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
定价:48.00元
作者:李辛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36482241
字数:
页码: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儿童健康、儿童心理、教育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的内容是李辛老师在游学期间,由各地友人安排的六次公益讲座的汇总和重编。当时听众多为年轻的父母,大家都关切孩子和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希望了解中医和心理等相关的内容,所以本书的内容围绕儿童身心健康展开。
★关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专题讲座整理及汇编
★徐文兵梁冬联袂推荐
★本书内容源自李辛老师在上海、北京、汉堡、柏林的多次关于儿童健康的专题讲座,涉及儿童健康与调理思路、儿童的精神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等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源自作者在上海、北京、汉堡、柏林的多次关于儿童健康的专题讲座,涉及儿童健康与调理思路、儿童的精神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等内容。
作者认为儿童的健康不仅仅局限在身体,其心理-情感模式、精神特质、家庭环境、生活方式、父母的认知与精神状态、教育文化的观念与方法,都是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密不可分。这就需要我们父母跳脱单一学科的认知局限,去认识儿童的丰富生命。
除了具体而微地提到儿童健康方面的常识,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从观念和认识上,与照顾孩子的老师、家长和其他陪伴者分享,学会观察,觉知自己的状态,安顿好自己的身心,就更能给予孩子,让自己健康,让孩子健康。
目录
作者介绍
李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毕业,天津中医学院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擅长方药、针灸、静坐和心理咨询,具多年中医临床与教学经验。立足传统经典,学习历代各家所长,取验于临床,致力于提升临证能力的教学与中医常识的普及。近年来在外开展临床医师技能提升培训工作。
现任上海自道-熙和堂诊所、北文中医诊所、黄山太平湖平源堂整合医学中心顾问, 瑞士自然疗法专职工作者协会(ASCA)继续教育项目培训老师。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Approach(与Dr.Claudine.Merer合著,2013年,瑞士出版)。
文摘
做一个安心的家长
孩子病了,家长需要做什么?首先要安心、静心。
我注意到有两类家长。一类家长,他们没有太多的医学知识,但遇事并不慌乱。他们会预先判断一下,孩子需要吃药吗,会不会转成肺炎,还是很快会好?这类家长是安心的,他们正在密切观察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和反应,对后面趋势有所判断,找医生只是来验证一下是否有风险。另一类家长,平时遇事就容易慌乱,孩子病了更是如此,乱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而且已经给孩子用了好几套方案,这个就很麻烦。
我们欣赏种家长,先安心,把问题简化,首先判断一下孩子有没有生命危险?感冒转肺炎也没那么可怕,虽然病深入了,但身体的抵抗力还有,肺炎对中医和西医来说都不是大病。但你需要判断,会不会恶化?或者请医生帮助判断。如果判断不严重,甚至不需要吃药,就让孩子安静地在家里休息,好好吃、好好睡。
但是,当家长已经处在焦虑状态下,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直都比较焦虑,一旦小孩病了,往往会把过去的不良情绪带入到这个事件中,多半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必须避免进入这个不良的循环。
近我碰到一个小病人的家长,他正在学习中医,看了很多书,正在尝试阶段。有一天,他家小孩子得了单纯的上焦感冒,有一点低烧,流鼻涕,没什么胃口,喉咙一点点痛、一点点红,汗时有时无。其实孩子不来看病都可以,我给他开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子,这种情况,在家吃中药感冒清热口服液,或西药美林都可以。我开了三天药,跟他说吃完就能好,不用再来了。
过了两天,他带着孩子又来了。我想怎么又来了,问他:“药吃完了吗?”他说:“还有一副没吃完”,我看小孩子好像不太对劲。次来,虽然感冒发烧,有一点疲倦,但是眼神、表情是正常的,还摸摸这儿,看看那儿什么的,精神还不错,现在小孩子眼神空洞,没什么精神。
我看了上一次的药方,这两副药不应该造成这个眼神,这个表情啊。
我问家长:“你这两天还有什么其他的治疗?”家长说:“我每天都带他去做小儿推拿、按摩”。我问:“做多久?”,他说:“每次一个半小时。”
为什么小孩子感冒不能做长时间的、用力的推拿按摩?小孩子神气敏感,如果是轻柔的推油按摩、精油开背,或者轻轻地给他揉一揉后背,捏捏脊,这些能帮助需要疏通的小身体轻轻地开通一下,是可以的。要是长时间的、用力的推拿按摩,就好像把该在南方战场战斗的兵力,硬是调动到北方去了,南方就打不赢了。
按摩在合适的时候用可以。冰淇淋也是,阳气够的时候能吃,阳气不够的时候别吃。凉拌菜也是生冷的东西,但能不能吃要看体质和状态。对于体质一般的人,能量足的时候吃没有问题,如果今天累了,能量不太够,就不行了,要是两天没好好睡觉了,再吃凉拌菜肯定中招。
孩子食物的调理其实非常简单,当小孩子身体状况不错的时候,什么都可以给他吃一点。但要做个有心人,你看他吃了以后的反应,如果这种食物在这个状态下吃多了拉肚子,那也没关系,这样你就知道了,这个东西要小心一点,但也不要因为拉了一次肚子,这种东西就永远不能吃了。
