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鑒茶評茶210問 | 作者 | 田立平 |
| 定價 | 39.90元 | 齣版社 | 中國農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09222472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茶葉品質的優劣怎樣評鑒?茶葉審評的術語有哪 些?這些專業術語是什麼意思?怎樣運用眼、鼻和口 捕捉茶葉的信息?綠茶、紅茶、黑茶,同類茶葉的共 同特徵是什麼?龍井、大紅袍、普洱茶,名優茶品質 評定的標準是什麼? 田立平主編的《鑒茶評茶210問》教你掌握要點 ,運用專業知識提升茶生活品質,迅速識茶,準確鑒 茶,品賞好茶得心應手。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1 茶葉分類 001 茶是什麼 002 茶樹品種如何分類 003 茶葉怎樣分類 004 常見的茶葉分類是哪一種 005 是不是綠茶樹上接綠茶,紅茶樹上接紅茶 006 為什麼我國的南方適閤茶樹生長,北方就不行 007 茶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008 中國産茶區有哪些 009 西南茶區齣産的名茶有哪些 010 華南茶區齣産的名茶有哪些 011 江南茶區齣産的名茶有哪些 012 江北茶區齣産的名茶有哪些 013 茶葉品質好壞是如何評定的 014 茶葉外形審評從哪幾方麵入手 015 茶葉內質審評的方法是什麼 016 茶葉葉底審評方法是什麼 017 茶湯滋味審評的方法是什麼 018 茶葉審評通用的茶葉外形評定術語,常用的有哪些 019 茶葉審評通用的茶湯色評定術語,常用的有哪些 020 茶葉審評通用的香氣評定術語,常用的有哪些 021 茶葉審評通用的茶湯滋味評定術語,常用的有哪些 022 茶葉審評通用的葉底評定術語,常用的有哪些 023 茶葉審評時使用的工具有哪些2 品鑒茶葉 綠茶 烏龍茶 紅茶 黑茶 白茶 黃茶 緊壓茶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原本以為市麵上關於茶的書籍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介紹一下六大茶類,無非就是講講曆史典故,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水平。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於“品鑒”環節的細緻入微的剖析。書裏不僅教你如何“看”乾茶、如何“聞”茶香,更重要的是,它構建瞭一套非常係統化的感官評估體係。比如,它會詳細列齣不同産區、不同季節采摘的茶葉在“掛喉感”、“水路細膩度”上的差異,這對於我這種想要從“解渴”升級到“品味”的進階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寶典級彆的存在。我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去衝泡和對比瞭幾次我珍藏的幾款茶,赫然發現自己之前喝茶都太“粗放”瞭,很多細微的味道層次竟然完全被我忽略瞭。這本書迫使我慢下來,去真正體會每一口茶湯在口腔中變化的過程,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也值得一提,它不像那種嚴肅的學術專著,讀起來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作者的文筆非常具有親和力,尤其是在處理那些略顯枯燥的工藝流程時,總能巧妙地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和個人感悟,使得閱讀過程非常輕鬆愉快。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水”的部分,很多人都忽略瞭水質對茶的影響,但這本書用瞭好幾頁篇幅來闡述不同礦物質含量對茶湯滋味的影響,甚至還對比瞭不同加熱方式(比如電水壺和傳統煮水器)的優劣。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作者對茶學的嚴謹態度,同時也給瞭讀者極大的啓發——原來泡一杯好茶,真的需要關注到每一個微小的環節。這讓我對未來在傢中復刻專業茶館的齣品更有信心瞭。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讀完後,你不會覺得自己在背誦標準,而是覺得自己已經“上手”瞭。
評分這本茶學入門讀物簡直是為我這種對茶道一知半解的“小白”量身定做的!從茶的起源到不同茶類的細微差彆,再到日常衝泡的各種技巧,作者似乎把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都預料到瞭。我尤其欣賞它那種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沒有堆砌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概念。比如,書中描述紅茶的發酵程度時,那種“像給茶葉做瞭一場恰到好處的日光浴”的比喻,讓我立刻就明白瞭。讀完前幾章,我立刻就信心大增,甚至敢於在朋友麵前談論一下武夷岩茶的“岩韻”瞭。它不光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次有趣的探險,引領我走進瞭那個看似神秘卻又充滿魅力的茶的世界。雖然書很厚,但閱讀體驗極為流暢,每一頁都充滿瞭實用的信息和作者對茶的熱愛,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生怕錯過任何一個能提升自己“茶商”的機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做到瞭“化繁為簡”,讓普通人也能輕鬆領略飲茶的樂趣與哲學。
評分對於一個長期在茶文化圈子裏摸爬滾打的人來說,我通常對市麵上的“百科全書式”的書籍抱有一定的警惕心,總覺得它們在某個深水區肯定會淺嘗輒止。然而,這本《鑒茶評茶210問》卻成功地在保持瞭入門友好的同時,也提供瞭足夠的深度來挑戰我已有的知識儲備。它在某些特定主題上的探討,比如“高海拔茶區的微氣候對茶多酚轉化的影響機製”,或者對一些地方性小眾茶種的介紹,其信息量之豐富,是我在其他主流齣版物上很少見到的。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不斷設置“問答”的結構,它讓讀者在産生疑問的同時就能獲得解答,仿佛作者就坐在對麵,隨時準備為你解惑。這種互動性極強的編排,讓原本厚重的茶學知識變得立體而鮮活,而不是一闆一眼的知識點堆砌。可以說,它不僅適閤新手,對於想查漏補缺的老茶客來說,也是一本極佳的參考工具書。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在於它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指導”,開始觸及到茶的文化和社會屬性。它不僅僅教你如何泡茶,更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中國人如此鍾愛茶”。書中對茶俗的描繪,對不同曆史時期文人墨客品茶場景的重現,都極大地豐富瞭我的閱讀體驗。我仿佛能透過文字,感受到宋代文人雅集時那種清雅的氛圍,或者清晨田間采茶女的辛勞與快樂。它在傳授技藝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提升讀者的“茶道修養”。這種對人文精神的關照,使得整本書的厚度大大增加,不再是一本冷冰冰的指南。對於我這種希望通過飲茶來尋求內心平靜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精神食糧,其價值甚至超過瞭那些具體的衝泡參數。它讓我明白,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和文化傳承的載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