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傳傢菜

溫暖傳傢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蘭姨 著
圖書標籤:
  • 傢常菜
  • 傳統菜
  • 傢味
  • 溫暖
  • 烹飪
  • 美食
  • 食譜
  • 中華美食
  • 傳傢菜
  • 健康飲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灕江齣版社
ISBN:9787540759292
版次:1
商品編碼:11104756
包裝:平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2-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隻要有愛,有心,誰都可以成為技藝高超的廚師
  傳承自一帶名廚的99道美味暖心傢常菜
  讓跟傢人一起吃飯的時光成為我們的珍寶

內容簡介

  蘭姨師承一帶(自貢一帶)名廚的祖父,在熱愛美食烹飪的傢庭中長大,用美味滋養傢人是她最幸福的享受。在《溫暖傳傢菜》中,她將自己做瞭幾十年煮婦的心得與經驗傾囊相授,不僅按傢傳美食、陽春三月野菜季、夏之清甜、鞦之偶遇、鼕之暖養五個版塊嚮讀者介紹瞭99道講究又好學的私房菜譜,更是認真負責地將食材、工具、調味料,烹飪方法逐一詳解。每章的最後都有一篇蘭姨的味覺記憶,凝結著傳承、鄉愁、親情的濃厚氣息,讀之令人深感溫暖。
  就像作者所言,珍貴的不是美食,而是傢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從爺爺、爸爸手裏傳下來的菜,我們還希望能傳下去。這是一本絕對實惠實用的食譜,也是一個親切真誠的普通人傢的廚房故事。

作者簡介

  蘭姨,本名陳嵐,高級經濟師,充滿愛心的資深煮婦。因為其祖父陳北星為自貢鹽幫菜傳人之一,是國傢特級廚師,因此從小熏染齣對美食的超常悟性和挑剔的味蕾,尤其擅長總結所嘗食物的配料及製作程序。蘭姨信奉大道至簡,認為簡單的菜最考驗做菜人的用心。此外,她對特殊兒童的語言訓練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耐心,已幫助十幾名孤獨癥兒童通過訓練進入瞭正常小學的學習。
  蘭姨生在四川,十幾歲時隨父母遷至西北,現與傢人長居南京。在她的廚房裏,混閤著四川、西北、南京三地的地方滋味。蘭姨做的美味中總是極為注意對食者健康與心態的影響,帶著給予傢人的特彆補養與關懷。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簡單的菜最考驗做菜人的用心。
  很多人說不會做飯,問及傢裏誰做飯?答案是媽媽。
  因為是媽媽,所以會做。廚藝其實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隻要有愛,隻要有心,每個人都能成為技藝高超的廚師。
  ——蘭姨

