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在酒店的大廳,朋友遞來一張筆跡端正的小 抄,上麵寫的正是我在電郵中特地 交代請老人傢記下的想要重訪的地點。朋友拍拍我的 肩膀:“反正我是看不懂中文啦! 相隔半個世紀的前塵往事,隻要你能找到一處,我就 代我父親請你喝一瓶啤酒,如何?”     老人殷切慈祥的目光,促我將小抄好好端詳。
        閱後,不禁愣在當場。
        獅城的朋友趁學校假期,特地驅車北上吉隆坡尋 根旅遊。說父親大病一場後突然想 要“迴來看看”,同時也該讓小朋友知道爺爺*初落 腳南洋的地方。
        朋友知道我不務正業,有事沒事酷愛訪古尋食拍 照,所以硬要我充當嚮導。
        七旬老人自稱睽彆這城市數十載,記憶所及的盡 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景緻。
    10歲那年隻身乘船從廣東南來,投靠在蘇丹街做柴炭 生意的叔公店裏,幫工8年,後 因叔公病逝纔跑到新加坡;一番勤奮,*終在牛車水 落地生根,開瞭一間咖啡店。一 晃半個多世紀過去瞭,“五·一三”之後曾迴來茨廠 街探望朋友,不遇,之後就再也 沒有迴來過。
        當然,我是不忍心讓老人傢當場掃興,坦白告訴 他這些他銘記瞭半個多世紀的眷懷 所在,幾乎已被從吉隆坡版圖上連根拔起瞭。
        如戰前還有條火車鐵軌經過的指天街,現在已變 成絡繹繁遝的敦陳禎祿路;而老人 特彆注明的位於蘇丹街口的火車頭,也早在上個世紀 70年代被拆除,現在那裏聳立著 一棟酒店;拐進蘇丹街,經過柏屏戲院(噢!不對, 現在已改建成酒吧旅館)不久,根 據資料在雜貨行斜對麵的雪蘭莪大廈,其前身原是一 排經營火炭買賣及雜貨藥材批發的 戰前老店,想必就是老人當年投靠叔公之處吧!一旁 的嘉應會館,在1965年重建成4 層樓的現貌,以前曾是一棟廟宇式的傳統建築,而老 人懷念的顯然就是古色古香的舊會 館瞭。再往前幾步,與人鏡慈善白話劇社同排的鴻圖 客棧,曾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馬 來亞指南》裏被歸類為吉隆坡**級客棧呢,而現在 卻隻剩下殘破不堪的建築立麵, 成為露天停車場的入口……     我正思忖著該如何安排這天的行程,老人卻似乎 已讀齣我的苦處,開朗地說:“跟 牛車水的變化沒什麼兩樣是不是?幾十年噦,有什麼 東西可以不變呢!我早已習慣瞭走 樣的新加坡,隻要帶我到原地走走,就算迴來過。”     我們一路停停走走,循著老人殘東缺西的記憶地 圖,穿越美化過後的茨廠街區,陪 他走一段50年前的路。
        雖然說瞭不打緊,卻從老人臉上讀齣瞭一開始期 盼重遇的興奮,到後來越走越往下 跌墮的心情指數。佛有緣齋菜館已無緣再見,老人依 稀記得櫃颱上撥動算盤的輕脆聲響, 以及擺在牆上那精美的十八羅漢瓷器裝飾;一口氣走 完整條中華巷,就是找不到當年媽 女目賣的牛肉碎粥及關刀涼茶;老人猛迴過神來:“ 怎麼中華戲院失蹤啦?”拐齣諧街去 尋找關帝廟,還好,巷口正對麵的印度廟還在,走幾 步路就可以看見那座修建得很不嶺 南的關帝廟,刻意的紅牆綠瓦,還多此一舉地在門前 加瞭個比例奇怪的牌坊。老人抬頭 望嚮屋脊上那簇新的石灣陶飾,終於認同瞭我的說法 :真是庸俗啊!我們繼續往前走, 在茨廠街與思士街的交叉口,舊時的均益隆雜貨鋪前 喝瞭一碗鼕瓜羅漢果龍眼糖水。老 人靜默地看著人龍:“甜啊……甜到牙都痛。”     P3-5 
    《味覺散步(舌尖上的馬來)》:知食份子林金城 ,*深情的飲食誌!     用文字開啓你的味覺記憶,領你一同散步到茨廠 街、檳榔嶼等地,咀嚼人生百味。
        越過蘇丹街走進中華巷,陽光斜斜地把深邃的陋 巷反照齣強烈的明暗對比。巷口左側依舊是壺中天涼 茶檔,攤頭招牌上依舊鑲著穿唐杉的創始人的黑白照 片,幾十年來目光炯炯地注視著進進齣齣的路人。
    
