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药酒配方大全 | ||
| 定价 | 49.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3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王盛才 主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65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22307392 | |
本书共分三章。第*章简要介绍了药酒的起源与发展、药酒的命名与制作、饮用药酒的禁忌等;第*章介绍了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男科、儿科、皮肤科等近100种常见疾病的药酒方;第三章介绍了美容养颜、延年益寿、补气养血、健脑益智等保健药酒方。全书共精选药酒配方1000余首,多为现代药酒良方或民间广为流传、历代沿用至今,且经验证疗效明显者。每方均按原料、制作、用法、功效、附记、提示、注意等依次介绍。本书对指导读者配制和正确应用药酒具有重要意义,适于各级医务人员、医药院校师生、药酒生产研制人员和广大群众阅读参考。
第*章 认识中医药酒 001
第*节 药酒的起源与发展 002
一、药酒的起源 002
二、药酒的发展简史 003
第*节 药酒的命名与制作 004
一、药酒的命名 004
二、药酒制作的准备工作 005
三、药酒的制作工具 007
四、药酒的制作方法 007
五、药酒制作存在的误区 009
第三节 药酒的科学服用 009
第四节 保健药酒不等于药酒 010
第*章 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酒方 012
第*节 内科疾病 013
一、感冒 013
二、咳嗽 016
三、哮喘 020
四、肺结核 023
五、肺痈 026
六、消化不良 029
七、胃痛 032
八、腹痛 035
九、呃逆 038
十、呕吐 041
十一、泄泻 043
十二、便秘 046
十三、食物中毒 050
十四、心悸 051
十五、眩晕 055
十六、低血压 058
十七、胸痹心痛 060
十八、头痛 064
十九、失眠 067
二十、神经衰弱 070
二十一、中风 073
二十二、黄疸 077
二十三、胆胀 079
二十四、胆石症 081
二十五、胁痛 082
二十六、糖尿病 084
二十七、虚劳 087
二十八、水肿 090
二十九、颈椎病 092
三十、肩周炎 094
三十一、风湿性关节炎 097
三十二、类风湿关节炎 101
三十三、腰腿痛 103
三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107
三十五、痛风 109
第*节 外科疾病 112
一、痔 112
二、脱肛 114
三、疝气 115
四、褥疮 117
五、烧烫伤 119
六、冻疮 120
七、痈疽 124
第三节 骨伤科疾病 126
一、跌打损伤 126
二、软组织损伤 130
三、骨质疏松症 133
四、骨质增生 136
五、骨折 140
第四节 妇科疾病 143
一、月经不调 143
二、痛经 147
三、经前乳胀 150
四、闭经 152
五、带下病 153
六、崩漏 156
七、子宫脱垂 158
八、不孕症 160
九、乳癖 164
十、乳腺炎 165
十一、盆腔炎 166
十二、流产 168
第五节 男科疾病 170
一、阳痿 170
二、遗精 176
三、早泄 181
四、男子不育症 183
五、白浊 188
六、癃闭 190
七、淋证 192
第六节 儿科疾病 194
一、小儿感冒 194
二、小儿哮喘 195
三、小儿痄腮 196
四、小儿食积 197
五、小儿泄泻 197
六、小儿汗证 198
七、小儿遗尿 199
第七节 皮肤科疾病 200
一、疖肿 200
二、疔疮 202
三、疥疮 204
四、脚湿气 206
五、痱子 209
六、湿疹 210
七、荨麻疹 213
八、牛皮癣 215
九、白癜风 218
十、缠腰火丹 221
十一、鸡眼 223
十二、斑秃 224
第三章 常用补益药酒 228
一、美容养颜 229
二、延年益寿 233
三、补气养血 239
四、健脑益智 245
五、强筋壮骨 249
六、护发生发 252
七、健脾开胃 257
八、跌打损伤 261
王盛才,甘肃皇浦谧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兰州大学医学院毕业,医学硕士,甘肃皇浦谧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中医养生协会客座专家。在中医养生领域活跃40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极高的学术造诣。多年来,他致力将传统中医养生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倡导科学养生,使养生理论在生活中得以实践操作。在国内开设了《五行养生》课程,讲授多年,受到普遍欢迎,曾先后应邀在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录制专题节目,并在多家医学专刊上发表报告。