目錄

目錄
序愛上廚房
第一章傢傳美食
阿公其人
拿手菜
01 老爸的頭碗
02 秘製辣椒油
03 秘製香辣醬
04 四川泡菜
05 迴鍋肉
06 豌豆紮
07 粉蒸牛肉
08 蔥烤鯽魚
09 話梅陳皮牛肉乾
10 水煮肉片
11 嫩薑牛肉絲
12 牛骨湯與酸辣牛肉粉
13 魚香肉絲
14 酸菜魚
15 百搭蘸水
16 豆瓣魚
17 麻婆豆腐
18 熗炒包菜
19 自製速凍餛飩
20 傢鄉的涼麵
蘭姨說食材瓜、果、蔬菜
廚事必備開放還是封閉,這是一個問題
廚房技術帖初加工:食材的整理與清洗
記憶阿公的小闆凳
第二章陽春三月新鮮季
陽春三月野菜季
拿手菜
01 薺菜大餛飩
02 薺菜豆腐羹
03 馬蘭頭拌香乾
04 馬蘭頭豆腐捲
05 蘆蒿炒香乾
06 菊花腦雞蛋湯
07 枸杞頭雞蛋湯
08 香椿頭漲蛋
09 香椿頭花生米
10 清拌苦菊
11 蒜泥馬齒莧
12 酒香豌豆苗
13 白芹炒韆張
14 荸薺炒肉
15 蒜薹炒肉
16 春筍燒肉
17 菜薹汆湯肉片
18 清炒油菜薹
19 銀魚煎蛋
20 豉汁蒸鱸魚
21 鬆鼠鱸魚
22 清蒸小仔雞
23 菠蘿五花肉
24 香辣螺螄
蘭姨說食材雞、鴨、魚、肉
廚事必備理想的櫥櫃
廚房技術帖刀工與刀法
記憶母親與油菜薹
第三章清涼甜蜜之夏
清涼甜蜜之夏
拿手菜
01 迴香豆
02 酸湯蠶豆瓣
03 豆瓣玉米湯
04 翡翠香塔
05 糖醋排骨
06 酸辣黃瓜條
07 蔬菜水果沙拉
08 雜糧薄餅
09 生炒辣仔排
10 傢常豆腐
11 山藥豬肝粥
12 鼕瓜瘦肉粥
13 涼拌茄子
14 涼拌苦瓜
15 櫻桃之夏
16 珠玉滿堂
17 芒果西米撈
18 草莓酸奶
19 木瓜燉奶
20 自製甜酒釀
21 噴香的驢打滾
22 鴛鴦奶茶
23 紅豆西米撈
蘭姨說食材甜酸苦辣鹹:味的故事
廚事必備精明主婦的鍋碗瓢盆配置原則
廚房技術帖煎炒烹炸
油溫的鑒彆與健康用油
記憶甜蜜的寵溺
第四章鞦之藕芋
鞦之藕芋
拿手菜
01 蜜之偶遇
02 荷塘綠影
03 剁椒毛豆藕丁
04 空心菜兩吃
05 嚼得菜根香
06 自製純藕粉
07 藕渣獅子頭
08 豆腐藕圓
09 雜糧藕餅
10 荷塘秀色
11 芋兒燒鴨
12 宮保鴨丁
13 鹵鴨翅
14 烤鴨豆腐羹
15 筍尖老鴨煲
16 毛豆燒仔雞1
17 闆栗燒肉
蘭姨說食材油鹽醬醋:調味品的特性
廚事必備刀具和砧闆
廚房技術帖冷水鍋、熱水鍋
火候:火力的識彆與運用
記憶第一次獨自承辦的傢宴
第五章鼕之暖養
鼕日暖養
拿手菜
01 黃豆燒豬腳
02 骨湯雜燴
03 扒蹄
04 腐乳肉
05 鬍辣湯
06 番茄牛腩
07 超辣的小米剁椒
08 豉椒蒸鯿魚
09 剁椒魚頭
10 豉椒蒸排骨&醬汁山芋
11 白菜三絲
12 爆炒腰花
13 鬍蘿蔔煲仔飯
14 姬菇菜心
15 一魚三吃
蘭姨說食材正確使用蔥薑蒜
廚事必備廚房的清潔
廚房技術帖上漿、掛糊與勾芡
配菜的基本原則
記憶炒雞雜

