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直之心 鬆下幸之助論為政、經營和做人的本心

素直之心 鬆下幸之助論為政、經營和做人的本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鬆下幸之助 著,趙鯤 譯
圖書標籤:
  • 鬆下幸之助
  • 經營管理
  • 為政
  • 人生哲學
  • 成功學
  • 勵誌
  • 智慧
  • 日本管理
  • 心法
  • 處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577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160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6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素直之心是是一顆不被任何外力束縛,不為私心所睏之心;是一顆能夠直達事物本質、順應發展之心;也是一股督促人走正道、業行正路的正氣。鬆下先生認為:
如果人人都有一顆素直之心,
就都能明辨是非黑白,
在判斷事物時頭腦清醒,
在具體執行時擁有強大的行動力。
《素直之心》幫助讀者迴歸本心,做事順應天理人情,明辨是非,從而擁有強大的思維力和執行力

內容簡介

素直之心是鬆下幸之助先生推崇的品質和精神,他認為素直之心是一顆不被任何外力束縛、不為私心所睏之心;是一顆能夠直達事物本質、順應發展之心;也是一股督促人走正道、業行正路的浩然之氣。
如果人人都有一顆素直之心,就都能明辨是非黑白,在判斷事物時頭腦清醒,在執行具體工作時擁有強大的行動力。如此一來,為政者能施仁政得民心,經商者能實現多方共贏,普通人也能順應天理人情,盡力剋服睏難。
《素直之心 鬆下幸之助論為政、經營和做人的本心》是鬆下先生培養素直之心,用素直之心成功經營事業和生活的總結,內容涉及素直之心的內涵、素直之心的作用、缺乏素直之心的危害和培養素直之心的實踐。不管是為政者、企業經營者還是一般讀者,讀完本書都能有所收獲,從而更好地推進決策和經營,提升生活質量。

作者簡介

鬆下幸之助,Panasonic(原鬆下電器産業)集團創辦人,PHP研究所創辦人。明治27年(1894年)齣生於和歌山縣。9歲時獨自一人來到大阪。先後在火鉢店、自行車行當學徒,後就職於大阪電燈株式會社。大正7年(1918年)23歲時創辦鬆下電器器具製作所(昭和10年,即1935年改名為鬆下電器)。昭和21年(1946年)以“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通過繁榮帶來和平與幸福)為理念,創辦PHP研究所。昭和54年(1979年)興辦鬆下政經塾。平成元年(1989年)去世,享年94歲。

目錄

1素直之心的意義
不再重蹈覆轍 1
人人懷有素直之心 4
素直之心是人之本心 6
為什麼素直之心難以體現 8
素直之心遍及各種人際關係 10
2素直之心的修心十誡
不受私心所睏 15
傾聽 18
寬容 22
洞悉真相 26
知曉道理 29
謙虛學習 33
融通無礙 36
平常心 39
認清價值 42
博愛之心 44
3心懷素直之心的十條效用
做應做之事 49
如願以償 51
不拘泥於任何事 53
日日新 56
轉禍為福 59
謹慎行事 62
保持平和 65
明辨是非 68
人盡其纔 71
不易患病 74
4缺乏素直之心的十條弊害
眾智難籌 79
停滯不前 82
計較得失 86
感情用事 90
看法片麵 93
容易勉強 96
治安惡化 99
缺乏交流 102
自以為是 106
效率低下 108
5培養素直之心的十條實踐
強烈祈願 113
審視自我 116
日省吾身 119
反復誦讀 122
親近自然 125
嚮先人學習 128
常識化 131
不忘培養素直之心的方法 134
體驗匯報 137
團體行動 140
6保有一顆素直之心
每個人都需要一顆素直之心 143
邁齣第一步 146
為人處世當謙虛寬容 149
麵對罪惡應冷靜沉著 152
為瞭彼此的幸福而努力 156
後記 159

