵的思路与辩证过程,这超过了所有的理论。本书全部是迅雷UED团队实际项目的设计总结和案例分享,满满的干货,值得一读。

——程峰 滴滴出行高级设计总监


目录

目录

推荐语

前言

路漫漫其修远

第1章 体验设计方法体系EDMS与实战案例001

1.1 迅雷体验设计方法体系EDMS概述001

1.2 迅雷9诞生011

1.3 手机迅雷目标导向设计030

1.4 迅雷会员俱乐部050

1.5 页游官网设计的细节与情怀065

1.6 EDMS方法体系总结084

第2章 运营设计085

2.1 互联网运营设计分类与特点085

2.2 运营设计步骤解析098

2.3 动静有常相映成趣——酒窝直播产品运营设计中动画的运用104

2.4 WEB DESIGN吸睛有道—— 一些方法教你玩转活动运营设计111

2.5 活动运营设计风格篇——设计未动,风格先行137

2.6 SUPER VIP——迅雷超级会员LOGO品牌运营设计151

2.7 H5转化与传播率的分析与思考165

第3章 互联网品牌设计175

3.1 迅雷品牌的铸造和传承175

3.2 迅雷企业品牌演化:LOGOTYPE设计之美182

3.3 有“计”可循的产品品牌设计188

3.4 一只蜂鸟的拟人化:思考与创造195

3.5 初见,为你留下——迅雷招聘官网创意设计202

第4章 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设计之路219

4.1 商业和用户的关系219

4.2 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设计方法221

4.3 如何验证设计方法应用的效果243

4.4 设计师的商业化修养246

第5章 通向创新之路253

5.1 探索创新之路253

5.2 思考创新对象254

5.3 技巧加成创新257

5.4 案例之少数派报告261

5.5 结语289


前言/序言

为何写作本书

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这个问题在业界一直都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有人认为用户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些新的体验和尝试。两个观点并不矛盾,都是为了解决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问题。然而仅仅满足了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还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产品成熟后,都会进行商业化,此时设计师需要被赋予更大的使命和责任。用户体验设计是完成产品目标的一个重要而非全部的途径,对于商业产品,设计目标需要考虑和涵盖业务的商业目标。

这些年来,迅雷在设计方面有过很多尝试、实践和创新,也踩过不少坑。比如之前我们做产品设计时没有清晰的设计目标和设计评估指标,我们只是基于基础的理论知识,凭借设计师的经验和技术,本着满足产品需求的方式去完成每一个设计。单纯围绕产品业务目标的设计往往是以伤害用户体验为代价的。再比如,对创新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记得设计迅雷文件邮时,为了快速推进项目上线,当时仅凭着设计师的感觉进行快速堆叠设计,缺少对用户的研究,也没思考清楚用户的需求和目标,缺乏设计创新,最终导致产品没有被用户认可。

我们在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和构建了一套体验设计体系(Experience Design Method System,EDMS),我们称之为EDMS体系。这套设计体系让我们的设计工作有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在迅雷的商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很大的价值。比如在手机迅雷5.0改版过程中通过应用这套设计体系,使设计更符合当时的产品定位,使核心功能更加凸显且易用,带来了用户的高速增长;同时优化了迅雷会员的付费场景、支付流程及支付逻辑,使会员数量翻倍提升从而实现了产品商业目标。迅雷会员官网的改版设计也是在EDMS体系的助力下协助产品运营人员提升了各项数据指标。

迅雷的这些经验和经历,不仅对迅雷有用,对其他企业同样有价值。为了帮助大家少走弯路,我们决定将这套体系总结梳理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我们将本书命名为《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就是要赋予设计师更大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本书,我们不仅想把迅雷这几年在商业化设计中的理念、方法论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更想和大家进一步探讨设计在产品体验方面的用户价值、在业务方面的商业价值,甚至在行业生态链方面的价值。

本书读者对象

这不是一本纯讲设计的书,因为纯讲技术不是我们的初衷。本书的读者对象很广,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一线的设计师、前端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对于那些刚刚入门的一线设计师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有着丰富经验但是理论基础相对匮乏的设计师,我们专门在本书中安排了第1章,这一章先行展开理论阐述和EDMS体系方法解读,后面则采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基于迅雷实际项目,论述从0到1的产品设计过程,及从有到优的设计优化过程,从而帮助设计师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会在设计师之后的实践工作中起到指导设计的作用。