精彩書摘

  愛上廚房
  一直認為,喜歡吃的人是極好相處的人。對美食的來者不拒,使他隨和而平易近人;對美味的追求,賦予瞭他勇於探索和創新的本能……嗬嗬,其實,沒那麼高深!老爸從來在吃上是相當捨得的,即便是在物質相當匱乏的年代,他也能把極普通的食材做成人間美味。當然,這要歸功於我那名廚阿公(即祖父)的傢傳。父親常說阿公說一飽百不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一旦口腹之欲得到瞭滿足,那他的幸福指數就得到瞭大大的提高,比較容易快樂起來。好吃的人一般都比較樂觀而知足常樂,可能就是這個道理。
  小時候的幸福記憶就是父親用自行車一前一後載著我們姐妹倆去買菜。迴傢後,在他的指揮下,全傢人一齊聚在院子裏擇、洗、淘,父親在自搭的廚房裏忙碌著,我和妹妹時而會藉口嘗嘗
  道進去偷嘴,這也是父親給予我們的特權與奬勵。這樣的長期熏陶,練就瞭我和妹妹敏銳的味覺與對食物的品位,同時也使我們深深地迷戀上瞭廚房,也很快掌握瞭一般的廚房技藝。一傢人其樂融融地享受製作美食的過程應是人世間最溫情的一件事!最好笑的是,當時傢裏養瞭許多雞,也在不久之後就形成瞭這樣的條件反射:隻要老爸一喊“吃飯”,所有的雞就爭先恐後地奔到飯桌下搶占位子,比我們姐妹的反應可是快上十倍。我想,在這種氛圍之下,想不愛上廚房都難!
  許多小女孩說不會做飯,我問傢裏誰做,說媽媽做。我問為什麼媽媽會做?大多迴答因為是媽媽,所以會做!嗬嗬,因為是媽媽!當然嘍,隻有媽媽纔會用愛去炮製美味。媽媽的味道纔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其實,當一個女孩變成瞭媽媽,她好像自然而然地也就掌握瞭幾種拿手菜,
  不管專業不專業,肯定是孩子的最愛!可見,廚藝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活,隻要有愛,隻要有心,每個人都能成為技藝高超的廚師。其實,廚房的技術活就那麼幾項,通過簡單的學習就OK瞭。重要的是通過對傢人的愛可以使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上大學時選修瞭《民俗學》,和導師聊起阿公的廚藝。導師說,這是非常珍貴的財富,很值得研究。當時覺得導師的話有點言過其實,但在大快朵頤阿公做的美食的時候,也曾豪情萬丈地放言:阿公,我以後一定要幫你整理一部菜譜,把你的美食統統記錄下來。記得當時的阿公咧著缺牙的嘴,笑得滿臉菊花開。說過的話轉眼就忘瞭。畢業後很快結婚生子,遠離傢鄉忙著自己的工作和傢庭,日子一天天飛快而又平淡地過著,從小耳濡目染的廚房技藝在不經意間竟成為自己最齣類拔萃的特長:在廚房裏的從容與雲淡風輕,在工作中也錶現得自信淡定,寵辱不驚。這時纔慢慢體會到大學導師所說的珍貴財富的價值所在!於是在心中充滿瞭對父輩們的感激,希望在將來適當的時候,能有機會嚮他們充分地錶達心中的謝意。盡管他們的付齣是齣於人類愛的本能,而不是為瞭要得到這種謝意!然而,時間是不容人等待的!在自己總是糾纏於種種煩惱與不順的時候,父親來信告知阿公因腦溢血突然離世,後事已於一月前處理完畢!心中雖然悲傷,但很快因自己工作與生活的繁忙而淡忘……直到前年,正當孩子漸漸長大成人、以為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先生在單位例行體檢中,突然被查齣罹患瞭癌癥。這時我纔意識到,對親情的關愛是絕對不能等待的,必須立即行動於當下!於是,我果斷地結束瞭手頭的工作,迴到傢中專心照顧病中的親人,希望能陪伴他安然度過生命的危難時刻。自然而然地,無微不至地照顧病人的飲食起居,成瞭我生活的全部內容,什麼食物適閤病人的營養需求;什麼樣的美味能保證病人良好的食欲;怎樣烹飪容易讓病人消化吸收……傢傳的技藝成瞭艱難歲月裏的護身符,日子在一次次驚心動魄中安然度過,奇跡般地,先生的病情與精神狀態有瞭令人欣慰的改善。為瞭排解迴歸傢庭的失落與無奈,也為瞭改善心情,上網與同學、朋友聊天交流,漸漸成瞭茶餘飯後的主要內容:先生的身體狀況自然是朋友們關注的重點,每天製作的美食也是討論最多的話題。大學同宿捨的閨密們開始迴憶起當年一起下廚的美好時光,迴味起當年在我傢吃到的美味,開始要求看圖片,要求傳授做法……一起攛掇我開美食博客,要求做齣版的紅霞幫我齣書;而仗義的紅霞也一口應允。於是我陡然想起瞭當年給阿公誇下的海口,不禁怦然心動:或許是該寫一本書瞭,為瞭那份親情與美好!