精彩書摘

  《素直之心 鬆下幸之助論為政、經營和做人的本心》:
  寬容
  素直之心中包含一顆接納所有人和事物的寬容之心
  人活在世間,通常都不會離群索居。平日裏人與人之間相互接觸、靠近,有著特定關係的人們之間開啓共同生活的模式。在這種共同生活的模式下,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盡力去實現,但我認為讓每個人都得到幸福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而想讓每個人都生活得更好一點,就一定要有“寬容”之心。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有的人高,有的人矮;有的人聲音洪亮,有的人柔聲細語。如果個高之人對個矮之人惡語相嚮,“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矮的人,真是難看至極”,想必個矮之人必定會暴怒。不過,即使後者再怎麼生氣,也無法輕易地從這種共同生活的模式中逃離。所以說,若是因不能認同彼此間的差異而心生排斥的話,人們是很難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共生環境的。當然,高矮歧視隻是一個比喻,現實生活中遇到此類分歧並不會誇張到這種程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類因宗教、種族的不同而産生的糾紛屢有發生且影響巨大。
  每個人的個性、風格雖然不同,卻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也都值得被尊重。如果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質,我們共同生活的品質也就能得到提升。因此,即使世上有你看不慣的人和事,也不該惡語相嚮;而應承認其存在,彼此和睦相處。惟有如此,每個人的纔智纔能得到自由、充分的發揮,人們的生活纔會越來越好。
  所謂寬容,就是心胸開闊,溫暖待人,對彆人的過錯不過分苛責。對那些曾犯下錯誤卻心懷善意、真心改過的人,我們不應該因為他曾經的過失而永遠憎恨他、否定他。
  人們往往察覺不到自己的錯誤,或者熱衷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辯解,而對他人的罪行難以原諒、心存芥蒂。因此,當他人做錯事時,人們很快開始責難、譴責,很難以寬容的心胸去看待這一切。事實上,如此數落對方的過錯,是很難達到勸人改過的目的的,反而容易招緻爭吵、怨恨等紛爭,情況會變得愈加糟糕。
  考慮到以上這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培養寬容之心,做到彼此容納、諒解。溫厚待人,他人自會寬容待己。若是如此,我們的生活也定將更加融洽、更加安逸。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會更加深厚,每個人的纔能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那麼,這顆如此之好的寬容之心究竟從何而生呢?當然,還是來自於我們的素直之心。換言之,心懷素直之心,自然就會心胸寬廣。
  心懷素直之心,我們便能夠客觀、全麵地觀察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物,並使其發揮應有的價值。心懷素直之心,自然會明白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物的優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悟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反過來講,正是由於存在差強人意的事物,我們纔能看到其他事物的好處。這也是所謂的壞事物存在的價值。
  總而言之,心懷素直之心,自然就會有對待世間萬物的寬大心胸。
  ……
《素直之心:鬆下幸之助論為政、經營和做人的本心》 一、 引言:探尋經營之神的心靈密碼 在現代商業世界的璀璨星河中,鬆下幸之助的名字無疑是那顆最為耀眼的巨星之一。他不僅是創立瞭鬆下電器這一全球頂尖企業的傳奇企業傢,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傢,其“素直之心”的哲學思想,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商業範疇,滲透到政治、社會以及個人修養的方方麵麵。本書《素直之心:鬆下幸之助論為政、經營和做人的本心》並非對鬆下幸之助生平的簡單羅列,也不是對鬆下電器輝煌成就的流水賬式介紹。相反,它是一次深入鬆下幸之助內心世界的探索之旅,旨在揭示這位“經營之神”何以能夠憑藉其獨特的“素直之心”,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浪潮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引領企業走嚮卓越,並以其深邃的人生智慧,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世人。 本書將聚焦於鬆下幸之助關於“為政、經營和做人”三個核心維度的深刻論述,通過對其思想精髓的抽絲剝繭,呈現一個更加立體、豐滿的鬆下幸之助。我們不會在這裏機械地搬運他所說的每一個字,而是力求理解他思想背後的邏輯,捕捉他言語中的真意,並將其轉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智慧,幫助讀者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找到前行的力量和方嚮。 二、 為政之道:以民為本,順應天時 在鬆下幸之助的政治觀中,“素直之心”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並非一個熱衷於權力鬥爭的政客,而是以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前瞻性,關注著國傢與社會的走嚮。他認為,為政者最核心的使命,便是要“以民為本”,深刻理解人民的疾苦和需求,並將這些理解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政策。這並非空洞的口號,而是建立在對社會現實的敏銳洞察和對人性的深刻把握之上。 鬆下幸之助的“素直”體現在他對政治的看法上,他反對一切形式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強調政治決策必須真實、務實,能夠真正解決問題,而非流於錶麵。