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赏心美食 素食名菜精华
定价:12.00元
作者:董周相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5-01
ISBN:9787806661499
字数:
页码: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北京的胖子数量全国,这个令人吃惊的统计数字确实事出有因。北京市健康教育所对该市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查显示,30多年来,北京居民的日常食物中,粮食、薯类及豆类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动物脂肪及油脂的摄入量则大大上升,甚至超过了人体的需要。
调查表明,粮食、薯类及豆类在北京人餐桌上所占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2/3下降到现在的1/3。过去一个成人一顿饭能吃掉半斤粮食,现在一天也吃不到半斤。但动物脂肪及油脂的摄入量却已经由过去仅仅占食物总量的2.8%上升到现在的23.1%。这直接导致北京人花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方面的治疗费用占据了医疗费用支出的大比例。
有关专家指出,生活水平提高而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肉、蛋、奶的摄入量过多,再加上运动减少,人体血液的pH值偏于酸性,这就为包括肿瘤在内的慢性病提供了一个温床。
专家提示北京市民,老话说的“豆腐白菜保平安”,实际上就是说:吃素能使血液偏于碱性,从客观上避免了“酸性体质”引起的后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排版和图片质量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色彩鲜明,布局现代,完全符合当代读者的审美取向。每一道菜品的成品图都拍得色泽诱人,光线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垂涎欲滴。我原本以为,基于如此精美的视觉呈现,其内容会是关于如何通过摆盘艺术来提升素食的“赏心悦目”程度,或者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分子料理技术来创新传统素菜的可能性。然而,翻阅内页后发现,图片虽然漂亮,但与文字内容的关联性并不总是那么紧密。很多传统素食的魅力恰恰在于其朴素和天然的质感,比如红烧或煸炒后产生的焦糖化效果,这本书的图片似乎过度美化了这种自然状态,使得实际操作后的效果可能难以达到图片中的完美程度。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尽管书名强调了“精华”,但内容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如何购买打折的当季蔬菜”这类生活小窍门,这似乎拉低了整本书的定位,使得它在“名菜”的专业性和“生活小贴士”的普及性之间摇摆不定,缺乏一个明确的、高标准的聚焦核心。
评分这本书的名称和宣传点强烈暗示了其内容应侧重于那些经过时间考验、广受认可的经典素食菜肴,那些能代表素食烹饪艺术高度的作品。我本期望能看到关于素食烘焙、素食点心,或者那些需要复杂工艺才能完成的“仿荤”菜肴的深度解析。比如,如何通过恰当的淀粉和蛋白质比例,制作出既有韧性又不失松软的素肉丸,或者如何用天然色素为素食增添视觉上的层次感。然而,书中大部分的篇幅被分配给了对常见蔬菜的快速处理方法,例如“十分钟快手西兰花”或“微波炉制作素炒饭”这类非常便捷但缺乏烹饪深度的食谱。这些食谱固然方便快捷,但它们无法满足一个渴望提升自身烹饪技艺,想要挑战更高难度的素食爱好者。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个便利店,提供了各种即食的、包装好的食物,而不是一个充满奇珍异宝和烹饪奥秘的专业食材市场。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像一位严谨的烹饪大师那样,教会我如何真正掌握素食烹饪中的“火候”与“调味平衡”。素食对调味的依赖性极高,稍有不慎,便会流于寡淡或过于依赖重油重盐。我期待书中能有专门的章节,系统性地讲解如何利用菌菇、豆制品、坚果等天然食材,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鲜味(Umami)”体系,从而取代传统肉类的浓郁风味。书中确实提到了“高汤”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一个用多种干货熬制汤底的配方。但这个配方缺乏对不同熬制时间的建议,例如,需要文火慢炖六小时的汤底和只需一小时的速成汤底,其风味差异是巨大的。此外,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季节性蔬菜调整酸、甜、咸、辣的比例,这本书也只是给出了一个固定的参考值,这对于追求“时令之味”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教条和刻板。它似乎更侧重于“照着做”,而非“理解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极其素雅,那淡雅的米白色背景上,用一种带有水墨晕染感的字体写着书名,着实让人心生宁静。我满怀期待地翻开第一页,希望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关于传统素食烹饪的深厚底蕴,比如那些失传已久、需要耐心慢炖的功夫菜,或者是一些独具匠心的食材搭配哲学。然而,阅读过程却像是在一场精心布置的宴会上,菜式倒是琳琅满目,但每道菜的介绍都显得有些“点到为止”。比如说,它提到了如何用香菇蒂做出“仿肉”的口感,但对于关键的“涨发”和“腌制”过程,只是简单地用了一句话带过,并没有深入剖析不同发酵时间对风味的影响。我原本期望看到的是关于不同地域素食流派的细致对比,例如川派素菜的麻辣与淮扬素菜的清鲜之间,那种需要高超刀工来体现的“形似”与“神似”的精妙平衡,可这本书里更多的是一些现代厨房里常见、操作相对简便的家常菜谱,缺少了那种能让人醍醐灌顶、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精华”所在。整体感觉更像是一本快速入门的素食食谱集锦,而非一本深挖烹饪精髓的“名菜精华”之作。
评分拿到这本《赏心美食 素食名菜精华》时,我最想了解的是那些真正称得上“名菜”的素食是如何从民间传说一步步登上庙堂的,背后的文化意涵和历史传承究竟是什么。我期待的是对几道标志性素菜,比如精细的“八宝素鸭”或“罗汉斋”的起源故事进行深入挖掘,了解古代的僧侣或素食大家是如何利用有限的食材,通过复杂的烹饪技巧达到极致的美味追求。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偏向于流水账式的操作指南。它详细地列出了所需的调味料克数,步骤也清晰可见,非常适合厨房新手即时上手操作。比如,关于“翡翠白玉卷”的制作,它详尽地标注了焯水时间、卷曲力度,这在实用性上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当我想探究为何选用特定的草本香料来提味,以及这种组合在营养学或中医理论上有什么讲究时,书中的内容戛然而止,转而继续介绍下一个菜谱。这种只授人以“形”,而不传“神”的编写手法,让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我感到略微的失落,总觉得少了那么一层厚重感和历史的烟火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