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调好一杯鸡尾酒
定价:42.00元
售价:28.6元,便宜13.4元,折扣68
作者:郭慕,周小芮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8408290
字数:150000
页码:1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调好一杯鸡尾酒》主要为想展现自己优雅生活的人们所制作。 可以扩充大家对于鸡尾酒的认知与了解,并且尝试将这些精美的鸡尾酒在家动手完成。 图鉴类的鸡尾酒图书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的要求精致生活的读者们,老旧毫无创意的图片也不能燃起大家的购买欲望了,于是这本内容更新、图片更美的鸡尾酒类图书诞生了。
鸡尾酒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除了在很多餐厅、酒吧等场合能饮用到鸡尾酒外,人们开始寻思,如何在家中自己调制一杯美味的鸡尾酒呢?其实不难,本书会先带你穿越鸡尾酒的历史,领略其艺术之美,再通过熟悉各种调制鸡尾酒时所需要的工具、原料、术语等,让新手也能轻松踏入调制鸡尾酒的高级殿堂。
不用羡慕市面上那些鸡尾酒的五彩斑斓,也不要担心自己调制时无从下手,本书按照鸡尾酒基酒的不同,选择6大基酒——朗姆酒、金酒、龙舌兰酒、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每一种基酒独立成章,分别介绍常见、热门的鸡尾酒款式。简单常见的材料准备及清晰易学的调制步骤,让你快速变身鸡尾酒调制能手,尽情享受其中的美味和乐趣。
郭慕:专业调酒师、咖啡师、烘焙师,同时也是一位插画师和摄影师,拥有私人手工作坊及个人工作室,全心专研各类饮品、甜点及面包的制作,风格别具一格而拥有超高人气。
周小芮:调酒师,常年从事鸡尾酒等各类饮品的调制和创作工作,对鸡尾酒拥有独特的调制方法,对不同酒类更是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我通常对那些强调“历史渊源”的饮品书籍不太感冒,总觉得那是酒吧历史学家的事,跟我自己在家小酌没太大关系。但这本书在讲述经典配方的起源时,处理得非常克制且有趣。它不拖泥带水地去讲哪位公爵在哪年发明了什么,而是聚焦于“为什么这个配方会流传至今”。比如,它分析了“内格罗尼”这种苦味开胃酒的流行,是因为它恰好平衡了工业革命后人们对强劲口味的追求与对草本疗愈的向往。这种从社会文化角度解读配方形成的逻辑,让我对这些耳熟能详的饮品有了更深一层的尊重和理解。更让我赞赏的是,它对“个性化调整”的引导。书里并没有把固定的配方当作不可打破的教条,而是用图示的方式告诉你,如果你喜欢更醇厚,就增加基酒的比例,如果喜欢更清爽,就提高酸度的比重。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者,而是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调酒签名”,这是其他任何一本指导手册都未能给予我的体验。
评分我购买了市面上不下五本调酒书籍,大多不是配方堆砌得让人眼花缭乱,就是理论冗长晦涩难懂,真正能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少之又少。然而,这本《调好一杯鸡尾酒》在结构编排上做得极其巧妙。它采用了模块化学习的方式,第一部分专注于基础烈酒的性格剖析——威士忌的烟熏感、金酒的植物学背景等等,不只是介绍产地,而是深入到风味轮廓的理解。第二部分才是将这些“性格”进行组合搭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讲解“失败的艺术”。书中详细列举了十种最常见的新手调酒失误(比如朗姆酒用多了导致甜腻、柠檬汁不够新鲜造成尖锐的酸),并配有清晰的“补救措施”和“预防指南”。这种坦诚的分享,极大地减轻了新手尝试新配方时的心理压力。我照着书上的步骤复刻了一款经典的黛克瑞(Daiquiri),以往总觉得少点什么,这次按照它说的“在摇晃的最后三秒,稍微提高手腕的角度以增加空气的卷入”,成品确实更加轻盈,非常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夏日午后的完美伴侣!我是一个对调酒充满好奇的新手,市面上那些动辄上百种烈酒的专业书籍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感觉像是要进行一场化学实验。但这一本完全不同,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又非常耐心的朋友,手把手地领着我走进鸡尾酒的世界。书的开篇并没有急着介绍那些高深的技法,而是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基础工具的选用和保养,比如摇酒壶的材质选择对口感的影响,量杯的精确度对平衡度的重要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对冰块的论述,竟然能用整整一个章节来讲解不同形状和密度的冰块如何影响饮品的稀释速度和温度保持,这在我以前的认知里,冰块不就是拿来冰镇的嘛!而且,它的配方讲解非常生活化,很多材料都不是非得去进口超市才能找到的稀有货,而是告诉我如何用常见的果汁或者家里的香草来自制替代品,这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入门门槛。读完前几章,我已经信心满满地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最基础的材料,调制出了几杯足以媲美专业酒吧水准的饮品,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饮酒习惯,但从未亲自操作过调酒的职场人士,我最看重的是效率和清晰度。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对“快速上手”的需求。它的排版设计堪称典范,大量使用了清晰的流程图和对比表格,完全避免了冗长的文字描述。比如,当你需要了解“如何制作糖浆”时,它会用一个并列的表格告诉你:白砂糖、红糖、蜂蜜、枫糖浆,各自的最佳水比例、熬煮时间以及适用酒款范围,一目了然。我不需要翻阅好几页才能找到我需要的信息。此外,书中对“即兴创作”的鼓励也非常到位。它提供了一个“风味替换矩阵”,告诉你如果手头没有君度橙酒,可以用哪种等量的替代品来达到相似的柑橘香和甜度,这对于突发兴致想招待朋友但材料不全的时刻,简直是救命稻草。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调酒流程,拆解成了一系列可执行、可量化的步骤,让人感到既专业又亲切。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以为这本小册子会是那种千篇一律、只罗列配方的工具书,但翻开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风味感知”的哲学小品。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尤其在描述味觉体验的部分,简直像在进行一场文学创作。比如,描述一款酸度恰到好处的马提尼时,他不用“清爽”这种泛泛之词,而是用“像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松针的凛冽感”,这种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仿佛已经能闻到那股复杂的香气。更绝的是,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平衡”的探讨,不是简单的酸甜苦咸的数学公式,而是上升到了一种艺术层面:如何通过微妙的湿度、气压甚至你摇晃的节奏,来达到感官上的和谐统一。我发现,当我开始带着作者所描述的“倾听”饮品状态的心态去操作时,成品确实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不只是教你如何做,它在教你如何“感受”酒液的生命力,这对于我这种追求深度体验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