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截拳道入门 |
| 作者 | 舒拥军 |
| 定价 | 36.00元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087511 |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截拳道的入门指南,可供初学者参照习练,也可供武术同行参考、借鉴。对于截拳道初学者而言,截拳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战术和训练方法,正是必须重点学习、训练、掌握的核心、基础的内容。诚如李小龙宗师所言:“在截拳道中,基本、简单的技术,就是实用、高深的技术。”因此,“一个人学习了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所学的内容中吸收了多少有用的东西。好的技术是得到正确运用的简单技术。格斗时,要强调这一点,学生们自己也会意识到,追寻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是华而不实的。他们应该投入必要的时间,去练习简单技术的正确应用” 。 |
| 作者简介 | |
| 舒拥军:安徽省宣城人,习武20余载。1996年皈依李小龙截拳道,并拜入中国大陆李小龙第二代传人、中国截拳道代导师朱建华、郝钢两位师父门下,并先后得到李小龙亲传弟子,代国际截拳道导师李恺师公,以及国际截拳道导师麦克·鲁特尔(SiFu Mike Rutter,美国)、陈国强(SiFu Patrick Chan,加拿大)等师傅的私教指点。对于李小龙后期截拳道有系统深入的修习和研究。 专业任职: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CJIF)理事;CJIF教练团核心成员;CJIF安徽省分会发起人兼主要负责人;CJIF安徽宁国截拳道会馆馆长、主教练;安徽宣城(地区)武术协会副会长。 专业资历:中国武术协会认证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认证截拳道黑带三段师范、美国黄锦铭系麦克·鲁特尔师傅认证国际截拳道三级教练。发表截拳道技术类文章50余篇。 教学成果:2006年迄今教授学员近3000人,其中2300余人获得武术专业级段认证,5位学员先后入选省柔道队、散打队并取得优异竞赛成绩。2015年5月,带队参加江苏省南京市李小龙功夫节截拳道大赛,取得6枚和2枚银牌的成绩。 |
| 目录 | |
| 章 概 述 节 李小龙武术发展简史 第二节 截拳道不可任意添加 第二章 振藩礼 第三章 警戒式 第四章 步 法 第五章 拳 法 节 基本技术 第二节 拳法的辅助训练 第六章 腿 法 节 基本技术 第二节 腿法的辅助训练 第七章 防 御 节 基本技术 第二节 防御的辅助训练 第八章 攻 击 第九章 街头格斗 节 什么是街头格斗 第二节 击打目标的选择 第三节 街头格斗的一些战例 第十章 力量训练 |
| 编辑推荐 | |
| 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修夫的目的也不仅仅是熟稔攻防,而在于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修行终会影响我们思想和生活的方式,让我们自内而外地透显出清醒和自信。在功夫的习练中,一拳一腿的磨砺,可渐消心中之棱角,使习练者臻于平常心境,终回归本我,寻回遗失在凡尘间本有的宁静与和谐。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关于练习方法的编排,这本书的逻辑性实在是太强了,简直可以视为一套严谨的课程大纲。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高难度的、令人望而却步的动作,而是极其耐心地从最基础的站姿、呼吸控制开始铺垫。每一个阶段的训练内容都设置得循序渐进,前一个动作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下一个动作能否顺利过渡和深入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基础功”的强调,作者用极大的篇幅去解析那些看似枯燥的马步和弓步,并说明了它们如何连接到实战中的平衡和爆发力。这种“先打地基,再建高楼”的教学方式,让人感到踏实,也避免了许多新手容易陷入的“贪多嚼 লোককে而不得要领”的误区。它强迫你慢下来,去感受身体内部细微的变化,这种慢,反而是在加速真正的进步。
评分我最欣赏的其实是作者在阐述核心理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哲思深度。这本书远不止于罗列招式和技巧,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武术的指南。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用最简洁的语言去触及最本质的问题,比如对“中线”的理解,不同于市面上许多简单粗暴的定义,这里的阐述带着一种动态的、流动的辩证思维。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其中的某些段落,会发现随着自己练习的深入,对这些文字的理解也会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这说明作者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延展性。这种引导性的叙述方式,成功地将读者从单纯的“模仿者”推向了“思考者”的角色,鼓励我们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框架,而不是盲目地照搬。这对于任何追求武学精进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品质,毕竟真正的功夫,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个人的体悟和转化之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古朴的气息,拿在手里分量十足,感觉就像捧着一本武学秘籍。封面材质的触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有种独特的纹理,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字迹清晰,排版疏密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尤其要提的是,这本书的插图和示意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线条的精细程度和对动作细节的捕捉都非常到位,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通过这些图示一下子就变得直观易懂了。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来说,这种视觉上的辅助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装订方面也做得非常结实,可以平摊在地上或墙边,方便在练习过程中随时查阅,这点对于实操性的书籍来说,简直是太人性化了,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和用心的打磨。整体来看,从外到内,这本书的物质载体本身,就已经传递出一种对所载知识的敬畏感和专业性。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上,透露出一种非常真诚和坦率的态度,丝毫没有故弄玄虚或故作高深的感觉。作者在描述一些关键技巧时,会非常坦诚地指出训练中的常见误区,甚至会分享自己早年踩过的“坑”,这种“过来人”的视角,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比如,在讲解如何处理对手的攻击时,他不是简单地说“要闪躲”或“要格挡”,而是会详细分析在不同力量和角度下,身体重心应该如何微调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并且会明确告诉你,如果角度不对,强行发力反而会造成反噬。这种贴近实战、直击痛点的分析,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理论书,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身边进行一对一的私教。正是这种毫不保留的分享,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如果非要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挑剔,这本书的深度偶尔会让人感到有些“吃力”,但这反过来也成了一种激励。有些关于身体结构和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描述,需要结合一些额外的知识储备才能完全消化。但即便如此,它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径图,指引我们去探索这些更深层次的科学原理。与其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不如给出更复杂但更准确的框架,让读者自己去填充血肉,这才是真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做法。总而言之,这本书成功地建立了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东方哲学与现代理解之间的坚固桥梁,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打拳”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和面对挑战”的教材,值得反复品读和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