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 名醫大會診:詳解威脅中國人健康的十大疾病
定價:29.80元
作者:《名醫大會診》節目組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4781694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99kg
編輯推薦
上海健康節目 《名醫大會診》15年精華。
上海30傢名院名醫真實病例診斷。
解疑對中國人健康**威脅的10大疾病。
33傢上海臨床醫學中心 信息 地圖。
內容提要
“進補不當,差點丟性命”“遊泳健身卻心髒病猝發”“胃不消化,沒想到是心梗警告”“打呼嚕也會危及生命”……嗬護健康要從“知道”做起,遠離疾病需提高健康素養。數百位上海三甲醫院教授級專傢坐鎮《名醫大會診》,針對中國人緻死率高的10大疾病,從易被忽視的癥狀著手,教你早期自我診斷、識彆和預防隱藏在身邊的健康隱患,給你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的醫囑,解答你關於病癥的疑難問題。
目錄
章 心髒病,病來如山倒
心髒病的典型癥狀與高危因素 讓心髒健康跳動 心髒病早發現
第2章 脂肪肝,悄然潛伏
脂肪肝可引起早期動脈硬化 脂肪肝的典型癥狀與高危人群 空腹抽血檢查主要項目 脂肪肝飲食注意事項 脂肪肝早發現 調理脂肪肝
第3章 病,難以發現需注意
慢性病的患者不斷增加 慢性病的典型癥狀和分期 護腎在於養腎 慢性病早發現
第4章 腸癌,容易被當成痔瘡
早期腸癌的癥狀 腸道疾病高發原因 宿便中的毒素 食物排毒法 教你區分便血顔色 便血做什麼檢查 給腸子排排毒
第5章 甲狀腺疾病,值得注意
每六位女性就有一位被甲減問題睏擾 如何科學閤理補碘 甲狀腺疾病早發現
第6章 糖尿病,需要長期調養
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糖尿病的典型癥狀與血糖指標 糖尿病並發癥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防治和日常飲食 “321”蔬菜模式 糖尿病健康食譜
第7章 腦卒中,健康頭號威脅
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腦卒中的典型癥狀與高危人群 傢庭自測高血壓 腦卒中早發現
第8章 癌,成年女性要注意
癌的典型癥狀 癌高危人群和早發現 良好生活習慣,預防癌
第9章 打鼾,其實是健康大敵
打鼾是睡眠呼吸暫停綜閤癥 呼吸暫停的高危人群 呼吸暫停的錶現共同點 多導睡眠圖 鼾癥治療 適宜的枕頭高度 睡眠食譜
0章 “不通”是萬病之源
打通“五官七竅”,大便通,小便通,血脈通,經絡通
附錄1 健康體檢
附錄2 傢庭安全用藥
附錄3 抗癌飲食麵麵觀
附錄4 求醫指南(附:上海臨床醫學中心概圖)
附錄5 上海市三甲醫院電話、就診地址信息
作者介紹
《名醫大會診:詳解威脅中國人健康的十大疾病》是由《名醫大會診》節目組編,該節目是上海廣播電視颱精心打造的健康服務類節目,自1998年開播至今,一直秉承關注大眾健康,倡導優質生活的原則。
文摘
序言
老實說,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醫學手冊,但它的敘事節奏和結構安排,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老到的臨床醫生,在講颱上娓娓道來,時不時穿插一些真實的病例側寫(當然是經過藝術處理的匿名化處理),使得那些冰冷的醫學名詞瞬間鮮活瞭起來。比如,當介紹到某類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徵兆時,作者用瞭非常生動的比喻來描述那種身體發齣的“警報”,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這種將科學知識“情境化”的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更妙的是,書中對於不同疾病之間的交叉影響和共病現象的分析,展現瞭極高的醫學洞察力,讓人意識到健康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復雜的係統工程。讀完後,我對現代醫學的復雜性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同時對自我保健也多瞭一份敬畏之心。
評分我帶著一種近乎挑剔的心態翻開瞭這本書,因為市麵上同類書籍實在太多,很多都是蜻蜓點水,或者過度誇大某些療效。然而,這本書卻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驚喜。它的深度和廣度超齣瞭我的預期。特彆值得稱贊的是,它對“十大疾病”的篩選標準似乎是基於中國特有的流行病學數據構建的,這使得內容更具針對性和本土化價值。書中對預防措施的闡述,沒有采取那種空泛的“多運動、少吃肉”的口號式建議,而是給齣瞭非常具體、可操作的乾預點,比如針對某種代謝綜閤徵,它詳細列齣瞭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理想血脂和血糖範圍,並提供瞭如何通過食物替換來實現目標。這種實操性極強的指導,讓健康管理從一個遙遠的口號,變成瞭可以精確執行的每日任務。對於那些想從根本上管理自己健康,而不是僅僅依賴藥物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寶庫。
評分這本醫學科普讀物真是讓人受益匪淺,它沒有冗長復雜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貼近生活的語言,把那些我們平時聽起來就覺得很可怕的“大病”講得明明白白。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每一種疾病時,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過程。比如,在談到某種慢性病時,書裏詳盡地闡述瞭它在國人體內的獨特發病機製,這一點是很多國際通用教材裏都難以深入描述的。作者似乎深知普通讀者在麵對嚴肅的健康問題時的那種焦慮,所以行文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充滿瞭人文的關懷。書中對生活習慣與疾病風險之間微妙聯係的剖析,簡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日常飲食和作息中的諸多隱患。讀完後,我立刻調整瞭晚餐的結構,並且開始有意識地關注一些以往被忽略的身體信號。這種即學即用的知識,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它不是讓你成為醫生,而是讓你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這一點,非常到位。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時機可謂恰逢其時,在當前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亞健康問題日益突齣的背景下,人們對權威、可靠的健康信息需求迫切。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溝通的橋梁,連接瞭高深的醫學研究和普通民眾的日常健康關切。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於“篩查”這個環節的論述,作者沒有簡單地鼓吹過度檢查,而是理性地分析瞭不同年齡層和風險群體進行特定篩查的必要性和局限性,這體現瞭一種負責任的健康理念。它教導讀者如何做一個明智的醫療消費者,而不是盲目跟風。這種基於證據的、理性的健康教育,遠比那些聳人聽聞的健康警示錄要更有建設性。它提供的是工具,而不是恐慌。
評分作為一名注重生活品質的人,我一直試圖在傳統養生觀和現代循證醫學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沒有一味地否定傳統經驗,而是用現代科學的視角去審視和印證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需要警惕。書中對某些常見病誘因的闡述,比如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壓力對生理指標的影響,給齣瞭非常細緻的量化分析,這遠超齣瞭普通健康講座的範疇。我欣賞它敢於觸及那些敏感話題,比如關於某些慢性病治療的“瓶頸期”和“平颱期”的心理調適,這讓讀者感受到,作者是真正理解瞭患病過程中的掙紮與堅持的。這本書提供的不隻是知識,更像是一份對未來健康生活的長期規劃藍圖,充滿瞭前瞻性和實操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