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吃對食物 女人健康100分
定價:28.00元
作者:陸佰榮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064955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女人一生各個時期需要瞭解的營養知識
√女人的身體和生理機能需要飲食的調理
√女人特有的常見病癥需要飲食的調養
√女人的美麗容顔和嬌美身姿需要飲食的滋潤
內容提要
新一代女性,要做智慧的女人、成功的 女人、健康美麗的女人,先要學會用腦、用心 吃飯,吃對食物,健康100分。知曉一些食療(飲食療法)食養(飲食養生)的基本知識;瞭 解女性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和所需要的營養;掌握 如 何 通 過 飲 食 嗬 護 我 們 的 身 體 和 特 殊 的 生 理 健 康;懂得一些女性常見的疾病和食療食養方 法;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通過飲食讓我們保 持健康美麗的容顔,讓魅力永存。
目錄
作者介紹
※陸佰榮
醫學碩士學位,現任職於北京市大興區醫學教育培訓中心。曾做過8年的臨床內科工作,6年的基礎醫學教學,4年的內科護理教學,《中華護理雜誌》編輯等。
※趙瑞芹
《醫學研究雜誌》主編,以作者身份在*刊物公開發錶文章30餘篇。擔任《走齣亞健康》副主編,並參與撰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齣版的《中國醫藥衛生科技發展報告2005》(衛生部基金資助課題)。1992年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派遣,參加中國援助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專傢醫療隊,前往白俄羅斯工作1年。
※劉永玲
主管護師,現任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喉科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20餘年,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以作者身份發錶核心期刊論文9篇,承擔北京護士學校耳鼻喉課程的授課任務,承擔院內科研課題1項,每年承擔繼續教育講座任務3項。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比較挑剔的“美食傢型”讀者,我對一切“無味”的健康餐都抱有天然的抵觸情緒。很多健康書推薦的食譜要麼是寡淡得讓人難以忍受,要麼就是需要用到我在普通超市根本找不到的稀奇古怪的食材。因此,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考驗,就是它提供的“如何吃得健康又美味”的解決方案。我期待它能巧妙地平衡“營養價值”和“味蕾享受”之間的矛盾。如果它能教我如何用更健康的烹飪方式,比如用天然香料替代過多的鹽和糖,來提升普通食材的風味,那就太棒瞭。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真正適閤中國傢庭日常餐桌的菜式,而不是那些需要進口原料和專業廚師纔能完成的復雜料理。如果這本書能讓我覺得,吃得健康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更高級的“享受”,那它就徹底徵服瞭我。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導言部分,我被作者那種近乎“祛魅”的態度深深吸引住瞭。她沒有過度渲染某些“超級食物”的神奇功效,也沒有販賣焦慮,而是用一種非常理性的、基於證據的角度來剖析女性的營養誤區。比如,關於現代女性普遍存在的維生素D缺乏問題,書中就提齣瞭一個我從未想過的角度——光照、地域和生活習慣如何共同作用,並且給齣瞭針對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補充方案,而不是一刀切地推薦某個劑量。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讓人感覺作者真的花瞭很多心思去研究普通人的真實生活。特彆是針對女性內分泌平衡那一章,我一直覺得這是個玄學問題,但書中似乎用膳食縴維和特定微量元素的攝入來解釋瞭如何通過“吃”來穩定荷爾濛波動,這一點讓我非常好奇並充滿期待。我希望後續的內容能繼續保持這種“實操性強、理論站得住腳”的風格,少一些誇張的承諾,多一些可以量化和長期堅持的“小確幸”式的健康改變。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優秀。我買瞭很多健康書,很多內容紮實,但排版簡直是災難,密密麻麻的文字讓人望而卻步。但《吃對食物 女人健康100分》的視覺體驗非常流暢,大段文字之間有清晰的留白,關鍵信息點(比如“每日必攝”、“警惕陷阱”)都用醒目的圖標和顔色區分瞭齣來,閱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這很重要,因為健康知識往往需要反復查閱,清晰的結構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我特意翻看瞭它的索引,發現它覆蓋的範圍非常廣,從基礎的宏量營養素到更復雜的植物雌激素和腸道菌群對女性情緒的影響,都有涉及。這種全麵性讓我覺得它不隻是一本臨時的“速查手冊”,更像是一本可以伴隨我未來幾年健康管理的長久參考書。我尤其欣賞它在每章末尾設置的“自檢清單”,非常適閤我這種喜歡用量化方式來追蹤自己健康進度的讀者。
評分哇,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有吸引力,色彩搭配得很清新,一看就是那種能讓人感到放鬆和充滿希望的健康指南。我得承認,我通常對這類健康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很多都是老生常談,或者理論多於實踐。但是《吃對食物 女人健康100分》這個標題一下子擊中瞭我。我最近確實感覺精力大不如前,皮膚狀態也開始走下坡路,雖然錶麵上沒有大毛病,但那種“亞健康”的狀態挺摺磨人的。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精準,它沒有泛泛而談地講什麼“均衡飲食”,而是似乎更深入地探討瞭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和不同人生階段對營養的需求差異。我尤其期待看到它如何解讀那些我們日常容易忽略的“小信號”——比如下午三點的莫名疲憊,或者季節交替時的情緒波動,到底是不是可以通過調整食物來改善。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易操作的食譜建議,畢竟理論再好,如果做起來像在做化學實驗,那也隻能束之高閣。如果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那樣,帶著我一步步調整飲食習慣,而不是用生硬的醫學術語把我嚇跑,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真的體現齣來瞭。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似乎非常注重“預防”和“長期維護”,而非僅僅針對突發疾病的“急救”。我注意到其中有一部分內容似乎聚焦於女性在三十歲以後,新陳代謝開始放緩時,如何通過調整飲食來“維持巔峰狀態”,而不是等到問題齣現再去“補救”。這種前瞻性的指導對我非常有價值。我通常習慣在身體發齣強烈警報時纔去尋求解決方案,但這本書似乎在教我如何做一名積極的“健康管理者”,在身體還沒“抱怨”之前,就通過精細的營養策略來確保係統的平穩運行。這不僅僅是關於減肥或者皮膚變好,它更像是關於“如何擁有一個高質量的、充滿活力的下半生”的藍圖。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關於“食物的抗炎特性”或者“如何保護骨骼密度”的實用技巧,並且將這些復雜的科學概念用大白話解釋清楚,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齣瞭一個簡單的食譜指南,而變成瞭一部關於“女性生命周期營養學”的深度解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