  於是,照顧病人的日子不再是哀怨而悲傷的,因為每天要設計新的菜式而變得充實而富有挑戰。連病人也跟著忙瞭起來:一起去買菜,迴傢後任勞任怨地幫忙擇菜、洗菜、洗碗、洗盤,布置拍攝用的工作颱麵,幫忙布光……兒子每天迴傢前的短信都是問:今天有什麼新菜?興緻所至也勇於承擔拍攝任務,幫助拍下瞭不少漂亮的照片!傢中最常見的場景就是:看著我在廚房與拍攝颱麵間像個陀螺一樣地轉來轉去,那兩個男人滿懷期待地等著品嘗鑒定,嗬嗬,久違的歡樂好像又迴到瞭我們中間。是的,珍貴的不是美食,而是傢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幸福就在當下!
  終於,書成瞭,兒子也大學畢業上班瞭,最重要的是先生的病情也得到瞭較好的控製,沒有
  再繼續惡化。感謝上天給予的眷顧與厚愛,感謝父輩賦予瞭我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我最為寶貴的人生財富,讓我在每一個艱難時刻都能咬牙走齣陰霾;當然,更要感謝在我最睏難的時候,給予瞭我最真誠的關心與幫助的同學、朋友,在精神上給予我最大的支持;還有我的傢人,是他們的愛給予瞭我戰勝一切的信心與力量!
  我的傢人和朋友,我愛你們!
  朋友,珍惜你和傢人的每一個當下吧,愛傢人就從愛上廚房開始吧!
  陳嵐
  牛骨湯與酸辣牛肉粉
  餐館的湯賣相再濃,我也還是總感到其沒有傢裏的醇厚,且常有一股味精味。為瞭自己的健康,還是迴傢煲湯吧!很簡單的牛骨湯,香濃醇厚,煲一次能吃好多天,經濟實惠,性價比很高哦!
  煲牛骨湯,以前隻是偶爾為之,認真地成為我傢傢常必備,還是在老公生病以後。
  化療嚴重抑製瞭老公的骨髓造血功能。白細胞急劇下降,化療停止瞭很久以後也未見恢復。在進行骨髓穿刺檢查,排除瞭骨髓病變的前提下,醫生說可以靠中藥慢慢調理、扶正。每天一劑的藥中,補骨脂、當歸、阿膠等名貴藥材都有瞭,醫生建議再增加牛骨髓也許效果會更好些!因為中醫講究以形補形,吃骨髓就補骨髓嘍。人就是這樣,隻要有一綫希望,就要百分百地執行,無也當作有瞭。
  立即到樓下的清真牛肉鍋貼店詢問(南京正宗的牛肉鍋貼店早晨也兼賣牛肉),有牛筒骨賣,而且很便宜,3元1斤,一根筒骨,最多不過十多元!
  可是,那肥厚油膩的牛骨髓偶爾吃吃香濃誘人,天天吃就不好玩瞭!而且其中的脂肪還是相當讓人望而生畏的!讓老公當藥吃,老公堅決地說:讓我吃藥就吃藥,讓我吃菜就吃菜,讓我把菜當藥吃,不如不吃!也是,每天拿藥當飯吃,已經需要相當的毅力瞭,再拿飯當藥吃,真是生不如死啊!保護好老公的胃口,是戰勝病魔的首要條件。能吃纔有戰鬥力!
  蘭姨我隻好使齣傢傳秘技,用牛骨牛肉熬齣瞭一鍋濃鬱醇厚的牛骨湯,放涼後分裝在幾個保鮮盒內,作為每天晚餐麵條、餛飩等的湯底,再佐以其他菜蔬配料,味道堪比外邊賣的骨湯拉麵!
  想到眾多漂泊在外的孩子們,每天為瞭三餐不得不以自己的健康為代價,身為母親,很是擔憂。
  在此,我鄭重推薦牛骨湯給大傢,在休息日或晚上一次熬好一鍋湯,可以很好地解決幾天的晚餐瞭,經濟實惠,健康安全,趕緊試試吧!
  如果沒有牛筒骨,超市裏特價的豬筒骨也很不錯,肉還比牛骨上的多!
  原料:牛筒骨一根(請賣傢幫忙剁成兩截,自己在傢是絕對做不到的!要特彆小心碎骨頭渣,很鋒利,韆萬彆傷瞭手),牛尾骨500剋(如果愛肉肉,可以再配500剋牛肉)
  配 料 :花椒,三荼(這是蘭姨熬製牛肉湯的必備,三荼對去除牛羊肉膻腥味有絕佳效果。如果是豬肉,則三荼可以不用),當歸(當歸幾片足矣,不可多放,多瞭會使肉湯發苦!)
  牛 骨湯的製作
  步驟:
  1.把調料盒蓋好擰緊;生薑,用力拍散;
  2.準備大號的沙鍋,放入牛骨頭(牛肉)、調料盒、生薑、加涼水沒過骨頭、置於火上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改小火慢慢煨2~3小時。
  3.開鍋後一定要撇去浮沫,這是去除異味和腥味極其重要的步驟,韆萬不能偷懶省掉哦。
  好瞭,所有的步驟都完成瞭,調到小火慢慢煨2~3個小時吧。這時候你可以看書、上網,做很多彆的事,但關鍵的關鍵是要有個提醒自己的方法,不要忘記爐子上燉著湯呢!!不然,要闖大禍的!!
  蘭姨秘籍
  各類菜譜在做肉湯時常用料酒去腥,蘭姨不推薦,因為料酒有股發酵味道,會影響到肉湯的鮮香醇厚;蘭姨也不喜在湯裏放蔥和鹽,蔥會影響成品的保質期,使做好的湯容易變質;鹽會影響湯的濃稠度,可以在每天喝湯的時候現吃現加點蔥花和鹽等其他調味品進行再加工。蘭姨做湯隻用花椒、三荼、生薑!很簡單吧。
  ② 現在各類廚具琳琅滿目,有專門煲湯用的燜燒鍋,商傢以高效為賣點。蘭姨也不推薦!煲湯的關鍵是小火慢慢煨,一定不能太封閉,要適當地讓蒸氣冒齣來,這樣可以使腥味慢慢蒸發掉,使湯味更醇正。所以沙鍋是最好的湯鍋!
  ③燉牛肉等氣味重的肉類,一定要用涼水燉!這樣纔能使肉中的血水完全滲齣。
  ④ 湯燉好瞭,一定濃鬱醇厚!因為骨髓裏的脂肪全部都溶解到湯裏瞭!為瞭健康,咱們還是要適當地考慮下脂肪的問題。特彆是怕胖的MM,對湯上麵漂的那層油要特彆注意。
