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 张氏五禽戏

【XH】 张氏五禽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晓航 著
图书标签:
  • 武术
  • 养生
  • 传统文化
  • 中医
  • 健身
  • 五禽戏
  • 张氏
  • 运动
  • 健康
  • 养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爱尚美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422011
商品编码:294898091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张氏五禽戏

定价:28.00元

作者:张晓航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4422011

字数:

页码: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

五禽戏因年代久远,形成不少流派,各有千秋,但万变不离其宗。本书中对五禽戏的每一式动作,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步图解,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特邀专家,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法定传承人张晓航老师亲自示范,在传统五禽戏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张三功夫”百年传承下来的精髓和独特功法,通过学习和习练,定会使您受益匪浅。

内容提要


五禽戏因年代久远,形成不少流派,各有千秋,但万变不离其宗。本书中对五禽戏的每一式动作,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步图解,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特邀专家,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法定传承人张晓航老师亲自示范,在传统五禽戏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张三功夫”百年传承下来的精髓和独特功法,通过学习和习练,定会使您受益匪浅。

目录


章功法介绍 1

n

一、什么是五禽戏 1

n

二、五禽戏的原理 2

n

(一)道法自然 2

n

(二)动静平衡 2

n

(三)五行相合 3

n

三、五禽戏的功效 3

n

(一)五禽戏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3

n

(二)五禽戏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4

n

(三)五禽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

n

(四)五禽戏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4

n

(五)五禽戏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5

n

(六)五禽戏对延缓衰老的影响 5

n

四、开始练功前必须注意的几件事 5

n

(一)练习前的准备活动、练习时间 5

n

(二)练习中的动作要求及运动量 6

n

(三)练习环境及情绪 6

n

五、练习时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6

n

(一)松静自然 6

n

(二)准确灵活 7

n

(三)练养相兼 7

n

(四)循序渐进 8

n


n

第二章基础动作 9

n

一、基本呼吸法 10

n

(一)正确呼吸法 10

n

(二)正确呼吸对人体的三大好处 10

n

二、基本暖身法 11

n

(一)张氏舒缓放松法——遛腿 11

n

(二)张氏基本拉筋法——熇腿 15

n

三、进阶暖身法 21

n

(一)张氏肩部松筋法——洗肩 21

n

(二)张氏腰部强壮法——磨腰 26

n

(三)张氏劲力开合法——三折腰 30

n


n

第三章功法演示 35

n

预备势 35

n

戏虎 戏 36

n

基本手型——虎爪 36

n

式虎 举 36

n

第二式虎 扑 40

n

第二戏鹿 戏 45

n

基本手型——鹿角 45

n

式鹿 抵 46

n

第二式鹿 奔 50

n

第三戏熊 戏 54

n

基本手型——熊掌 54

n

式熊 运 54

n

第二式熊 晃 58

n

第四戏猿 戏 61

n

基本手型 62

n

式猿 提 62

n

第二式猿 摘 66

n

第五戏鸟 戏 71

n

基本手型 71

n

式鸟 伸 72

n

第二式鸟 飞 75

n

收 势 81

n


n

第四章健康养生 82

n

一、五禽戏调形的养生保健作用 82

n

二、五禽戏调意的养生保健作用 83

n

三、五禽戏的特点 83

n

(一)调理养生兼能治病 83

n

(二)整体调整 84

n

(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84

n

四、现代医学对五禽戏的认识 84

n

(一)虎 戏 84

n

(二)鹿 戏 85

n

(三)熊 戏 85

n

(四)猿 戏 85

n

(五)鸟 戏 86

n


作者介绍


张晓航,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鬼张三门”功夫传承人、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特邀专家;享受非遗传承人的特殊津贴。张老师是清末民初北京武术家“醉鬼张三”张长祯先生第四代嫡系传人,堪称明清武术的“活化石”;首都体育学院“国术文化社'武术总教练。在传统武术、中医养生以及国学、昆曲、古董玉器方面张晓航有着十分深厚的家学渊源。

