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吃素的智慧 | 作者 | 杨力 |
| 定价 | 39.90元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1297076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吃素比吃肉更健康吗?吃素会不会让人没力气?吃素会不会造成营养不良?吃素是不是饿得快?……可见吃素并不是不吃肉那么简单,事实上吃素需要'智慧”,如果盲目吃素,极易导致营养不良,引发各种问题,反而危害身心健康。 本书从营养学的观点出发,解决素食者的各种困惑,教会大家如何吃素才养生。健康素食不在于不吃什么,而在于知道该吃什么、怎样吃,客观地分析素食的利弊,以倡导科学的素食观。而且,作为专业营养师的张晔老师更是打造私家营养素食,为不同人群、不同疾病患者提供恰当的素食对策。 |
| 作者简介 | |
| 杨力 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纽约州*针灸医师联合公会特聘教授 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博士生院特聘博士生导师 中医学家,学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医研究45年,行医长达40年之久,重视“药食同源”饮食养生。近10年来,其数千场公益讲座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卫视、山东卫视、福建卫视、湖南卫视、辽宁电视台等进行养生宣教 |
| 目录 | |
| 章 品味素食,悦享乐活健康 吃素是自然的长寿之道 10 吃素,解开身体的健康密码 10 素食帮助身心同修 12 健康养生提倡蛋奶素 12 素食营养金字塔 13 基础食物:水果、蔬菜及谷类 13 中层食物:豆类、坚果、种子及植物油 14 顶层食物:蛋奶 14 素食者的营养补给 16 蛋白质的补给 16 钙的补给 16 铁的补给 17 维生素B12 的补给 17 营养补充剂吃与不吃 17 吃素不要急于求成 18 21 天逐周减少肉食比例 18 素食替代品,抵制肉食诱惑 19 四季吃素有讲究:春吃芽、夏吃瓜、 秋吃果、冬吃根 20 和春天一起生发 20 清爽瓜果消暑度夏 20 秋季滋补贴秋膘 21 冬季进补蓄锐 22 第二章 了解素食性格,饮食新风尚 五谷杂粮 24 小米 25 大米 26 糯米 28 玉米 29 红薯 30 黑米 31 豆类、坚果 32 绿豆 33 黄豆 34 红豆 36 黑豆 38 核桃 39 花生 40 板栗 41 腰果 42 时鲜蔬果 43 油菜 45 白菜 46 菠菜 48 空心菜 50 西蓝花 52 芹菜 54 洋葱 56 白萝卜 57 胡萝卜 58 土豆 60 山药 62 黄瓜 63 冬瓜 64 苦瓜 66 番茄 68 豇豆 70 韭菜 71 茄子 72 莲藕 74 菌藻类 76 香菇 76 平菇 76 金针菇 77 草菇 77 木耳 77 海带 77 蛋、奶 81 第三章 天然养生,找“营养素食” 滋养五脏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86 红色、苦味食物养心 86 绿色、酸味食物养肝 86 黄色、甜味食物养脾 86 白色、辛味食物养肺 86 黑色、咸味食物养肾 86 去火 身体平和,减少身体小病小痛 90 靠食物“降火” 90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 90 调节免疫力 丰富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92 注意补充蛋白质 92 缓解疲劳 甩开压力,一身轻松 94 及时补充B 族维生素 94 及时补充维生素C 94 润肠通便 远离便秘困扰,从调整饮食入手 96 性、阻塞性便秘者,适量多吃少渣食物 96 无力性便秘者,宜多食用含纤维多的高渣膳食 96 延缓衰老 抗衰老要抗氧化、抗自由基 98 氧化和自由基,加速身体衰老 98 抗衰的明星食材 98 排毒养颜 让营养素帮你排毒 100 膳食纤维 100 维生素A 100 维生素B1 100 维生素C 100 维生素E 100 番茄红素 100 益气养血 气血足,百病除 102 气血充足,才能远离疾病 102 补养气血,以食补为主 102 第四章身体“素”行,对抗疾病,活出年轻态 高血压 限制盐的摄入量,向嘴巴要平稳的血压 106 高血压人群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 克以下 106 学会钠与盐的换算,减少隐形盐 106 高脂血症 让食材帮你拦住血脂上升 109 多食食物纤维,降低胆固醇 109 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E 的食物, 改善脂质代谢 109 糖尿病 不要拒绝碳水化合物 112 血糖高不高都必须要摄入主食 112 合理主食不让血糖坐“过山车” 112 心血管疾病 增强血管韧性和弹性 115 不饱和脂肪酸增强血管弹性 115 每天钾的摄入量不少于2000 毫克 115 脂肪肝 喝酒伤肝,能不喝就不喝 118 过量饮酒容易导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118 通过酒精量计算限制的饮酒量 118 肠胃病 做好细节,养好肠胃 120 咀嚼是消化的步,吃饭要细嚼慢咽 120 食物温度要适中,不要过烫过冷 120 痛风 了解痛风,先从嘌呤开始 122 选择中低嘌呤食物 122 高嘌呤食物“适量”加“适当” 122 解决嘌呤含量高的豆类有妙招 122 第五章营养师推荐功能套餐,全家一起享受幸福素之味 青少年的健康素食配方 126 强壮骨骼,钙和维生素D 搭配食用 126 明目护眼,补充含叶黄素的食物 128 提高记忆力,含卵磷脂的食物很有效 130 让父母安享健康远离老年病 132 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保护心血管 132 吃黑色食物,补肾又延年 134 谷豆果蔬巧搭配,减少胆固醇、降血脂 136 塑形的美味盛宴 138 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 138 酶与胖瘦密切相关 140 8 款高酶蔬果助力 142 第六章宫廷素食 ,传承百年的味道 第七章禅味素食,吃出一份慈悲的情怀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以“素食金字塔”为基础,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素食食材的健康意义、菜肴的搭配方案、私房烹饪技巧以及养生要点等,让您既能满足口福,又能保证营养。