他反對黨派之爭的惡性循環,主張超越狹隘的政治利益,以國傢和民族的長遠發展為重。他倡導“君子協定”,認為政治傢之間應建立在真誠和信任的基礎上,共同為實現社會福祉而努力。 更重要的是,鬆下幸之助在為政之道上,融入瞭“順應天時”的哲學。他深刻理解,政治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而不斷調整和演進的。他鼓勵政治傢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傾聽來自各方的聲音,包括批評和反對意見,並從中汲取養分,不斷完善自身的決策。他認為,隻有真正做到“素直”,纔能在紛繁復雜的政治環境中,撥開迷霧,找到正確的方嚮,實現國傢的繁榮與穩定。 本書將深入剖析鬆下幸之助關於政治的這些觀點,探討他如何將“素直之心”的原則應用於政治實踐。我們將看到,他的政治思想並非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他關於“民意”的理解,關於“改革”的思考,以及關於“領導力”的見解,都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藉鑒。 三、 經營之道:以誠待人,永不言敗 當談及經營,鬆下幸之助的名字更是響徹全球。但他的經營哲學,絕非僅僅是關於如何賺取更多的利潤,而是建立在“素直之心”的基石之上,是一種更加宏大、更加人性化的商業智慧。他認為,經營的本質,在於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産品和服務,從而滿足人們的需求,並在此過程中實現企業的成長。 “素直之心”在經營中的體現,首先是對“人”的尊重和信任。鬆下幸之助堅信,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是人,而對待人的方式,必須是真誠和公平的。他倡導“以誠待人”,無論是對待員工、客戶、閤作夥伴,還是競爭對手,都應保持一顆純淨、正直的心。他認為,隻有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閤作,纔能長久而穩固。他對員工的關懷,並非簡單的物質激勵,而是緻力於營造一個共同成長的環境,讓他們感受到歸屬感和成就感。 其次,“素直之心”體現在他對市場的洞察和對變化的適應上。鬆下幸之助並非固步自封的保守派,他深諳“變化是唯一不變”的道理。他鼓勵企業要時刻保持警惕,觀察市場的風嚮,傾聽消費者的聲音,並勇於創新和變革。然而,這種創新和變革並非盲目跟風,而是建立在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之上,是“素直”地迴應時代的需求。 “永不言敗”是鬆下幸之助經營哲學中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同樣源於他的“素直之心”。他認為,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睏難和挫摺是不可避免的,但關鍵在於如何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麵對。他鼓勵創業者和經營者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從失敗中學習,不斷總結經驗,直到最終取得成功。他將失敗視為成長的機會,認為隻有經曆過風雨,纔能更加珍惜彩虹。 本書將深入探討鬆下幸之助的經營哲學,包括他對“流水綫生産”的革命性思考,他對“利潤”的獨特理解,他對“人纔培養”的重視,以及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擔當。我們將看到,他的經營之道,是如何將“素直之心”轉化為具體的管理方法和戰略決策,從而創造齣商業奇跡。 四、 做人之道:正直善良,知足常樂 “素直之心”最終落腳點,在於“做人”。鬆下幸之助認為,無論是為政還是經營,其最終目的都是為瞭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一個人的品德修養,是其一切事業的基礎。他所推崇的“素直之心”,是一種最本真、最樸素的人性光輝。 “正直善良”是鬆下幸之助做人之道的基石。他認為,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品質莫過於真誠和善良。他反對虛僞、狡詐和一切損人利己的行為。他認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纔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纔能在社會上立足,並為社會做齣積極的貢獻。他的生活態度,始終保持著一種謙遜和感恩,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後,也從未失去一顆平常心。 “知足常樂”是鬆下幸之助對人生幸福的深刻體悟。他認為,人生的幸福並非來自於物質的占有,而是來自於內心的滿足和對生活的熱愛。他鼓勵人們要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感恩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並從中找到快樂。他反對無休止的欲望膨脹,認為過度的貪婪隻會帶來煩惱和痛苦。 本書將進一步挖掘鬆下幸之助關於人生哲學的精彩論述。我們將探討他如何看待“人生意義”,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麵對“生老病死”。他的這些人生智慧,雖然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東方哲學思想,能夠幫助讀者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與平和,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 五、 結語:素直之心的時代迴響 《素直之心:鬆下幸之助論為政、經營和做人的本心》並非一本簡單的勵誌讀物,而是一次對偉大人格和深刻思想的緻敬。鬆下幸之助的“素直之心”,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普世價值,它提醒著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應保持一顆純淨、正直、善良的心。 本書希望通過對鬆下幸之助思想的深入解讀,激發讀者對於自身“素直之心”的探索。無論您是身處政治漩渦的領導者,還是在商海搏擊的創業者,亦或是正在人生道路上摸索的普通人,都能從中汲取力量,找到前行的勇氣和智慧。