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养生豆浆米糊蔬果汁
定价:39.90元
作者:吴莹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38456707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对于人体而言,水在身体内不但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而且还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保证充足的摄水量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人体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过程或是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消耗水量在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本书是一本集调料、补身、防病、治病、、美容于一体的自制饮品百科全书,用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近200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蔬果汁、茶饮、豆浆的制作方法,教你通过蔬菜、水果的巧妙搭配,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养生蔬果汁、茶饮、豆浆等。详解步骤,迅速上手,轻松榨出健康、实用、简单、平价的对症饮品,滋养你的口舌、脏腑以及心灵,喝出健康和活力。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集调料、补身、防病、治病、、美容于一体的自制饮品百科全书,用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近200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蔬果汁、茶饮、豆浆的制作方法,教你通过蔬菜、水果的巧妙搭配,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养生蔬果汁、茶饮、豆浆等。详解步骤,迅速上手,轻松榨出健康、实用、简单、平价的对症饮品,滋养你的口舌、脏腑以及心灵,喝出健康和活力。无论是忙碌的学生、生活不规律的上班族,还是代谢减缓的中老年人、急需营养补给的孕产妇都能找到自己喜欢与适合的蔬果汁或豆浆饮品。可以说,好的药材是食物,好的医生是自己。每天几分钟,为自己和家人榨制一杯对症的养生饮品,轻松呵护全家人的健康。
目录
作者介绍
吴莹,国家高级营养师,博士。2005~2006年赴日本东京进修营养学,长期从事科学生活指导工作,主编《营养师教你做不生病的健康饮品》《家政管理》等书,并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性,绝对是值得我掏出腰包的原因之一。坦白说,我不是那种时间充裕的“养生达人”,我需要的是能在忙碌的工作日早晨快速搞定的方案。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设计考虑得非常周到。它明确区分了“快速版”和“深度慢炖版”,对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试过一个“五分钟能量早餐”的米糊配方,只需要提前将部分干性原料用破壁机打成粗粉,第二天早上加入液体后直接加热搅拌即可,整个过程控制在七分钟以内。而且,它提供的配方大多取材于日常超市就能买到的普通食材,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稀有功效”而强迫读者去购买昂贵的、难以获取的“仙草灵芝”。这种对普通人生活场景的关照,使得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具备了长期坚持下去的可能性。我把这本书放在厨房最容易拿到的地方,因为我发现自己每周都会根据里面的灵感,随机组合出两三个新的饮品来应对不同的身体状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我邻居王阿姨的话来说,就是“实在、接地气,没有那些玄乎的专业术语把你绕晕”。这正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很多养生书籍动辄引用晦涩难懂的医学名词,让人望而却步,生怕自己做错了一步就“走火入魔”。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普通读者的心理需求。她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用亲切的口吻娓娓道来。比如,在讲解如何挑选优质的黄豆时,她没有用什么蛋白质含量百分比之类的硬数据,而是教你如何通过“豆粒的饱满度和色泽”来判断,这种“看、闻、摸”的感官体验指导,远比冰冷的参数更有操作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季节性食材替换”的那一章节。它让我明白了,养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根据时令变化灵活调整。今年春天,我严格按照书中的建议,用新鲜的嫩菠菜替换了部分常规绿叶菜,做出来的米糊口感明显更加清甜,完全没有了以往那种略微的涩味。这种强调“顺应自然”的理念,让整个养生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而不是一种束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朴实话语感,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健康与自然气息的世界。我拿起它,首先关注的便是排版和插图。要知道,一本食谱类的书籍,如果图文不搭或者版面拥挤,阅读体验立马就会大打折扣。幸运的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清晰的步骤图,色彩搭配得宜,让人一看就心领神会,即便是一些看起来复杂的制作过程,也能让人跃跃欲试。尤其是那些对食材的处理细节,讲解得极其到位,仿佛作者就站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导。我最近刚尝试了其中一个关于“唤醒清晨活力”的组合饮品,它的配方平衡感非常棒,既有足够的饱腹感,又不会给肠胃带来负担。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食材比例,还深入探讨了不同食材搭配背后的中医食疗理念,这让整个阅读过程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对身体运作规律的探索和学习。这种深度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营养学的做法,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菜谱集。我常常在睡前翻阅,光是看着那些美好的食材搭配和文字描述,就能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与期待。
评分从装帧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它的纸张选择偏向哑光质感,拿在手里不会有那种廉价的塑料感,反而有一种厚重、可靠的信赖感。更值得称赞的是,全书的配方索引做得极为清晰,我常常在寻找特定功效(比如“助消化”或“增强免疫力”)时,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关的饮品组合。很多食谱书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会把字体设计得花里胡哨,结果就是查找效率低下。但这本书的设计师显然更注重功能性,字体大小适中,关键的用量和时间标注都用粗体或不同颜色进行了强调,非常适合厨房操作时手忙脚乱地快速查阅。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度过多年厨房岁月的参考指南,其耐用性和易用性,保证了它不会很快被束之高阁,而是会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转变,在于思维模式的升级,而非仅仅是食谱的积累。过去我对“米糊”的认知非常局限,总觉得它是那种黏糊糊、没什么味道的传统早餐,是给小孩子或老人才吃的。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将豆浆、米糊、蔬果汁这三种看似独立的饮品领域,巧妙地通过“基底的选择与调和”这一核心理念串联起来。比如,它会教你如何利用不同粗细的米粉来控制最终的“挂壁感”和“滑顺度”,如何用少量坚果酱来替代传统的高热量甜味剂来增加风味层次。阅读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思考食物的“质地”和“口感”的平衡,而不仅仅是“营养成分表”。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的每一次饮品制作都像是一次微型的味觉实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现在甚至能举一反三,根据冰箱里现有的材料,大致推算出一种健康的搭配比例,这完全是拜这本书所建立起来的底层逻辑所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