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庭饮食营养350问(修订版)
定价:19.00元
作者:杨昌林,罗丽华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5082487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家庭饮食营养300问》自1993年12月出版以来,由于内容科学实用,贴近百姓生活,得到广大读者对本书的肯定和认同,先后印刷7次,发行15万余册。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在保留原书精华的基础上,对本书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从300问增加到350问,以充实新的内容或根据读者来信来函反馈的信息,对营养学提出许多新的要求,结合营养学快速的发展,为此对本书进行调整和编排,新增加了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及分类,吃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如何看待当前食品安全,儿童常见的营养型疾病,什么是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他们对人有什么保健作用;由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大,我们还加入了通过膳食营养调节和缓解不良情绪的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一些人们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修订后的《家庭饮食营养350问》,包括饮食营养基本知识、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健康人的营养、常见病人的营养、各类食物的营养、烹调饮食营养、饮食卫生、转基因食品安全等。其内容全向实用,科学性强,可供家庭及烹调营养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一、饮食营养基本知识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 什么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哪些内容?
3. 我国现行的膳食结构有哪些利弊?
4. 什么是吃饱与吃好?
5.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营养?
6. 膳食结构影响身高吗?
7. 膳食结构影响健康吗?
8. 膳食结构影响寿命吗?
9. 营养好坏影响优生吗?
10. 营养好坏影响智力吗?
11. 有可能通过饮食营养调节和缓解不良情绪吗?
12. 什么是平衡膳食?
13. 平衡膳食应包括哪些食物?
14. 为什么提倡吃杂食?
15. 粮食怎样与其他食物合理搭配?
16. 四季膳食有什么特点?
17. 怎样调配好主食?
18. 怎样调配好副食?
19. 怎样安排一日三餐?
20. 怎样自备午餐?
21. 精馔佳肴就一定有营养吗?
22. 蔬菜的颜色越深越有营养吗?
23. 吃鸡蛋是不是多多益善?
24. 蛋清有营养还是蛋黄有营养?
25. 冻肉有营养还是鲜肉有营养?
26. 馒头有营养还是面包有营养?
27. 肉汤有营养还是肉有营养?
28. 高档菜有营养还是大路菜有营养?
29. 吃荤好还是吃素好?
30. 素食者应注意补充哪些营养?
31. 为什么不可忽视早餐?
32. 晚餐为什么不宜多吃多喝?
33. 怎样看待补品?
34. 什么叫强化食品?
35. 怎样帮儿童选购强化食品?
36. 吃零食有好处吗?
37. 什么是保健食品?
38. 保健食品的功能有哪些?
39. 何谓碱性、酸性食品?
40. 何谓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
二、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
三、健康人的营养
四、常见病人的营养
五、各类食物的营养
六、烹调饮食营养
七、饮食卫生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介绍
杨昌林,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85年赴美留学,攻读人类营养学,此后一直从事营养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航空医学研究所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营养学会理事,糖尿病新世界杂志执行主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布局简直是一场灾难,完全找不到逻辑上的关联性。很多看似相关的主题被拆分到了不同的章节,读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不同部分之间来回翻找,才能拼凑出完整的知识链条。举个例子,关于儿童辅食添加的建议,一部分放在了“生命早期营养”那一章,而关于过敏原的规避技巧又被塞进了“常见饮食误区”里,两者的衔接非常生硬。这种混乱的组织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它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实用价值。如果一个新手家长想快速查阅某个特定阶段的喂养指南,他们很可能因为找不到清晰的索引或者合理的章节划分而感到沮丧。一本好的科普读物,其编排方式应该像一张清晰的地图,指引读者高效抵达目的地,但这本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堆零散的路线图被随意丢在一起。
评分书中的插图和图表设计,简直是上个世纪的审美遗留物。那些用来辅助说明食物搭配的彩图,色彩饱和度极低,很多食物的实物看起来灰蒙蒙的,完全无法激发读者的食欲,更别提作为营养学的视觉参考了。更令人不解的是,许多核心数据——比如维生素的每日推荐摄入量表格——竟然是纯文本的形式,没有任何图表可视化处理。在如今这个时代,即便是最基础的膳食金字塔图示都应该是彩色且结构分明的,但这本书里的图例,看起来像是用最基础的Word功能制作出来的,排版僵硬,缺乏现代设计感。视觉上的低质量输出,会让人本能地对内容本身的严谨性产生怀疑,降低了阅读的愉悦度和信息接收效率。
评分关于“季节性食材推荐”那部分的内容,明显感觉像是照搬了多年前的资料,缺乏与当下市场和生活习惯的接轨。列举的很多时令蔬菜和水果,在我的日常采购中已经很少见了,或者说,它们在当代超市货架上的出现频率和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书中对一些新兴的超级食物或功能性食材的讨论几乎为零,显示出内容更新上的滞后性。一本面向“家庭饮食”的参考书,理应紧跟最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大众的消费趋势,提供具有时代意义的饮食指导。如果读者拿着这本书去指导当下的采购和烹饪计划,很可能会发现信息严重过时,无法真正指导到日常生活的实际操作层面,这使得这本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评分我花了点时间研究了一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发现它在试图拉近与普通读者的距离时,有些用力过猛了。作者似乎极力避免使用任何复杂的专业术语,结果导致很多解释都变得过于口语化和概念模糊。比如,在解释宏量营养素的需求量时,书中用“吃够足够的‘能量’和‘骨架材料’”来代替具体的克数或百分比建议,虽然易懂,但对于那些希望进行精确膳食管理的读者来说,信息量严重不足,几乎等同于没有提供量化标准。这种“为了通俗而牺牲准确性”的处理方式,在涉及健康决策时是需要警惕的。真正的科普,应该是准确而不晦涩,而不是简单地把专业概念稀释到失去实际指导意义的程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暖色调和温馨的排版,让人一看就觉得跟“家”和“健康”有关。书脊的字体选择也比较清晰易读,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出版物,不是那种随便拼凑出来的资料汇编。我特别留意了一下纸张的质感,摸起来挺舒服的,油墨的印刷也很均匀,内页的留白也处理得当,长时间阅读眼睛不会太累。这说明出版社在制作上还是比较用心的,毕竟是面向家庭读者的科普读物,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加分项。我之前买过一些类似的健康书籍,很多都是纸质很差,油墨味很重,读起来很不愉快,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让人愿意把它放在手边常翻阅。从封面和装帧来看,它传递出一种专业且亲切的信号,让人对内容的实用性抱有一丝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