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特斯拉:改變世界的汽車
“汽車業太久沒有革命性的變化,現在是時候瞭。”——伊隆·馬斯剋
2014年以來,全球汽車界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就是特斯拉——這個號稱汽車界“蘋果公司”的電動汽車品牌,正在全世界掀起一場汽車革命。從一統美國的豪車江湖,到在歐洲建立超級充電網絡,再到中國市場宣布低定價策略,這隻來自美國的電動蝴蝶,直接引發瞭一場新能源颶風。
“特斯拉的影響就是吸引其他的公司和我們一起來生産電動車,最後我們可能隻能占市場份額的一小部分,但我們卻引領瞭整個行業。”馬斯剋在中央電視颱《對話》節目中錶示,他希望通過産品來推動一個政治傢的夢想——讓人們選擇一個對未來世界富有責任的行為模式。
特斯拉到底有多火呢?網絡搜索引擎告訴瞭我們答案:用百度搜索“特斯拉汽車”,能得到約1120萬條結果;用榖歌搜索“TeslaMotors”,能得到約2010萬條結果。搜索結果遠高於“烏剋蘭危機”。全球對一輛小小的電動汽車的關注度,已經超過瞭同期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
第一節
特斯拉風暴
不知有多少人用“下一個蘋果”比喻過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其創始人馬斯剋更被眾多科技愛好者視為“下一個喬布斯”:天生的技術奇纔,優秀的商業領袖,對設計和細節敏感且錙銖必較,激情源源不斷,極有可能改變世界。
美國汽車業資深評論傢、《道路與交通》雜誌前主編馬特·迪洛倫佐對馬斯剋及其特斯拉公司高度評價:“在評論馬斯剋時,我會很容易想到全球首個登上月球的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他(馬斯剋)隻是邁齣瞭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
毋庸置疑,特斯拉已經火瞭,其劃時代的理念和設計正成為人們熱議追捧的對象。業內人士錶示,傳統電動汽車的電池已經過時,未來以超級電容器為動力係統的新型汽車將取而代之。這是一款怎樣的超級跑車,讓它足以吸引榖歌的拉裏·佩奇、謝爾蓋·布林,eBay的傑夫·斯科爾,以及好萊塢的布拉德·皮特、喬治·剋魯尼和施瓦辛格,組成如此浩大的明星買方陣營?
一、當“馬”遇上“車”
21世紀初,頂著矽榖工程師、資深車迷、創業傢等頭銜的馬丁·艾伯哈德在尋找創業項目時發現,美國一些富豪傢的停車場裏不僅有超級跑車,還會停放豐田混閤動力汽車普銳斯。他認為,這些富人肯定不是為瞭省油錢纔買普銳斯,普銳斯隻是這群人錶達環保理念的方式——他們對全球環境汙染問題嚮來高度關注。就像中國不少名人選擇騎自行車上下班一樣,他們並不是買不起汽車,隻是為瞭傳達綠色齣行的理念。於是,艾伯哈德有瞭將跑車和新能源結閤的想法,客戶群就是這些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人士和社會名流階層。
2003年7月1日,馬丁·艾伯哈德與長期商業夥伴馬剋·塔彭寜閤夥成立特斯拉汽車公司,並將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市。有些事情開始時便會顯示齣卓爾不群的特質,特斯拉沒有誕生在美國汽車城底特律,而是矽榖的中心地帶。實際上,特斯拉的研發中心就位於斯坦福大學後麵的小山坡上,互聯網DNA和創新血液從一開始便深入其骨髓。
特斯拉公司以交流電、無綫電之父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命名,其目的是“通過各類日益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加速全世界嚮電動齣行的轉變”。以偉大人物的名字命名公司並非是純粹的個人崇拜,而是這些人對特斯拉創新精神的緻敬。特斯拉本人的很多發明發現,重構瞭整個20世紀的曆史進程——這也正是特斯拉公司的訴求,即重構21世紀的曆史進程。特斯拉是一個被世界遺忘的偉人,如果不是他放棄瞭交流電的專利權供世人免費使用,難以想象人類生活是否如今天這般便利。
特斯拉的夢想就是給世界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特斯拉汽車的夢想則是充分使用這種能源。
在特斯拉汽車公司初創的2003年,電動汽車還停留在概念層麵,性能飽受詬病,無法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公司成立後,特斯拉團隊開始尋找研發高效電動跑車所需的投資和技術。當時艾伯哈德既沒有多少錢,也不懂得製造汽車的技術,隻好嚮ACPropulsion公司求援。2004年2月,當ACPropulsion公司的CEO湯姆·蓋奇得知馬斯剋對電動汽車技術也很感興趣時,他索性直接將馬斯剋介紹給瞭艾伯哈德和特斯拉團隊。
“我們可以製造由鋰離子電池驅動的跑車,加入我們一起乾吧?”艾伯哈德見到馬斯剋隻說瞭一句話。
手握大筆閑錢的馬斯剋當即決定嚮特斯拉投資630萬美元,但條件是齣任公司董事長、擁有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艾伯哈德作為特斯拉汽車之父齣任公司CEO,公司仍舊沿用原來的名字“特斯拉汽車”。
很久以後,馬斯剋對此曾說過一段話:
“將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是為瞭嚮偉大的科學傢和工程師緻敬,這比‘馬斯剋汽車’的名字酷多瞭。我永遠也不會拿我的名字命名任何公司。”
馬斯剋入主特斯拉,當然不是為瞭錢。他一直做著偉大的夢,當“馬”遇上“車”,他終於找到瞭自己夢想的載具。
馬斯剋,馬丁·艾伯哈德,馬剋·塔彭寜——三駕“馬”車帶著綠色的夢想飛奔而來。
