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讓父母健康長壽的31件事
定價:22.00元
作者:(日)米山公啓,肖放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3011875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更多飲食安全、白領健康,新書、熱書、暢銷書,點擊進入: 從翻譯開始,到完整的製作過程,一直浸泡著淚水,也伴隨著深重的鼓舞。譯者告訴我,她一邊翻譯一遍流淚,不斷聯想起早去的傢人,悔恨自己尚未完成的心意;本書編輯在編輯過程中,立刻上街給父母買瞭血壓儀;我提前把部分內容發給瞭我的朋友,一個月之後她告訴我,謝謝你,這本書改變瞭我和母親的相處模式,甚至改變瞭我和彆人的相處模式,我知道人需要錶達,以及怎麼錶達,它確實起到瞭令我極其意外的效果;我們的經銷商在推介圖書的會上潸然淚下,他說,我以前一直沒想到,原來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已經這麼有限,我必須要做點什麼,今天就做…… 《讓父母健康長壽的31件事》和《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是一套姐妹書,後者給與我們提醒,也給瞭重要的啓示,前者則是日本醫學專傢米山公啓先生提供給讀者的專業建議。我們經常講要盡孝心,**的孝心莫過於想辦法不讓父母得病,在母親節、父親節送父母禮物,是錶達愛的重要形式,但無法讓他們遠離疾病。老人得病,對於任何一個傢庭來說,都是精神和經濟上的重大負擔,除瞭老人自己可以做的事之外,子女可以做的有很多,作為上班族,確實很難擠齣時間去照顧父母,這本書就是給大傢介紹一些能否讓父母健康又不太費事的方法。 贈品: 價值50元現金抵用券一張,在中糧集團我買網購買價值136元的滋采美萃雜糧禮盒(500g*8)抵用50元(86元全國配送且免郵費)。活動:新浪微博#寫給父母三句話微情書,贏探親往返機票#;關注@北大社博雅光華。
內容提要
《讓父母健康長壽的31件事》父母健康長壽是為人子女者的*心願。衰老病痛除瞭帶給父母痛苦,也會給子女的生活帶來各種問題。隨著父母年齡的不斷增加,患病的風險越來越大。這本小書裏,日本知名老年醫學專傢介紹瞭31種讓父母健康而又不太費事兒的方法,對於很難擠齣時間照顧父母的忙碌上班族尤其適用。
父母在世的時候,好好地愛他們,讓他們健康快樂;不要等到他們永遠地走瞭,纔開始無盡的悔恨與思念。盡我們的能力,讓父母活得更好些,更健康些,對子女來說,不就是快樂的事麼?
目錄
作者介紹
米山公啓,醫學博士、作傢,1952年生於日本山梨縣。醫學專傢,因齣演《倫理之鏡》而引起日本各界廣泛關注。一直緻力於老年醫療和老年癥問題,現就職於東京都阿伎留市米山醫院,一邊從醫一邊執筆寫作。著有:《讓大腦重返青春的30種方法》、《預防健忘的28種方法》等。
文摘
序言
翻開這本書,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對於“長壽”的定義進行瞭顛覆性的重塑。它並沒有執著於那些冰冷的生命數字,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如何讓父母“有質量地活”以及“活得有尊嚴”。其中關於“精神世界的拓展與維持”那一節內容,著實讓我眼前一亮,這往往是許多健康書籍會忽略的角落。作者詳細闡述瞭保持好奇心和社交連結的重要性,尤其針對退休後的長者,如何有效對抗孤獨感和認知能力的衰退。我記得書中舉瞭一個例子,關於如何鼓勵年邁的父親重新拾起年輕時對某種手工藝的興趣,而不是強迫他們去學習他們完全不感興趣的智能手機操作。這種尊重個體生命軌跡,挖掘內在驅動力的寫作手法,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對父母的“為他們好”的乾預,是否真的符閤他們的內心需求。與其說是健康指南,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如何體麵地老去、如何保持生命熱度的哲學小冊子,其深度遠超一般市麵上的養生讀物。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選擇也值得稱贊。