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福:今生必食的100道中国菜》是从美食家的角度推荐100款中国名菜,说明推荐理由、如何品尝欣赏,并就具体菜品与名厨互动,使爱好中国美食又不得其门而入者能够得到一个“向导”,通过此书比较直观、便捷地初步进入中国美食的殿堂,提纲挈领,得其大要。
★就中国饮食来说,时下更应倡导的是“守旧”,是将多少代厨师费尽心血创立的精品菜肴和操作技艺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不能只是养在深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经典菜肴退化的情况相当普遍,过去“二荤铺”都十分拿手的爆炒腰花,如今五星级酒店都未见得能吃到,实在有些活见鬼。王世襄、朱家溍这些老先生在世时,便多次提出这个问题,但到了今天,局面似乎并没有什么改观。
留住老味道,比起华而不实的创新,更有现实意义。“创新”可以天马行空,守旧则必须有所遵循,因而确定范本十分重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流传下去的。在烹饪领域,这本书应该也能起到一点作用。
——汪朗
第1章 鲁菜
葱烧海参 / 2
油焖大虾 / 4
糟熘鱼片 / 6
侉炖目鱼 / 8
炒芙蓉鸡片 / 10
酱爆桃仁鸡丁 / 12
干炸小丸子 / 14
油爆双脆 / 16
爆炒腰花 / 18
九转大肠 / 20
锅傝豆腐 / 22
扒龙须菜 / 24
烩乌鱼蛋 / 26
奶汤银肺 / 28
拔丝山药 / 30
第2章 苏菜
清炒河虾仁 / 34
芙蓉蟹粉 / 36
拆烩鲢鱼头 / 38
松鼠鳜鱼 / 40
清蒸白鱼 / 42
生炒甲鱼 / 44
炒软兜 / 46
炖生敲 / 48
金陵盐水鸭 / 50
叫花鸡 / 52
清炖狮子头 / 54
肴肉 / 56
莼菜鲈鱼羹 / 58
大煮干丝 / 60
菊叶蛋汤 / 62
桂花鸡头米 / 64
第3章 川菜
家常海参 / 68
酸菜鱼肚 / 70
干烧鱼 / 72
漳茶鸭子 / 74
宫保鸡丁 / 76
怪味鸡 / 78
鱼香肉丝 / 80
回锅肉 / 82
蒜泥白肉 / 84
三元牛头 / 86
干煸牛肉丝 / 88
麻婆豆腐 / 90
口袋豆腐 / 92
河水豆花 / 94
开水白菜 / 96
甜烧白 / 98
第4章 粤菜
堂灼螺片 / 102
冻大红蟹 / 104
古法炊鲳鱼 / 106
潮州卤水鹅肝 / 108
白斩鸡 / 110
东江盐焗鸡 / 112
烤乳猪 / 114
蜜汁叉烧 / 116
糖醋咕噜肉 / 118
咸鱼蒸肉饼 / 120
东江酿豆腐 / 122
炸普宁豆腐 / 124
蟹黄扒豆苗 / 126
鼎湖上素 / 128
冬瓜盅 / 130
咸菜猪肚汤 / 132
蟹肉瑶柱蛋白炒饭 / 134
陈皮红豆沙 / 136
第5章 京菜
黄焖鱼肚 / 140
烤鸭 / 142
砂锅白肉 / 144
银耳素烩 / 146
清汤银耳鸽蛋 / 148
三不粘 / 150
核桃酪 / 152
涮羊肉 / 154
炒麻豆腐 / 158
第6章 沪菜
虾子大乌参 / 162
全家福 / 164
烤子鱼 / 166
八宝辣酱 / 168
糟门腔 / 170
油焖笋 / 172
生煸草头 / 174
竹笋腌鲜 / 176
第7章 湘菜
酸辣笔筒鱿鱼 / 180
腊味合蒸 / 182
东安子鸡 / 184
发丝牛百叶 / 186
汤泡肚 / 188
冰糖湘莲 / 190
第8章 闽菜
佛跳墙 / 194
鸡汤汆海蚌 / 196
红糟鸡 / 198
太极芋泥 / 200
第9章 徽菜
一品锅 / 204
石耳炖石鸡 / 206
臭鳜鱼 / 208
毛豆腐 / 210
第10章 浙菜
宋嫂鱼羹 / 214
西湖醋鱼 / 216
东坡肉 / 218
蜜汁火方 / 220
“哇!拿到这本《口福:今生必食的100道中国菜》真是太惊喜了!封面就给人一种温暖又充满食欲的感觉,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不仅是精美的图片,更是那种家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流口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挺爱吃的人,也喜欢自己动手做点什么,但说实话,对中国菜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繁复的技法,总觉得有些敬畏,又有些望而却步。这本书记载的100道菜,听起来就让人跃跃欲试,感觉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米其林三星菜谱,而是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的选择。我特别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我从小吃到大的家常菜,比如妈妈做的红烧肉,外婆包的饺子,那种带着回忆的味道,光是想想就觉得幸福。当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我从未尝试过,但又听起来很诱人的特色菜,能让我这个“吃货”的菜单更新一下。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迹清晰,图片色彩饱满,感觉作者在烹饪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花了心思,让人觉得跟着这本书学做菜,一定是一件很享受的过程。我现在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在周末的时候,挑一道我最喜欢的菜,好好地研究一下,然后准备食材,开启我的‘口福’之旅了!”
