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生病的生活习惯
定价:22.00元
作者:李洁著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8021346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出自于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散步、微笑、少吃盐、细嚼慢咽、早睡早起等习惯,听起来似乎微不足道,对强身健体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首要任务。本书从饮食、卫生、睡眠、运动、美容、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多角度讲述如何培养不生病的好习惯,告诉你如何健健康康、精力充沛地面对每一天。
目录
章 饮食习惯
1.早饭营养全面
2.晚饭少吃早吃
3.垫点儿东西再喝奶
4.别等渴了再喝水
5.适当吃些零食
6.用冷开水代替冷饮
7.炒菜少放油盐多放醋
8.杂粮、细粮混着吃
9.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
10.多吃鱼少吃肉
11.啤酒白酒不过量
12.吃方便面时加些配菜
13.每天一份水果蔬菜
14.食物多蒸煮少煎炸
第二章 运动习惯
15.每天选个时间去散步
16.随时随地做运动
17.每天坚持爬50级楼梯
18.提前两站下车
19.抬起头走路
20.每天原地跳一跳
21.跑慢些,跑久些
22.在家锻炼时少看电视
23.做好准备再运动
第三章 生活习惯
24.每天戴隐形眼镜不超过8小时
25.卧室里不放电器
26.屋子经常开窗换气
27.卧室里少养花
28.每天在家上网别过两小时
29.跳舞时间不要过长
30.尽量用双手发短信
31.每天看电视不超过三小时
32.想吸烟的时候就喝水
33.用白开水服药
第四章 卫生习惯
34.干洗衣物晾过再穿
35.新衣服洗讨再穿
36.家庭成员的内衣也要分开洗
37.别在卫生间里久留
38.厨房垃圾天天倒
39.在公共场所注意卫生
40.勤洗手
41.用热水泡脚
42.冬季为居室消毒
43.私密部位天天洗
44.修指甲时保留指甲小皮
45.减少去洗头房的次数
46.不用报纸包食物
47.定期清洗鼠标和键盘
48.定期清理冰箱
49.注意宠物卫生
第五章 美容习惯
50.领带系松点儿
51.佩戴合适的胸罩
52.在办公室预备一双平底鞋
53.出门要做防晒措施
54.香水尽量少喷
55.再忙也要卸了妆再睡
56.烫发后要做养护
57.每天轻轻按摩颈部
58.用温水洗澡
59.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第六章 工作习惯
60.加班,适可而止
61.工作一小时起来走一走
62.常给眼睛解解渴
63.经常活动手腕
64.不在办公室里趴着睡
65.重视午后工作餐
66.应酬也要讲究养生
67.在办公桌上放盆仙人掌
68.离复印机远一点
69.开车时候别憋尿
第七章 心理习惯
70.经常开怀地笑一笑
71.想哭的时候看一部悲剧电影
72.定期给朋友们发邮件
73.发火的时候先数十下
74.情绪低落时不妨大声歌唱
75.遇事不要想太多
76.用正面的语言鼓励自己
77.每天独处5分钟
第八章 睡眠习惯
78.抽出时间闭目养神
79.卧室的温度要适宜
80.睡前喝一杯牛奶
81.看完电视过一会儿再睡觉
82.不蒙头睡觉
83.关上灯睡觉
84.醒后稍坐片刻起床
85.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安眠药
86.顺其自然入睡
87.每天睡7个小时
88.不赖床
89.不趴着睡
90.午饭20分钟后睡午觉
91.吃点东西再熬夜
92.不睡回笼觉
作者介绍
李洁 食品营养学专业硕士,先后在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现为某营养学杂志专栏作者。曾出版过《孕产妇营养餐桌》、《婴幼儿营养餐桌》、《女性心理健康书》、《男性心理健康书》等畅销作品。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它成功地将“科学性”和“诗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很少看到一本健康读物能够写得如此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共鸣。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尤其是在描述身体感受的时候,简直像是在描绘一幅印象派的油画。她描述清晨醒来时,身体从沉睡中苏醒的微小震颤,描述阳光穿过树叶洒在皮肤上的温暖触感,这些描写让我重新找回了对“身体存在感”的感知。在很多关于健康的讨论中,身体往往被简化为一套需要被修复的机器,但这本书却将它提升到了一个精神栖息地的层面。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身体的忽视,其实是对自我精神家园的疏于打理。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深刻得多。我甚至开始留意季节的变化对自身情绪和生理机能的影响,这是一种近乎哲学的观察,而非医学的诊断。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导论”。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自我提升”类书籍持怀疑态度的老读者,很多书读起来都像是空泛的口号堆砌,读完后依然故我,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但这本书,真的是一个异数。