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家有单方药(简单、方便、有效、价廉、安全) | 作者 | 肖建喜 |
| 定价 | 29.00元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4070166 | 出版日期 | 2011-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00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介绍了包括厨房里信手拈来的葱白、豆豉、生姜等作料在内的上百种中草药,不仅说明了这些药的常规煎水或食疗方法,还详细介绍了贴敷法、洗浴法等无副作用的用法。针对常见的感冒发烧、牙痛、眼疲劳、腹泻、失眠、贫血、肾虚、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等多种病症,为您的家人提供了以一味药为主的家庭治疗方案,操作简单,实用安全。 |
| 作者简介 | |
| 肖建喜,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拜师与医家、德艺双馨的许能贵教授和易玮教授门下,主研中医,兼通现代医学。出版有《求医不如求己家庭中成药使用手册》,深受读者喜爱。 |
| 目录 | |
| 前言 照方抓药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可以说是为现代快节奏生活量身定制的。它没有冗长的历史渊源介绍,没有拗口的古代医书引文,拿起来就能用。想象一下,半夜孩子突然发烧或者闹肚子,你根本没时间去深究某个药材的典故。你只需要快速翻到目录,找到对应的症状,书里立刻给出几个“急救”级别的处理方案,步骤清晰,一目了然。这种“即时满足感”对于焦虑的家长来说太重要了。 而且,我发现它在“有效性”上的支撑点非常坚实。虽然它推崇单方,但它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单方有效,往往是基于中医几千年来对某些特定症状的固定反应模式。比如针对轻微的腹泻,用山楂和白术的组合,其理顺气消食的机制被解释得非常直观。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盲目地“试药”,而是在进行有根据的干预。它巧妙地在“简单”和“专业”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读完这本书,你对家中常备的几味基础药材的认识都会加深一层,从而能够更灵活地应对突发状况。对我来说,它已经从一本“食疗手册”升级成了“家庭健康管理手册”。
评分这本《家有单方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书名就透着一股实在劲儿,什么花哨的包装、复杂的理论,统统没有,直奔主题——怎么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解决家里的日常小毛病。我一直觉得,看那些动辄厚得能当枕头的医学书,实在是一种负担,专业术语一堆,别说普通人,我一个半吊子学医的都得查字典。可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坐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你。 我特别欣赏它那种“立竿见影”的实用主义精神。比如,感冒初起时,你不再是急着往药店跑,而是可以翻到那一页,看看有没有什么厨房里就能找到的材料,像姜、葱白,甚至是几片紫苏叶,就能帮你把寒气逼出来。这种“就地取材”的智慧,不仅省了钱,更重要的是,给了人一种掌控感。你不再是被动地等待药物生效,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自我调理的过程中。而且,它对药材的性味、归经介绍得非常精炼,绝不拖泥带水,让你一眼就能明白“这个药是用来干什么的”。我尝试了书里推荐的几个小方子,比如针对脾胃虚弱的陈皮饮,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至少比我之前随便买的那些消化药来得温和、舒服。这本书,真配得上“简单、方便”这四个字,是家庭常备药箱里的最佳补充读物。
评分从包装设计和排版来看,这本书也体现了“回归本质”的理念。没有用那种亮瞎眼的彩色插图,多采用简洁的线条图或文字说明,反而让人感觉更加沉稳可靠。书籍的纸张选择也比较厚实,经得起反复翻阅和查找。这说明作者和出版社是把重点放在了内容的质量和可读性上,而不是表面的包装。 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安全”的强调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其他许多偏方书籍最薄弱的地方。作者反复提醒读者,单方药主要是针对轻症和亚健康状态,一旦症状持续或加重,必须立即就医,这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态度。这让我非常放心,敢于尝试书中的一些方法。例如,对于失眠问题,它提供的不是安眠药替代品,而是侧重于调节情绪和改善睡眠环境的辅助性小方法,比如睡前泡脚的水温和时长建议都非常具体。这种不越界、重在辅助的理念,使得《家有单方药》真正成为了一个家庭急救箱的有力补充,而不是一个试图取代专业医疗的“江湖郎中指南”。它做到了朴素、实在、且值得信赖。
评分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作者的文字风格,它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医学权威感。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大姐在跟你拉家常,语气里充满了“我试过了,很管用,你也试试看”的那种真诚。这种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普通人对中医的畏惧心理。很多养生书籍总是强调“贵在坚持”,但这本书里的小方法,很多都是一次性的、针对性的处理,非常适合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实践者。 比如,针对久坐引起的腰酸背痛,书里推荐了一个简单的坐垫填充物配方,用一些容易获取的植物材料,通过热敷或直接接触来缓解局部血液循环。这种设计理念真是太赞了,它不要求你每天花一小时打坐冥想,而是将养生融入你日常的坐姿中。我个人对传统医药中那些需要长时间熬煮或炮制的复杂流程有点望而却步,但这本书里的多数方子,要么是泡水,要么是煮粥时加进去,要么就是外敷。这种低门槛的操作要求,确保了即便是最忙碌的人,也能真正把“价廉”和“简单”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健康管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轻松的生活习惯。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是有些疑虑的。市面上关于“偏方”、“单方”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夸大其词,要么是祖传秘方,要么是“包治百病”,读起来让人心生警惕。然而,《家有单方药》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的“安全”和“审慎”。作者在介绍每一个方子时,都会非常明确地指出适用人群和禁忌症,比如哪些体质不宜使用,哪些病症需要及时就医,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体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责任心。它不是在推销某种“神药”,而是在普及一种安全用药的常识。 我尤其喜欢它在“剂量”和“用法”上的精确性。很多民间流传的方子,剂量都是“适量”、“一小撮”,这对新手来说简直是灾难。这本书则不同,它给出的都是明确的克数或者可以量化的单位,比如“三片”、“一勺”,这让操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我特地对比了几个我以前听说的方子,发现书里的配伍更加讲究平衡,不仅仅是堆砌几味药材,而是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只是用最基础的材料来实现。这让我对“价廉”这一点深信不疑,因为很多材料你可能已经在菜市场买菜时顺便带回来了,根本不需要专门去药房购买昂贵的草药。它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事半功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