设计的上下游一般为产品经理和前端工程师,在二者固有的认知中,设计师往往只关注创意,很少考虑产品方向和技术实现。在本书中我们带大家走进设计师的日常工作,理解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比如在设计前期,设计师会做哪些设计准备来思考产品的定位、产品的业务目标及实现成本等。在读完本书后大家对设计师的工作会有更宏观的认识,这对以后与设计师协同工作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类: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设计团队的管理者

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作为企业和产品的掌舵者,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很多会忽视设计的价值。而设计早已从锦上添花的业务支撑转变为协助产品甚至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如苹果公司,从濒临破产到改变世界,让世人见到了设计的力量。本书通过介绍迅雷的实际项目经历向管理者展示了设计师如何从战略层面上推动产品的发展,进而促进用户量和商业价值的提升。相信对大家在公司项目运作方面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对于设计团队的管理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了解到迅雷的管理者是如何带领自己的设计团队来总结和沉淀设计方法体系,再运用到工作中,最终发挥作用和价值的。通过本书,可以帮助设计团队的管理者优化和完善自身的设计方法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价值。

本书核心内容

本书开门见山,第1章“体验设计方法体系EDMS与实战案例”即是本书核心内容。EDMS是我们在商业化设计中通过实践总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整体化设计思路。本书详细解析了EDMS 的构建思路和方法,同时结合实战案例让读者更清楚这套体系如何应用,以及如何提高产品体验和商业营收。设计效果可以和商业指标对接,从用户体验维度设定一系列的数据指标,通过数据指标来衡量和验证设计效果,让数据说话。EDMS设计思考维度涵盖体验要素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它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流程,也是对设计更全面的定位和体现设计价值的一种工作思维方式。此外,我们还总结了关于运营设计、品牌设计、创新设计的实战案例,让设计师在自身成长方面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在业务提升方面有可靠的依据。

本书特色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出发点的书籍市场上有很多,本书与其他书籍相比,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尊重用户体验的基础上,以商业化设计为目标导向,并寻求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点。EDMS的方法理念,使设计师能更全面地参与到项目流程中来,站在战略的角度看问题,让设计为产品的商业价值赋能,后面也有独立的章节介绍“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设计之路”。

设计方法论与实战案例的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书中完整、详细地讲解了几个重量级产品大改版中商业化设计的全过程,如第1章中的迅雷9的诞生、手机迅雷目标导向设计等;也有关于产品型官网设计的总结,如页游官网设计的细节与情怀;还有公司品牌官网创意设计的总结,在“迅雷企业品牌演化:LOGOTYPE设计之美”和“有‘计’可循的产品品牌设计”两节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品牌的设计过程与方法,让品牌设计同样拨云见日。这些全部是迅雷设计团队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与沉淀。

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我们写这本书最初是受到了兰军(Blues)的启发,当时他组织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一起写了一本《产品前线》。我们聊到迅雷在这么多年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优秀设计案例,为何不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撰写了这本书。感谢马志娟和我一起用了1年多的时间完成本书的撰写工作,她也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

感谢为书籍贡献内容的设计团队成员孙诚、卢旭君、黄菲、黄俊凯、齐世凤、廖乐、罗永琴、杨长松、宁文静、陈礼健、屈健荣、郑莹、黄丽云、赵思维、谢晓聪、赵曦晗、刘炜毅、仪修萍。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书的成功出版。

感谢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给予支持、指导和帮助的老板陈磊(CEO)、吴疆(CPO)。

感谢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给予支持的公司领导和同事马晓芳、赵润、杨柳、王宗鹏、翁运洲。

感谢胡晓和IXDC团队。每年的IXDC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优秀的设计思维、设计战略、设计方法等。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福川和他的团队,他们一直给予我们专业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保证了我们的书顺利出版。

感谢站酷网对本书的支持。

感谢提供帮助的良师益友:何人可、张凌浩、周志民、廖庆春、胡晓、兰军、朱君、纪晓亮、陈妍、王海银、汪洋、吴卓浩、凌飞、刘希、林嘉鹏、程峰、涂彦晖、粱璟彪、谭开拓、张仁寿、许阳阳、秦晴。

占用资源,私人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妻子芊颖对我的照顾和支持。我儿子ELMO今年出生,感谢这一切的幸福。

