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
定价:35.80元
作者:徐明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3616348
字数:395000
页码:2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体系和内容设计上本着博采众长、特色鲜明、融合提炼、自成一体的原则,大胆创新和调整,突出教材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是编写方法的创新。在学习任务中,设置学前场景,让学生在接触正式学习任务前,尽量融入实践场景中。其次是内容的翻新。本书将近年来与调酒有关的新科技成果收录其中,比如:花式调酒、鸡尾酒的创新等较新的知识,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本书在编写中,也注意到了当代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加强了内容的趣味性和易读性。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原本以为这种类型的书籍会带着一种非常刻板、学院派的语言风格,但翻开之后才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它对“客户服务”的解读,远超乎了“微笑点头”的范畴。书中有一段描绘了如何处理一个醉酒但态度良好的顾客的案例,作者的处理方式既坚守了酒吧的安全底线,又最大程度地维护了顾客的尊严,这种高情商的处理方式,是任何流程手册都无法替代的。读到“危机公关与突发事件应对”那一章时,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喧嚣之中,那种从容应对的专业度让人折服。它没有把酒吧顾客简单地视为“交易对象”,而是视为一种需要精心维护的社群关系。这种关注“人”的层面的论述,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经营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小型社交空间的“社会学”读本。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灯光昏暗、音乐恰到好处的专业酒吧,然后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板兼调酒师,耐心地把从基础知识到高阶运营的方方面面都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各种烈酒的分类和历史背景的描述,远超我之前在网上零散看到的那些“科普”文章。比如,它详细对比了苏格兰威士忌不同产区(艾雷岛、斯佩塞等)的泥煤味和酯化程度的微妙差异,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甚至能想象出那种独特的风味在舌尖上扩散的感觉。更别提那些复杂的利口酒和苦艾酒的调制原理,不再是简单的配方堆砌,而是深入到了风味平衡的化学层面。对于一个刚刚对调酒产生兴趣的新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是惊人的,但阅读体验却非常流畅,因为它总能在关键时刻穿插一些行业内的“行话”和背后的故事,让枯燥的知识点瞬间鲜活起来。比如,关于酒单设计的心理学原理那章,让我对“顾客点单的隐藏动机”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关于“酒吧管理”的部分,简直是为有志于创业或者正在管理小型酒馆的人量身定做的实战手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谈论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务实精神,没有一丝一毫的空谈。它不是那种只谈“情怀”的书,而是直面盈利的残酷现实。里面关于“酒水损耗的精细化管理”那一节,提供了好几种量化的核算模型,特别是针对开瓶后的保质期和储存环境的SOP(标准操作流程),对于减少浪费、提升毛利率有着立竿见影的指导价值。我试着按照书中建议的“动态库存盘点法”调整了一下我朋友那家小酒吧的流程,短短两周,物料错配率就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此外,关于员工培训和绩效考核的部分也做得非常到位,它强调的不是生硬的纪律,而是如何通过激励机制让服务人员真正理解并热爱他们所提供的“体验”,这才是高附加值服务的核心所在。
评分从排版和设计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也令人称赞。虽然内容专业且信息量巨大,但图表的运用非常巧妙。特别是那些关于“吧台动线设计”和“高效出品流程图”的部分,配合清晰的插画说明,使得复杂的空间规划问题变得一目了然。我记得有一张图详细展示了最佳的“黄金三角”工作区域布局,避免了调酒师在高峰期不必要的转身和走动,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背景。此外,书中的术语解释部分做得非常人性化,对于不熟悉行业术语的入门者非常友好,它会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像“Proof”、“ABV”或者“Tannin”这类概念,确保了知识的“可达性”,而不是故作高深。整体而言,它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成功地拉低了阅读门槛,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点,是它对“小众文化与市场定位”的探讨。它没有一味地推崇那些大型连锁酒吧的管理模式,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析如何在一个社区或特定小圈子里,通过独特的酒单和氛围建立起核心竞争力。例如,它深入分析了“精酿啤酒吧的季节性酒款轮换策略”以及“主题鸡尾酒沙龙的粉丝粘性培养方法”,这些内容非常具有地域性和针对性,对于那些不想做“千篇一律”的酒吧老板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鼓励经营者去发掘自己和当地社区的独有故事,并将其融入到品牌DNA中。读完之后,我不再觉得酒吧经营只是简单的卖酒卖饮料,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关于“氛围、故事和体验”的复合型艺术活动,这种由内而外的理念转变,才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