当孩子近有点感冒,又有点过敏,或者近学习压力大,或者正在青春逆反期,心情不好,那就别添乱了,保证基本的正常饮食即可,米面、蔬菜,简单清淡的烹调方法是明智的选择。
……
序言
这本书在处理“心理”与“教育”这个交叉点上,展现出了远超一般健康书籍的深度和洞察力。它没有简单地将情绪问题归咎于外界环境,而是深入探讨了儿童五脏六腑的“情志”对应关系。例如,它将过度的忧虑和思虑如何影响到脾胃的运化,以及肝火旺盛如何表现为突发的易怒和多动,分析得层层递进,逻辑链条非常清晰。这种结合了身心同步调理的视角,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单一理解。它提供的建议也不是空泛的“多陪伴”,而是非常具体的“如何通过特定的按摩手法或饮食来辅助稳定孩子的情绪”的方法。这种由内而外的调理思路,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健康教育,一定是建立在身体平衡的基础之上的,这无疑是一次思维上的巨大飞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在跟一位非常博学又和蔼的长辈聊天,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让人感觉非常放松和信任。作者似乎完全摒弃了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而用大白话,甚至夹杂着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来阐述深奥的医学原理。比如,他解释脾胃功能的时候,不是一味地堆砌“中焦”、“运化”这些词汇,而是把它比喻成一个勤劳又需要细心呵护的“小厨房”,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这种叙事技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使是对中医一窍不通的新手父母,也能迅速理解并内化其中的精髓。而且,作者的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深深的关切和人文情怀,是冰冷的教科书永远无法比拟的。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接受一场温暖心灵的洗礼,对如何科学地照护孩子有了全新的、更加柔性的认识。
评分我最佩服的是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的严谨与巧妙。它不像传统的中医书籍那样按部就班地罗列病症,而是完全以“儿童成长的生命周期”为主线来组织内容的。从婴儿的“纯阳之体”如何呵护,到学龄前对“神志”的培养,再到青春期“阴阳初定”的调理,每一步的侧重点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这种分阶段的叙述方式,让父母可以清晰地找到当下最需要关注的重点,避免了“一锅烩”的混乱感。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讲完某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后,会立刻紧接着给出相应的食疗建议和日常起居的指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种“理论—实践—预防”的无缝衔接,让知识的转化率变得极高,读完一个章节,马上就能在家里进行有针对性的尝试,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空谈。
评分整本书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踏实”和“不焦虑”。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育儿的焦虑无处不在,各种“专家”说法相互矛盾,让人无所适从。然而,这本书传递出的是一种基于传统智慧和大量实践经验的沉稳态度。它会告诉你,孩子生病了怎么办,但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构建起一个不易生病的“保护罩”。它不鼓吹“完美育儿”,而是倡导一种顺应天性和生命节律的“智慧育儿”。读完后,我感到内心充满了力量,不再害怕孩子偶尔的小病小痛,因为我知道,我手里有了一套可持续、可信赖的自我调理工具箱。它让我从一个被动应对疾病的家长,转变成了一个主动维护家庭健康的建设者,这种赋能感,是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案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抓人了,色彩搭配既温馨又不失专业感,那种淡雅的青色和暖黄色的组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想传达的宁静与力量。装帧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我本来以为这种主题的书籍会显得很古板或者说教味太浓,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却非常现代和亲切,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特别是那些插图和图表的设计,简直是点睛之笔,它们用最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一些复杂的概念,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设计上的巧思,比如在一些关键的穴位介绍部分,会用柔和的线条勾勒出儿童的身体轮廓,既保护了儿童的隐私感,又清晰地指出了位置。这种细节上的用心,足以看出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和对知识传递的认真态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觉得赏心悦目,让人忍不住想翻开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