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习茶18课 | ||
| 作者: | 编者:慢生活工坊 | 开本: | 16开 |
| 定价: | 39.8 | 页数: | 154 |
| 现价: | 见顶部 | 出版时间 | 2015-08-01 |
| ISBN号: | 9787121263286 | 印刷时间: | 2015-08-01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这本《习茶18课》,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快节奏生活中,每天被各种信息和任务轰炸,感觉身心俱疲。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只是想找点东西来“消遣”。然而,它却出乎意料地治愈了我。书里对于“环境”的描述,比如如何选择一个适合泡茶的空间,如何营造一种放松的氛围,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空间。我开始注意到,原来家里那个角落,摆上几本书,点上一盏柔和的灯,放一点轻柔的音乐,就能变得完全不一样。书里还讲到如何“静心”的重要性,它不是让你冥想,而是让你在泡茶的过程中,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感受。当我尝试着按照书里的指导,用心去感受水温的变化,去体会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的过程,我发现内心的焦虑和浮躁竟然慢慢平息了下来。我不再去想明天的工作,不去纠结昨天的事情,只是单纯地享受这一刻的宁静。这种“慢下来”的能力,对我来说,简直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放松,不在于逃离,而在于转化,在于找回内心的平和。
评分这本《习茶18课》真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我平时对茶并没有太深的了解,顶多是办公室里随手抓起一个茶包,或者偶尔在外面喝杯冷泡茶。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立刻就被它所营造的那种宁静、专注的氛围所吸引。书中的文字并不艰深,反而带着一种温柔的引导,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茶道老师,耐心地在我耳边低语。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各种复杂的茶类知识,而是从最基础的“感知”开始。第一课就讲到如何“看”茶,我以前只是觉得茶叶是个颜色,现在才知道,原来茶叶的形态、色泽,甚至干茶在光线下的折射,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接着是“闻”,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不同季节、不同产地的茶叶,在干香和湿香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比如“雨后的泥土”、“初生的嫩芽”、“温暖的阳光”,让我这个新手也能轻易地感受到其中的细微差别。而且,书里还教我如何“听”茶,这一点真的太特别了!比如冲泡时水流的声音,茶叶在水中舒展时发出的细微沙沙声,这些都成为了品鉴的一部分。这种循序渐进、五感并用的方式,让我觉得学茶不再是枯燥的学习,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书里的指引,去真正地“习茶”,去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评分《习茶18课》这本著作,以一种我从未想过的方式,打开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想象。我一直以为茶道是非常高深、遥不可及的技艺,只有那些经过多年训练的专业人士才能掌握。但这本书,却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即使是一个初学者,也能通过这18堂课,逐渐领略到茶的魅力。书中的“人”的叙述,让我觉得非常亲切。作者讲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与茶结缘,从古代文人墨客的品茗论道,到寻常百姓家的柴米油盐。特别是其中关于“茶礼”的描绘,让我看到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社交的媒介,一种情感的传递。它让我明白,为什么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人们会选择用茶来表达敬意和祝福。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茶的诗词、典故,这些文化元素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有深度。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古老而又充满韵味的茶文化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泡茶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品味生活、如何与人交流的书,它让我意识到,小小的茶叶里,承载了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
评分《习茶18课》这本书,让我对“美”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美学是很高尚、很抽象的东西,只有艺术家才能理解。但是,这本书用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方式,将美学融入到了喝茶的每一个环节。从“形”的美,比如茶叶舒展的姿态,茶汤的清澈透亮,茶具的线条和质感;到“色”的美,比如不同茶叶呈现出的丰富色彩,茶汤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再到“声”的美,比如冲泡时水流的声音,茶与器碰撞的清脆声响。作者仿佛是一位细心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去发现生活中的“隐形的美”。它让我开始注意到,原来一杯茶,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而且,书中还提到了“意”的美,也就是通过茶,去感受季节的变化,去体会人生的哲理。比如,春天的嫩芽,代表着新生和希望;夏天的绿茶,清爽解腻,带来一丝凉意;秋天的红茶,温暖醇厚,象征着收获和沉淀;冬天的普洱,厚重浓郁,给人以安宁和力量。这种将自然、人文与茶融为一体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泡茶,更是在教我如何去感知世界,如何去欣赏生活的美好,如何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评分这本书,名为《习茶18课》,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发。我尤其欣赏编者“慢生活工坊”所传递的那种理念,它渗透在文字的每一个角落。读这本书,我常常会放下手机,关掉电脑,只是静静地坐着,想象着书里描绘的场景。作者并没有要求你立刻学会泡出什么多么复杂的茶,而是引导你去“发现”茶的乐趣。其中关于“器”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是能装水的杯子就行,但书里细致地介绍了不同材质的茶具,比如紫砂壶如何“养”,瓷器如何衬托茶的颜色,玻璃杯又如何欣赏茶叶在水中跳跃。它告诉我,一个好的茶具,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与茶对话的伙伴。还有关于“水”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水的温度、软硬,对茶汤的风味有着如此大的影响。书中提到用山泉水、雨水泡茶的古老方法,虽然我生活在都市,难以立刻实践,但这种对本源的追求,让我对“慢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逃避,而是回归本真,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我发现,学习泡茶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学习如何放慢脚步,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