文摘


序言



【XH】张氏五禽戏 前言 自古以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便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无数先贤智者,在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体悟中,逐渐形成了各类养生导引之术。其中,以模仿五种动物形态而创的“五禽戏”,因其效用显著、易学易练,历来备受推崇。 本书《【XH】张氏五禽戏》,便是基于这一古老智慧的现代传承与发展。它并非简单地复述前人的经验,而是集結了数代张氏传人的实践与钻研,在保留五禽戏精髓的同时,融入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与精细化的动作要领。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将这门珍贵的传统养生功法,以一种清晰、易懂、且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学习一套锻炼方法,更是在探寻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自身身心对话的古老智慧。我们相信,通过坚持练习张氏五禽戏,您能够深刻感受到身体的改变,体验到精气神的提升,最终迈向健康、活力、平和的生活。 第一章:五禽戏的起源与发展 五禽戏,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保健体育疗法,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庄子·刻意》篇中便有“吹呴呼吸,吐纳导引,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的记载,这被认为是五禽戏的早期雏形。到了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在其《五禽戏》著作中,正式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系统地整理并推广开来,使其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 华佗所创的五禽戏,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了中医的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以及气血理论。他认为,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脏腑,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虎戏: 模仿虎的威猛,伸展筋骨,增强腰背力量。 鹿戏: 模仿鹿的灵动,舒展颈部,健脑明目。 熊戏: 模仿熊的沉稳,旋转腰腹,健脾益胃。 猿戏: 模仿猿的矫健,摇摆身体,锻炼四肢协调性。 鸟戏: 模仿鸟的轻盈,展翅高飞,疏通肺气,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随着历史的演变,五禽戏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演变和流派。其中,张氏五禽戏,便是经过长期实践与传承,不断优化调整而形成的一个重要分支。张氏五禽戏,在保留了五禽戏核心动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呼吸的配合以及内在的意念导引,使其养生功效更加显著。 第二章:张氏五禽戏的理论基础 张氏五禽戏的练习,绝非简单的肢体模仿,它蕴含着深刻的中医养生理论。理解这些理论,将有助于习练者更好地掌握功法,更有效地激发身体的自愈潜能。 2.1 中医养生观 中医认为,“形神合一”是健康的核心。身体的健康与精神状态紧密相连。五禽戏正是通过形体的锻炼,来影响和调和精神,从而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它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模仿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来顺应自然,调养生息。 2.2 经络学说 中医经络学说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理论基础,也为五禽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遍布全身,联系脏腑和肢体。五禽戏的每一个动作,都巧妙地包含了对特定经络的刺激与疏导。例如,模仿虎的伸展动作,能够有效舒展脊柱两侧的膀胱经;模仿鸟的展翅动作,则有助于疏通手臂上的肺经和心经。通过经络的畅通,可以改善气血运行,消除瘀滞,从而缓解各种身体不适。 2.3 脏腑调理 五禽戏的五种动物形态,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 虎戏 侧重于调理肝和肾。虎的刚猛力量,能激发肝脏的疏泄功能,帮助身体排毒;而其脊柱的伸展,对肾脏也有一定的滋养作用。 鹿戏 侧重于调理心和脑。鹿的灵动姿态,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氧,对于缓解心悸、健忘有益。 熊戏 侧重于调理脾和胃。熊的沉稳绕行,能够温和地按摩腹腔,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猿戏 侧重于调理肺和气管。猿的敏捷跳跃,能带动胸腔的开合,深层锻炼呼吸肌,有助于增强肺活量,缓解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鸟戏 侧重于调理心包和全身关节。鸟的展翅高飞,能够打开心胸,舒展全身的筋骨关节,促进全身的气血流通。 通过模仿这些动物的特定动作,并配合相应的呼吸与意念,能够达到对相应脏腑的温和调理和功能提升。 2.4 呼吸与意念 五禽戏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是呼吸与意念的结合。 呼吸:强调“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种呼吸方式能够增加肺活量,促进氧气的吸收,稳定情绪。