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国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与医疗费用支出的变化规律研究
定价:30.00元
作者:杨光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64417130
字数:
页码:1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国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与医疗费用支出的变化规律研究》就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与医疗费支出的变化规律,运用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分析方法,通过对体育消费结构(信息型、参与型、实物型)与医疗费支出的“静”“动”分析,探讨其内在规律,进一步揭示积极的体育消费对医疗费过度支出所起到的抑增效益。
内容提要
《我国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与医疗费用支出的变化规律研究》以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与医疗费用支出的变化规律为主线,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基础,以经济学研究方法为视角,探索其定量与定性的内在规律,重点解决实物型、信息型、参与型的体育消费结构与住院医疗费、门诊医疗费支出变化的基本特征;由简单的、静态的关系扩展到连续的、动态的考虑性别、学历、职业、婚姻、个人收入及喜爱运动项目等自然条件差异下的因果关系研究。在深刻认识体育消费结构的内部关系和各界面相互反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定量描述医疗费变化的经济学模型,力求反映积极的体育消费对增进身心健康、降低医疗费支出所产生的影响,为国家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提供理论依据,为优化“银色体育产业”结构,有效开展老年体育工作,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实施提供帮助。
目录
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思路
1.3 文献回顾与评论
1.3.1 影响医疗费用激增的因素
1.3.2 体育锻炼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抑增效益
1.3.3 城镇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现状
1.3.4 影响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的因素
1.3.5 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理论与假设
1.5.1 基本概念
1.5.2 理论框架
1.5.3 研究假设
1.6 研究设计
1.6.1 调查地点选择
1.6.2 预调研
1.6.3 调查对象选择
1.7 资料收集与分析
1.7.1 文献资料法
1.7.2 问卷调查法
1.7.3 资料分析法
第2章 城镇老年人的社会学特征
2.1 城镇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2.2 城镇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
2.3 城镇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情况
2.4 城镇老年人的医疗情况
第3章 城镇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特征
3.1 城镇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类型
3.2 城镇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类型组间比较
3.2.1 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3.2.2 小结
第4章 城镇老年人的医疗支出特征
4.1 城镇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保健费用支出特征
4.2 城镇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保健费用支出组间比较
4.2.1 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4.2.2 小结
第5章 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与医疗总费用支出的规律
5.1 影响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与医疗总费用支出的主导因素
5.1.1 单变量协方差分析
5.1.2 小结
5.2 体育消费与医疗总费用支出的变化规律
5.2.1 概率单位回归(LogitandProbit)
5.2.2 过程分析
5.3 体育消费类型与医疗总费用支出的变化规律
5.3.1 医疗总费用与实物型消费
5.3.2 医疗总费用与信息型消费
5.3.3 医疗总费用与参与型消费
5.3.4 过程分析
5.3.5 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5.3.6 体育消费效益
第6章 中日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医疗费用支出的差异比较
6.1 中日老年人运动能力指标的差异比较
6.2 中日老年人抑郁倾向指标的差异比较
6.3 中日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差异比较
6.4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
7.1 城镇老年人性别差异的共性与非共性特征明显
7.2 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总体以实物型消费为主
7.3 城镇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与年龄成正比
7.4 体育消费投入对节省医疗费用支出效用显著
7.5 日本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程度优于中国老年人
第8章 研究创新点、研究价值及研究局限性
8.1 研究创新点
8.1.1 立题创新
8.1.2 内容创新
8.1.3 理论创新
8.2 研究价值
8.2.1 学术价值
8.2.2 应用价值
8.2.3 社会影响和效益
8.3 研究局限性
8.3.1 样本量
8.3.2 抽样方法
8.3.3 数据采集
8.3.4 影响因素
附录
附录1
附录2
作者介绍
文摘
第3章城镇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特征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民参与健身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加之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特别是对体育消费有了全新的认识。体育消费作为现代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攀升,使得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和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体育消费属于体育产业的分支,老年群体消费者作为体育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将推动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这对老年体育产业的开发、消费结构的调整有积极影响,对老年体育市场的振兴具有深远意义。所谓体育消费,就是体育消费者对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耗过程。体育消费分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体育消费包括一切和体育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狭义的体育消费主要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
3.1城镇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类型