願鬆下幸之助的“素直之心”,能夠成為照亮您人生道路的一盞明燈,引領您走嚮更加光明、更加充實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很多看起來高深的道理,追根溯源,都可以歸結為最樸素的幾個字。“素直之心”,這四個字像一條看不見的綫,貫穿瞭為政、經營和做人的所有層麵。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提供具體的“方法論”,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事物、處理問題的方式。它讓我意識到,在紛繁復雜的決策麵前,很多時候,最直接、最真誠的反應,反而是最正確的。我們常常會過度思考,被各種顧慮和利弊得失所束縛,反而失去瞭解決問題的關鍵。鬆下幸之助先生在這本書中,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用大量生動的事例和直白的語言,闡述瞭他對“素直”的理解。這種理解,不是天真幼稚,而是一種智慧的迴歸,一種對事物本質的敏銳洞察。尤其是在經營的部分,他強調的“客戶至上”、“以人為本”,在今天看來依然熠熠生輝,這足以證明“素直”的力量是穿越時空的。而“為政”和“做人”的論述,更是讓我體會到,正直、誠信、善良這些品質,不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基石。這本書像一位智者,輕聲細語地告訴我,最強大的力量,往往來自於最單純的心靈。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素直之心”,光是這四個字,就足以讓人停下腳步,去思考它背後蘊含的深刻含義。我並非一位對經營之道或政治哲學有著深厚造詣的專業人士,我更像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尋找方嚮、思考人生價值的普通讀者。所以,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著要從中找到某種“秘籍”的心態,而是懷著一種學習和探索的渴望。鬆下幸之助先生的名字,對於許多人來說,不僅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傢,更是一位對人生有著深刻洞察的思想傢。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吸引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傳遞齣的那種“本心”的召喚。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常常會迷失在各種欲望和外界的喧囂中,忘記瞭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和最基本的原則。這本書,仿佛是一盞引路的明燈,提醒著我們迴歸初心,重新審視那些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尤為重要的東西——為政的正直,經營的誠信,以及做人的純粹。它不是那種空洞的說教,而是源於一位偉大人物真實的人生體驗和深刻的哲學思考,這種真實感和力量,是任何技巧性的指導都無法比擬的。我相信,即使我無法完全領會書中所有的精髓,但僅僅是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寶貴的精神洗禮。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並非來源於學識的堆砌,而是來自於對生活的深刻體悟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這本書,恰恰就是這樣一本充滿智慧的書。鬆下幸之助先生將“素直之心”作為核心,去剖析為政、經營和做人這三大人生課題,我感覺自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在世界的窗戶。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經營”的論述,它沒有將經營僅僅視為數字和利潤的遊戲,而是將其上升到一種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他人帶來幸福的層麵。這種高度,讓我對“成功”有瞭更深的理解。同時,“為政”的部分,讓我看到瞭一個領導者應有的責任感和對人民的敬畏之心,這對於我理解社會運作的邏輯,非常有啓發。而“做人”的篇章,更是讓我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真正做到瞭一顆坦誠、善良、不矯揉造作的心。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遇到睏境,並非是因為外部因素,而是因為內心的糾結和不“素直”。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提供“做什麼”,而是告訴我“應該怎樣做”,以及“應該懷有怎樣的心態”。它的語言樸實無華,但字字珠璣,讓我感受到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共鳴。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沒有那種刻意營造的權威感,也沒有過於晦澀的理論。它更像是一位智者,用最樸素的語言,與你分享他對人生最本真的理解。當我讀到“素直之心”這個概念時,我立刻就被吸引瞭。在為政、經營、做人這三個看似獨立的領域,鬆下幸之助先生都迴溯到瞭“素直”這個根本。這一點讓我非常受啓發。我一直以為,政治和商業都是復雜而充滿算計的領域,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最成功的領導者和經營者,恰恰是那些內心最“素直”的人。他用大量的事例,說明瞭“素直”如何能夠化解危機,如何能夠贏得人心,如何能夠創造持久的價值。尤其是在經營的部分,他提齣的許多觀點,雖然看似簡單,但卻蘊含著深刻的商業智慧。而“做人”的部分,更是讓我體會到,一個人真正的品格,不在於他的外在如何光鮮,而在於他是否擁有一顆坦誠、善良、不虛僞的“素直之心”。這本書沒有給我提供具體的“操作手冊”,但它提供瞭一種思維模式,一種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角度。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最直接、最純粹的答案,往往就藏在我們的“素直之心”裏,隻是我們常常因為外界的乾擾而忽略瞭它。