张氏五禽戏在不同动作中,会配合特定的呼吸节奏,或深长均匀,或短促有力,以达到最佳的导引效果。 意念:在练习时,需要将意念集中在所模仿的动物身上,想象其动作的特点,感受其内在的力量。例如,练习虎戏时,要想象虎的威猛,感受脊柱的伸展;练习猿戏时,要想象猿的灵巧,感受身体的协调。这种意念的导引,能够加强动作的深度和效果,激活身体的潜能。 第三章:张氏五禽戏的练习要领 张氏五禽戏虽然源远流长,但其练习要领却简洁明了,易于掌握。关键在于“松、静、圆、活、顺”。 3.1 松 全身放松,是练习五禽戏的首要原则。放松并非瘫软,而是指筋骨肌肉的自然舒展,没有僵硬和紧张。练习前,可以通过简单的抖动、甩臂、转腰等动作,来消除身体的僵滞感。在练习过程中,要时刻体会身体的松沉感,尤其是在关节处,要做到“节节松开”。 3.2 静 心境宁静,是保证练习效果的关键。练习时,要排除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本身和身体的感受上。可以先进行几次深长的呼吸,将浮躁的心绪沉淀下来。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发现,动作的流畅和呼吸的协调,自然会带来内心的平静。 3.3 圆 动作轨迹的圆活流畅,是五禽戏的一大特色。许多动作,如熊戏的绕环、猿戏的摆动,都呈现出圆形的运动轨迹。这种圆形的运动,能够避免直线运动带来的冲击和顿挫,使动作更加柔和,对关节和肌肉的损伤更小,同时更能带动身体内部的深层气血流动。 3.4 活 关节的灵活运动,是衡量练习是否到位的标准之一。五禽戏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来促进全身关节的舒展与活动。练习时,要注重“意念到,气血到”,将意念引导到每一个关节,感受关节的伸展、屈曲、旋转。久而久之,关节的灵活性会得到显著提高。 3.5 顺 呼吸与动作的协调统一,是五禽戏的精髓所在。“顺”体现在三个方面: 呼吸顺畅:避免屏息或急促呼吸,做到自然、深长、均匀。 动作顺势:动作之间的转换要流畅衔接,如同流水一般,不生硬,不滞涩。 内外相合:动作的外形与内在的意念、呼吸要高度统一,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第四章:张氏五禽戏的经典动作详解 (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解析张氏五禽戏的五种基本功法。为了保证内容的严谨性和易于理解,每个功法将分为“动作名称”、“模仿对象”、“动作要领”、“配合呼吸”、“主要功效”等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4.1 虎戏——虎踞伸腰 模仿对象: 猛虎踞地,蓄势待发之态。 动作要领: 1. 预备势: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微内扣。双手自然下垂,掌心相对,身体中正。 2. 起势: 双手缓缓向前向上抬起,至与肩同高,掌心向下。同时,身体重心缓慢下沉,膝盖微屈,仿佛要坐下。 3. 下潜与舒展: 双手向前推出,指尖相对,形成一个“八”字形。身体重心继续下沉,至膝盖弯曲约90度,臀部略微后坐,背部保持自然挺直,但略微内收,似虎扑前食。此时,头部微微抬起,目光向前。 4. 回撤与伸展: 双手沿原路缓缓收回,同时身体重心缓慢回升,膝盖随之伸直,但保持微屈。背部缓慢向后舒展,但非弓背,而是脊柱的自然延长。 5. 复位: 双手回到起始位置,身体恢复自然站立。 配合呼吸: 吸气:双手抬起至与肩高,身体下沉至膝盖微屈。 呼气:双手向前推出,身体进一步下沉,背部内收。 吸气:双手收回,身体重心回升,膝盖伸直。 呼气:双手回到起始位置,身体恢复站立。 主要功效: 增强腰背部力量,疏通膀胱经,改善腰膝酸软,强健肾脏,提升身体的爆发力。 4.2 鹿戏——鹿奔回首 模仿对象: 灵巧的鹿,奔跑中突然回头观察。 动作要领: 1. 预备势: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双手自然垂于体侧。 2. 起势: 左脚向前迈出一小步,与右脚形成弓步(前腿弯曲,后腿伸直)。同时,左臂向前上方抬起,右臂向后下方自然摆动。 3. 身体转动与回首: 身体重心前移,带动腰部向左转动。左臂随腰部转动而向前上方伸展,右臂向后下方摆动。头部缓慢向左后方转动,目光看向后方。 4. 回正: 身体重心回撤,腰部随之向右回转,双臂随之复位。 5. 换腿重复: 右脚向前迈出一小步,与左脚形成弓步,身体重心前移,腰部向右转动,头部向右后方转动。 6. 复位: 身体重心回撤,双臂复位,双脚并拢,恢复站立。 配合呼吸: 吸气:迈步,双臂开始摆动,身体开始转动。 呼气:身体完全转动到位,头部回首。 吸气:身体回转,双臂复位。 呼气:身体完全回正,恢复站立。 主要功效: 疏通肝经、胆经、膀胱经,改善颈部僵硬,健脑明目,缓解眼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4.3 熊戏——熊垂摆腰 模仿对象: 笨拙但有力的熊,缓慢绕行。 动作要领: 1. 预备势: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身体重心下沉。双手自然下垂于体前,掌心向下。 2. 绕环动作: 身体重心略微向左移动,同时腰部开始向左绕环。左臂随腰部绕环向前上方抬起,右臂随之向后下方摆动。 3. 腰部旋进: 随着腰部的绕环,身体缓慢地向左前方倾斜,同时左臂向前伸展,右臂向后伸展。 4. 回环与收敛: 腰部继续向左后方绕环,身体随之向左后方转动。双臂也随之自然摆动。 5. 重复与换向: 整个过程保持身体的圆活与沉稳,形成一个完整的腰部绕环。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向右绕环。 6. 复位: 绕环结束后,身体缓慢回正,恢复预备势。 配合呼吸: 吸气:身体重心开始移动,腰部开始绕环。 呼气:腰部绕环至最深处,身体略微倾斜。 吸气:腰部继续绕环,身体回转。 呼气:腰部绕环结束,身体回正。 主要功效: 健脾益胃,疏通肝经、脾经、胃经,改善消化不良,增强腹部力量,缓解腰部疼痛。 4.4 猿戏——猿举攀枝 模仿对象: 敏捷的猿猴,在树枝间攀爬跳跃。 动作要领: 1. 预备势: 双脚分开略宽于肩,膝盖微屈,身体重心下沉。双手自然垂于体前。 2. 起势与上举: 双脚用力蹬地,身体向上弹起。同时,双臂向前上方抬起,如同抓住高处的树枝,掌心向前,手指微屈。 3. 摇摆与抓握: 身体随双臂的摆动而向左右摇摆。左臂向前上方伸展,右臂向后下方摆动,头部也随之向一侧摆动。 