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为何不会统治世界
定价:48.00元
作者:孔诰烽(Ho-fung Hung)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086658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中国快速发展日益引起西方国家重视和警惕的背景下,本书着重分析了对“中国热”的常见误解,客观地评价了“中国热”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和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否定。
同时介绍了中国崛起对南半球国家的影响,对旧有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冲击,以及崛起背后的问题,较为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不会统治世界的缘由就是自身实力有所局限,以及中国对现有世界秩序的依赖和维护。
内容提要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崛起正在试图改变现有的全球秩序。然而,如同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现在置身于一种以自由贸易和美国控制为特点的全球秩序中。作者孔诰烽通过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前沿分析,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利益竞争和经济现实,从而缓解了所谓的正在阻碍整个全球南部增长的“中国霸权梦”这一论调。
孔诰烽还在书中重点讨论了四个常识性的概念错误:中国作为另外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将会破坏正统观念;中国强烈地改变了东方和西方的权利关系;中国有能力替代美国成为全球霸权;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将能恢复全世界的财富。
本书提出中国的发展需要依靠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精英们的利益也在维系这些联系。未来中国虽然在观念上会变得更加坚定和自信,但在能力上仍然显得有限。
目录
目录
前言
引言“中国热”
部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起源
章资本主义诞生之前的商业市场(1650~1850年)
第2章中国的原始积累时期(1850~1980年)
第3章资本的繁荣(1980~2008年)
第二部分中国崛起的全球效应
第4章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带动效应
第5章“后美国”世界的形成
第6章全球危机
“中国热”之后
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大事记
注释
参考文献作者介绍
孔诰烽(Ho-fung Hung),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公民抗议和民族主义。
著有《中国特色的抗议:明清时期的、骚乱与请愿》和《浮夸中华﹕大国雄起与香港主体的前世今生》,编有《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的转型》。
曾在《美国社会学期刊》《发展与变化》《新左派评论》《国际政治经济评论》《亚洲调查》等多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他获得过美国社会学协会颁发的五项著作奖,他有关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出口导向发展的研究,被翻译成六国语言发表,并获苏黎世世界社会基金会论文奖。
文摘
序言
《中国为何不会统治世界》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于“统治”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冷冰冰的实力对比上,而是将视角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和历史惯性。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的理念,与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在张力,进行了颇具深度的挖掘。同时,作者也分析了西方世界在意识形态输出、价值观传播方面所形成的强大惯性,以及中国在与之抗衡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我注意到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国家叙事”构建的论述,这对于理解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塑造自身形象,以及如何应对外部的质疑和误解,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预测”书籍,而是一次关于国家发展、国际关系和历史演变的深刻思考,它鼓励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中国,理解世界。
评分《中国为何不会统治世界》这本书,我读完后,脑海里涌现出许多关于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以及国际关系的思考,久久不能平息。书中对于地缘政治的分析,尤其深刻地揭示了不同国家在追求影响力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统治”看作是一种压倒性的武力或经济优势,而是深入探讨了软实力、文化渗透、意识形态输出以及国家内部凝聚力等更为微妙却至关重要的因素。他通过对历史上多个帝国兴衰的梳理,以及对当前全球格局的细致观察,构建了一个多维度、更具深度的理解框架。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全球治理赤字”的论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权力分配的问题,更是关于规则制定、利益协调以及国际道义的复杂博弈。书中对中国近年来在全球舞台上扮演角色的解读,并没有简单地贴上“威胁”或“机遇”的标签,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下,分析其行为的动机、策略以及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种 nuanced 的视角,对于我们理解当下这个充满变革的世界,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读了《中国为何不会统治世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以一种近乎“解构”的方式,审视了“中国崛起”这一宏大叙事。他没有回避中国所展现出的强大经济实力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但同时,他更加关注那些“看不见”的制约因素。书中对于技术发展瓶颈、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国内社会多元化带来的挑战,都进行了相当详尽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与现实关系时的游刃有余,他能从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将其与当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相结合,从而得出一些颇具洞见的结论。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关于“历史包袱”对现代国家行为的影响,以及“文化自信”在国际竞争中的双刃剑效应,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它促使我跳出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去理解一个国家在复杂的世界中所面临的真实困境和内在矛盾。与其说是“统治”,不如说是一种“互动”和“博弈”,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优势,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评分《中国为何不会统治世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威胁论”或者“中国中心论”的简单化解读有了深刻的反思。作者并没有在书中直接给出“中国不会统治世界”的答案,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其中的缘由。我注意到作者在书中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经典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并试图将其应用于解释中国当下的处境。例如,书中关于“霸权转移”的理论,以及“均势理论”的演变,都为理解中国与现有国际秩序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同时,作者对于中国国内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深层挑战,比如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等,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些内部的张力,恰恰是影响中国未来走向,以及其在全球舞台上能否“统治”的关键因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充满曲折、试探和调整的过程。
评分坦白说,最初被《中国为何不会统治世界》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带着一种好奇和一丝期待,想看看作者会如何“解构”一个似乎已成定局的未来。读完之后,我发现作者的论证并非是简单的“否定”或“预言”,而是建立在一系列严谨的分析之上。书中对国际组织、全球化进程以及跨国合作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它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规则的制定者和重塑者,但这个过程远非一帆风顺。作者还深入分析了中国在科技创新、能源安全以及文化输出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这些都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引领”世界,而非仅仅“统治”的关键。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软实力”的定义和分析,它并非简单的文化吸引力,而是包括价值观、治理模式以及国家形象等多个层面。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国家间竞争的深层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