邹惠斌

路漫漫其修远

转眼间加入迅雷CUED团队已有几个春秋了,在迅雷的这几年,我看到的是整个团队都在不断进步。早期的设计师可能更多是在做执行,设计的价值难以受得重视,很难在项目前期介入并发挥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设计师的主要职责早已不是UI界面的美化,而是被赋予更大的责任和能力——成为串联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的桥梁。团队中越来越多有经验的设计师在项目前期就与产品、运营等人员展开深度合作,一起探索产品的方向,从全局的角度制定设计方案,在多方限制的条件下努力争取商业、用户、技术等多方面的平衡,设计的价值也随之得到更大的肯定。

互联网行业这几年发展很快,经历了PC时代的浪潮之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虚拟世界的崛起,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思维高度都要与时俱进。然而,总有一些设计方法和理念是通用和普适的,我们试图通过文字等方式将这些传承给更多互联网从业者。

在迅雷,我很荣幸参与了公司很多核心产品的商业化设计工作。我们从来没有停止对设计方法的探索和学习,每当产品进入一个里程碑级的阶段,我们都会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享,通过对成功项目的分类和整理,逐渐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体系——EDMS体验设计体系。这套体系以用研、数据为基础,结合产品定位和运营策略来共建设计目标,把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实际、专业、缜密的设计方案,最后对设计进行验证并优化迭代。从每一次量的积累,到方法体系的构建,再到编辑成这本关于互联网商业化设计的书籍,这也算是质的飞跃了。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设计的道路上启发思路,发挥更大的价值,为产品的商业化,为提升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也为这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一些贡献。这也是《设计力》一书的写作初衷和目的。

本书的诞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并不代表我们设计团队到达一个多高的高度,而是代表我们刚刚起步上路。这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条传承之路。设计是需要创新的,但是追求设计更专业、综合能力更全面的境界是要传承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马志娟  



