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葡萄酒的感官世界
定价:45.00元
作者:(日) 远藤诚,赵怡凡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381763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成为葡萄酒爱好者从这里开始
葡萄酒的开瓶方法
醒酒方式
正确的持杯方法
葡萄酒的保存方法
酒杯的清洗方法与擦拭技巧
1酒龄尚浅、单宁的平衡感、有丁香的气味、酒体厚重……他们在说什么?没错,品酒有专门的术语,有了这些术语,品酒的人才能互相交流。且看五位葡萄酒达人如何品酒,以及用的术语评酒,相信您会受益良多。
2精美图片、详细说明让你了解世界上主要的14种酿酒葡萄。葡萄的品种直接决定了葡萄酒的味道和特色。了解各个品种的基本特色,能提高您的葡萄酒品鉴能力。
3如何优雅地开瓶?喝不完的酒怎么保存?什么才是的醒酒方式?怎样持杯、旋转?如何清洁酒杯?葡萄酒世界里的点点滴滴,这里全都有。
内容提要
人类酿造和饮用葡萄酒已有悠久的历史,越来越多的国人也开始喜欢品味葡萄酒。如何从色、香、味、形上来判断一款葡萄酒的优劣,如何开瓶、倒酒,怎样妥善保存,选用什么样的酒杯、奶酪、菜肴来搭配一款葡萄酒……葡萄酒的世界大有学问。本书网罗上述所有内容,详细介绍了5位葡萄酒达人的私藏品酒流程,是一本适合葡萄酒爱好者的入门级葡萄酒知识图书,同时也是葡萄酒品鉴收藏经典。懂得越多味道就越美。
目录
作者介绍
远藤诚
日本葡萄酒进口协会事务局长。早稻田大学公开课讲师。法国爱琪美私立葡萄酒学校东京分校讲师。日本产葡萄酒大奖赛评委。拥有勃艮第及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骑士称号。著有《香槟数据手册2010(葡萄酒王国)》等书。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葡萄酒的书,光是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能立刻置身于一个充满橡木桶香气和葡萄园阳光的场景中。我一直觉得,品鉴葡萄酒不只是关于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沉浸。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典雅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就已经预示了内容绝非泛泛而谈的入门指南。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剖析那些复杂的香气轮,比如紫罗兰、黑醋栗、皮革,究竟是如何在不同年份、不同风土条件下形成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这些爱好者更好地理解侍酒师们口中那些玄妙的描述,将那些抽象的感官体验转化为自己可以捕捉和记忆的东西。毕竟,要真正进入“感官世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好奇心,更是一套系统的、可靠的向导。这本书的作者背景和出版社的选择,让我对它的专业性和深度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成为我书架上那本常翻常新的“圣经”。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组合,一位来自东方的视角,一位是日本的知名专家,这让我对它能提供的跨文化解读非常好奇。葡萄酒的品鉴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传统影响的,但我相信,东方文化中对“韵味”、“回甘”以及“意境”的独特理解,能为传统的感官描述带来新的维度。我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处理“平衡感”这个至关重要的概念——那种酸、甜、苦、咸、鲜以及酒精在口中完美融合、相互支撑的动态美学。这种美学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更多的是一种心领神会。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学院派的严谨要求,又能让东方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评价框架,那它将超越地域限制,成为一本真正具有普适价值的感官指南。我渴望那种细腻到极致的笔触,能够捕捉到葡萄酒在口腔中由初始接触到回味悠长的每一个微小变化。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的葡萄酒书籍很多都偏向于商业推广或者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我更青睐那种既有专业深度,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叙事风格。想象一下,如果作者能将那些晦涩的化学名词,比如酯化反应或者马洛酸发酵,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类比,让读者在品尝一杯霞多丽时,不仅仅是感受到黄油味,而是能联想到制作黄油的过程和环境,那才是真正的“感官世界”的构建。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科学与艺术的桥梁。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一种探索精神,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闻”和“尝”,更是引导我们去“感受”时间、风土和酿酒师灵魂的交汇点。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才是收藏一本好书的终极意义。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瞬间,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质感,已经让阅读变成了一种触觉上的享受。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风土”(Terroir)的阐述,因为在我看来,这是理解任何高品质葡萄酒的基石。它不应该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简单罗列,而是要将土壤的矿物质含量、坡向对光照的影响、微气候的细微波动,如何最终转化为杯中那独一无二的生命力,描绘得淋漓尽致。如果书中能配上一些精美的、经过仔细校准的插图或图表,来解释酸度、单宁和酒精的相互作用机制,那就太棒了。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对酿酒工艺的尊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而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只教你如何快速识别“好酒”的速成手册。真正的感官探索,需要的是耐心和对细节的把握,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这种深度,无疑会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目。
评分对于我这种不算资深、但又拒绝停留在“红配肉,白配鱼”这种初级阶段的饮家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建立起一个连贯的个人风味数据库。每当闻到一种新的香气——比如雪松、烟草或是湿润的泥土味——我总想知道它在其他类型的酒中可能以何种形态出现,以及如何区分那种微妙的差别。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下功夫,通过系统性的对比分析,比如将波尔多左岸的雪松味与勃艮第黑皮诺的泥土气息进行细致的解剖,那将是极具价值的。我设想中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文字堆砌,更像是一份精密的化学分析报告与诗意描述的完美结合。期待它能提供那种“啊哈!”的顿悟时刻,让那些原本模糊的感官信号,突然间被清晰地捕捉和命名,从而真正打开通往葡萄酒深层奥秘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