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破解重大疾病的跡象
定價:30.00元
作者:田原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023179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近年來,癌癥等重癥病人攀升,如何預防如腫瘤一類的重大疾病?
本書實地采訪廣東化洲執業中醫師董草原,其人從《黃帝內經》《易經》經典中悟齣和建立“陰陽力生命學說”,並由此找到疾病産生、發展、變化規律以及解決之道。比如,肝癌或者肺癌等癌癥患者,在發病前幾年,都有明顯跡象。恰恰這些跡象通常會被我們所忽略,瞭解並警惕這些跡象,纔是保證身體健康的根本法則。40多年來,董草原走遍各地,研究癌癥高發區百姓的生活、飲食習慣及山水風物環境與健康和疾病的關係,給齣治療和預防癌癥等重大疾病的方法和解決之道.見解獨到,並有很大的實用價值。經他治療的近萬例癌癥患者,都取得瞭很好的臨床療效。在藥物方麵,廣州中醫藥大學及南方醫科大學都曾為其所創純中藥治癌方劑做毒理實驗,證實瞭藥物的抗癌作用。
本書作者三次實地走訪考察,采訪瞭幾十名經他治愈的癌癥患者。
他從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等各個細節入手,淺顯易懂地講齣現代人罹患癌癥等重大疾病的原因及早期跡象.閱讀此書,將隨作者一起,如同探秘一般,層層揭開一個人從癌癥迴歸健康的全過程。
目錄
編 發現癌癥的跡象
一、緻癌的秘密
1.癌癥患者是生命力過“旺”
2.“強壯”的身體更容易“喂”齣癌細胞
3.決定生死的“三分治,七分養”
4.潛伏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5.吃不到高營養的人為什麼也患癌癥
6.外傷也是癌細胞的“基地”
二、癌癥“行走”的蛛絲馬跡
1.治癌,必須“刪除”它的生存條件
2.中醫和飲食調整,能幫助患者脫離險境
3.癌癥是這樣“遺傳”的
4.高熱量“藏”在癌癥患者身體裏
5.治療癌癥,越補營養,人越衰竭
6.解救!必須要瓦解“敵人”的供給
7.治療癌癥,要慢慢扶起正氣
8.隱藏在癌癥後麵的三條“非常”之路
9.化療和手術是雪上加霜的治療
10.這樣區彆良性與惡性的腫塊
三、防治癌癥,警惕想不到的冷殺手
1.好生活未必帶來好身體
2.防癌,用飲食平衡陰陽力
3.“餓死療法”,餓不死癌細胞
4.抓住“病機”逆轉癌癥
5.不應該完全相信脈象
四、癌癥與環境密切相關
1.外界環境決定人的禍福吉凶
2.環境在不斷地給我們“洗腦”
3.不同地區的人易患不同的癌癥
4.人就活在“天道”裏
5.順應四季陰陽,人就活得健康
6.風,自然界對人的殺手
7.疾病和亞健康,都與“受風”有關
8.上善若水,人體中,水為“腎”
9.使心靈平靜的“中庸”色彩
五、在卦象中找到生命與疾病的規律
1.《易經》的貢獻就是陰陽
2.太極圖這個圓圈,是大自然給生命立的規矩
3.陰和陽是冷和熱,陰陽力就是冷熱力
4.太陽與地球,熱冷交替演繹世間萬物
5.人體的乾和坤,就是陽和陰,上和下
6.人和環境是一個整體,人是陰,外界環境是陽
7.天地間周而復始的“乾坤大挪移”
8.乾坤還有六個“孩子卦”
9.奪天地造化之意的活子時
10.中醫治病就是調節人身的陰陽平衡
六、以“五行”破解五髒六腑之疾病
1.五行是四季輪迴中的五種色彩
2.五髒六腑的功能是看不見的五種關係
3.心是身體裏的“紫禁城”、“”
4.肺為五髒之長,主管你的氧氣新鮮
5.“肝膽”相照,是我們成就事業的地基
6.脾胃會說話,嚮你報告疾病的跡象
7.隻有養好腎,纔能養好命
8.腎有病纍及肝,是母親有病殃及孩子
9.胃痛可以通過調肝來解決
10.熟悉五髒相生相剋,輕鬆把握身體健康
第二編 重大疾病的蛛絲馬跡
七、糖尿病不僅僅是血糖的問題
1.喝水不解渴,隻能煽風點火
2.早期糖尿病的蛛絲馬跡
3.警惕脾功能亢進導緻糖尿病
4.治療脾功能亢進,先要治理腎
5.胃熱、燒心,糖尿病的早期警報
6.甜玉米煲湯可以治理糖尿病
八、重新認識與瞭解心腦血管病
1.高血壓,隻是證據不是病
2.頭暈、頭痛、睏倦,是腎虛型高血壓
3.臉色紅潤漂亮,是肺虛型高血壓
4.頭暈、頭痛,是肝功能失調型高血壓
5.頭重腳輕,是脾功能失調型高血壓
6.好營養“補”齣來的心腦血管病
九、肝病的産生與治療
1.肝炎病毒産生於不良的身體環境
2.怎樣識彆易得肝炎的陰性體質
3.四類肝病的早期跡象
4.有肝病不緊張,治理“五行”更健康
5.狙擊丙肝,排查早期跡象
6.營養不足也會導緻肝炎
7.預防肝病,不怕齣汗少吃糖
8.不要隨便疏肝理氣
9.肝癌的早期跡象藏在小便的味道中
十、正確認識我們身體的內部環境
1.我們的身體是神秘而天然的化工廠
2.發燒,是體內陰陽力失去平衡
3.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完全不同
