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佳肴菜谱系列:中西凉拌(中英对照)
定价:18.00元
作者:欧阳纫澌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3-01
ISBN:9787806530832
字数:
页码:1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许多蔬菜都无须烹煮即能食用。这些生吃的菜不但美味可口,而且比煮熟的更能保存精华及维生素。就此点来说,中国许多省份的人,都比广东人爱吃凉莱。而西方人更是无凉菜不欢。单是沙律的种类已是琳琅满目,加上多彩多姿的冷冻熟肉如火鸡肠、火腿片等等,更令人眼花缭乱。其实中国凉莱之多、之可口,比西方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试看中式盛筵那种堆砌到好像一幅国画的拼盘,已经令人心醉到不忍举箸。其实中式凉菜在烹调技巧上比外国更多花款。
凉菜除了可以预早烹制之外,大部分都是可以不须经过高温多油爆炒的食物。在保健上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制作凉菜实在是一项值得推荐的烹饪方式。
目录
苹果拌虾仁
椰菜苹果沙律
豆腐凉拌季豆
三菇拌粉丝
番茄苋菜拌粉丝
雪菜豆干粉丝
双豆南瓜
凉拌菜花
黑椒鸡翼
番茄龙眼冻汤
冻龙虾
凉拌鸡丝冷面
蟹柳沙律
青瓜蟹柳雪芋球
椒酱什锦
子姜肉丁
凉拌伊面
凉拌季豆
雪菜肉茸季豆
加多加多
凉拌火腿瓜录
印度双茄沙律
海蜇拌贡菜
海蜇三文雅之竹
凉拌海蜇鸡丝
香芹啤梨拌海蜇
水晶肴肉
青瓜雪芋丝
牛舌冷面
墨西哥鸡丝沙律
麻酱拌面
麻辣茄丝
甫角咸菜粒
雪菜双菇虾仁
彩虹雪芋球
红椰菜沙律
椰汁冻难粉
荔枝火鸭片
法汁沙律
虾米菜甫粒
翠玉金钩
毛豆虾仁
海草拌芋丝
牙车筷
三色椒拌鸡丝
烟三文沙律
双丝凉拌意粉
卤鸡翼拼猪手
蒜苗豆干
消暑凉拌
粟米火腿沙律
泰式粉丝
白云猪手
凉拌素鸡
毛豆素鸡
越南酸菜凤爪
……
作者介绍
欧阳纫澌,女士1956年毕业于香港葛量洪教育学院家政系。在其教学生涯中,欧阳女士利用空闲时间努力厨艺于研究。
1971年欧阳女士开始设帐授徒,专门教授家庭小菜。
1974年半工读烹饪培训班,训练欲投身饮食业之人士。该项课程为热爱烹饪人士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历年来之毕业生移居外地经营饮食业而扬威海外者甚众。
1975年欧阳女士成立嘉馔出版有限公司,中英对照、每菜一图之彩色俗话说《美点佳肴》书集。
1984年《美点佳肴》被英国大出版社HAMLYN PUBLISHING购买版权,辑成一本240页精装食谱THEBEST OF CHINESE COOKING,翌年更被翻译为荷兰文。
1989年《美点佳肴》进入日本市场,为日本大出版社德间文库编成五本袋装食谱。
至今欧阳女士已写作及出版36本食谱。
多年来,欧阳女士除教授烹饪外,并专心致力为食品公司试验新产品、设计新食品及培训食品推广人士。
欧阳纫澌女士之食谱深为世界各地的主妇、美食家及职业厨师所欢迎及采用。
文摘
序言
苹果拌虾仁
椰菜苹果沙律
豆腐凉拌季豆
三菇拌粉丝
番茄苋菜拌粉丝
雪菜豆干粉丝
双豆南瓜
凉拌菜花
黑椒鸡翼
番茄龙眼冻汤
冻龙虾
凉拌鸡丝冷面
蟹柳沙律
青瓜蟹柳雪芋球
椒酱什锦
子姜肉丁
凉拌伊面
凉拌季豆
雪菜肉茸季豆
加多加多
凉拌火腿瓜录
印度双茄沙律
海蜇拌贡菜
海蜇三文雅之竹
凉拌海蜇鸡丝
香芹啤梨拌海蜇
水晶肴肉
青瓜雪芋丝
牛舌冷面
墨西哥鸡丝沙律
麻酱拌面
麻辣茄丝
甫角咸菜粒
雪菜双菇虾仁
彩虹雪芋球
红椰菜沙律
椰汁冻难粉
荔枝火鸭片
法汁沙律
虾米菜甫粒
翠玉金钩
毛豆虾仁
海草拌芋丝
牙车筷
三色椒拌鸡丝
烟三文沙律
双丝凉拌意粉
卤鸡翼拼猪手
蒜苗豆干
消暑凉拌
粟米火腿沙律
泰式粉丝
白云猪手
凉拌素鸡
毛豆素鸡
越南酸菜凤爪
……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是欣喜若狂,因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满足我对异国风味好奇心,又能深入浅出讲解家常菜谱的烹饪书籍。然而,打开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误会了它的“内涵”。它似乎更侧重于某种特定的市场策略,而不是我所期待的那种琳琅满目的全球美食探索之旅。我本来设想的是,能够像翻阅一本精美的艺术品一样,欣赏到法式清爽沙拉、意式香草凉拌、泰式酸辣开胃小菜等,每道菜都有详尽的步骤图解和背后的小故事。期待中,这本书应该是一本能让我周末在家就能变身为家庭大厨的“秘密武器”,里面会收录各种时令蔬菜的搭配秘籍,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调味将朴素的食材提升到餐厅级别。特别是对于“中英对照”这个卖点,我本来以为是能帮助那些和我一样,想学习一些基础烹饪英文术语的朋友们,以便于未来参考国际食谱,结果书中的内容似乎并没有在这方面提供太多实质性的帮助,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标注,而不是真正的语言学习辅助工具。