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吃出健康来
定价:24.80元
作者:王军云
出版社:中国华侨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8022203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古人说:“能吃就是福”,现代人则是“吃出健康才是福。”要吃出健康,吃出好身体,就要有科学的方法。
饮食的营养、饮食卫生与习惯、食疗与保保健、饮食与美容、厨房中的学问、饮食的禁忌、食物相生相克。
目录
章 饮食的营养
一、人体必需的七种营养素
1. 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
2. 蛋白质的种类
3.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质
4. 人体高能量的来源——脂肪
5.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糖)
6. 参与代谢和调节的中介——矿物质
7. 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8. 矿物质缺乏症
9. 维持生命肌体的“小不点”——维生素
10.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11. 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
12. 维生素缺乏症
13. 保护维生素五法
14. 消化吸收的调节剂——纤维素
15. 纤维素的来源
16. 食用食物纤维的宜忌
17. 人体生命的海洋——水
18. 人体养分佳来源
19. 营养成分含量之
20. 素食的利与弊
21. 荤食的利与弊
22. 贯彻《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23.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原则
二、五谷杂粮是主流营养食物
1. 粗粮不可忽视
2. 怎样食用粗粮
3. 营养又健康的谷类食物
4. 价廉物美的豆类食物
5. 米面豆类巧搭配
6. 小米的营养及功能
7. 绿色牛奶——大豆
8. 常喝豆浆,确保健康
9. 清热消夏的方剂——绿豆
10. 赤豆的功能
11. 长寿食品——花生
12. 黄金作物——玉米
13. 保健佳品——荞麦
……
第二章 饮食的卫生与习惯
第三章 厨房中的窍门
第四章 饮食的禁忌
第五章 饮食的相生相克
第六章 食疗与保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待“放纵”的态度——它极其宽容,甚至可以说是温柔地接纳了人性的弱点。在很多所谓的“健康饮食圣经”中,你总能感受到一种近乎苛刻的“零容忍”态度,仿佛只要你沾染了一丁点糖分或精制碳水,你就从“健康信徒”的队伍中被开除了。读起来让人倍感压力,甚至会引发“健康焦虑”。但《吃出健康来》里明显不是这样。作者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来讨论“偶尔放纵”的合理性。书中有一个专门的小节讨论“如何享受节日大餐而不感到负罪感”,它提供的建议不是让你饿肚子或者过度补偿,而是教你如何提前“策略性”地准备身体,比如提前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或者在吃大餐的前后几顿饭中自然地减量和选择清淡食物。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感到卸下了巨大的心理包袱。健康饮食不应该是苦修,而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哲学。这本书教会我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如何与自己的身体达成和解,而不是时刻与之对抗。它承认了美味和社交的重要性,并试图在这些人类基本需求与身体健康之间搭建一座坚固而灵活的桥梁。这种成熟、不偏激的价值观,让这本书的讨论层次一下子提升到了“生活质量管理”的高度,而不是简单的“卡路里计算器”。
评分这本书,坦白说,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是抱着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健康饮食”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充斥着夸张的承诺和晦涩难懂的科学术语,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然而,当我翻开这本《吃出健康来》的扉页,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它没有上来就给我灌输什么“超级食物”或者“排毒疗法”的理论,而是非常接地气地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粥一饭”谈起。作者似乎非常懂得普通大众在厨房里的挣扎与困惑——如何在忙碌的工作日里快速准备一餐,如何在不牺牲口感的前提下减少油盐的摄入,如何在面对诱人的甜点时保持理智。书中对食材的选择标准也极其实用,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有机农场产品,而是教你如何在普通超市货架上慧眼识珠,挑选出更有营养价值的日常食材。举个例子,书中关于油脂的部分,不是简单地将动物油和植物油对立起来,而是细致地分析了不同脂肪酸对身体的影响,并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烹饪用油建议,比如用牛油果油煎炒,用亚麻籽油拌沙拉,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人觉得健康饮食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的升级。我特别欣赏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布道口吻,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分享着他经过无数次试验才总结出的真知灼见。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那种能让你在不经意间,就悄悄改变自己厨房习惯的“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章节编排,简直是为我这种“时间管理困难户”量身定做的。我通常翻阅一本非虚构类书籍,都会习惯性地先看看目录,如果结构过于庞大或逻辑跳转突兀,我往往会直接放弃。但这本《吃出健康来》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它没有采用传统的“营养素分类法”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体系,而是围绕着“场景化”的需求来构建内容。比如,“应对下午三点的能量低谷”、“周末聚餐的健康替代方案”、“给孩子准备的无添加零食”……这些章节标题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可以在上班的间隙,只用五分钟翻阅“如何快速搞定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立刻就能提取出两三个可以立刻实操的建议,比如如何用现成的烤鸡肉搭配速煮藜麦和一把冷冻蔬菜。更妙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场景”的解决方案时,都会附带一个简短的“科学小贴士”,但这个小贴士的篇幅控制得非常好,绝不会长到让你产生阅读疲劳。它像是给你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为什么有效”的佐证,但重点始终放在“怎么做”上。这种“理论为应用服务”的写作手法,使得整本书的实用价值被最大化。不像有些书,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像个营养学博士,但回到厨房却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这本书则完全相反,读完后你马上就能动手,并且感到胸有成竹。它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营养学知识,转化成了日常可执行的“生活技能包”。
评分阅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把它推荐给我身边所有那些对“吃什么”感到焦虑的朋友们。它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魔力,既有科学的严谨性作为支撑,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流畅与温度。很多健康书籍的语言风格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口语化而失之偏颇,读起来总让人感觉有些“硬”。但《吃出健康来》的文字叙述,就像是听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用他最擅长、最舒服的方式,和你分享他毕生的研究心得。它的句式变化丰富,逻辑推导清晰有力,但绝不枯燥。比如,它在描述某些营养素如何在大脑中发挥作用时,会用上非常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生化过程形象化,让读者在脑海中立刻就能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画面。这种叙事上的高超技巧,使得即便是那些对生物化学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你买来放在书架上“有备无患”的书,而是一本需要随时翻阅、在厨房里、在超市里、在餐桌旁都能被反复引用的工具书和心灵指南。它不仅仅提供了“吃什么”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如何对待食物”的整体认知框架,这才是它最宝贵的馈赠。
评分我向来不太相信那些声称能“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的膳食方案,因为身体的复杂性是单一方案无法涵盖的。因此,当我看到《吃出健康来》在谈论某些慢性病相关的饮食建议时,保持着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然而,这本书处理这些敏感话题的方式,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伦理责任感。它没有使用“包治百病”的夸大词汇,而是清晰地界定了“支持性饮食”的概念。比如,在谈到血糖管理时,它详尽地解释了食物的升糖指数(GI)和负荷(GL)的区别,并强调了食物搭配(如蛋白质和脂肪如何延缓糖分的吸收)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地要求“戒糖”。更值得称赞的是,每当涉及到需要药物治疗或专业医疗介入的情况时,作者都会非常明确地提醒读者,本书的建议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方案。这种严谨的边界意识,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它更像是一本权威的、面向大众的“生活营养手册”,而不是一本企图取代医生的“民间偏方集”。这种坦诚和对科学边界的尊重,使得这本书即便是对于那些有基础健康问题的人群来说,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因为它教会你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的身体状况“合作”,而不是盲目地寄希望于食谱的魔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