4.警惕反復發燒,損傷身體正常機能
5.薑酒糖鹽醋是食物中的“五行”
6.抽煙、喝酒對生命的積極作用
7.蘿蔔黃瓜,這些食物的神奇妙用
8.靜謐的夜晚是恢復健康的前提
9.自然生命是在不斷的變化當中
10.健康的人生就像高手下棋
十一、多數疾病的根源是營養和水分
1.腦膜炎和H1 Nl也是一種流感病
2.感冒,是感受瞭風邪和水邪
3.鼻炎也是一種“富貴病”
4.暈車,藿香正氣是好的藥
5.減瞭水分和營養,痛風會不治自愈
6.紅葉洗澡,驅散蕁麻疹的煩惱
7.血液循環是生命的運輸綫
8.齣汗,是檢查血液循環是否通暢的手段
9.舌苔,是五髒六腑的“天氣預報”
10.“烈火掌” 生薑酒,中風麵癱不發愁
十二、用這樣的理念養生防病
1.不是病毒緻病,是病的人産生病毒
2.夏天不怕熱,鼕天纔能不怕冷
3.夏天不齣汗,疾病總相纏
4.牙疼,是身體報警的“烽火颱”
5.亞健康,是身體已經違規的“黃牌”
6.越怕營養不足的人,疾病越多
7.科學的飲食養生就是《黃帝內經》
8.吃對瞭食物是健康長壽的基石
9.救生,必須先救精神體
第三編 對話董草原
十三、苦難經曆,造就傳奇中醫人生
1.大草原中一棵草
2.苦少年,失學當牛娃
3.學《易經》,為瞭知命運
4.泥瓦匠,蛻變成中醫
十四、自學中醫,從治愈自身癌癥開始
1.為治癌,費心尋奇藥
2.醫腫瘤,重在調平衡
3.破迷霧,心髒不生癌
4.補人參,閉門留熱患
5.治整體,腫瘤莫手術
6.查病因,癌癥有規律
十五、尋根問底,找到緻癌的
1.遠離癌,慎食高熱量
2.傢族癌,生活方式病
十六、妙草仙蹤,好藥材取決於好醫生
1.搜奇藥,再寫“本草經”
2.看療效,對證重要
3.辦藥廠,中醫走世界
附1:世界癌癥研究專傢給普通中國人的8條防癌新建議
附2:董草原“十問”:達爾文與現代科學
現代醫學與中醫學的距離有多遠(代跋)
作者介紹
田原:女,中醫文化傳播人。現任中國中醫藥齣版社第四編輯室主任。早年從事文藝創作、新聞采訪、主持人等工作。近年緻力於中醫文化傳播事業,現已尋訪中醫大傢、民間隱醫百餘位,創編中醫文化、中醫養生類書籍10餘部,300多萬字。 其所著《21世紀中醫現場——田原訪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主要來自於它那股強烈的“人文關懷”氣息。它不像某些醫學書籍那樣冷冰冰,而是充滿瞭對生命個體復雜性的理解。作者在論述中經常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曆史典故,讓那些晦澀的理論鮮活瞭起來。我感覺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心中一直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讀者形象——一個渴望理解自己身體,但又被現代醫學的專業術語嚇住的普通人。他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橋梁,連接著古老的智慧和現代的睏惑。特彆是關於情緒對生理影響的章節,寫得尤其深刻。書中沒有簡單地譴責負麵情緒,而是剖析瞭它們如何在我們的髒腑中“安營紮寨”,並最終錶現為具體的生理不適。這促使我去反思,我最近的一些小毛病,是不是與我長久以來壓抑的某些情緒有關。這種“心身一體”的論述方式,讓我對自我調節有瞭更深的理解。看完之後,我不再把身體看作一個需要被修理的機器,而是一個需要被理解和嗬護的夥伴。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行文風格都透露著一種沉穩和大氣,讀起來讓人感到非常信服。它不是那種追求轟動效應的“速成指南”,而是注重長期積纍和係統性認知的工具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紹各種“跡象”時,總是會提供多角度的分析,讓你學會“交叉驗證”。比如,如果齣現A癥狀,可能指嚮B問題,但如果同時伴有C錶現,那就需要警惕D可能性。這種嚴謹的分析框架,極大地提升瞭作為讀者的判斷力,避免瞭因單一癥狀而産生的過度恐慌。而且,書中對於“自檢”的指導非常細緻,從脈象的感知到舌苔的觀察,都有配圖和詳細的步驟解析,讓人可以立即上手實踐。我試著根據書中的指導觀察瞭自己的舌苔,發現確實存在一些作者提到的濕氣重的錶現,這讓我對自己的日常飲食結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健康偵探工具箱”,教會你如何自己去發現綫索,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診斷。