4. 下压与收缩: 随着身体的摇摆,双手向下“抓”并“拉”的感觉,同时感觉身体有收缩的力量。 5. 动作连贯: 整个动作要求迅速、灵巧,如同猿猴在树枝间快速移动。 6. 复位: 逐渐减小摆动幅度,身体恢复下沉,双臂回到体侧。 配合呼吸: 吸气:身体向上弹起,双臂向上抬起。 呼气:身体向一侧摆动,保持呼吸的均匀。 吸气:身体向另一侧摆动。 呼气:身体逐渐下沉,双臂复位。 主要功效: 锻炼四肢协调性,增强肺活量,舒展胸腔,疏通肺经、大肠经,改善肩背酸痛。 4.5 鸟戏——鸟伸展翅 模仿对象: 雄鹰展翅,翱翔天空。 动作要领: 1. 预备势: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手自然垂于体侧。 2. 起势与展翅: 双脚缓慢蹬地,身体重心向上。同时,双臂向身体两侧展开,如同鸟儿的翅膀,逐渐向上抬起,掌心向下,指尖分开。 3. 向上舒展: 双臂继续向上抬起,直至与头顶齐平,身体也随之向上延伸,感觉全身的筋骨都在向上舒展。 4. 向外拓展: 双臂再向外侧略微展开,掌心继续向下,感觉如同要托起天空。 5. 回落与收敛: 双臂缓缓向下回落,同时身体重心也随之下降。 6. 复位: 双臂回到体侧,身体恢复站立。 配合呼吸: 吸气:双臂缓缓向上抬起,身体向上延伸。 呼气:双臂向外拓展,身体保持舒展。 吸气:双臂缓缓向下回落。 呼气:身体重心下降,恢复站立。 主要功效: 疏通肺经、心经,增强呼吸系统功能,舒展全身关节,改善肩周炎,缓解胸闷气短。 第五章:张氏五禽戏的日常练习建议 5.1 练习时间和频率 时间: 最佳练习时间是清晨,此时空气清新,人体的阳气初生,有利于吸收天地之精华。傍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帮助放松身心,缓解一天的疲劳。 频率: 建议每日练习一次,每次练习一套完整的五禽戏。如果条件允许,早晚各练习一次效果更佳。 5.2 练习环境 选择一个空气流通、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的场所进行练习。避免在嘈杂、污染严重的区域练习。 5.3 练习前的准备 着装: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方便身体舒展。 热身: 练习前进行5-10分钟的简单热身,如原地踏步、甩臂、转体等,以放松肌肉,活动关节。 心态: 保持平和的心态,放下杂念,以积极的心态投入练习。 5.4 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 对于初学者,动作不求到位,以感受动作的舒展和身体的反应为主。随着练习的深入,再逐步追求动作的规范和到位。 用力适度: 动作要舒展、放松,但非软弱无力。要体会动作中的力量感,但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肌肉拉伤。 意念集中: 在练习中,要将意念集中在动作、呼吸和身体的感受上,做到“意念到,气血到”。 聆听身体的声音: 如果在练习过程中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专业人士。 5.5 练习后的调理 平息: 练习结束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可以原地站立片刻,调整呼吸,让身体逐渐恢复平静。 补充水分: 练习后可适量饮用温水,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第六章:五禽戏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张氏五禽戏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健身养生功法,更是一种回归自然、调整身心的生活方式。 缓解压力: 规律的五禽戏练习,能够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减轻焦虑和压力,提升情绪稳定性。 改善体态: 通过对脊柱和关节的舒展,可以有效改善含胸驼背等不良体态,使身姿更加挺拔。 增强免疫力: 经络的疏通和气血的调和,能够显著提升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延缓衰老: 持续的练习,能够保持身体的活力,延缓细胞衰老,实现健康长寿。 结语 《【XH】张氏五禽戏》的编写,旨在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一份清晰、系统、实用的练习指南。我们深知,古老的智慧需要与时俱进的阐释,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张氏五禽戏,凝聚了张氏家族几代人的心血与传承,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将这份珍贵的养生瑰宝,传递给更多热爱健康的人们。 练习五禽戏,是一段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共舞的旅程。愿您在这段旅程中,收获健康,体悟生命的活力与和谐。 (本书完)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对于实践层面的细致指导,简直是手把手教学的典范。书中对“呼吸配合”的描述尤其精妙,作者没有用笼统的“深呼吸”来带过,而是详细区分了“收、放、停”三个阶段中,气息应该如何配合肢体的开合、提按和蓄力,甚至连吸气时应“含而不满,呼气时要“松而不懈”这种微妙的感受都捕捉到了。此外,作者还非常人性化地设置了“常见误区及纠正”的章节,列举了大量练习者在不同阶段容易犯的错误,并配上了对比图,这对于自我练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当发现自己练完后身体反而酸痛时,可以立即对照检查是否在某个环节用力过度或者意念分散。这种前瞻性的问题解决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和安全性。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在摸索,而是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默默指导,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评分

