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家庭自酿葡萄酒与观光葡萄酒庄 | 作者 | 修德仁,刘建华 |
| 定价 | 1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125643 | 出版日期 | 2008-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你想天天喝葡萄酒吗?多数人的回答是想喝。因为,从期刊、杂志等媒体得知,适量饮用葡萄酒较其他酒精饮料更有益于健康。但名葡萄酒、高价酒,天天喝又喝不起,价低的葡萄酒又不敢喝,你可曾想过自酿葡萄酒呢? 本书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想法!书中在传统酿酒工艺、设备基础上,融入现代微型酿酒设备及材料、工艺,对家庭自酿葡萄酒的原料、设备及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很多葡萄酒与健康的关系方面的知识。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一、倡导家庭自酿与酒庄葡萄酒 (一)中国葡萄酒产业现状 (二)为什么要倡导家庭自酿葡萄酒与家庭式小酒庄 (三)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现状呼唤葡萄酒等果酒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家庭式自酿与观光葡萄酒庄范例 (一)从耿氏葡萄酒堡说起 (二)麦积葡萄酒庄 (三)玉穗葡萄酒坊 三、走近葡萄酒 (一)什么是葡萄酒 (二)葡萄酒的种类 (三)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的特殊称谓葡萄酒 (四)葡萄酒标签 (五)葡萄酒的珍藏 (六)葡萄酒的起源 (七)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史 (八)近现代葡萄酒产业 四、葡萄酒与健康 (一)从“法国现象”说起 (二)葡萄酒有益健康 (三)预防心血管病 (四)防癌抗癌 (五)葡萄酒与抗衰老 (六)葡萄酒的其他作用 (七)适量饮葡萄酒与心态 五、葡萄酒原料 (一)优质葡萄酒原料需要优良的环境与培育条件 (二)酿造葡萄酒所需要的品种 (三)葡萄酒原料采收期与葡萄酒质量 六、家庭手工自酿葡萄酒 (一)原料葡萄 (二)除梗破碎 (三)主发酵 (四)后发酵与存放 (五)澄清 (六)贮酒的关键 (七)酒的存放 七、家庭酒庄葡萄酒的酿造 (一)家庭酒庄厂房 (二)家庭酒庄设备 (三)干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四)干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五)橡木桶的利用 (六)葡萄酒的病害 八、美酒、美食、美景 (一)品尝葡萄酒 (二)美酒与美食 (三)美酒、美食、美景 (四)“美浴” 主要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期待,那应该是“全景体验”。它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配方手册,也不是一份冰冷的旅游指南,而应该是一座连接田野与餐桌的桥梁。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跨越地域的限制,感受从泥土到酒杯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关于葡萄酒与食物搭配的部分,我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指导的领域。书中是否探讨了不同类型自酿酒(比如清爽型白葡萄酒或浓郁型红葡萄酒)与家常菜肴的碰撞火花?例如,自酿的梅子酒或桑葚酒,能否完美搭配中式点心?这种将个人劳动成果与日常生活场景紧密结合的描述,会极大地增强读者的成就感和实践欲望。总而言之,我期待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一种慢下来,尊重自然规律,享受亲手创造的芬芳与美好滋味的优雅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关于葡萄酒的书,虽然我手头没有原著,但光是想象一下这个书名——《家庭自酿葡萄酒与观光葡萄酒庄》——就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总觉得,自己动手酿造的过程,那种对原料的精挑细选,对发酵过程的耐心守候,远比直接购买成品更有意义。想象着在自家厨房里,空气中弥漫着初熟葡萄的清甜和酵母的活跃气息,那份期待感,简直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我总是在想,如果书中能详细讲解不同季节、不同品种葡萄的最佳采摘时间和处理方法,那就太棒了。比如,如何判断葡萄的糖度和酸度是否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点?酿造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不是成功的关键?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酒农一样,毫无保留地分享那些看似微小却决定成败的细节。毕竟,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是宝贵的经验积累,而一本好的指南书,就应该能帮我们少走一些弯路,更快地接近那杯自己亲手酿造出的、带有独特风土气息的琼浆玉液。这种从零开始的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乐趣所在。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丰富案例和实操步骤的资料。如果这本书仅仅停留在宏观介绍层面,那未免有些可惜。我希望它能深入到“工具箱”的层面。对于家庭酿酒者,它能否提供一个从入门到进阶的设备采购清单?不同容量的酿酒器具的优缺点是什么?特别是关于过滤和装瓶环节,如何避免二次污染,如何确保装瓶后的葡萄酒能够在家庭环境中稳定陈年,这些都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临门一脚”。而在观光这一块,我期待的“实操”是关于“品鉴笔记”的记录方法。如果能提供一套结构化的品鉴模板,比如从香气、口感、余韵到整体平衡感,分层次引导我们去描述和记录每一次品酒的体验,那么我们才能真正地将旅途中的美酒记忆固化下来,而不是在离开酒庄后不久就变得模糊不清。这种强调记录和反馈的结构,能让阅读过程也变成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
评分提到“观光葡萄酒庄”,我的思绪立刻就飞到了那些连绵起伏、阳光充足的葡萄园。我一直梦想着能深度体验一次葡萄酒庄的文化之旅,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拍几张照片。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收录了不少世界各地,或者国内那些兼具酿酒工艺和独特人文风貌的酒庄介绍。理想中的介绍,应该不只是展示酒庄华丽的建筑和昂贵的设备,更应该深入挖掘每一处酒庄背后的家族故事、他们坚持的酿酒哲学,以及当地特有的风土对葡萄酒风味产生的微妙影响。比如,在法国波尔多和美国纳帕谷,同样是赤霞珠,为什么口感会有那样显著的区别?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不是都可以在酒庄的历史和管理方式中找到答案?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一些实用的“酒庄探访指南”,教会我们如何与酿酒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如何品鉴出隐藏在酒液深处的复杂层次感,而不是盲目地听从导游的讲解。真正的观光,应该是带着学习和理解的心态去体验,让眼睛、鼻子、舌头都参与到这场感官盛宴中来。
评分对于我这种半吊子爱好者来说,最头疼的往往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我阅读过一些过于学术化的酿酒书籍,那些复杂的化学公式和微生物学名词常常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融合了“家庭自酿”和“庄园观光”的书籍,能够采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叙事方式。它应该像一位耐心十足的导师,用最直观的比喻和图示来解释深奥的原理。比如说,什么是“苹果酸-乳酸发酵”?如果我用的是家用级别的设备,哪些步骤可以简化,哪些步骤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再比如,在观光部分,如何识别一个酒庄是否真的在乎可持续发展和有机种植?我想知道,那些被过度商业化的酒庄和真正注重品质的酒庄在细节上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例如他们的土壤管理方式、对水资源的利用,甚至是员工对待葡萄藤的态度,这些无声的语言才是判断一个酒庄灵魂的关键。这本书如果能把这些复杂的知识点“翻译”成读者能理解的“生活语言”,那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