坦率地说,我对药酒的认知还停留在“强身健体”这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上。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中医药酒的“精准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对不同疾病的分类非常细致,什么燥湿、祛风、温阳,每一种功效下的药酒配方都有明确的指引。我试着对照了一下自己最近体检报告上的指标,找到了几个可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的配方。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让你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些药材,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用什么”。例如,某个配方中用到川芎,书里会解释其活血行气的效力如何平衡了其他几味药材的收敛性,这种内在逻辑的阐述,让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而非玄学。这对于我们这些受过现代教育,习惯于探究事物原理的人来说,是接受并采纳传统疗法的关键一步。
评分这本厚重的药酒宝典拿到手里,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扑面而来的“老字号”气息。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内页的排版却井井有条,看得出编者在整理这些古老配方时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我个人对中医养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偏爱通过食疗和酒剂这种传统方式来调理身体。翻开目录,各种针对常见病症的药酒配方赫然在列,比如针对风湿痹痛的,还有一些专门针对脾胃不和的方子,看得我跃跃欲试。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药材组合上,还对不同地域、不同时节的饮用宜忌进行了细致的说明。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药引”的部分,很多配方都强调了基酒的选择和炮制工艺,这远比我在网上随手搜到的那些简单“泡一泡”的指南要专业得多。我打算先从一些温和的滋补类药酒开始尝试,毕竟养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本书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可以安心地探索传统医药的奥秘。那种翻阅着泛黄的文字,想象着古人如何用这些天然草本调和阴阳的画面感,是其他任何一本现代保健书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大全”性质的书籍通常持保留态度,总担心内容过于庞杂而缺乏重点,但这本书在“常用”和“治疗”这两个维度上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一味堆砌稀奇古怪的药材,而是聚焦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碰到的病痛——比如失眠多梦、气血不足这类亚健康状态。我一个做设计的朋友,常年颈椎不适,翻到其中一个关于舒筋活络的药酒配方时,立马眼神一亮,因为里面提到了一种我们本地容易采摘到的草药作为主料,这大大降低了制作的门槛。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介绍每一个配方时,都附带了对所用药材药性的简要解释,这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在泡制和饮用时,心里更有数,不至于成了盲目的“搬运工”。这种兼顾实用性和知识性的编排方式,让这本书从一本单纯的菜谱提升到了工具书的层面,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信赖感。
评分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和好奇。我爷爷以前就爱泡点什么“活血酒”,但方子都是口口相传,零零散散,很多细节都随着时间流逝而模糊了。这本书简直就像是把那些失落的记忆重新整理、系统化地呈现了出来。我尤其关注了书里关于“老方”的考证部分,虽然没有详细到历史文献的溯源,但能看出编者是想尽力还原那些流传已久、经过时间检验的配方精髓。比如对于某些需要特殊炮制的药材,比如需要经过“九蒸九晒”的,书里就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步骤,而不是简单一句“炮制后入酒”。这对于追求原汁原味和最大疗效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学泡酒,更是在继承一种古老的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滋补”和“养生”部分,简直是为现代都市人量身定制的“心灵鸡汤”加上“身体补剂”。我们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很容易透支。书里有很多针对“熬夜族”和“久坐族”设计的药酒方,听名字就很有针对性,比如“安神定志酒”和“健步如飞酒”。我喜欢它所倡导的“药食同源”理念,很多材料都是我们在菜市场能买到的常见食材,只是搭配和处理方式不同。这种亲民性,让我对长期坚持饮用充满信心。它不像一些高深的古籍,让你望而却步,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耳边细细叮嘱,温和、耐心、充满生活气息。我更看重它带来的生活仪式感——每周固定的时间,亲自去选材、浸泡,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身心的疗愈。这本书,是本实实在在的“生活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