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护理技术(中职)
定价:88.0元
作者:陈照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030341549
字数:681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781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之一,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卫生职业教育新文件精神编写。全书共十四章,内容包括医院设置、医院感染的防制技术、出(入)院护理技术、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技术、生命体征评估、饮食及营养护理技术、生活护理技术、冷热疗技术、给药技术、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标本采集技术、危重病观察与护理、临终病人护理、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与保管等。本教材采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编写模式,以评估、准备、实施和评价为主线,介绍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并将卫生部规定的11个临床护理核心制度和部分护理操作的操作评分标准附在书后,对部分护理操作编写了操作口诀,以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旨在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像是在啃一块干涩的、没有调味的石头,知识点是有的,但完全缺乏趣味性和引导性。它更像是把所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一股脑地倾倒出来,没有提供任何情境化的思考空间。比如在处理创伤包扎这一章节,书中只是机械地罗列了不同部位包扎的步骤,却完全没有提及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出血情况下,应该如何灵活调整压力和覆盖范围。我记得我曾经在模拟实践中遇到过一个侧面出血的场景,书本上的标准方法似乎并不完全适用,需要临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这本书的缺陷就在于,它提供的知识是静态的、理想化的,无法帮助读者构建起面对真实临床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每次看完一个操作指南,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我该怎么做”,而是“这个知识点我记住了,但真遇到事儿怎么办?”这让我感到非常焦虑,因为护理工作最忌讳的就是死板地套用教条。如果能加入更多的案例分析,哪怕是虚拟的,让读者在阅读中不断进行“如果……那么……”的推演,体验会好上百倍。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质量,完全对不起它作为教材的定位。内页的纸张偏薄,光线稍差的地方阅读起来非常吃力,而且书本的装订也显得不够结实,仅仅翻阅几次,书脊处就已经出现了轻微的裂痕。对于需要经常携带和反复查阅的工具书而言,这样的物理耐用性实在令人担忧。更别提那些为了节省篇幅而设置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体,仿佛作者和设计者都在试图把尽可能多的信息塞进有限的空间里,完全牺牲了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如果这是一本供图书馆收藏的参考书或许还可以勉强接受,但作为一本面向实践操作的中职教材,它应该更注重便携性和耐用性,方便学生在病房、实习单位随时翻阅和做笔记。我个人更偏爱那种纸张略厚、便于书写和标记的书籍。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内容的前沿性、教学的互动性以及物理设计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远没有达到我期望中的优秀教材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灾难,那种老旧的排版和暗淡的色调,让人一看就提不起精神去翻阅,仿佛穿越回了上个世纪的印刷品时代。我原本对护理技术这个主题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看到一些现代化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比如最新的急救流程、数字化护理工具的应用,甚至是心理护理方面的深入探讨。然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沉闷和过时。内容组织上也显得有些松散,章节之间的逻辑跳转不够顺畅,阅读起来需要我不断地在前后内容间来回对照,才能勉强理清作者的思路。尤其是在基础生命体征的测量部分,感觉描述得过于冗长和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中的那些细微的、关键的注意事项,比如如何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准确捕捉到微弱的呼吸音,或者在不同体型患者身上应用压脉带的微妙调整。这种细节上的缺失,对于需要精准操作的护理技术学习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硬伤。我更期待的是那种图文并茂、步骤清晰的指导手册,而不是一本像教科书一样堆砌文字的读物。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大幅度更新其视觉呈现和内容结构,真正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实践需求。
评分从知识体系的广度来看,这本书似乎也存在明显的侧重不均现象。我注意到,它在基础的无菌技术和器械消毒方面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详尽阐述,这固然重要,但对于现代护理工作越来越侧重的感染控制前沿知识,如耐药菌的特殊处理流程、新型消毒剂的使用规范等,却几乎没有提及,或者只是寥寥数语带过。这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感觉它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护理标准上。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未来三五年后的临床环境,如果教材本身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那么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就会迅速贬值。此外,对于人文关怀和沟通技巧这一块,书中几乎是空白的。护理不仅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与病患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是同理心和情绪支持的体现。这本书里,患者仿佛只是一个等待被处理的“病例”,而不是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个体,这种冰冷的视角贯穿始终,让人读后感到十分压抑和不适。
评分这本书的专业术语解释部分做得极其敷衍,简直像是对专业人士的傲慢。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正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把复杂的概念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块的学习过程。但这本书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医学背景,很多首次出现的专业名词,仅仅是用斜体标出,然后便直接跳入复杂的解释链条,没有提供任何类比或者生活化的解读。我花了好大力气去查阅了大量的外部资料,才勉强搞懂其中几个关键的药理学名词在护理环节的具体应用。这极大地拖慢了我的学习进度,让我不得不频繁地打断阅读的连贯性。更令人气愤的是,书中的插图质量也堪忧,很多示意图模糊不清,线条粗糙,关键的解剖结构或操作细节根本无法通过这些图示清晰地辨认出来。这对于需要通过视觉学习来建立空间概念和操作顺序的学科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失误。我希望出版社能够意识到,技术书籍的图示,其重要性不亚于文字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