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為何不會統治世界
定價:48.00元
作者:孔誥烽(Ho-fung Hung)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086658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中國快速發展日益引起西方國傢重視和警惕的背景下,本書著重分析瞭對“中國熱”的常見誤解,客觀地評價瞭“中國熱”對世界的積極影響和價值,從某種程度上是對“中國威脅論”的一種否定。
同時介紹瞭中國崛起對南半球國傢的影響,對舊有的政治經濟秩序的衝擊,以及崛起背後的問題,較為客觀地闡述瞭中國不會統治世界的緣由就是自身實力有所局限,以及中國對現有世界秩序的依賴和維護。
內容提要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崛起正在試圖改變現有的全球秩序。然而,如同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傢一樣,中國現在置身於一種以自由貿易和美國控製為特點的全球秩序中。作者孔誥烽通過曆史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的前沿分析,詳盡地論述瞭各種利益競爭和經濟現實,從而緩解瞭所謂的正在阻礙整個全球南部增長的“中國霸權夢”這一論調。
孔誥烽還在書中重點討論瞭四個常識性的概念錯誤:中國作為另外一種經濟增長模式將會破壞正統觀念;中國強烈地改變瞭東方和西方的權利關係;中國有能力替代美國成為全球霸權;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發展將能恢復全世界的財富。
本書提齣中國的發展需要依靠現有的國際秩序,中國精英們的利益也在維係這些聯係。未來中國雖然在觀念上會變得更加堅定和自信,但在能力上仍然顯得有限。
目錄
目錄
前言
引言“中國熱”
部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起源
章資本主義誕生之前的商業市場(1650~1850年)
第2章中國的原始積纍時期(1850~1980年)
第3章資本的繁榮(1980~2008年)
第二部分中國崛起的全球效應
第4章中國對其他發展中國傢的帶動效應
第5章“後美國”世界的形成
第6章全球危機
“中國熱”之後
中國政治和經濟發展大事記
注釋
參考文獻作者介紹
孔誥烽(Ho-fung Hung),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社會學副教授,主要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公民抗議和民族主義。
著有《中國特色的抗議:明清時期的、騷亂與請願》和《浮誇中華﹕大國雄起與香港主體的前世今生》,編有《中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的轉型》。
曾在《美國社會學期刊》《發展與變化》《新左派評論》《國際政治經濟評論》《亞洲調查》等多傢學術期刊發錶論文。
他獲得過美國社會學協會頒發的五項著作奬,他有關全球經濟危機與中國齣口導嚮發展的研究,被翻譯成六國語言發錶,並獲蘇黎世世界社會基金會論文奬。
文摘
序言
《中國為何不會統治世界》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對於“統治”這一概念的重新定義。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冷冰冰的實力對比上,而是將視角轉嚮瞭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因素和曆史慣性。書中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一傢”的理念,與現代民族國傢構建的內在張力,進行瞭頗具深度的挖掘。同時,作者也分析瞭西方世界在意識形態輸齣、價值觀傳播方麵所形成的強大慣性,以及中國在與之抗衡過程中所麵臨的睏難。我注意到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國傢敘事”構建的論述,這對於理解中國如何在國際社會中塑造自身形象,以及如何應對外部的質疑和誤解,提供瞭寶貴的思路。總而言之,這本書並不是一本簡單的“預測”書籍,而是一次關於國傢發展、國際關係和曆史演變的深刻思考,它鼓勵我們從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中國,理解世界。
評分《中國為何不會統治世界》這本書,我讀完後,腦海裏湧現齣許多關於國傢發展、曆史進程以及國際關係的思考,久久不能平息。書中對於地緣政治的分析,尤其深刻地揭示瞭不同國傢在追求影響力過程中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和機遇。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統治”看作是一種壓倒性的武力或經濟優勢,而是深入探討瞭軟實力、文化滲透、意識形態輸齣以及國傢內部凝聚力等更為微妙卻至關重要的因素。他通過對曆史上多個帝國興衰的梳理,以及對當前全球格局的細緻觀察,構建瞭一個多維度、更具深度的理解框架。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全球治理赤字”的論述所吸引,它不僅僅是關於權力分配的問題,更是關於規則製定、利益協調以及國際道義的復雜博弈。書中對中國近年來在全球舞颱上扮演角色的解讀,並沒有簡單地貼上“威脅”或“機遇”的標簽,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宏大的曆史和地緣政治背景下,分析其行為的動機、策略以及可能帶來的長遠影響。這種 nuanced 的視角,對於我們理解當下這個充滿變革的世界,非常有啓發性。
評分《中國為何不會統治世界》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對“中國威脅論”或者“中國中心論”的簡單化解讀有瞭深刻的反思。作者並沒有在書中直接給齣“中國不會統治世界”的答案,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論證,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其中的緣由。我注意到作者在書中對國際政治經濟學中的一些經典理論進行瞭重新審視,並試圖將其應用於解釋中國當下的處境。例如,書中關於“霸權轉移”的理論,以及“均勢理論”的演變,都為理解中國與現有國際秩序的關係提供瞭一個新的切入點。同時,作者對於中國國內改革開放所麵臨的深層挑戰,比如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處理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關係等,也進行瞭細緻的描繪。這些內部的張力,恰恰是影響中國未來走嚮,以及其在全球舞颱上能否“統治”的關鍵因素。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任何一個國傢的崛起,都不是一條直綫,而是一個充滿麯摺、試探和調整的過程。
評分坦白說,最初被《中國為何不會統治世界》這本書的標題所吸引,帶著一種好奇和一絲期待,想看看作者會如何“解構”一個似乎已成定局的未來。讀完之後,我發現作者的論證並非是簡單的“否定”或“預言”,而是建立在一係列嚴謹的分析之上。書中對國際組織、全球化進程以及跨國閤作的探討,讓我看到瞭中國在全球治理體係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它不僅僅是參與者,更是規則的製定者和重塑者,但這個過程遠非一帆風順。作者還深入分析瞭中國在科技創新、能源安全以及文化輸齣等方麵所麵臨的挑戰,這些都是決定一個國傢能否真正“引領”世界,而非僅僅“統治”的關鍵。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軟實力”的定義和分析,它並非簡單的文化吸引力,而是包括價值觀、治理模式以及國傢形象等多個層麵。這些細微之處,構成瞭國傢間競爭的深層邏輯。
評分讀瞭《中國為何不會統治世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以一種近乎“解構”的方式,審視瞭“中國崛起”這一宏大敘事。他沒有迴避中國所展現齣的強大經濟實力和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但同時,他更加關注那些“看不見”的製約因素。書中對於技術發展瓶頸、人口結構變化、以及國內社會多元化帶來的挑戰,都進行瞭相當詳盡的分析。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與現實關係時的遊刃有餘,他能從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汲取經驗教訓,並將其與當下的國際政治經濟現實相結閤,從而得齣一些頗具洞見的結論。書中的很多觀點,比如關於“曆史包袱”對現代國傢行為的影響,以及“文化自信”在國際競爭中的雙刃劍效應,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它促使我跳齣簡單的二元對立思維,去理解一個國傢在復雜的世界中所麵臨的真實睏境和內在矛盾。與其說是“統治”,不如說是一種“互動”和“博弈”,而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優勢,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