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食物信息图 : 看得见味道的食物百科
定价:128.00元
作者:(英)劳拉·罗 Laura Rowe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02851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懂得食物 才能吃得讲究 吃得健康2015年英国十大美食书之一随手翻开一页,5分钟就能把一种食物“吃透”科学选购好食材,健康美味两不误
★200余张内涵丰富的信息图,1700多种食材 饮品 菜肴,让你边看边擦口水的食物百科:每一页都介绍一种食物的来龙去脉,牛排、红酒、咖啡、茶、意大利面、冰激凌、甜甜圈、提拉米苏、马卡龙、广式早茶、蘑菇、鱼类、坚果、蜂蜜、巧克力、法式煎饼、寿司、拉面、皮塔饼、松露、番红花、橄榄油……助你实现“吃遍全球”的小目标。★数据可视化设计,全新阅读体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信息图清晰明了、直观易懂,筛选真正对读者有用的信息,巧妙地将其呈现。吸收知识的过程也可以像看电影一样成为一种视觉享受。
内容提要
目录
菜园食品
苹果:咬一口,尽在不言中
核果:稳操胜券
柠檬:锦上添花
番茄:水果还是蔬菜?
鳄梨:像鳄鱼的梨
辣椒:“火辣的”食材
小胡瓜:园丁的好朋友
茄子:照相时请叫我
卷心菜:芸薹属植物的代表
豆类:好一个大家庭
南瓜:不要只记住南瓜饼
甜菜根:甜得有道理
芦笋:英国人喜欢的“长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专业深度绝对是经得起推敲的,虽然它读起来轻松愉快,但其背后所依赖的研究支撑绝非泛泛之谈。我注意到,在解释一些微妙的风味化学反应时,作者引用的术语和概念都非常精准,显示出其强大的学术功底。但高明之处在于,它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或类比,将这些晦涩的专业知识“翻译”成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语言。举个例子,它解释“美拉德反应”时,不是简单地罗列化学方程式,而是将其比喻为“食物的交响乐”,描述了不同氨基酸和糖类在高温下如何“共舞”产生数百种复杂的风味分子。这种“去学术化”的表达技巧,使得读者在获取严谨知识的同时,没有被专业壁垒所阻挡。对于那些希望在轻松阅读中获得扎实知识储备的进阶爱好者来说,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它既满足了好奇心,又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传达出的那种“生活哲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吃什么”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有意识地生活”的指南。通过对食物来源和制作过程的深入了解,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食物的态度。以往可能只是为了果腹或追求口腹之欲,现在则多了一层敬畏和感激。书中强调的“物尽其用”和“尊重食材本味”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日常选择。例如,在处理食材边角料时,我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它们创造出新的风味,而不是简单地丢弃。这种对“可持续性”和“珍惜”的细腻表达,是许多同类书籍所缺失的。它引导读者去建立一种更健康、更具人文关怀的饮食观,让我觉得每一次的烹饪和进食,都变成了一种与自然、与历史的对话,使简单的“吃饭”行为,升华成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仪式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饱和度极高的色彩搭配和精巧的插图布局,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足以吸引眼球。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哇,这绝对不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读物”。内页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纸张的触感厚实而光滑,让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特别是那些图文排版的细节处理,比如信息图中标注的字体大小和留白,都透露出设计者对阅读体验的深度考量。我尤其欣赏它在图例和实物照片之间的巧妙切换,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让原本抽象的营养数据瞬间变得具象化、可触摸。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甚至不忍心在上面做任何标记。如果说阅读美食书籍是一种感官的探索,那么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无疑是为这次探索拉开了最华丽的序幕。它成功地将“信息”的美感与“食物”的诱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那些关于食材的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跃然纸上的生动景象。
评分与其他专注于单一领域(比如纯粹的营养学或烹饪技巧)的专业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广度令人称奇。它仿佛构建了一个食物的宏观世界地图,从植物的生长环境到最终被人类烹饪成菜肴的全过程,都有所涉猎。我特别喜欢它对“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强调,它没有把食物当作脱离了土壤和气候的孤立个体来分析,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中去审视。比如,书中对某些稀有香料的起源地的描述,简直就像是一次微缩的地理考察,详尽地描绘了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如何塑造了这种香料独特的风味特征。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我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食物,它们背后承载了多少地理、历史和人文的复杂关联。这种全景式的视角,彻底颠覆了我对“吃”的简单理解,让我开始用更宏大的框架去审视“食物”这个概念。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科普书籍,其叙事逻辑必须是流畅且引人入胜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采用那种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美食家在娓娓道来,将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用一种极其生活化的语言串联起来。比如,它在介绍某种调味品时,会先从它在不同地域的文化地位入手,然后才深入到其分子结构对味蕾的影响,这种“先情怀后科学”的叙述结构,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学习门槛。我发现自己阅读时很少感到疲惫,很多时候是带着好奇心主动去探索下一页的内容,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尤其是那些案例分析部分,作者似乎深谙如何设置“悬念”与“揭秘”的节奏,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种叙述的张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点,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对于我这种追求阅读趣味性大于纯粹信息量的读者来说,这种叙事风格无疑是巨大的加分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