  蘭姨教你個辦法:等湯冷卻瞭,按自己每次的量分彆盛到幾個保鮮盒裏進冰箱冷藏,等吃的時候拿齣來加工之前,請先把上麵凝固的那層白油撇掉,就可以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瞭。
  ⑤保鮮盒中的湯,每次吃多少用多少,不要反復加熱。煲一次湯最多不要超過4天。夏天為瞭保鮮,可以放到冷凍室內凍一天再冷藏。冷凍時注意盒子不能過滿,以免冰塊膨脹撐破盒子。當然,經過冰凍的肉湯,口感是要大打摺扣的。
  怎麼樣,很想嘗嘗吧!
  當然,牛骨頭熬湯是湯中的上品。隻要操作得當,很鮮美的!這不,不光老公喝得滿意,也勾起瞭蘭姨的思鄉之情,順便做瞭一碗變通的酸辣牛肉粉,嗯……還蠻有傢鄉的味道!
  哎,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一傢人在一起快樂地吃好吃的!對,一傢人永遠在一起快樂地吃好吃的!
  順便說一句:經過幾個月的精心調理,老公的白細胞有所上升,不知是中藥還是牛骨湯,抑或是良好的心態,反正是收到效果瞭。謝天謝地!
  延伸菜品:酸辣牛肉粉
  原料:粉絲一把,用涼水泡軟,撈起待用。
  配料:蔥花,芫荽末,醋,秘製辣椒油(自製的辣椒麵潑上熟油即可),油炸花生米(正宗的酸辣粉是用炒黃豆的,圖省事,用現成的油炸花生米代替嘍),鹽
  步驟:
  1.用刀把花生米壓碎;
  2.剔下骨頭上的肉(還不少呢)
  3.大碗內加鹽、辣椒油、醋、蔥花(如果有四川泡菜味道就更正宗瞭);
  4.加入沸騰的牛肉湯;
  5.另置一鍋燒開水,放入泡好的粉絲略煮,撈起放入調好味的湯碗裏,再撒上芫荽和碎花生米。當然,還有肉!
  香噴噴的酸辣牛肉粉哦,傢鄉的味道!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準備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細介紹一本與《溫暖傳傢菜》無關的圖書內容,力求自然、詳實,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生成的痕跡。 --- 《塵封的星軌:遠古文明的宇宙密碼》 內容簡介 引言:當曆史的塵埃觸碰到宇宙的邊緣 本書並非探討廚房的溫馨與傳統的味道,而是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橫跨數萬年的時空穿梭,深入探索一個被主流曆史學界長期忽視的領域:遠古人類文明與宇宙運行規律之間驚人的契閤點。我們將暫彆熟悉的煙火氣息,走進一片由古老星圖、神秘巨石陣和失落的象形文字所構築的知識迷宮。這不是一本關於外星人的奇幻小說,而是一部基於考古學證據、天文學模型和符號學分析的嚴肅探索。 第一部分:巨石下的低語——天文曆法的起源 本書的首章聚焦於那些矗立在地球上的不朽見證者——巨石陣、卡納剋神廟、以及南美洲的奇普(Quipu)結繩記事。我們不再將它們視為簡單的宗教崇拜遺跡,而是深入剖析其精確的結構布局如何暗閤瞭太陽、月亮以及特定恒星的位置。 新石器時代的“超級計算機”: 探討英國上艾夫伯裏(Avebury)和斯通亨奇(Stonehenge)是如何作為極其復雜的觀測儀器運作的。通過對不同季節至點和分點日齣日落方位的精準記錄,揭示瞭當時的人類已經掌握瞭遠超我們想象的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認知。我們將詳細比對古老祭祀日與現代天文計算得齣的數值差異,並解釋這些“誤差”可能指嚮的觀測校準方式。 美洲的計時者: 深入瑪雅文明的《德纍斯頓抄本》,解析其中關於金星周期和食相預言的復雜數學體係。強調這些計算並非隨機的數字堆砌,而是基於長期、不間斷的夜空監測。對比同時期歐洲的天文記錄,突齣其在某些方麵的先進性。 河流文明的“時間之河”: 分析尼羅河泛濫與天狼星(Sirius)偕日升之間的精確關聯,並追溯古埃及曆法如何從單一的農業周期演變為一套嚴謹的、以宇宙事件為基準的時間體係。 第二部分:符號的迷宮——失落的宇宙圖景 遠古文明留下的文字和符號,往往被簡單歸類為神話或宗教敘事。然而,《塵封的星軌》提齣一個大膽的假設:許多看似抽象的圖騰,實際上是記錄宇宙現象的視覺代碼。 洞穴壁畫中的星空: 詳細研究法國拉斯科洞穴(Lascaux)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Altamira)中一些難以解釋的標記。通過將這些標記與特定曆史時期的星座分布進行比對,我們推測某些壁畫可能記錄瞭數萬年前的超新星爆發或彗星撞擊事件。我們引入瞭“時間戳符號學”的概念,試圖解讀這些“遠古快照”的含義。 青銅時代的煉金術與元素: 考察古代煉金術文本中那些晦澀的“轉化”描述,它們指嚮的或許並非簡單的金屬冶煉,而是對構成宇宙的基本元素的早期認知。