二、閤夥人,道不同
好景不長。創業艱難百戰多,特斯拉很快就遭遇到重大危機。
2004年到2006年,盡管公司人數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規模不斷擴大,但特斯拉首款車型Roadster的研發工作卻遭遇瞭大麻煩。特斯拉公司最初設想與英國蓮花艾麗絲閤作,在艾麗絲成熟的車體結構設計基礎上進行改裝。艾麗斯是蓮花主打車型,其旗下多個係列都以齣色的運動性能著稱,體型都十分小巧。該車周身麯綫圓潤飽滿,造型玲瓏精巧、凹凸有緻,完全符閤特斯拉對自身的定位需求。
艾伯哈德提議將電池組裝在一輛改裝後的艾麗絲汽車底盤上,其餘部分保持不變,以便盡快讓Roadster麵世。他的意圖很明顯,為瞭迅速占領市場,贏得時機和收迴成本,隻把發動機改為電動力係統就可以。但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平庸理念顯然與馬斯剋“要麼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哲學相悖。馬斯剋認為,與其毫無特色地改裝,不如全麵改進以給客戶留下深刻印象,從而一炮走紅。這次理念衝突,仿佛“薩拉熱窩的槍聲”,最終引發瞭馬斯剋與艾伯哈德之間的“大戰”並導緻後者“下課”。
2007年,危機集中爆發。馬斯剋將Roadster定義為超級跑車。一般來說,百公裏加速在5秒以內是超級跑車。作為一輛堪比保時捷和法拉利的超級跑車,特斯拉Roadster對起步加速的要求非常高,普通電動車不配備多級變速箱的情況顯然無法滿足Roadster的需求,因為異步電機在低轉速情況下的功率輸齣效率偏低,所以引入二級變速箱成為最佳選擇。但問題是,如何在高壓高功率電控係統和變速箱協調之間做係統性研發,業界還沒有先例。
不過這些技術問題和障礙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大明星們對它的喜愛。2006年8月,當特斯拉的第一代跑車Roadster還不見影子的時候,影星喬治·剋魯尼第一個站齣來交瞭預付款,而他的明星效應立刻讓名不見經傳的特斯拉受到眾多關注。
明星的預定隻能為特斯拉汽車贏得眼球,卻無法解決公司高層內部的矛盾。2007年9月,原定預售價為11萬美元的特斯拉第一代電動車Roadster因為變速箱改進,成本飆升到14萬美元,這也意味著汽車還沒有開賣就要賠錢。再加上開發周期不斷拉長,艾伯哈德與馬斯剋之間的裂痕終於爆發,達到無可修復的地步。時任CEO艾伯哈德被董事會趕下瞭颱,由齊夫·德羅瑞接任特斯拉CEO職務。德羅瑞是Monolithic內存公司的創始人,在矽榖也是個知名人物,十分精通技術和企業管理。顯然,在馬斯剋看來,互聯網領域的同行可能更容易“搭班子”。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金屬質感的“鋼鐵俠”三個字,再加上“伊隆·馬斯剋”的名字,立刻就勾勒齣瞭一個充滿力量和科技感的形象。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改變世界的人充滿好奇,尤其是像馬斯剋這樣,似乎總能在不可能的地方找到突破口,創造齣令人驚嘆的産品和公司。這本書的標題“鋼鐵俠是怎樣煉成的”更是觸動瞭我內心的求知欲,我想知道,在那些耀眼的成就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什麼樣的經曆、什麼樣的堅持,纔造就瞭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是天賦異稟?是瘋狂的夢想?還是超乎常人的勤奮?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窺見他從一個普通的創業者,一步步蛻變成科幻小說中的“鋼鐵俠”一般的存在,所經曆的那些關鍵性的時刻、那些重大的抉擇,以及那些可能不為人知的、充滿瞭挑戰和犧牲的奮鬥曆程。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更像是一份關於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實現宏大願景的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那種激勵人心的力量。
評分我對伊隆·馬斯剋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公眾媒體報道中的那個“顛覆者”,他似乎總能齣現在最前沿的科技領域,從太空探索到電動汽車,再到人工智能。但說實話,對於他早期的一些創業經曆,以及那些支撐他走到今天的核心理念,我瞭解得並不深入。這本書的名字“鋼鐵俠是怎樣煉成的”,讓我覺得它可能不僅僅是羅列他取得的成就,而是更側重於“煉成”這個過程,這讓我非常感興趣。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深入剖析他早期創業時遇到的那些睏難和挫摺,他當時是如何應對的?那些看起來不切實際的設想,他是如何一步步將其變為現實的?書中會不會描繪一些他在團隊管理、産品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麵遇到的具體案例?我特彆想瞭解,是什麼樣的“煉金術”讓他能夠將風險巨大的項目,變成行業標杆?這本書的名字也暗示著一種“成長”和“蛻變”,我想知道,在他的人生軌跡中,有哪些轉摺點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又有哪些經曆塑造瞭他如今的“鋼鐵意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立體、更具深度的馬斯剋畫像。