评分“收到《口福:今生必食的100道中国菜》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这简直太对我胃口了!’。我之前尝试过不少烹饪书,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只讲究摆盘和创新,但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家庭厨师在厨房里照猫画虎、做出美味的,却不多。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它好像是直接从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中国厨房里搬出来的,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了诱惑力。我尤其好奇它选取的这100道菜的标准是什么,是那些最能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名菜,还是那些最受大众欢迎、最能唤起集体回忆的家常味?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有那些耳熟能详的菜肴,比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但更让我期待的是,它是否会挖掘出一些地域性很强、但在我看来非常神秘而美味的菜品,让我有机会在家中就能品尝到来自不同省份的风味。而且,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在烹饪步骤上非常详细,也许还会附带一些‘小贴士’,解答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火候的掌握、调料的比例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对于提升烹饪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我现在已经脑子里开始勾勒出我将要烹饪的那些美食的模样了,真的非常兴奋!”
评分“《口福:今生必食的100道中国菜》这本书,简直就像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美食宝藏’!我一直觉得,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那些充满烟火气、带着生活气息的家常菜,它们或许没有华丽的外表,但那份熟悉的味道,却是最能唤起温暖回忆的。这本书的标题就非常有共鸣感,‘今生必食’,仿佛每一道菜都拥有着特殊的魔力,等待着被我们发现和品尝。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呈现一些那些能够代表中国饮食精神的菜肴,它们可能不一定是最复杂的,但一定是那些最能体现食材本味、最能唤起味蕾记忆的。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那些我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比如妈妈做的麻婆豆腐,爸爸做的糖醋排骨,光是想想就觉得幸福。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包含一些我从未尝试过的,但听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的特色菜,让我有机会在家中就能领略到中国各地不同的美食文化。而且,我相信这本书在讲解烹饪方法上,一定会非常详尽,也许还会附带一些‘秘诀’或者‘小贴士’,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厨房新手,也能轻松做出美味佳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开始我的‘口福’之旅了!”
评分“不得不说,《口福:今生必食的100道中国菜》这本书,真是满足了我对‘吃’的所有幻想。我一直觉得,中国菜,不只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寄托。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个精髓。它不像那些只追求炫技的菜谱,而是更侧重于那些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味道,那些承载着家人团聚、朋友相聚的美好回忆的菜肴。我期待着书中能出现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菜品,也许是一些我从未听说过,但食材和做法都极具地方特色的菜肴,让我能有机会拓展我的美食地图。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包含一些经典的家常菜,并且能够用一种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式来呈现,比如对于一些关键步骤的解释,或者一些替代食材的建议,这样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信心满满地尝试。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并且对中国饮食有着深刻理解的人,他/她将这些‘今生必食’的菜肴娓娓道来,就好像在分享自己最珍贵的宝藏一样,让人在阅读中就能感受到那种温暖和满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开始我的美食探索之旅了。”
评分“拿到《口福:今生必食的100道中国菜》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从它的饮食入手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而中国菜,其丰富性、多样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本书以‘今生必食’为主题,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暗示着书中收录的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都值得我们去尝试和品味。我特别好奇,这100道菜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是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菜?还是那些隐藏在民间、鲜为人知却美味无比的特色小吃?我希望书中能有惊喜,能出现一些我之前没有接触过,但听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的菜肴,让我有机会在家中就能‘环游中国’,品尝不同地域的风味。而且,我相信这本书在讲解菜肴的时候,一定会非常注重细节,比如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技巧,甚至连背后的文化故事,都会有所涉及,这样不仅能让我们学会做菜,更能让我们对中国菜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现在脑子里已经充满了各种烹饪的画面,真的非常期待!”
评分语言朴实恰到好处,吃本身一门艺术,会吃会说会写才是真功夫。
评分话说这本书写得不咋滴啊 比起蔡先生的书还是差点
评分台湾食神”畅谈中华饮食之美,有味、有料、有趣!
评分包装完好,快递给力,京东自营,必属精品!
评分成为真正的吃货,既要尝百味,也需阅众书
评分包装很好,里面印刷也清晰,物流很快。下次会继续回购的~希望京东越办越好
评分孩子是小吃货,买给孩子的。
评分日常极为普通的吃食在朱振藩的笔下瞬间诗情画意,风情万种。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的美妙感觉中,炎炎夏日也变得清爽宜人,实为养心慰心的一本佳作。
评分最近总喜欢看美食书,难道我是个吃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