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做得非常巧妙,它不是堆砌概念,而是像搭建一个精密的结构模型。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在看似无关的领域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例如,书中涉及了对传统农耕文明中“节制”观念的探讨,但紧接着就将这种观念延伸到了现代人的信息摄入管理上,这种跨界的联想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可持续性”的论述,它超越了一般的环保口号,而是深入到了一种生活哲学的层面,探讨如何让个体的生存模式与外部环境达成一种长久的、互不侵蚀的和谐状态。读到后面,我感觉自己对很多日常行为的底层逻辑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世界观的重塑过程,让人对未来生活的方向更加笃定。
评分我最近在思考如何平衡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内心的宁静,这本书的章节结构恰好触及到了我正在寻找的那个“切入点”。它似乎不是一本教你“做什么”的指南,而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为什么”会陷入现在的困境。书中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剖析角度极其刁钻,我读到其中关于“选择的悖论”那一部分时,简直像是被书中人直接点醒了。它并没有直接批评大众的选择,而是深入挖掘了我们潜意识里对于“完美”的执念是如何让我们错失了“足够好”的幸福。这种深层次的心理分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些草率的决定,以及那些因为追求不必要的“更多”而带来的内在消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带着温和的批判性思维,它引导你提问,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种开放性给了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非常适合喜欢深度思考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带着古朴韵味的散文体,读起来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尤其适合在清晨或者深夜,关掉一切电子设备,独自品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和精准,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全靠逻辑和哲思来支撑论点。有一段关于“时间的使用权”的讨论,作者将其与个体自由和生命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让我联想到一些古典哲学家的论述,但它又融入了非常当代的语境,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发现,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呼吸都变得深长而有规律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身心的调适。它不是那种读完后立刻就能“学以致用”的工具书,而是一本需要时间去“浸泡”和“回味”的作品,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内在秩序”的强调。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爆炸、外界干扰无处不在的时代,很多人的生活就像一盘散沙,外在看起来忙碌,内在却是混乱不堪的。作者以一种近乎冥想的笔触,描绘了建立内心秩序的重要性,以及这种秩序是如何通过最基础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逐步建立起来的。书中没有给出任何戏剧性的转变或速成的秘诀,而是反复强调“恒常”的力量。我尤其喜欢它描述的那种“做减法”的过程,不是简单地丢弃,而是在审视和理解之后,有意识地让多余的部分自然退场。这种由内而外的净化过程,对于我这种容易被外界评价裹挟的人来说,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精神锚点,让我有勇气去筛选掉那些真正不重要的声音,专注于自身真正看重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些许年代感的纸张质感,配上简洁又不失深度的封面文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是一个对阅读体验比较挑剔的人,通常会先被书籍的“外衣”所吸引。拿到手里,分量适中,翻开书页,字体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沉浸在内容中,但仅从外在的工艺和制作水平来看,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选材和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程度,这对于一本严肃的探讨理念的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它传递出一种对知识本身的尊重。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这种叙事手法让我感觉非常亲切,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对面,娓娓道来他多年来的所思所想,让你不自觉地想要放下戒备,一同探讨这些看似日常却又深奥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