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茶诗源流 | 作者 | 朱世英 选注 |
| 定价 | 2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154957 | 出版日期 | 2011-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这本集子共收茶诗120篇,数量比较少,而且并非都是好诗,不过好诗差不多都收进来了,基本上能反映茶诗从源到流的概貌。并且一一交代了出处,这样就不大可能出现将“都监’’改成“都篮”,“绿虿”换为“绿趸”,“施闫章”代以“施国章”之类的荒唐现象。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序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总觉得心浮气躁,特别想找本能让人沉静下来的书来读读。我关注的这本书《茶诗源流》,从书名上看,它似乎提供了一条进入古典艺术世界的安静小径。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温和的向导,不急不躁地带领我领略历代文人如何通过茶这个媒介,来表达他们对生命、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我猜想,书中必然会涉及那些描写茶事活动的细腻笔触,比如采摘、煮水、投茶、品饮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被赋予了哲学意味和审美价值的。如果能深入探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茶诗在题材和风格上的差异,那就更妙了。例如,北方的豪放与南方的婉约,在茶诗中会呈现出怎样泾渭分明的图景?这本书的价值,我想,或许就在于它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瞬间,将“喝茶”这件事从单纯的物质需求,提升到精神层面的享受,这正是我当下最需要的。
评分市面上的诗词赏析书籍往往偏重于名家名作的解读,而对于某一特定主题的系统性梳理,尤其是涉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和器物文化的,相对较少。《茶诗源流》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设想这本书会详尽地描述古代文人如何搭建他们的“茶室”,如何挑选合适的茶具,甚至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饮茶的心境。这种细致入微的描摹,对于构建一个立体的古代生活图景至关重要。我希望它能将“诗”与“物”紧密结合起来,展示出茶具、茶道与诗歌意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一个粗糙的陶罐所激发出的诗意,与一个精美瓷杯所引发的感触,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何不同?如果这本书能做到将诗句的文本分析与器物学、生活史的考察相结合,那它绝非泛泛之作,而是对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评分这本《茶诗源流》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能闻到墨香中淡淡的茶香。我一直对古典诗词的意境和历史脉络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的作品。想象一下,从魏晋的洒脱到唐宋的繁盛,再到后世的演变,茶文化是如何一步步渗透进文人墨客的笔端,成为他们抒发胸臆的重要载体。这本书若能系统梳理出这条“茶诗”的源流,定能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雅集”与“隐逸”的理解更上一层楼。我期待能从中看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某位名士在幽静山涧旁,如何以茶为媒,与友人对饮,并即兴吟诵出传世之作。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和对文化风貌的描摹,比空泛的理论探讨要生动得多。它不仅仅是文献的汇编,更应该是一部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去感受古人那种“一盏清茗,万古愁”的境界。希望作者在梳理脉络的同时,也能为我们解读诗词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个体心境。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就必须把握住那些贯穿始终的“意象符号”。茶,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茶诗源流》这个标题精准地抓住了我的兴趣点——“源流”二字暗示着严谨的考据和清晰的脉络梳理。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茶诗”的范畴的?是从最早提及茶的篇章开始,还是从那些明确以茶为主题的作品中开始梳理?这种起始点的界定,本身就蕴含着作者对茶文化历史地位的判断。我期待看到的是那种扎实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一些浅尝辄止的介绍。如果能对比分析不同朝代对“茶”的政治或社会象征意义的解读,比如在某些特定的历史转折点,茶诗的基调是如何随之改变的,那就具有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趣味。它应当是一部能让老茶客和文学爱好者都能有所收获的著作。
评分读书,有时就是为了寻找一种与古人对话的媒介。对我来说,《茶诗源流》提供了这样一种独特的途径。我更看重的是那种能够揭示文化基因传承的著作。茶诗的演变,其实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变迁的一个缩影。我希望作者能展示出,当茶文化从早期的药用、待客礼仪,逐渐演化为一种深层次的自我修养和精神寄托时,诗歌的语言是如何被重塑的。这种重塑,可能体现在对“涩”、“甘”、“清”、“暖”等具体感官词汇的精妙运用上。我尤其关注那些被主流文学史忽略的、但对茶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诗人群体。这本书若能将那些被掩盖在“唐诗宋词”光环之下的地方志、笔记中的茶诗片段挖掘出来加以阐释,那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源流”探索。它应该是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阅读温度的佳作,让人在品读文字时,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高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