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连将杀 一至四步杀
定价:38.00元
售价:28.9元,便宜9.1元,折扣76
作者:王聚群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349916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者本人长期从事象棋儿童培训工作,学员在比赛上屡获殊荣。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而且有成体系的教学资料,本书就是在这些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编写而成,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
◆中国象棋的杀法是象棋学习的重要部分,它可分为缓将杀和连将杀两种,连将杀是象棋艺术中*为精彩的一幕,也是*扣人心弦、*欣赏价值的一部分。
◆本书重点介绍的就是连将杀的杀法。套书分为三册,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简单、直接,通过不断的练习快速提高杀法技术,提升棋艺水平。
◆本套书精选了3600局引人入胜的连将杀局,采用了按连将杀步数来分类的写法,正文仅列棋图,参考答案列附于后的一种新的模式。对初、中级的爱好者来说,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适合初学者阅读,套书又分初级(一至四步杀)、中级(五至七步杀)、提高(八至十步杀)三册来分别阐述。
目录
章一步将杀················7
节兵杀类···············8
第二节马杀类···············12
第三节炮杀类···············16
第四节车杀类···············20
第二章 二步连将杀···············27
节兵杀类···············28
第二节马杀类···············37
第三节炮杀类···············46
第四节车杀类···············55
第三章 三步连将杀···············65
节兵杀类···············66
第二节马杀类···············75
第三节炮杀类···············92
第四节车杀类···············109
第四章 四步连将杀···············127
节兵杀类···············128
第二节马杀类···············137
第三节炮杀类···············154
第四节车杀类···············180
答案······················223
作者介绍
王聚群
文摘
序言
从一个纯粹的欣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授技术,更在于它展示了一种对棋局美学的追求——即“以最少的代价,实现最彻底的胜利”。“连将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彻底性,一旦形成,对方除了认输别无选择。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在于如何构造一个“无解”的局面。它不像其他棋书那样试图平衡进攻与防守,而是直接将重心放在了如何构建一个单向的、不可逆转的进攻路径上。我发现,这本书对“强制手”的定义和应用理解得非常深刻。书中强调,一个有效的连将,往往建立在连续施加“强制手”的基础上,迫使对方只能应对,而不能反击。我阅读时,会特别留意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防守步,然后观察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防守步的有限性,最终将防守方逼入绝境的。这本书对于我理解“限制”与“封锁”在杀棋中的核心作用,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让我对棋盘上的“控制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是在一个老棋友的强烈推荐下才找来看的。他信誓旦旦地说,这本书是研究“连将杀”这个特定战术的绝佳教材,尤其适合那些觉得自己中局还行,但总是在残局或特定局面下找不到制胜一击的棋手。我最初带着一点怀疑的态度翻开它,毕竟市面上讲杀棋的棋谱实在太多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或者只给出少数几步的简单组合。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很快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不仅仅是罗列棋谱,而是真正深入到“连将”这个概念的本质——如何通过连续的攻击,将对方的王逼入绝境,不给任何喘息的机会。作者在开篇就对各种常见的逼杀路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比如“长将”、“迫门”、“引入”等基本要素是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阻挡的整体。我特别欣赏它对复杂局面的剖析,很多我原本以为是平局或者难以取胜的残局,经过作者细致的步步推演,才发现原来隐藏着一个简洁而又致命的“连将”陷阱。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的棋路瞬间开阔了不少,对“形”的理解也上了一个台阶,不再只关注眼前的子力得失,而是着眼于整个棋局的“气势”和“趋势”的控制。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风格,给我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它透着一股老派棋谱特有的沉稳与厚重。它不像现代的很多棋谱那样充斥着大量的图示和口语化的引导,而是大量依赖文字的逻辑推演和棋盘符号的精确表达。这要求读者必须得有一个扎实的棋盘阅读能力,否则很容易在复杂的行棋变化中迷失方向。我个人是比较享受这种“自我挑战”的过程的,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思维逻辑和专注力的一种锻炼。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对照分析书中提及的几个经典案例,那些案例的复杂程度,绝对不是初学者能够轻易消化的。作者在分析一个关键的弃子布局时,那种对全局形势的掌控力简直令人叹服,他是如何预见到几十步之外的“连将”机会的?书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细致的步骤让你自己去体会这种预见性是如何培养出来的。这本书更像是一座需要你亲手攀登的高峰,而不是一个为你铺设好的观光缆车。
评分我通常是个比较注重实战应用的学习者,很多理论书我看了也只能记住个大概。但是,这本书在处理“连将”这个课题时,有一种非常实用的落地性。它没有过分纠缠那些在实战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怪异局面,而是把重心放在了那些在各种中局残局中高频率出现的“将、照、移、进”的组合上。我尤其喜欢它在不同章节中穿插的“常见错误分析”。作者会列举一些棋手在实战中容易犯的错误,比如急于求成,在对方还有逃脱空间时就贸然发动攻击,结果被对方反将一军。通过这些反例,我能清晰地看到“连将”的精髓不在于“将”的次数多,而在于“将”的质量要高,每一步都必须是带着明确目的性的“锁定”。书中对于“空间剥夺”的讨论,让我对如何控制对方的逃跑路线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不再盲目地追求将军,而是先在脑子里预演整个“逼杀链条”,确保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我的残局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类研究特定主题的棋书,那种把某一类技术点抠到骨子里的书,读起来才叫过瘾。这本关于“连将杀”的书,恰好就属于这种类型。我不是那种一上来就喜欢看复杂开局变化的人,我对那种“一步错,步步错”的精密计算感到头疼,反而对那些看似复杂,但只要抓住核心逻辑就能迎刃而解的杀棋情有独钟。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老派、严谨,更像是一本学术专著,而不是轻松的读物。它似乎完全不担心读者是否能跟上节奏,直接就把读者扔进了深水区,要求你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耐心。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它对“将杀点”的构建过程的论述。书中不仅仅是给出“将军”,而是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这一步是必须的,它如何限制了对方的防守选择,并为下一步的“连将”铺平道路。有时候,作者会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描述一个关键的战术转折点,我需要反复对比棋盘上的局面,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一“闪光点”的重要性。这种学习体验是渐进的,需要投入精力的,但一旦你理解了,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