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银发生活枕边书
定价:20.00元
作者:张景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6905333
字数:
页码:1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银发生活枕边书》作为老年人健康生活指南,内容较为全面,涵盖了老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作者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对老年人预备期和关键期等各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于即将进入老年期以及老年人朋友来说,是一本适合放在案头枕边的生活指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银发生活枕边书》:
第五节老年幸福在广趣
广泛的兴趣是晚年生活幸福的关键之一。听广播、看报纸、逛公园,这些简单、方便、低成本的兴趣爱好是老年人休闲文化活动的。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书画、集邮、收藏、旅游、摄影、音乐、创作、经营等兴趣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认可。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越广泛,越有助于调剂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平衡,实现自身精神的满足,获得大限度的精神快乐。那么老年人可以培养哪些方面的兴趣呢?
培养运动兴趣。运动的内容很多,只要动就叫运动,但其狭义的内涵还是指运动项目,比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培养运动的兴趣当然要从中青年开始,但到老了再开始也不晚,要知人生任何事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美国有个80多岁才开始学画的老太太,学习10年后成为画家。另外,像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这种运动,不仅有趣昧性,而且运动量也不是很大,属于有氧运动,两个人就可进行,也比较方便。
培养读书兴趣。读好书是同有才的人说话,读奇书是同的人说话。与有才、的人交谈多了,自然也就深受影响,逐渐变成这类人了。同时,读书还能给人带来很大的精神愉悦,是人的知识大餐、精神大餐、心灵大餐。一个人一旦与书为伴,养成读书习惯,那么才情、知识、智慧、快乐将如影随形,赶都赶不走。老人虽然要培养读书兴趣,但为兴趣而读书还不是读书的高境界。读书境界由低到高依次为:为考试而读书、为消遣而读书、为有用而读书、为兴趣而读书、为习惯而读书,只有将读书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命中每日不可或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读出高境。哲人云:习惯才是真正的。所以,要在培养读书兴趣的基础上再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这个兴趣才能得以长久坚持,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培养学习兴趣。读书与学习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都是知识的积累,都与读书有关;不同的是学习多侧重技能方面,不用过多思考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东西。学习包括各个方面:工作或业务技能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生活技能的学习、娱乐技能的学习等等。业务技能的学习主要的检验途径是考取资质,我有个老年朋友,59岁开始考,当年通过司法考试,70多岁时已考了9种资质,真正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另外,不要小看学习,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老了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停止学习新东西了。而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收获,还能够增加人的幸福感。
培养对艺术的兴趣。艺术的内容很广泛,常见是的音乐、绘画、书法、雕塑、文学诗歌创作等等。艺术兴趣或美学素养与人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纵观历史,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艺术。文明与艺术同时产生,不管在哪个文明和哪种文化中,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丰富着我们的经验。对老年人来说,培养一点艺术爱好,能够为枯燥琐碎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多一份艺术爱好,也就多了一份能够消磨时间、与人交流、甚至增加个人身份认同感和成就感的机会。
……
序言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它不以震惊世人的观点取胜,也不以华丽的辞藻取悦读者,而是通过一种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慢慢地在你心头播下一些积极的种子。我发现自己读完后,看待一些日常小事的视角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对时间流逝的焦虑感减轻了,对家庭聚会中的一些摩擦也更能以豁达的心态去处理了。它更像是一部陪伴类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读物”。它鼓励的不是爆发式的改变,而是日复一日的微小进步和自我接纳。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独家秘笈,而在于它构建了一种积极的、可实现的银发生活哲学框架,让人感到踏实和温暖,这恰恰是在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最需要的“枕边良药”。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充满了生活哲学的味道,但这种哲学又是渗透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的,绝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我感觉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一定收集了大量真实的故事和案例,那些小故事鲜活得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比如,关于如何处理旧物的情感依恋,书中没有要求我们果断割舍,而是引导我们去回忆物件背后的美好,然后用一种仪式感的方式去“告别”或“传承”,这既尊重了长辈的情感积累,又达到了整理空间的目的。这种既温柔又坚定的引导,非常到位。它没有试图去“对抗”衰老,而是教我们如何“与之和解”,如何在这人生的下半场,活出一种新的从容和洒脱。很多时候,我们总想在老年阶段追求年轻时的效率和成就感,这本书却提醒我们,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周遭的和谐。它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轻轻拍着你的肩膀说:“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评分翻开内页,我立刻被它那种简洁明了的排版吸引住了。很多同类书籍为了塞进更多信息,往往把字印得密密麻麻,让人阅读起来很费劲,尤其对于视力有所下降的长辈来说,简直是种折磨。这本书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字号适中,行距舒适,即便是光线不太好的时候,也能轻松阅读。更重要的是,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逻辑流畅得像是潺潺流水,你不需要费力去梳理复杂的脉络。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生活小窍门时,那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举个例子,它提到如何科学地进行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不是简单地推销昂贵设备,而是从最基础的收纳整理、灯光布局这些细节入手,教人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把家变成一个更安全、更便捷的“避风港”。这种“小处着手,解决大问题”的思路,体现了作者务实的作风。读完一个章节,我马上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可以实践的点,而不是读完后只剩下一堆空洞的口号和知识点,这种即时的满足感,是很多书籍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关于老龄化生活的小册子,拿到手的时候就给我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封面设计得挺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很符合它“枕边书”的定位。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市面上关于老年生活的书籍五花八门,很多都写得过于学术或者过于煽情,让人读起来有些负担。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却非常接地气,像是邻家的大哥大姐跟你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不端着架子。内容上,它似乎没有宏大的理论,而是聚焦于日常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小事,比如如何调整心态去面对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邻里关系的维护,以及如何与子女有效沟通等。我特别欣赏它处理“孤独感”这个话题的方式,没有简单地用“多与人交流”来敷衍,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有质量的独处时光,如何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当下的智慧,让晚年生活同样充满意义和趣味。这种细腻的观察和真诚的分享,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产生“对啊,我就是这么想的”的共鸣,感觉作者真正沉下心来体验和思考了银发族的生活状态,而不是站在高处指点江山。
评分从内容的广度来看,这本书的涉猎范围也相当令人惊喜。我原本以为“枕边书”就该只关注休息和睡眠相关的话题,但它在健康养生、精神慰藉、人际关系管理这些方面都有所涉及,而且切入点都很巧妙。比如,在谈到健康管理时,它没有罗列一堆复杂的医学名词,而是侧重于“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以及“如何识别并应对那些不必要的健康焦虑”。这种关注点从“治病”转向“更好地生活”的做法,我觉得非常前卫和人性化。而且,书中对于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来便利生活也有提及,但措辞非常谨慎,既肯定了科技的便利性,又顾及了那些对新事物有抵触心理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渡方案。这种平衡感,让这本书的受众面一下子拓宽了,它不是只针对某一个特定群体,而是对所有关注晚年生活质量的人群,都具有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