探討早期文明如何通過觀察天空中的“不速之客”(流星雨、行星閤相)來推斷物質的起源和轉化規律。 跨文化的幾何對應: 比較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古代幾何圖案(如日本的繩文陶器紋飾、印度的曼陀羅),指齣其中隱藏的黃金比例、斐波那契數列以及特定的拓撲結構,這些結構在現代物理學中扮演著基礎角色。 第三部分:工程的謎團——技術與尺度的超越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目光投嚮宏大的古代工程奇跡,探討它們在建造過程中所體現齣的對地球物理學和天體力學的深刻理解。 金字塔的定嚮: 不再僅僅討論金字塔的建造難度,而是著重分析鬍夫金字塔基座的驚人定嚮精度,以及其四條邊與四個基準點(如地磁南北極和特定恒星)的對應關係。引入新的測量方法,挑戰傳統對古埃及測量工具的認知。 失落的航海術: 考察波利尼西亞人如何在沒有現代導航設備的條件下,成功地進行跨洋旅行。我們認為,他們的導航能力依賴於對洋流、風嚮以及夜空“錨定星”的極其精細的記憶和應用。通過模擬古代航海環境,重建他們如何利用特定星辰在海平麵上投下的光影來確定緯度。 地質學與周期性災難: 探討瞭古代神話中反復齣現的“大洪水”或“天火”敘事。從地質記錄中尋找支持這些記憶的證據,例如冰芯數據揭示的短期氣候劇變,以及對周期性米蘭科維奇循環(Milankovitch Cycles)的古人感知。 結語:麵嚮未來的迴溯 《塵封的星軌》旨在激發讀者對人類曆史的全新思考:我們是否低估瞭前人的智慧?那些被浪漫化或神秘化的古代成就,是否隱藏著一套完整、自洽的、基於對宇宙規律的深刻洞察的知識體係?本書最終指嚮一個核心問題:如果古代文明能夠如此精確地解讀星軌,那麼他們留給我們的,是否還有尚未破譯的“宇宙密碼”? --- 目標讀者: 對古代曆史、考古學、天文學交叉領域感興趣的嚴肅讀者,以及對人類文明起源與發展路徑持有批判性思維的研究者。 本書特點: 結閤最新的激光掃描數據、高精度天文模擬與符號學解碼,提供瞭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視角,挑戰既有的曆史敘事框架。全書配有大量圖錶、星圖與地質剖麵圖,以支持其論點。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溫暖傳傢菜》讀起來,真有一種迴到外婆傢廚房的感覺,空氣裏仿佛彌漫著慢燉的肉香和柴火的溫暖。我一直覺得,食物不僅僅是果腹之物,它承載著記憶,連接著情感。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那些充滿煙火氣的照片吸引瞭,每道菜的擺盤都很樸實,沒有那些花裏鬍哨的裝飾,但那種傢常的親切感撲麵而來。 我特彆喜歡書裏對食材選擇和處理的細緻描述,像是那種老一輩人傳下來的經驗,告訴你什麼季節吃什麼菜最當令,如何挑選最新鮮的食材,以及一些簡單卻關鍵的處理方法,比如如何讓肉質更嫩滑,如何讓蔬菜保持翠綠。這不像一些美食書裏講究的“分子料理”或者“創意搭配”,而是迴歸最本真的味道。 最打動我的是書裏穿插的故事。作者用很樸實的語言,講述瞭每一道菜背後的傢庭故事,可能是童年時期某個節日餐桌上的記憶,也可能是父母手把手教會的第一道菜。讀著這些故事,我仿佛看到瞭自己傢的廚房,聽到瞭傢人的笑聲,那些因為一頓飯而匯聚的溫情,在字裏行間得到瞭最生動的詮釋。 很多菜譜的步驟都寫得非常清晰,即使是烹飪新手也能輕鬆上手。我嘗試做瞭書裏的“紅燒肉”,按照書上的方法,從煸炒到慢燉,每一步都詳詳細細地講到瞭火候和時間。做齣來的紅燒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味道和媽媽做的幾乎一模一樣,那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總的來說,《溫暖傳傢菜》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是一本關於傢庭、關於愛、關於記憶的生活指南。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烹飪技巧,更是如何通過食物來錶達對傢人的關愛,如何用一頓頓傢常飯菜,溫暖我們每個人的心。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傢常菜”的意義,也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多瞭一份慢下來的勇氣,去享受烹飪的樂趣,去品味傢的味道。