《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 一部深度剖析商业化设计脉络的匠心之作 在信息爆炸、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设计不再仅仅是美学的呈现,更是驱动商业价值增长的核心引擎。特别是在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的商业化浪潮中,如何将优秀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切实的商业成果,是每一个产品团队面临的巨大挑战。本书《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系统性地梳理和总结了迅雷在商业化设计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方法论和落地实践经验,旨在为广大设计师、产品经理、运营人员以及对商业化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行动指南。 本书并非空泛地描绘设计的美好愿景,而是深入探究商业化设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从“为什么要做商业化设计”的初心出发,层层递进,直至“如何做得更好”的落地细节。我们相信,真正有价值的设计,是能够与商业目标深度融合,并能有效地触达用户、引导用户行为、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设计。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商业化设计的底层逻辑与战略认知 在探讨具体方法和实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对商业化设计的宏观认知。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商业化设计的本质,解答为何设计在商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商业化设计的驱动力与价值: 详细阐述商业化设计如何驱动产品增长、提升用户体验、强化品牌认同,并最终实现商业目标的落地。我们会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优秀商业化设计如何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艺术: 商业化设计最核心的挑战之一,便是如何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不损害用户体验,甚至通过精妙设计来提升用户价值。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及通过用户洞察来驱动商业化设计策略的制定。 商业化设计的战略定位: 商业化设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与整个产品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商业化设计纳入产品整体战略,并使其成为实现产品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驱动的设计思维: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是衡量设计效果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将强调数据在商业化设计中的应用,从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到设计效果的量化评估,帮助读者建立起科学的设计决策体系。 第二部分:从方法论到实践:商业化设计的全生命周期拆解 基于对底层逻辑的理解,本书将全面拆解商业化设计的全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到效果复盘,每一个环节都将提供具体的方法论和操作指南。 需求挖掘与分析: 商业需求梳理: 如何准确理解产品商业目标,将抽象的商业诉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需求。 用户洞察与画像: 深入分析目标用户群体,理解他们的需求、痛点、动机和行为模式,为商业化设计提供坚实的用户基础。 竞品分析与市场趋势: 借鉴市场上的成功案例,分析竞品在商业化设计上的优劣,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策略制定与方案设计: 商业化设计模式的探索: 介绍并分析常见的商业化设计模式,如广告位设计、付费转化设计、会员体系设计、积分体系设计、内容激励设计等,并探讨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信息架构与用户流程设计: 如何通过清晰的信息架构和流畅的用户流程,引导用户发现和理解商业化产品,并顺利完成转化。 视觉表现与交互细节: 深入探讨商业化元素在视觉上的呈现方式,以及交互细节如何影响用户的感知和决策。这包括按钮设计、文案撰写、配色方案、动效反馈等。 A/B 测试与灰度发布策略: 如何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推广。 落地执行与优化迭代: 跨部门协作与沟通: 商业化设计往往需要与产品、技术、运营、市场等多个部门紧密协作。本书将提供有效的沟通策略和协作模式,确保设计方案能够顺利落地。 设计规范与组件库建设: 建立统一的设计规范和可复用的设计组件,能够提升设计效率,保证产品体验的一致性。 数据监测与效果评估: 如何利用数据工具,对商业化设计的各项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并根据数据反馈进行迭代优化。 用户反馈的收集与整合: 除了定量数据,用户的定性反馈同样重要。本书将介绍如何有效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并将其融入设计迭代中。 第三部分:迅雷商业化设计的标杆案例剖析 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对迅雷在商业化设计领域积累的真实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这些案例并非简单的效果展示,而是对设计过程、方法论的应用、决策过程以及最终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案例一:XX产品商业化模块的改版与增长 背景与挑战: 详细介绍该产品在商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设计思路与方法论应用: 阐述设计师如何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论,从用户洞察出发,进行策略制定和方案设计。 关键设计决策与执行难点: 回顾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关键决策点,以及如何克服执行过程中的技术和沟通障碍。 数据反馈与优化成果: 通过具体数据展示设计改版前后的效果差异,并总结经验教训。 案例二:YY功能商业化场景的探索与创新 新功能商业化设计的挑战: 聚焦于一个全新商业化功能的设计过程,探讨如何从零开始构建用户信任和商业价值。 用户体验至上的设计原则: 强调即使在商业化场景下,用户体验依然是核心,并展示如何通过精妙设计来实现体验与商业的双赢。 多方利益的权衡与协调: 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平衡用户、平台和广告商等多方利益。 长期价值与短期效益的考量: 探讨如何设计能够带来持续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而非一味追求短期利益。 案例三:ZZ会员体系的重塑与用户粘性提升 会员体系设计的核心要素: 深入解析设计一套有吸引力且能有效提升用户粘性的会员体系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价值传递与用户激励: 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清晰地向用户传递会员权益的价值,并有效激发用户的付费意愿。 持续迭代与用户反馈的重要性: 展示如何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对会员体系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调整。 本书特色与价值: 系统性强: 从底层逻辑到具体方法,再到真实案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商业化设计知识体系。 实操性高: 提供的所有方法论和工具都经过实践检验,读者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案例丰富: 深入剖析迅雷的真实商业化设计案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视角多元: 不仅关注设计师的视角,也涵盖了产品、运营等相关角色的思考,有助于跨部门协作。 前瞻性: 结合当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应对未来挑战的洞见。 目标读者: 互联网公司产品设计师、UI/UX设计师、交互设计师。 产品经理、产品运营、商业化运营人员。 对互联网产品商业化设计感兴趣的研究者、学生。 希望提升产品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的企业管理者。 《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对商业化设计领域深度探索的结晶。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更多从业者理解商业化设计的真谛,掌握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最终赋能产品,驱动商业成功。翻开本书,开启你的商业化设计智慧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极好的第一印象。当我拿到它时,就感受到一种踏实感,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纸张,而是带着些许厚度的,翻阅起来有一种扎实的感觉。书脊的设计也很规整,摆在书架上会显得很舒服。而封面设计,虽然简洁,却透露着一种专业和沉静的力量,特别是“设计力”三个字,非常有冲击力,同时也暗示了这本书的内核——如何将抽象的设计能力,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我一直是迅雷的长期用户,看着它从一个下载工具发展到如今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我对它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一直很关注。所以,当看到这本书聚焦于“迅雷商业化设计”时,我的兴趣立刻被点燃了。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设计力”这个概念,它会不会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用来指导设计师在商业化场景中进行决策?“方法论”的字眼让我对书中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充满期待,而“最佳实践”则让我看到了学到切实可行、经过市场验证的设计策略的可能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如何用设计思维来构建用户忠诚度,如何通过产品功能和体验的优化来提升营收,以及如何持续迭代,保持产品的生命力。