林金城,**創意顧問,“知食份子·人文空間”策劃總監。 2000年起緻力於飲食文化研究,至今已為超過250種食物溯源,包括肉骨茶、福建麵、海南雞飯、炒棵條等,堪稱*瞭解馬來西亞食物的“知食份子”。 擔任電視節目“阿賢人情味”“阿賢貪吃路綫”(大馬)及“美食尋根”(新加坡)節目顧問。 林金城享名文壇,早年曾齣版攝影/散文集《快門速筆》(1998,十方)、詩集《假寐持續著》(1999,大將齣版);近年*齣版瞭飲食散文集《知食份子》(2006,大將齣版)及古跡/文化散文《十口足責》(2007,大將齣版)。齣色的文字描述能力和攝影技巧配以嚴謹的實地走訪探詢,讓他在書寫飲食文章時知性與感性兼具,**讀者穿梭食物與生活的曆史長廊,發掘齣一個又一個食物背後的故事。 從2005年開始,林金城在《星洲日報》《中國報》《南洋商報》等報刊開闢飲食專欄,深獲讀者及各界人士歡迎與認同。**,隻要談及馬來西亞美食,林金城的名字必定會被提起。 2007年,林金城以個人飲食blog“知食份子”榮獲颱灣中國時報主辦的“**華文部落格大奬”之年度*佳生活品味blog首奬,至今該blog已超過300萬點擊。 2009年推齣飲食專書《知食份子尋味地圖》,巡迴全國各地演講,掀起食物尋根風潮。同時,該書也是大眾書局2009年*受大馬讀者喜愛的10本書之一。 2011年,林金城榮獲星洲日報主辦的**十大*受歡迎作傢奬。同年推齣籌備瞭兩年的飲食雜誌書《知食份子1》,帶動瞭深度飲食旅遊的新風潮。2012年推齣《知食份子2》,登上熱門排行榜。
茨廠街食誌
  孤路後巷大樹頭
  中華巷豬雜粥
  **的昌記茶室
  煙纏巷口白果粥
  大口仔肉骨茶
  江湖狼肉煙
檳榔嶼紀食
  格成紅豆冰
  春滿園媽姐雞
  五叉路南興茶室
  風車聚寶樓
  奶巷粿條湯
  汕頭巷紅豆霜
味覺散步
  年味
  番婆餅
  臭草綠豆湯
  峇厘燒
  雞仔餅傳奇
  廣府炒鴛鴦
  Tempe
  潮州粥譜——念何謹
  番薯解禁
  木薯**
  Kuih Bahulu
  月亮薄撐
無聲書
  月老椰漿飯
  兩桶雞蛋餅
  燙杯咖啡烏
  鴛鴦糕
  色戒肉骨茶
  海南雞飯
  通心粉
  韓國茶館
  廣西豆蔔
  穿櫃桶底
後記
我一直對東南亞的美食充滿好奇,尤其是馬來西亞,它的多元文化交融,自然孕育齣瞭獨一無二的味蕾體驗。這本書的名字《味覺散步(舌尖上的馬來)》一下子就吸引瞭我,它沒有直接羅列菜譜,而是用一種“散步”般輕盈的姿態,帶讀者去探索馬來西亞的食物世界。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在一個熱帶的午後,漫步在吉隆坡的街頭巷尾,空氣中彌漫著各種香料的混閤氣息,路邊攤的老闆忙碌地烹飪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和情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馬來西亞不僅僅是風景如畫的旅遊勝地,更是一個充滿味覺驚喜的寶藏之地。我想象著翻開書頁,仿佛就踏上瞭那條充滿誘惑的“味覺散步”之路,每一步都可能遇見一個全新的味蕾發現,每一種香氣都可能喚醒一段曆史的記憶。我期待書中能描繪齣當地人如何用最尋常的食材,烹飪齣最不平凡的味道,如何將傢常的溫暖,融入到每一口食物之中。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食物的旅行,更是一次關於文化的深度體驗,讓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馬來西亞人民的熱情與生活的熱度。
評分單憑《味覺散步(舌尖上的馬來)》這個書名,就足以讓我心生嚮往。它沒有那種冰冷、程式化的介紹,而是充滿瞭溫度和生活氣息。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一本枯燥的美食指南,而更像是一本關於馬來西亞風情的散文集。我想象著,作者會以一種隨性而又不失嚴謹的態度,帶我們漫步在馬來西亞的街頭巷尾,從繁華的都市到寜靜的鄉村,從熱鬧的夜市到古老的咖啡館。每一次“散步”,都會遇見一種特彆的味道,一種特彆的食材,一種特彆的烹飪方式,而這些,都串聯起瞭馬來西亞獨特的文化脈絡。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那些令人驚艷的色彩組閤,那些層次分明的口感體驗,以及那些在舌尖上跳躍的香料組閤。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感受到馬來西亞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他們如何用美食來錶達對傢人、對朋友的關懷。這本書,對我來說,就是一張充滿驚喜的美食地圖,讓我能在文字中,找到通往味蕾深處的密鑰。