評分

《溫暖傳傢菜》這本書,給我一種特彆踏實的感覺。它沒有那種讓人望而卻步的“高級感”,而是充滿瞭濃濃的生活氣息。從封麵設計到文字排版,都透著一種質樸的美感,就像你傢廚房裏最常用的那本菜譜一樣,隨手翻開,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在講解菜譜的時候,會非常注重“細節”。作者不會僅僅告訴你放多少剋鹽,而是會告訴你“炒到什麼程度,加入多少量的醬油”,或者“燉到什麼狀態,纔能讓肉質軟爛入味”。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提示,卻往往是決定一道菜味道的關鍵。我嘗試做瞭書裏的“蒜蓉粉絲蒸蝦”,按照作者說的,將粉絲先用溫水泡軟,再鋪在蝦下麵,蒸齣來的蝦肉鮮美,粉絲也吸飽瞭蝦的鮮味和蒜蓉的香味,口感特彆棒。 書裏還穿插瞭很多與菜肴相關的小故事。有些是作者自己童年時的迴憶,有些是關於她傢人的生活片段。這些故事讀起來很有畫麵感,讓我覺得每一道菜都有它的“前世今生”,不再是孤立的食譜。我讀到“媽媽牌雞湯”的故事,作者描述瞭小時候生病時,媽媽是如何用這碗雞湯來照顧她,讓我瞬間感到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也更加期待能夠親手復刻齣這份溫暖。 這本書的菜譜選擇也非常接地氣,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或者非常想嘗試的菜。沒有那些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的菜品。我發現書裏很多菜的調味都很簡單,主要依賴於食材本身的味道,再搭配一些基礎的調味料。這讓我覺得,烹飪真的可以很簡單,關鍵在於如何去發掘食材的潛力。 總而言之,《溫暖傳傢菜》這本書,讓我覺得烹飪變得不再是一件難事,而是充滿樂趣和溫度的事情。它鼓勵我去動手,去感受食物帶來的簡單幸福。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輩,耐心地教我如何製作一道道充滿愛意的傢常菜,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夠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溫暖。

評分

拿到《溫暖傳傢菜》這本書,我第一時間就被它的封麵設計吸引瞭,那種復古的溫暖色調,搭配上簡單的手繪食材插圖,瞬間勾起瞭我對傳統美食的嚮往。我一直覺得,很多現代菜譜過於追求新穎和復雜,反而忽略瞭那些最能觸動人心的經典味道。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一味地羅列菜譜,而是巧妙地將每道菜的由來、背後的故事融入其中。我讀到瞭一些關於作者祖輩、父輩製作這道菜的趣事,這些故事就像一道道引人入勝的“開胃菜”,讓我對即將嘗試的菜肴充滿瞭期待。它讓我明白,一道菜之所以經典,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味,更因為它承載瞭歲月的痕跡和傢族的情感。 書中對食材的講解也很有見地。作者不像一些百科全書式的食譜那樣,隻是簡單介紹食材的名稱和功效。而是用一種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告訴你如何分辨新鮮度,如何根據季節選擇最適閤的食材,甚至是一些老祖宗傳下來的小偏方,比如如何用淘米水浸泡某些蔬菜,能夠去除澀味。這些細節的補充,讓烹飪過程不再是機械的照搬,而更像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探索。 我最欣賞的是,這本書裏的許多菜品,都非常符閤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沒有那些過於西化的改良,都是實實在在的、傢傢戶戶餐桌上都能見到的菜肴。我嘗試做瞭書裏的“清蒸鱸魚”,嚴格按照作者的火候和調味建議,蒸齣來的魚肉鮮嫩多汁,蔥薑的香味恰到好處地融入其中,吃進嘴裏,那種鮮甜的味道,讓我想起瞭小時候奶奶做的味道。 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味蕾上的滿足,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它讓我重新找迴瞭對傳統烹飪的敬意,也讓我更加珍惜那些圍繞著食物而産生的傢庭時光。它提醒我,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有些溫暖的東西,是永遠不能被遺忘的。

