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味一世界Ⅱ:每一种食物都值得用心品尝
定价:20.00元
作者:老波头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35056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那不是百科式的名词解释,而是一个真正热爱它们的人,讲他所了解的食材。
内容提要
世上的食材数之不尽,每一味食物,每一种味道,都会带你进入一个独特的世界,故名“一味一世界”。继本之后,此次又介绍五十种食材,分为“水产”“禽畜”“蔬果”“豆米”四部分。既有大众熟悉的食材,亦有那么些特色、不太为国人所知的。通过食材,我们认识这个世界。
目录
水产
带鱼颂
河鳗颂
海鳗颂
河鲀颂
长江鮰鱼颂
鲫鱼颂
鱿鱼颂
香鱼颂
鱼子颂
螯虾颂
蛤蜊颂
海参颂
海肠颂
海葡萄颂
禽畜
蛋颂
鸡颂
鸭颂
鹅颂
猪肉颂
金华火腿颂
西式火腿颂
欧洲香肠颂
上海红肠颂
牛肉颂
蔬果
冬瓜颂
菠菜颂
花菜颂
卷心菜颂
芥蓝颂
芹菜颂
塌棵菜颂
莴笋颂
落苏颂
蕹菜颂
辣椒颂
土豆颂
山葵颂
荆芥颂
紫苏颂
松茸颂
秋葵颂
咖喱颂
花生颂
榨菜颂
虫草花颂
荔枝颂
豆米
腐衣颂
烤麸面筋颂
豆酱颂
米颂
皮儿荤素
二锦馅
作者介绍
老波头,本名金骞,美食专栏作者,上海滩猪油帮帮主。曾经出版《不素心——肉食者的吃喝经》《一味一世界——写给食物的颂歌》《食话实说——以美食的名义》等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跟着一位技艺精湛但又极其谦逊的老师傅,在不同城市和乡村间穿梭,细听那些关于“吃”的口述历史。它没有那种刻板的食谱堆砌感,反而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如何与土地建立联系的编年史。我尤其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失传已久的食材处理技术所吸引,那些需要极高耐心和经验才能掌握的技巧,被作者用现代的视角重新解读,既保留了古老的韵味,又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其中一段描述如何处理海边特有的一种藻类,那种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之情,读得我热泪盈眶。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吃的很多食物,背后都站着无数代人的智慧和汗水。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美食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观察记录。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慷慨激昂地赞美丰收的喜悦,时而又低沉哀叹传统技艺的流失,情绪的起伏自然流畅,将读者牢牢地锁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美食的书汗牛充栋,很多都是华而不实的空洞赞美,或者是冷冰冰的科学分析。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完全不同的。它更像是一部哲学散文,探讨了“食物与存在”的关系。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你吃什么,决定了你是谁。那些关于地域风土、气候条件如何塑造出独特风味的论述,严谨而又充满诗意。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被放在人类学或社会学的书架上。它没有用复杂的术语去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搭建起了食物与人的精神世界之间的桥梁。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理念,去重新搭配我日常的食材,效果惊人。那不是简单的味道叠加,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和谐共鸣。读完后,我对“浪费”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因为它不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生命循环中关键一环的粗暴打断。这本书,绝对是那种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发现的“重读本”。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唤醒”。它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机械地吞咽食物,忘记了食物最初的意义。这本书则像是一剂强心针,提醒我们,每一次下筷,每一次咀嚼,都是一次与世界最直接的对话。作者的笔触细腻到令人发指,对于不同烹饪介质的反应差异,描述得淋漓尽致。比如,用黄铜锅和铁锅烹饪同一食材时,风味是如何微妙地发生偏离,这种洞察力,非长期浸淫此道者不能及也。读到最后,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走进厨房,用全新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普通的洋葱、每一片绿叶。这本书不提供快速解决方案,它提供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对生活本身的敬畏之心。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奢侈,不是拥有多么稀有的食材,而是懂得如何去用心对待你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无论它多么平凡。
评分这本新书简直是味蕾的探险地图,作者的文字功力让人叹为观止,仿佛每一口食物的味道都能透过纸张直抵舌尖。我一直觉得,烹饪不仅仅是把食材混合加热的过程,更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而这本书完美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它没有陷入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探讨,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的笔触,将那些看似寻常的食材,描绘成了宇宙中的独特存在。读着读着,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厨房里的那些瓶瓶罐罐,那些被我习以为常的调味品,突然间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和故事。书里对食材来源的追溯,对传统烹饪手法的尊重,都体现出一种对“慢生活”的推崇。它不是教你如何快速做出大餐,而是引导你如何慢下来,去感受食材本身的质地、香气和它所承载的地域文化。那种深入骨髓的对“本味”的追求,读起来让人心神宁静,对那些浮躁的快餐文化形成了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反叛。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章关于某一种古老香料的描写,那种细腻的感官体验,让人不得不感叹,原来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隐藏在那些最微小的细节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语言也值得称赞,那种深沉的底色和跳跃的亮色文字,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恰恰呼应了书中对食物“对立统一”的探讨。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沉浸在那些关于“酸、甜、苦、辣”如何在一个完美的菜肴中达到平衡的论述中。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将抽象的味觉概念实体化,让你仿佛能触摸到那种恰到好处的酸度,或者感受到那种回味无穷的甘甜。特别是书中对“苦味”的重新定义,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这种味觉的刻板印象。它不再是负面的信号,而是一种深度和历练的象征。这种对传统认知的挑战,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接纳事物复杂而多面的本质。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品尝”这个行为本身,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尊重。它不再是简单的果腹,而是一场对时间、对自然、对匠心的致敬仪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