評分這本我最近讀完的書,簡直像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健康新世界的大門!我以前總覺得健康管理這事兒特彆玄乎,各種養生說法滿天飛,搞得人雲亦雲,不知道該信誰。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接地氣,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跟你拉傢常,慢慢道來疾病的早期信號是多麼的微妙,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習慣,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埋雷”的。作者似乎對人體的精微變化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他沒有直接告訴你“要吃什麼藥”,而是著重教你如何“觀察”和“傾聽”身體發齣的求救信號。比如,書中對某些微小癥狀的描述,比如特定的倦怠感、皮膚上不顯眼的小變化,都配有非常生動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能對號入座,原來我前段時間總覺得提不起精神,真的不是單純的“纍瞭”,而是身體在提醒我某些地方失衡瞭。這種由內而外的覺察能力,比單純依賴體檢報告要強悍得多。我特彆欣賞它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讓人不是為瞭治病而讀書,而是為瞭更好地生活而學習如何保護自己。讀完之後,我對自己身體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也更願意花時間去關注那些細節瞭。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拿起這本書,其實是抱著一種“姑且一看”的心態,因為市麵上關於養生和健康的讀物太多瞭,大部分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陳詞濫調。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過多糾纏於復雜的病理機製,而是聚焦於“預防”和“早期乾預”的哲學層麵。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與身體建立深度溝通的手冊。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擅長將傳統中醫裏那些看似深奧的概念,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語言和生活場景來闡釋。比如,書中談到“氣血”的運行狀態,他不是用抽象的圖錶,而是用“像城市交通高峰期”這樣的比喻,讓你瞬間明白哪裏堵瞭,導緻瞭什麼後果。我尤其喜歡他強調的“時辰養生”部分,但它絕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結閤瞭現代人的作息特點,給齣瞭非常務實的調整建議。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它讓我明白瞭健康不是一個靜止的目標,而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需要我們像園丁一樣,持續地觀察、修剪、滋養。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健康的主動權被牢牢抓在瞭手裏,不再是被動地等待病痛來敲門纔去求助。
評分我最欣賞的是這本書所蘊含的東方哲學智慧,它讓“治未病”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成為瞭一種可操作的生活藝術。它不僅僅是關於“疾病的跡象”,更是關於“生命的狀態”。作者的文字極富哲理,但又絕不拖泥帶水,總能精準地切入主題。例如,關於“陰陽平衡”的論述,他用四季更迭、晝夜交替的自然規律來類比人體的機能狀態,讓我對“順應自然”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會。這種宏大的視角,讓你在關注眼前的身體小問題時,不會忘記自己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讀完後,我的生活節奏似乎都變得更加從容瞭。我不再那麼焦慮於某一天睡眠質量不高,而是將其視為身體在進行必要的調整,隻要整體趨勢是好的,就無需過分緊張。這種心態上的轉變,比任何具體的養生方法都更加珍貴。它教會瞭我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健康,擁抱身體的自然起伏,真正做到“與身和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