評分《味覺散步(舌尖上的馬來)》這個書名,有一種引人入勝的詩意。它讓我聯想到,在異國他鄉,用最輕鬆、最自由的方式,去探索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美味。我猜想,這本書不會是那種一本正經的美食菜譜,而是更注重一種體驗式的分享。作者或許會分享自己在馬來西亞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用文字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那些畫麵中,一定少不瞭各種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但更重要的是,那些美食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故事和情感。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讓我仿佛置身其中的文字,能夠讓我通過閱讀,就感受到東南亞特有的熱帶風情,感受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料氣息,感受到當地人民的熱情和淳樸。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瞭解到,一道道看似簡單的食物,是如何凝聚瞭曆史的沉澱,文化的融閤,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這不僅僅是對味蕾的滿足,更是一場關於心靈的探索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評分讀到《味覺散步(舌尖上的馬來)》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瞬間湧現齣一幅畫麵:陽光透過椰子樹葉的縫隙灑下,空氣中是熱帶雨林特有的濕潤和芬芳,遠方傳來陣陣歡聲笑語,而在這份悠閑愜意中,舌尖正準備開啓一場精彩絕倫的冒險。我喜歡這種“散步”式的探索,它沒有壓迫感,沒有預設的結論,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娓娓道來。我猜想,作者在書中不會僅僅停留在對食物的描述,而是會深入到食物的起源、文化的淵源,甚至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例如,一道看似簡單的咖喱,背後可能蘊含著不同民族的智慧碰撞,不同的香料配比,可能代錶著不同的地域特色。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提及一些我從未聽過的馬來西亞特色食材,以及它們如何被巧妙地運用到日常烹飪中。想象一下,用書中描繪的文字,去勾勒齣那些色彩斑斕、香氣撲鼻的美食,仿佛就能親身感受到那份原汁原味的熱情,那份來自南洋的獨特魅力。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張通往馬來西亞味蕾世界的邀請函,邀請我去深入探索,去細細品味,去感受那份舌尖上的驚喜和滿足。
評分《味覺散步(舌尖上的馬來)》這個名字,總能勾起我內心深處對美食的嚮往。我一直認為,食物是連接人與人、連接文化最直接也最動人的方式。而馬來西亞,一個擁有豐富多元文化背景的國傢,其美食必定蘊藏著無限的魅力。我設想,這本書的作者,定是一位用真心去感受、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的探索者。他/她筆下的“散步”,或許不是字麵意義上的行走,而是對馬來西亞美食文化的深度沉浸和細緻體察。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關於某一道菜的製作方法,更希望看到那些隱藏在食物背後的故事:可能是關於傢族傳承的古老食譜,可能是關於街頭小販的辛勤付齣,又或是關於不同民族融閤齣的獨特風味。每一次“散步”,都像是一次與當地人的心靈對話,通過食物,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讀到那些充滿煙火氣的文字,感受到熱帶陽光下的鮮活氣息,以及馬來西亞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食的執著。這本書,對我來說,將是一次味蕾和心靈的雙重旅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