評分

當我翻閱這本書時,最先吸引我的是它標題中“素直”二字所帶來的那種純粹感。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包裝和策略的時代,能夠直指“本心”,顯得尤為珍貴。我並非一個能夠時刻保持“素直”的人,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對照自己的生活,去反思自己是否偏離瞭應有的方嚮。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在於,無論是身處何種崗位,無論麵對何種挑戰,一顆坦蕩、真誠、不欺不詐的心,始終是處理一切問題的根本。鬆下幸之助先生通過他對為政、經營和做人的深刻剖析,讓我看到瞭“素直”的強大力量。在經營層麵,他強調的並非一味的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如何以真誠的服務贏得信任,如何以負責任的態度迴饋社會。這讓我認識到,一個真正偉大的企業,其核心競爭力,往往就體現在對“素直”的堅守上。而在“為政”和“做人”的論述中,他更是將這種“素直”升華為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責任的擔當以及對他人應有的尊重。讀這本書,仿佛是與一位睿智的老者進行瞭一場深入的對話,他沒有給我生硬的道理,而是通過分享自己的人生哲學,引導我去發現內心的力量,去追求更純粹、更有意義的人生。

評分

京東發貨快,速度好,值得購買。

評分

還可以 買過很多瞭

評分

收到小巧,書中內容值得學習

評分

等瞭很長時間纔有貨,終於收到瞭,書本比想象中的更小一些。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收到後一口氣讀完瞭!

評分

收到好小巧,內容值得學習

評分

嚮成功企業學習應該是好的吧。

評分

速度很快,還沒用拜讀,期待

評分

東西已經到瞭,京東的速度還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