初读这本关于人体运动哲学的著作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口吻极其的真诚与平易近人。他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自己多年习练的心得体会。他善于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佐证理论,比如描述某个动作的要领时,会联想到清晨竹林中风吹草动的景象,这种具象化的比喻,瞬间拉近了读者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距离。我尤其欣赏他对“心法”的阐释,那部分内容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结合了中医的经络理论和道家的养生思想,融会贯通,逻辑清晰。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机械地去理解那些术语,而是开始内观自身,去体会气息的升降和肢体的协调性。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它扫清了许多初学者面对传统功法时的畏难情绪,让人充满信心去实践。这种贴近人心的写作风格,无疑是这本书成功的关键之一,它让深奥的学问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本以为它会聚焦于某几个固定的套路讲解,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作者对整个传统导引术的历史渊源和流变脉络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梳理。从早期的壁画记载到历代医书中的只言片语,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考据和比对,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系统的知识框架。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不同流派的技法差异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既肯定了各自的精妙之处,也指出了在现代环境下可能需要调整的地方。在解析每一个具体功法时,作者不仅给出了精确的图解,还详细分析了每个动作的“意在何处”和“气行于何方”,这种多维度的解析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理解层次。它不满足于教你“怎么做”,更着重于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原理的深挖,使得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绝非一般的健身手册所能比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内页的纸张选用了那种略带纹理的米白色,手感温润厚实,让人爱不释卷。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文化气息。更值得称道的是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把握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是一些插图的绘制,线条流畅,墨韵十足,那些复杂的动作结构被描绘得细腻入微,仿佛能透过文字和图像感受到气韵的流动。装帧上还巧妙地运用了烫金工艺,在书名和一些重要标题处低调地闪烁着光芒,既显档次又不失古典韵味。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匠心精神的对话,细节之处尽显出版方的用心良苦。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页的处理方式,总会有一段留白,配上一句意味深长的题词,这种节奏感的处理,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信息获取,升华为一种身心的放松与沉淀。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籍,即便是作为案头的装饰品,也足以彰显主人的品味与对传统艺术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节奏感极强,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按摩。作者在描述那些需要静心体悟的境界时,文字会变得极为舒缓、绵长,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读起来仿佛能让人瞬间放下外界的喧嚣,进入一种内敛的平和状态。而在讲解需要爆发力和精准控制的动作序列时,语句则变得短促有力,富有动感和节奏感,仿佛能听见内劲的蓄势待发。这种在叙述风格上的游刃有余和灵活切换,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节奏训练。例如,在描述“起势”时的宁静,到“起势”后瞬间进入导引状态的转换,作者用词的精妙对比,让人在文字中就体会到了动静相生的哲理。这种文字的音乐性和画面感,使得枯燥的动作描述变得生动有趣,它不只是工具书,更是一部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体现了极高的文学修养与深厚的内家功夫理解的完美结合,让人在学到功法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