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鋼鐵俠是怎樣煉成的:伊隆·馬斯剋的跨界創新人生》非常抓人眼球,它將一個傢喻戶曉的科幻英雄與一位現實中的科技巨頭聯係起來,瞬間就激發瞭我對內容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真正具有顛覆性創新能力的人,往往擁有著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本書的“跨界創新”字眼,讓我猜測作者可能會深入探討馬斯剋是如何打破行業界限,將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術融會貫通,從而催生齣革命性的産品和商業模式的。這對我而言,是非常具有啓發性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他身上那種“無所畏懼”的精神,以及他如何挑戰既有規則,大膽設想並付諸實踐。是否會分析他在不同項目中的戰略布局,例如,SpaceX的建立與特斯拉的發展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聯係?他又如何在高風險的領域中,保持清晰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鋼鐵俠”的稱號,不僅僅意味著強大的技術實力,更代錶著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不屈的精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更深刻地理解,馬斯剋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扮演著“鋼鐵俠”的角色,用他的智慧和勇氣,改變著我們對未來世界的想象。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科學幻想變為現實的企業傢們充滿敬意,而伊隆·馬斯剋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名字與SpaceX、特斯拉等前沿科技公司緊密相連,但“鋼鐵俠”這個比喻,則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介紹,更可能深入探討他作為一個人,內在的驅動力、目標以及為瞭實現這些目標所付齣的努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記錄他成功的輝煌,更能展現他在探索未知、挑戰極限的過程中,所經曆的那些艱難險阻、那些孤獨的時刻。他是否有著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能夠預見未來的趨勢?他又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和專注?“跨界創新”這個詞,讓我好奇他是否具備將看似不相關的領域聯係起來,從而發現新機遇的能力。這本書的書名,仿佛在揭示一個秘密,一個關於如何從零開始,構建一個龐大科技帝國,並不斷突破自身界限的傳奇故事。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激勵我,讓我思考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深刻洞見。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個身著動力裝甲,飛天遁地的超級英雄,然後又立刻聯想到現實中那位推動著電動汽車和載人航天嚮前發展的伊隆·馬斯剋。這個對比非常有意思,也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樣的人,能夠擁有如此宏大的視野,並且有能力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甚至影響整個世界?這本書名為“鋼鐵俠是怎樣煉成的”,這似乎不是一本簡單的傳記,而更像是在探究一種“養成之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馬斯剋在成長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的教育和經曆,塑造瞭他如今的性格和思維模式。他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工程能力和商業頭腦的?書中是否會提及他與傢人、朋友、導師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又對他的發展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尤其好奇,他身上那種“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哲學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在麵對重大挫摺時,是如何進行自我調整和反思的。我想知道,這個“鋼鐵俠”是如何從一個普通人,一步步“煉”成的。
評分還不錯,可以看一看。
評分值得一看的書,受益匪淺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內容也很好,指的推薦。
評分幫朋友買的
評分人物傳記,語言通俗易懂,值得一讀.
評分好書無需多說,就是感覺封底印的有些歪瞭。
評分讀書真好,學習不錯繼續努力
評分確實感覺不錯啦。然後快遞也很快
評分商品不錯,很好用,挺喜歡的。商品不錯,很好用,挺喜歡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