它沒有使用那種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即便是涉及生理機製的講解,也都被轉化為生動的比喻和日常的場景。這確保瞭即便是對健康知識瞭解不多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核心信息。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全書中貫穿瞭一種樂觀而堅韌的態度,這對於麵對父母健康問題時容易産生焦慮的子女來說,是極大的心理支持。它不是一味地販賣恐懼,而是提供瞭一種積極的、麵嚮未來的解決方案視角。讀完之後,我感到的不是沉重的責任感壓在心頭,而是一種被賦能的感覺——我擁有瞭工具和方法,去積極地參與並改善我所愛之人的晚年生活質量。這本書更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我們放下焦慮,帶著智慧和愛,去實踐那些簡單而有力的行動。
評分這本《讓父母健康長壽的31件事》讀起來,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作者在語言運用上的那種細膩和人情味。他似乎沒有采取那種居高臨下的“專傢指導”口吻,而是像一位走過很多彎路、最終找到一些真諦的朋友在娓娓道來。開篇幾章關於“日常關懷中的微小洞察”的部分,真是讓我這個常年在外工作、總覺得對父母虧欠的人醍醐灌頂。比如,書中提到觀察父母的睡眠模式變化,而非僅僅詢問“睡得好不好”,這個細微的差彆,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很多時候,身體發齣的無聲信號比口頭的抱怨要重要得多。我記得有一次我媽說她隻是有點纍,但那位作者的敘述方式讓我意識到,那種“有點纍”可能纍積瞭數周的疲勞,而我們常常因為忙碌而忽略瞭這種積纍。整本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不是那種堆砌理論的百科全書,而是充滿瞭生活場景的代入感,讓我感覺手邊的不是一本說教的書,而是一份貼心的行動指南。它真正教會我的不是去買什麼昂貴的保健品,而是如何用一種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觀察、去傾聽,去重新建立一種更深入的親子連接。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點,是它毫不避諱地觸及瞭傢庭成員之間溝通的“雷區”與“禁區”。很多關於父母健康的討論,往往一不小心就會演變成傢庭矛盾的導火索,因為子女的“關心”很容易被父母解讀為“控製”或“不信任”。作者在這方麵提供的措辭和策略簡直是一本外交辭令手冊。例如,如何以“我最近讀到”或者“我們一起試試看”的方式,將強製性的建議轉化為共同探索的行為。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尊重自主權”的章節,它強調瞭父母在健康決策中的最終發言權,即使他們的選擇在我們看來不夠“科學”。這種細膩地平衡瞭“關愛”與“界限”的敘事方式,讓這本書成為瞭一座溝通的橋梁,而不是一道加深代溝的壁壘。它教會我,愛不是壓製,而是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愛得以被雙方都舒適地接受。
評分坦白講,我是一個對數據和係統性規劃比較偏愛的人,原以為這類主題的書會過於感性,但這本書在結構上的嚴謹性卻齣乎意料地好。作者將31條建議分成瞭幾個邏輯清晰的大闆塊,比如“環境安全優化”、“營養攝入的精細化管理”和“情緒健康儲備”等,使得閱讀的邏輯鏈條非常順暢。特彆是在談到傢庭環境改造時,書裏提供的清單式建議非常實用,涵蓋瞭從浴室防滑墊的選擇到燈光色溫的調整等一係列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但這些細節恰恰是導緻老年人意外傷害的主要隱患。這種將宏觀的健康目標分解為可執行的、微小的、可量化的步驟的能力,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實踐經驗。它不是空泛地呼籲“多陪陪父母”,而是告訴我們具體可以做哪些結構性的改變,讓“陪伴”變得更有效率和針對性。讀完這個部分,我立刻迴傢丈量瞭父母傢的客廳,準備著手進行一些微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