評分

《溫暖傳傢菜》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樸實”和“真誠”。它的封麵沒有華麗的辭藻,內頁的設計也簡潔大方,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排版。但正是這種樸實,反而散發齣一種獨特的魅力,讓人願意靜下心來,慢慢品味。 我特彆喜歡書裏對一些基礎烹飪技巧的講解。比如如何正確地焯水,如何掌握炒菜的火候,以及一些調味料的搭配比例。這些看似簡單的內容,卻是決定一道菜成敗的關鍵。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這些技巧一一呈現,讓我覺得烹飪不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技藝,而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生活技能。 書中收錄的菜譜,都很有代錶性,很多都是我記憶深處熟悉的味道。我翻到“媽媽的紅燒排骨”,看著那些熟悉的步驟,仿佛迴到瞭小時候,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作者在介紹這道菜的時候,還分享瞭一個小故事,說這是她小時候最愛吃的菜,每次媽媽做這道菜,她都會在旁邊乖乖地看著,然後迫不及待地第一個嘗鮮。這些點滴的記錄,讓菜譜變得有溫度,有靈魂。 我嘗試做瞭書裏的“蔥油拌麵”,按照作者的步驟,自己炸瞭蔥油。炸好的蔥油,散發著濃鬱的蔥香味,拌在細細的麵條裏,簡單卻美味得讓人驚嘆。這種傢常麵的味道,比外麵很多高檔餐廳的麵條更讓我感到滿足,因為它包含瞭自己動手製作的快樂和傢的味道。 總的來說,《溫暖傳傢菜》這本書,讓我覺得烹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傢常菜的魅力,也讓我更加堅信,最溫暖的味道,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食材裏,藏在我們最熟悉的人的雙手裏。

評分

這本《溫暖傳傢菜》的閱讀體驗,就像是走進瞭一個溫馨的傢庭廚房,空氣中彌漫著食物的香氣,也充滿瞭傢人的溫情。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美食,不一定需要多麼復雜的食材或者多麼新奇的烹飪方式,而是能夠勾起人內心深處溫暖迴憶的味道。 這本書在介紹菜品時,非常注重“人情味”。每一道菜的背後,都有作者或是她傢人的故事,可能是童年時期的某次特彆的晚餐,也可能是某個傢庭成員的拿手絕活。這些故事就像給菜肴注入瞭生命,讓它們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和圖片,而是承載著情感的載體。我讀到“外婆的酸菜魚”,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外婆慈祥的麵容,以及她當年為瞭做這道魚,在寒冷的鼕天去醃製酸菜的場景。 書中的許多烹飪技巧,都是非常實用的。比如作者在講解如何製作“傢常豆腐”時,詳細描述瞭如何讓豆腐外酥裏嫩,如何調配齣恰到好處的醬汁。這些細節的指導,對於我這種經常會把豆腐炒得碎碎的“廚房殺手”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很多菜譜的配料都很容易在超市買到,不需要去專門的市場尋找。 我尤其喜歡書裏關於“時令”的強調。作者會提到,有些菜最好在特定的季節製作,這樣纔能品嘗到食材最天然的風味。比如,她在介紹“鼕筍炒肉片”的時候,就特彆說明瞭鼕季是吃鼕筍的最佳時機。這種對食材本味的尊重,讓我覺得作者是一位真正懂得吃、懂得生活的人。 整體而言,《溫暖傳傢菜》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是一本關於“傢”的記錄。它用一道道充滿溫度的菜肴,串聯起瞭一個個傢庭的記憶和情感。它鼓勵我去動手,去嘗試,去用食物傳遞愛。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是最簡單的傢常菜,也能做齣最動人的味道。

評分

書很厚,剛拿到書,感覺還不錯,質量挺好,就是真的好厚啊。還有啊,店傢不是答應給發票嗎,怎麼給的發貨清單

評分

噴香的驢打滾

評分

10

評分

剁椒魚頭

評分

蔬菜水果沙拉

評分

06

評分

筍尖老鴨煲

評分

0條

評分

鴛鴦奶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