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體使用手冊(修訂版)
定價:38.00元
作者:吳清忠
齣版社: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3130953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本靠口碑與實效暢銷7年的身體使用經典。
作者說:多年以前,由於工作過於忙碌導緻健康發生瞭問題,雖然沒有被醫生判定得瞭什麼絕癥,但是,睡眠愈來愈不好,臉色愈來愈蒼白,體形愈來愈臃腫,體力愈來愈差,經常擔心自己得瞭什麼病,健康成為我*沒有信心的一環。
一個偶然的機緣,我被中醫的神妙深深吸引,讓我放下手邊工作,全心鑽研這個極為有趣的科學。感謝上蒼賜給我一連串很特彆的機緣,讓我**會學習到一套書本上學不來的知識和經驗,建構瞭一套比較閤乎現代科學,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中醫體係,我也重拾瞭健康,對健康的自信成為我*重要的資産。
我很珍惜這份上蒼的賜予,更明白這不是我的私人資産,是上蒼賜給所有人共有的。願天下所有人都和我一樣,充分擁有對健康的自信。
內容提要
多數慢性病,是我們錯用瞭身體的結果。人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機體,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低估瞭人體的智慧,高估瞭我們自己的知識。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靈丹妙藥,而是身體的正確使用方法。正確的使用方法和觀念,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人們消除疾病。
作者用一種易於理解和富有創意的詮釋語言,係統地嚮世人介紹瞭中醫的體係以及一些常見病的防治知識,提齣瞭保健的五項基本策略,簡單易行,有理有據。《人體使用手冊(修訂版)》結閤*的信息係統觀念和計算機軟硬件架構,把人體當做一個充滿智慧的機體,並與悠久的中醫養生保健理論聯係起來,其理論及方法將掀起一場養生方式大革命。
目錄
修訂版序
新版序
推薦序
前 言
章 對現代醫學的質疑
三個現代醫學的現象
計算機科技的啓示
人體的電壓是什麼?
人體比計算機
關於血液檢查的兩個質疑
紅血球數量正常就不貧血嗎?
如何判斷人體的髒器機能轉好還是轉壞
第二章 人體的係統
人體的功能係統
指揮係統
能量供給係統
資源管理係統
診斷維修係統
廢物清理係統
周邊功能係統
網絡係統
經絡係統
血管係統
神經係統
淋巴係統
什麼是經絡
人體的硬件結構
人體的修復能力
第三章 人體的血氣能量係統
五個血氣水平的疾病和癥狀
健康水平
陽虛水平
陰虛水平
陰陽兩虛水平
血氣枯竭水平
人體血氣升降趨勢的癥狀和疾病
運動不會增加能量
血氣能量的儲存
如何觀察血氣的水平和趨勢
第四章 寒氣
寒氣的排除
寒氣的正確處理方法
如何減少寒氣的侵入
避免淋雨
洗頭必須吹乾
遊泳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傢中常備薑茶
第五章 病和癥
“病”和“癥”的關係
現代醫學低估瞭人體的智慧
第六章 日常保養
敲膽經
敲膽經是佳的進補方法
早睡早起
按摩心包經
簡化的按摩方法
不生氣
保持腸胃的清潔
防止唾液的感染
不吃生的動物性食物
中醫的各種治療手段
第七章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
心髒病是肥胖的原因
不同體形的肥胖,有不同的原因
腸胃問題是肥胖主要的原因之一
增加身體的能量,是的課
不是減重量,而是減體積
發胖是必要的中間過程
原來就沒有肌肉的人,有可能減得太瘦
速成的方法多數是將垃圾脫水
實例
第八章 慢性病的調養
痛風的調養
過敏性鼻炎的保健
嬰、幼兒的寒氣
失眠的調養
再生障礙性貧血
實例一
實例二
哮喘及長期咳嗽
坐骨神經痛
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齣血
骨質增生(骨刺)
疾病原因分析
根治骨質增生的方法
尿毒癥
尿毒癥患者的養生保健方法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養生保健方法
腫瘤及癌癥
第九章 總結
現代醫學不像大多數人認知的那麼昌明
“中醫現代化”不是“中醫西醫化”
後記 願天下人都能擁有健康的自信
新版手記 它不是靈丹妙藥,而是受用一生的養生寶典
作者介紹
吳清忠,颱灣人,曾經從事機械自動化等方麵的工作,由於自身健康一度齣現問題,對中醫産生瞭興趣,因而逐漸淡齣職場,專心研究中醫養生及相關儀器的開發。2002年完成《人體使用手冊》,草稿在網上廣泛流傳;2005到2006年,《人體使用手冊》在颱灣和大陸分彆齣版,成為中國年度暢銷圖書,中醫保健圖書齣版熱潮。
文摘
序言
我通常對科普讀物持有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擔心它們會為瞭追求通俗易懂而犧牲掉科學的嚴謹性。然而,這本書成功地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的語言是如此的流暢、富有畫麵感,讀起來完全不像在啃教材,反而更像是在聽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老工程師,娓娓道來他如何解構一颱復雜的機器。我驚訝地發現,很多過去在教科書裏背得半懂不懂的概念,通過作者巧妙的比喻和圖示(雖然這裏隻是文字描述,但能想象到原書的排版一定是精心設計的),瞬間變得清晰起來。更難得的是,作者對人體適應性機製的描述,讓我對生命本身的韌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們總以為身體是脆弱的,但書裏展現瞭它為瞭維持內環境穩定所做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持續不斷的“鬥爭”與“妥協”。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對生命力的贊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疾病的個體,而是一個擁有主動權、能夠理解和參與自身健康管理的“機組人員”。這對我個人的生活方式調整起到瞭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看待衰老和疾病時,心態也變得更加積極和務實。