体育消费是现活消费方式的一部分,它可分为职能部分的公益性体育消费和居民个人的体育消费,消费者通过支付货币从而获得体育消费品的不同功能。本研究着重于居民个人体育消费行为方面,将其从结构上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实物型消费、信息型消费、参与型消费。表13、表14反映的是城镇男女老年人整体的体育消费特征,具体包括了体育消费结构的类型比和金额比。通过对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类型情况调查发现,从性别区分看,男性老年人对三种消费类型的选择排在位的是用于购买体育服装、鞋帽、器材的实物型消费,占总体比例的87.6%,各年龄组有过实物型消费经历的比例分别为年龄I组25.5%、年龄Ⅱ组24.4%、年龄Ⅲ组19。8%、年龄Ⅳ组17.9%;其次是用于购买体育比赛门票、彩票、邮票、报纸的信息型消费,占总体比例的35.9%,各年龄组有过信息消费经历的比例分别为年龄I组13.1%、年龄Ⅱ组9.7%、年龄Ⅲ组7.1%、年龄Ⅳ组6.0%;后是用于交纳体育馆、健身中心费用和参与户外运动的参与型消费,占总体比例的28.3%,各年龄组有过参与型消费经历的比例分别为年龄I组12.0%、年龄Ⅱ组8.5%、年龄Ⅲ组4.6%、年龄Ⅳ组3.2%。
女性老年人在三种消费类型的选择上,排在位的是实物型消费,占总体比例的69.5 息型消费,占总体比例的21.4%,被调查人群中有信息消费经历的比例分别为年龄I组11.1%、年龄Ⅱ组6.9%、年龄Ⅲ组2.3%、年龄Ⅳ组1.1%。通过对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类型特征的横向比较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三种消费类型经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渐降趋势,实物型消费和参与型消费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 .001),而在信息型消费这一类型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老年人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同样有随着年龄增长,信息型消费经历随之减少的趋势。从总体上看,男性老年人三种类型消费经历排在、二、三位的依次是实物型消费87.6%,信息型消费35.9%,参与型消费28.3%;女.陛则表现得略有不同,依次是实物型消费69.5%,参与型消费27.0%、信息型消费21.4%c,
从纵向比较来看,不同性别、同一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对三种消费类型的选择上呈现出不同态势,男性年龄I组的三种消费类型特征为有实物型消费经历25.5%、信息型消费经历13.1%、参与型消费经历12.0%;年龄Ⅱ组依次为24.4%、9.7%、8.5%;年龄Ⅲ组为19.8%、7.1%、4.6%;年龄Ⅳ组为17.9%、6.0%、3.2%。女性年龄I组的三种消费类型特征为,有实物型消费经历36.0%、信息型消费经历11.1%、参与型消费经历8.0%;年龄Ⅱ组为20.3%、6.9%、8.5%,年龄Ⅲ组为8.9%、2.3%、2.3%,年龄Ⅳ组为4.3%、1.1%、1.4%c.可见,实物型消费经历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
序言
读完关于方法论的那几章,我简直要为作者的细致和耐心鼓掌。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他们显然是跑了不少地方,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问卷设计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问题措辞的斟酌都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的规范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还巧妙地融入了若干有深度的定性访谈案例。这些鲜活的“人”的故事,为冰冷的数字注入了人性的温度,让抽象的“老年人群体”真正立体了起来。尤其是在处理不同地域、不同收入群体的异质性数据时,作者所采用的多层次回归模型,精准地分离出了各种混杂变量的影响,使得最终的结论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和可信度,这对于任何希望了解老年群体真实生活状态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娴熟,读起来有一种层层递进的享受感,完全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从引言的热情铺垫,到中间核心数据的展示,再到最后政策建议的提出,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作者在阐释复杂的统计结果时,擅长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语言,成功地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济学概念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理解的道理。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地方差异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地域敏感性,并没有简单地将全国视为一个同质化的整体,而是细致地剖析了不同省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差异下,老年群体体育消费模式的显著不同,这种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平衡,使得全书的论述极具说服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配色,初次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细腻,阅读时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排版布局清晰合理,图表数据引用得非常得当,让人在浏览复杂信息时也能保持清晰的思路。特别是那些统计图和曲线图,制作得非常精美,即便是对学术研究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直观的视觉呈现,迅速把握住核心观点。书脊的装订也显得非常牢固,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工艺上是下足了功夫的,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和查阅资料的工具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总而言之,从硬件配置上看,这本书无疑是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让人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对作者和编辑团队的专业精神有了初步的肯定。
评分最终章节对于未来政策走向的展望,无疑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现状的描述和问题的剖析上,而是切实地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前瞻性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紧密地结合了实证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关于如何通过税收优惠来引导体育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以及如何构建社区层面的普惠性体育服务体系的构想,让我深思良久。这本书不仅是一份严谨的研究报告,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旨在提升老年人群体生活质量的行动纲领,它成功地架设了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理论探讨范畴。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研读这本书的绪论部分,其理论框架的构建之扎实,简直令人叹服。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老年人体育消费行为背后的宏观经济动因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引用的文献综述部分,覆盖面极广,从中西方相关的学术思潮到最新的政策文件,都有着深度的梳理和批判性的吸收,绝非简单的堆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出的那个关于“健康预期寿命”与“消费意愿”关联性的新模型,这个模型巧妙地将生物学指标与经济学决策结合起来,为后续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从宏观理论到微观行为的逻辑推导过程,流畅而有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读来令人心悦诚服,丝毫没有那些空洞的口号式论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