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吴裕泰新注茶经
定价:46.0元
作者:毛克起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原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30
ISBN:9787547713662
字数:15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近几年,“明前茶”“雨前茶”“大红袍”“普洱”都成了高不可攀的天价茶,很难为普通百姓所享用。本书独辟蹊径,向读者推荐了十几种物美价廉却寡为人知的新品种茶叶——海南的“18℃水仙”、四川的“宜宾春芽”“翠谷幽兰”、浙江的“顾渚紫笋”、湖南的“黄金一号”、贵州的“绿宝石茶”、安徽的“黄山毛峰”、河南的“信阳毛尖”、安徽的“太平猴魁”、湖北的“山峡云雾”、北京的“茉莉花茶”、福建的“福鼎白茶”……从产地、到品相再到冲泡方法、茶汤色味、功效作用,这些新茶以*立体、*实惠的形态被呈现在读者面前,且读者无需“纸上谈兵、望梅止渴”,因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平民茶都可在全国各地的“吴裕泰茶庄”中买到,从读茶经到品茶汤,吴裕泰公司倾情为爱茶人打造了一趟“草根好茶乐享之旅”。
内容提要
本书由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倾情打造,堪称当代茶书中完整、全面的一部介绍茶的专著,既有专家的解读,又有与内容息息相关的书画作品和妙处横生的典故,文字精炼、配图精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茶叶百科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毛克起先生与吴裕泰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多年,遍访中国各大茶产区,对茶学颇有造诣,是茶学研究、茶学写作领域中久负盛名的一位知名实力派研究者。另外,在创作本书时,毛克起先生还得到了大批来自吴裕泰茶业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支持,堪称当代中国的茶学写作团队。
文摘
数九寒冬,百年“吴裕泰”会在万木萧条的正月里推出当年的批新绿茶 ——海南绿茶。在寒冷的冬天里,这对于爱茶的人们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元旦当日,来自海南的“华夏春茶”——海南翠螺、18℃水仙正式上市,将千里之外南国的阳春暖意早早地送到了京城。2008 年12 月中旬,连续下了多日大雪,北京天寒地冻之时,吴裕泰孙丹威利用周末时间,从北京踏雪征程三千里,携吴裕泰的技术人员焦春慧、孙倩来到海南的五指山下,她要在这里寻找中国早采摘的“华夏春茶”——海南绿茶。脱下羽绒服,换上南国短衫的瞬间,她们已完成从京城人到海南茶农变身。她们不顾路途艰辛,风尘仆仆,来到茶园,也许是因为刚刚下完雨,山里面的云和阳光玩起了捉迷藏,远远望去,茶树在四面的山上,不时地被云雾轻轻地掠过。他们摘下一片叶子放在嘴里嚼了嚼,又开始仔细地观察茶叶的出芽情况,一连三天里,她们走遍山上山下,穿梭于茶园之中,密切关注当地茶山气候和茶树的生长情况,与茶农商谈佳的采摘日期,考察早春茶的生产和炒制状况,并和专家一起亲自到生产线参观茶叶的生产过程。孙丹威说:“作为北京茶庄,让消费者喝到更鲜、更实惠的茶,是吴裕泰的始终追求。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北京人时间喝到好的海南早春绿茶。”
序言
我原本以为这种探讨古典经典的读物,阅读起来会像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充满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高高在上的理论,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平易近人,他似乎拥有将深奥哲理化为涓涓细流的魔力,用一种非常生活化且充满人情味的笔触,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茶道精髓娓娓道来。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作者对茶树生长环境的描绘,对不同季节采摘时节的细致区分,乃至冲泡过程中水温、茶具的微妙影响,都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我正亲身站在那片茶园之中,感受着清晨的薄雾和茶叶的芳香。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我这个原本对茶文化了解有限的门外汉,也能够轻松地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东方美学和哲学思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是它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它不是在教你知识,而是在引导你去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评分从历史脉络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考据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和严谨,它并没有停留在对既有文本的简单复述上,而是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作者似乎花了大把的时间去梳理和辨析历代关于茶的记录和流变,对于一些存疑的观点,也采用了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即便是资深的茶学研究者,也应该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或印证。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成功地融入了对当代社会饮茶习惯的反思,使得这部古典的著作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让人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回归到饮茶的本真状态。这种古今对话的能力,是很多传统文化解读作品所欠缺的,它让历史不再是僵硬的过去,而是可以与当下产生共鸣的鲜活存在。
评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这本书中穿插的那些充满哲理的生活哲思,它们如同散落在茶汤中的几片茶叶,看似不经意,却能瞬间释放出浓郁的香气,久久萦绕。作者不仅仅是在介绍如何饮茶,更是在通过茶这一载体,探讨着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相处的智慧。那些关于“静心”、“慢品”、“知足”的论述,并非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与日常生活的细碎烦恼紧密相连,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心灵慰藉。在阅读这些段落时,我常常会放下书本,去泡一杯茶,试着去实践作者所倡导的那种专注当下的心境。这种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和实践的互动性,是这本书最具价值的部分。它超越了一般读物的知识传授范畴,变成了一面映照内心、指引方向的镜子,让人在品茗之余,也审视自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滋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触感细腻而富有韧性,那种翻阅时的沙沙声,仿佛能把我瞬间拉回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封面设计更是别具匠心,水墨晕染出的茶山景象,既古典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在捧读之前,就已经在心里默默地进行着一场精神的洗礼。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极其清晰流畅,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经典著作的人,也能毫不费力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深入阅读。而且,细节之处的处理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良苦,比如页眉页脚的淡淡雅图,都在不经意间增添了阅读的乐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次打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庄重的仪式,让人对接下来将要探索的茶之大道充满了敬畏与期待。这种对物理实体的极致追求,无疑为接下来的精神探索打下了坚实而美好的基础,让人不得不赞叹其在出版工艺上的精益求精。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逻辑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流畅得让人惊叹。每一章节的设置都像是一个精心搭建的阶梯,引导读者一步步向上探索,从基础的知识铺垫,到深入的技艺探讨,再到最终的文化意境升华,整个阅读体验一气呵成,毫无滞涩感。作者对于主题的掌控力极强,总能在关键节点进行精准的总结和提炼,既不会让读者在细节中迷失方向,又不会因为过度概括而显得空泛。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概念的拆解和重组,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思维敏捷度和清晰的表达能力。读完一个部分,你会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被重新梳理了一遍,那些零散的理解被系统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坚实而完整的知识框架。这种结构上的精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和知识的留存率,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气呵成地读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巧妙的衔接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