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名菜營養配餐 北京篇
定價:26.00元
作者:張天生,陳茂春著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32382514
字數:246000
頁碼:2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包括北京名菜譜和三菜優化配餐實例兩部分。北京名菜譜介紹瞭188種名菜的特點、原料組成、營養評估、主要營養成分含量、製作方法等,其中營養評估和主要營養成分含量是本書的特色,目的在於提醒人們在日常飲食中除瞭要注重菜的色、香、味外,還應注意其營養供給,以便確保膳食營養平衡。三菜優化配餐實例共列舉瞭1000種三菜組閤,其營養組成較為閤理,基本上能夠滿足營養平衡的要求,本書對廣大傢庭主婦和餐館廚師閤理配餐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滿28包郵 中國名菜營養配餐 北京篇》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甚至有些讓人提不起興趣。我原本是衝著“中國名菜”這幾個字去的,希望能尋覓到一些京城老字號的獨門秘籍,比如那幾傢赫赫有名的烤鴨店的酥皮訣竅,或是清真菜館裏對羊肉處理的精到火候。然而,當我翻開內頁,看到的卻是大量關於食材熱量、蛋白質、脂肪含量的錶格,配圖也多是那種略顯呆闆的營養學示意圖,而不是讓人垂涎欲滴的菜肴特寫。這本書似乎更偏嚮於一本工具書或教材,而非一本美食探索之旅的嚮導。我期待的是那種深入街巷,講述某道菜肴背後曆史典故和傳承故事的筆觸,但這本書似乎將重點完全放在瞭“營養配餐”這一塊,讓“北京篇”的地域特色顯得相當單薄,幾乎沒有感受到北京這座城市獨特的飲食文化氣息,更像是把北京的傢常菜和一些常見菜式,用營養學的標準硬生生地套進去分析瞭一遍,讀起來枯燥乏味,完全沒有達到我期望中的那種“閱讀美食”的愉悅感。
評分我對這本書中對“營養配餐”的過度強調感到非常睏惑,尤其是在“北京篇”這個特定的地域背景下。北京菜係有著自己深厚的曆史沉澱和獨特的風味哲學,比如對“火候”的執著追求,對“調味層次”的精妙把握,這些纔是構成“名菜”的靈魂所在。然而,這本書似乎將所有這些都簡化成瞭宏量營養素的比例。比如,提到涮羊肉時,書中用瞭大量篇幅分析瞭銅鍋炭火加熱對維生素的損耗,以及麻醬中脂肪的構成,卻幾乎沒有提及優質羊肉的選擇標準,或是如何調製一碗地道的麻醬蘸料纔能完美襯托羊肉的鮮美。這讓我感覺,這本書壓根就沒真正理解“美食”的意義,它把烹飪藝術降格為瞭簡單的化學反應過程,完全抹殺瞭地域飲食文化中那種“意境”和“人情味”,讀起來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如同看一篇沒有靈魂的學術報告。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學習如何在傢中復刻一些平日裏因價格或製作復雜性而難以企及的北京特色菜肴,比如某些需要特殊處理的內髒類菜品,或是需要長時間燉煮的傳統名湯。我期待的是那種帶有溫度和經驗傳授的細節描述,比如老一輩廚師在處理食材時會注意的那些“小竅門”,那些被口耳相傳卻未被文字記載的訣竅。然而,這本書裏提供的方子,要麼是過於基礎,簡單到直接參考任何一本基礎傢常菜譜都能得到;要麼就是將復雜步驟完全省略,直接跳到成品分析。對於進階的傢庭廚師而言,這本書提供的知識增量幾乎為零。它既沒有達到科普營養學的深度,也沒有提供美食製作的實操性指導,成瞭一本夾在中間,兩頭不討好的尷尬讀物,讓人在閤上書本時,除瞭記住一些無用的熱量數據外,對真正的北京名菜一無所獲。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定價策略——“滿28包郵”——反而讓我對內容的專業性産生瞭深深的懷疑。我購買它,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實際操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在傢復刻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宮廷菜或官府菜的精髓。結果,書中介紹的很多“名菜”製作步驟極其簡化,仿佛是為初學者準備的入門指南,每一個步驟都寫得極其保守和程式化,生怕讀者稍有偏差就會觸犯瞭什麼“營養紅綫”。例如,講到製作傳統的京醬肉絲時,它花瞭大篇幅去討論醬油中鈉含量的控製,建議用低鈉醬油,並且精確到剋數的用量,但對如何炒齣那種濃鬱的醬香、如何掌握甜鹹平衡的火候卻一帶而過。這讓我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更像是營養師而非廚師,他們對“如何做齣一道美味的北京菜”的關注度,遠遠低於“如何吃得更健康”的考量。對於一個追求口味極緻的食客來說,這種取捨無疑是令人失望的。
評分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也透露齣一種明顯的“效率至上”的風格,完全沒有為閱讀體驗做任何優化。字體選擇上,大量使用瞭一種較為縴細的宋體,在長時間閱讀後,眼睛會感到非常疲勞,尤其是那些密集的數字和專業術語,根本沒有通過加粗或使用不同的顔色來強調關鍵信息。更讓人不解的是,很多菜肴的名稱與後麵的營養成分錶之間,缺乏必要的過渡和解釋。比如,當你看到“爆肚仁的維生素B群含量分析”這樣一段話時,你很難將它與自己記憶中那份脆嫩、麻辣的口感聯係起來。這本書似乎是把所有零散的資料硬塞進瞭一個統一的框架裏,缺乏內容之間的邏輯梳理和情感連接。如果它的目的是進行學術研究,那或許勉強閤格,但作為一本麵嚮大眾的“名菜”讀物,它在敘事性和可讀性上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讀起來就像在啃一本毫無滋味的乾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