它的力量不在于宏大的理论,而在于那些令人无法抗拒的、可操作性极强的细节。我过去总觉得,要拥有健康,就得进行剧烈的运动、吃昂贵的补品,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用她充满生活气息的笔触,展示了如何利用日常的碎片时间,完成对健康的投资。比如,她对于“姿势调整”的描述,细致到了肩膀、骨盆和呼吸肌群之间的微妙联动关系,我只是稍微调整了一下我伏案工作的习惯,几天后肩颈的僵硬感就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种即时反馈带来的成就感是其他书籍无法比拟的。而且,这本书的“人情味”很浓,作者毫不避讳地分享了自己失败和反复的过程,这让我这个追求完美的人感到极大的慰藉——原来,健康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曲折的探索。它教会我的不是“完美”,而是“持续的、善意的自我修正”。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彻底打破了“健康等于限制”的传统思维定势。以往的健康书籍总是在说“你不能吃这个”,“你必须戒掉那个”,读起来让人心情沉重,充满剥夺感。然而,这本书的核心信息却是关于“赋能”和“选择的自由”。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当你真正理解了身体的需求,并建立起强大的内在秩序后,那些外界诱惑的吸引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弱。她没有要求我们成为苦行僧,而是鼓励我们成为自己身体的主宰者和智慧的管理者。例如,她讨论如何通过提升食物的“营养密度”而不是简单地“减少分量”,来满足口腹之欲,这个视角非常高明。这使得调整生活习惯不再是一种痛苦的牺牲,而是一种基于更高层次满足感的、主动的行为重塑。我感觉这本书不是在给我列清单,而是在给我一把万能钥匙,让我自己去开启通往更优质生活的无数扇门。它给予的不是临时的兴奋剂,而是持久的内在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逻辑缜密得让人拍案叫绝。它不像我以前读过的那些健康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堆砌知识点,这本书的叙事线索非常清晰,层层递进,每翻过一章,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作者似乎对人体运作的机制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但她绝妙地避免了晦涩难懂的专业分析。她运用了大量的生动比喻,比如将肠道比作一个繁忙的城市交通系统,将压力比作无形的“能量黑洞”,一下子就让复杂的生理过程变得通俗易懂,即便是对生物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迅速掌握核心概念。更让我折服的是,她不仅仅停留在“做什么”的层面,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她用非常严谨的语言论证了习惯的力量,指出那些微小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塑造我们的免疫力和精神韧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环境心理学”的应用部分,如何通过调整光线、温度和声音,来优化身体的自然修复机制,这简直是为都市人群量身定做的宝典。读完之后,我感觉我的知识体系被重塑了,不再是零散的健康小贴士,而是一个完整的、自洽的生活哲学体系。
评分拿到这本新书,第一感觉就是它扑面而来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仿佛能透过纸张闻到清晨露水打湿青草的芬芳。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健康指南,充满了各种医学术语和生硬的建议,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太棒了,她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像一个亲密的朋友,娓娓道来她自己如何一点一滴地调整生活节奏,最终迎来身心舒畅的状态。书中对于“慢下来”这件事的阐述尤为动人,她描述了现代人如何在信息洪流中迷失自我,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冥想和专注呼吸,重新与自己的身体对话。我特别欣赏她对于“仪式感”的提倡,比如认真地准备一顿早餐,哪怕只有十分钟,也要把它当作一天中最神圣的开端。这些细微之处的调整,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压力,反而让我觉得,原来健康不是一场需要咬紧牙关的苦修,而是一种可以细细品味的艺术。我已经开始尝试书中提到的“数字排毒”法,效果立竿见影,睡眠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去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匆忙和焦虑,引导我重新审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富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