评分

当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第一感觉就是“专业”。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烫金的书名“设计力”,散发着一种沉稳而权威的气息。这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行业内被广泛认可的经典著作,它们往往都有着低调却极具力量的设计。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商业化设计思路的书籍,尤其是能够提供一套清晰方法论的。市面上有很多设计类的书籍,但真正能将设计与商业目标紧密结合,并给出落地指导的并不多。这本书的副标题“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需求点。“迅雷”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知名品牌,其在商业化过程中的设计实践,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猜测书中会深入剖析迅雷在不同商业化阶段,如何运用设计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通过用户洞察来驱动产品迭代,以及如何衡量设计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我尤其期待的是“方法论”这部分,希望能看到一套清晰、可复用的设计框架,以及具体的工具和技巧。同时,“最佳实践”也意味着书中会包含大量的真实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我能够学习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规避风险,抓住机遇,设计出既能赢得用户喜爱,又能实现商业成功的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确实是一大亮点,那种厚实的封面搭配烫银的书名,显得非常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内容充实、值得细细品味的感觉。我关注“迅雷”这个品牌很久了,从早期下载工具的鼻祖,到如今在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都有涉猎,它在商业化转型的过程中,一定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而“设计力”这个词,又恰恰是我目前最需要提升的一个方面。我一直觉得,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美观,更能有效地触达用户,引导用户行为,最终实现商业目标。这本书的标题“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价值——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实际的商业场景,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验证过的成功案例。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将复杂的商业问题,通过设计的方法论进行拆解和解决的。例如,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研究来发现痛点,又如何通过 A/B 测试等方式来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另外,“最佳实践”的承诺,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实用性充满信心。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流程,能够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平衡用户需求和商业利益,做出更具影响力的设计决策。

评分

翻开书的扉页,我就被作者的序言深深打动了。那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洞察的文字,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在设计领域深厚的积累和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把握。他没有浮夸的辞藻,而是用一种非常真诚和直接的语言,阐述了设计在商业化进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设计力”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感知,转化为一套可执行、可迭代的系统。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怎么做设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为什么这么做设计”的书,它引导读者去思考设计的本质,去理解设计背后的商业逻辑。我特别喜欢序言中提到的,设计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艺术,而是需要与产品、市场、用户需求紧密结合的战略性工具。这与我一直以来所倡导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会围绕着如何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和大量的真实案例,来构建和提升这种“设计力”。“方法论”意味着书中会有清晰的指导框架和流程,而“最佳实践”则保证了这些方法论的有效性和可借鉴性。我期待在书中看到一系列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清晰地了解到,当面临诸如用户留存率不高、商业化变现困难等实际问题时,作者是如何运用设计思维和工具来找到解决方案的,并且这些方案是如何最终转化为商业成功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低饱和度的蓝配合简洁的银色字体,瞬间就营造出一种专业、前沿的科技感。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而是带着点磨砂的质感,翻阅起来很舒服。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市面上相关书籍也看了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案例不够深入,难以落地。这本书的标题“设计力:迅雷商业化设计中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迅雷这个品牌我非常熟悉,作为互联网的老牌产品,它的商业化设计一定经历了市场的千锤百炼,里面蕴含的经验和思考肯定是宝贵的。我尤其期待看到它如何将“设计力”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方法论和实践,转化为可衡量的商业价值。书中的“迅雷商业化设计”这几个字,暗示了这本书不会止步于纯粹的视觉美学,而是会深入探讨设计如何服务于商业目标,如何驱动用户增长、提升转化率,甚至优化用户生命周期价值。这对于我这个需要兼顾设计和业务结果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瞌睡遇上了枕头。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内部的内容是如何构建起这本书的知识体系的,是不是有我一直寻找的那些关于“如何让设计说话,让设计赚钱”的答案。

评分

非常小的一本小书,以为很厚呢!不过内容应该不错!

评分

写的还行

评分

京东买书,物流方便,第二天就到。

评分

在网易蜗牛阅读上读完了整本书,感觉很有收货成就想买来认真读一下

评分

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正版,其他的都有塑料膜,这本来的时候没有膜,被推荐买的,内容不错,值得学习

评分

好几个人推荐,说是讲网站设计的,所以买了,还没有看,希望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

充电必备,多读书终究没有错。

评分

很好,非常好,好的不得了~~~~

评分

乘着活动多买点书。特别便宜 京东发货特别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