評分這部書的視角真的太獨特瞭,它沒有像很多科普讀物那樣堆砌復雜的醫學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甚至帶著點幽默感的方式,把我們身體這個“精密儀器”的運作機製給“拆解”開瞭。我本來以為會讀得雲裏霧裏,畢竟生理學聽起來就挺枯燥的,但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總能在關鍵的地方插入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讓我瞬間就能明白那些抽象的生理過程。比如講到免疫係統時,不是乾巴巴地介紹白細胞和抗體的功能,而是將其比喻成一支訓練有素的特種部隊,時刻保衛著我們的“領土”。這種擬人化的描述,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這個對生物學僅停留在高中知識水平的讀者,也能跟得上節奏。尤其是關於睡眠和壓力反應那幾章,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這纔意識到自己過去多少次因為不瞭解身體發齣的“警告信號”而過度透支。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最新的科研突破,而在於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全局觀,明白身體的每一個小零件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從而學會如何更好地“維護”它。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治病的醫學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不生病、如何與身體和諧相處的生存指南,讀完後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一種全新的敬畏感和掌控感。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發是“係統思維”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信息碎片化嚴重,我們習慣於將身體的某個癥狀孤立地看待,然後去尋找針對這個癥狀的“特效藥”。但作者通過將人體視為一個高度互聯的生態係統,有力地駁斥瞭這種綫性的、單一因果的思維定勢。每一章都在強調,一個器官的異常往往牽動著整個網絡的連鎖反應。例如,當你讀到內分泌係統與情緒調節的緊密耦閤時,你纔會真正理解為什麼長時間的失眠會影響你的決策能力,而這並非簡單的精神不濟。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展現齣的那種謙遜和對未知的敬畏,也十分動人。他沒有宣稱這本書包含瞭所有答案,而是清晰地指齣當前科學的邊界在哪裏,哪些領域仍需深入探索。這種坦誠使得整本書的可信度倍增。它不是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張詳盡的“身體地圖”,指引讀者去探索那些宏大而又精微的內部世界。對於那些渴望從根本上理解“我為什麼會感到疲憊”而不是僅僅想“如何快速提神”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其寶貴的資源。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種“使用手冊”式的命名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有點過於商業化和功利性。然而,翻開書頁後,我的偏見立刻被打破瞭。它沒有那種冷冰冰的、純粹的技術手冊的腔調,反而充滿瞭對人體這個“宇宙奇跡”的深深的敬意和好奇心。書中對細節的打磨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對細胞膜上離子通道的工作原理的描述,雖然技術性強,但作者用生動的比喻讓這些微觀世界的活動變得像一場精彩的舞颱劇。閱讀過程中,我忍不住會停下來,對比自身感受——“哦,原來我剛纔那種莫名的心慌,可能是這個機製在某個環節齣現瞭輕微的波動。”這種即時的聯結感,讓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單嚮灌輸,而變成瞭自我發現的過程。這本書的敘述者像一個技藝精湛的導遊,他帶著我們穿梭於宏大的器官係統和細小的分子層麵之間,確保我們既能把握全局,又不至於迷失在細節的迷宮中。它真正做到瞭將高深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可以指導日常生活的實用智慧,極大地提升瞭我們對自身健康的主動權和理解力。
評分初讀此書,最大的感受是它強烈的“操作手冊”氣質,但這裏的“操作”不是指教你如何進行復雜手術,而是指如何進行日常的、精細的自我調試。作者似乎非常懂得現代人那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焦慮,所以他極力想把“我們是誰”這個問題,還原成一個機械的、可以被理解的工程學問題。書中的邏輯推進非常清晰,從宏觀的係統劃分到微觀的細胞活動,層層遞進,像搭積木一樣嚴謹。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功能失調”時所采取的態度——不指責,隻分析原因和後果。比如,在解讀腸道菌群和情緒的關係時,他沒有簡單地給齣“多吃益生菌”的口號,而是深入剖析瞭微生物代謝産物如何影響神經遞質的平衡,這種深度分析讓我明白,很多看似是“心理問題”的睏擾,根源可能藏在我們的消化道裏。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能力是這本書的亮點,它橫跨瞭生物化學、營養學乃至環境科學的邊界,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全方位的健康模型。讀完之後,我對那種“快餐式健康建議”的警惕性大大提高瞭,因為它教會瞭我如何去質疑和追溯每一個健康主張背後的生物學原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