总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更像是一本针对特定销售渠道的宣传册,而不是我渴望的那本详尽的、充满烹饪智慧的食谱宝典。我依然在寻找那个能真正打开我味蕾新世界的大门的那本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让人感觉物有所值。我当时的心情是,终于找到了一本能配得上我新添置的厨房电器的“搭档”。我满怀期待地翻开第一页,希望能看到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图片,那些精心设计的版面布局,能让我立刻产生尝试制作的冲动。然而,越往后翻,我越发感到一种“名不副实”的失落感。我期待的是那些充满创意的凉拌组合,比如用分子料理技术处理的果蔬,或者用特殊香料浸泡的肉类凉菜。我希望看到关于食材新鲜度选择的专业分析,以及不同地区风味凉拌菜的文化背景介绍。比如说,我想知道为什么某些地区的凉拌菜偏爱用醋,而另一些则更依赖柠檬汁来提升酸度。这本书似乎跳过了所有这些我感兴趣的深度探讨,更多的是停留在非常基础和表面的描述上,没有那种能让我驻足细品、反复研读的干货。如果说烹饪是一门艺术,那么这本书的呈现方式,更像是速写,而不是油画,色彩是有了,但深度和层次感却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一个追求烹饪细节的爱好者。
评分我对“佳肴菜谱系列”这个名头抱有极高的期望,因为这个系列以往出的书,总能代表着某一领域烹饪技巧的制高点,是业余爱好者进阶的必读之作。这次选择“中西凉拌”,我本来希望是能看到对“平衡”这一烹饪哲学的深入探讨——如何平衡酸甜苦辣咸鲜,如何在东西方食材中找到风味的和谐点。我期待里面有详细的关于如何制作乳化酱汁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天然色素来美化凉拌菜的视觉效果。比如,如何用紫甘蓝汁为菜肴增添一抹神秘的蓝紫色,或者如何用姜黄来调和出温暖的黄色。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错失了一次将传统菜肴提升到现代烹饪美学高度的绝佳机会。它更像是一本在基础教学阶段就停止了脚步的入门手册,没有给我任何可以深入钻研的“技术壁垒”或“创新思路”。对于一个已经有一定烹饪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它未能成功地激发我探索更深层次烹饪奥秘的欲望,更像是一次浅尝辄止的“旅行纪念品”,而不是一本可以伴随我多年、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烹饪圣经”。
评分作为一名对阅读体验有着较高要求的读者,我对书籍的“信息密度”和“阅读流畅度”非常看重。我希望每一次翻页都能带来新的知识点或者操作上的启发,最好是那种能让我一边看一边在脑海中构建出整个烹饪流程的画面感。这本书在信息的组织上,似乎存在一些断裂感。比如,对某些关键步骤的解释含糊不清,让人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疑问,但书中又没有提供进一步的澄清或替代方案的说明。更别提那个“中英对照”的设置了,如果对照的翻译本身就不够地道或者存在语病,那么它就失去了作为学习工具的价值,反而会误导读者。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专业的烹饪术语在不同语言下的精准对应,以及食材名称的规范化写法,这样对于希望提升自己烹饪“专业度”的读者来说,才是真正的加分项。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处理显得有些敷衍,读起来并不连贯,仿佛是两份独立资料简单拼凑在一起的结果,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大打折扣,完全达不到我心目中高品质烹饪书籍应有的水准。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类书籍,最大的诉求就是“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完美结合。我个人对那些仅仅是简单罗列食材和步骤的菜谱是提不起兴趣的,因为现在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已经非常丰富了。我需要的,是那种能提供独特视角,或者能解决实际烹饪难题的“高手秘籍”。例如,如何避免凉拌蔬菜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出水过多,如何调制出那种吃一口就让人惊叹的万能凉拌汁,以及如何利用一些不常见的香草或酱料来提升风味层次。这本书的标题很吸引人,它暗示着一种跨越了地域界限的烹饪融合,我本以为会看到将川菜的麻辣与地中海的橄榄油进行巧妙结合的尝试。但事实是,它更像是一本将传统菜式硬性地分成了“中式”和“西式”两个区域,然后各自简单罗列了几道家常菜,缺乏那种真正的“交融”和“碰撞”。这种分类方式显得过于刻板和传统,完全没有展现出“中西凉拌”这个主题所应有的广阔视野和烹饪想象力。如果只是想看传统的家常凉菜做法,我完全可以去翻阅我母亲留下的那本泛黄的旧菜谱,那本可比这本书更有人情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