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雙筷子吃成都
定價:35.00元
作者:九吃
齣版社:四川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64873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看著就好吃”的成都本地美食指南書!★本書由混跡成都美食界20餘年的九吃叔叔傾力打造,“生命不止,吃喝不休”!★親身試吃品鑒,打造有態度、不敷衍的美食指南!★修訂本精選瞭成都本地百餘傢ZUI新、ZUI有特色的餐館,滿足吃貨們的口舌之欲!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看著就好吃”的成都本地美食指南書,由混跡成都美食界20餘年的九吃叔叔傾力打造。作者親身試吃品鑒,讓讀者不走路。本書在靠前版的基礎上,更新瞭近八成的餐飲信息,精選瞭成都本地百餘傢很有特色的餐館,書中以各種料理品種來進行分類,並提供餐館的地址、電話、環境、招牌菜、人均消費等信息,方便讀者準確地找到稱心美食。
目錄
目錄火鍋江湖04園裏火鍋06梵景火鍋08留園渝派火鍋10小龍翻大江11味蜀吾沸騰三國火鍋12大龍燚火鍋14錦城印象火鍋酒樓16老班長火鍋17巴蜀大宅門火鍋18麻辣空間20大龍火鍋21金鈎釣老火鍋22火鍋先生24蜀大俠26大魚山房28愚頭記30大小魚河鮮館31陳記順和32巴色魚撈34林老四牛肉火鍋35賈傢付氏羊肉湯36五顔禪豆38九品風山珍寶40蜀小匠牛排火鍋串來冒去46馬路邊邊麻辣燙48鬍塗印象串串50老超哥奎星樓串串拌食處52學街秀蘭麻辣燙54算盤麻辣燙56冒椒火辣58鮮知味樂山鉢鉢雞60周優選冒菜62芙蓉樹下冒菜64不是外人乾拌冒菜小吃甜品70天府掌櫃72川調·四味館74幺雞麵76單抄78紅燈照牛肉麵80甘記肥腸粉82邱二哥鍋魁84王記特色鍋魁85洞子口張老二涼粉86陳記蛋烘糕87羅目樂山傳統小吃88香味麵90兵哥豌豆麵92餃子酒館94絕味豌雜麵96純陽館魚香排骨麵一招鮮102豪蝦傳104焱辣蝦蟹106霸王蝦108恬記Mix耗兒魚110小師傅脆鱔魚111銷魂掌112二孃雞爪爪113大嘴霸王排骨114蛙霸天蝦116烤匠117鞦金小炒118李不管把把燒120滿原炭烤魚122冷記鍋鍋香124炒作大師126廚師瘋瞭128有食·匠作羊蝦129濛古部落炭火烤羊腿130董記尋歡燜烤羊肉132呼吉牧濛古傳統烤肉134涼山好漢西昌大簽燒烤135醉西昌136自貢好吃客傢常菜館142皇城壩牛肉館144楊楊夜宵146丁胖土碗香148寬湯湯拌菜堂150金香玉鹵肥腸152黃鴨子153巴蜀味苑154迴堂春156彭記豆湯飯157味當傢·創藝廚房158栢杏小廚160芙蓉凰161丁胖鄰傢菜162田園印象老食堂164蜀宴小調166蘭馨園167紅靈鳥中國菜館168隨憶成都吃客170六閤居172師徒情人民食堂174椒聊176組織178宣兔頭179旮旮老院壩180癮食182陳氏涼粉184百姓百味私房格調190玉芝蘭192馬旺子川小館194薛濤河鮮茶藝館196柴門飯兒198屋頂上的櫻園200樽宴202半步BANBOO私傢小院204都氏二當傢(木係)206子非208聽香210蘇坦·中東料理212諸葛釀醬油飯莊214瑪吉阿米
作者介紹
九吃,原名王詩武,混跡餐飲江湖已逾二十載,現在為《四川烹飪》主筆,緻力於推廣川菜和四川美食,江湖人稱“九吃叔叔”。十多年前創建瞭“四川通吃幫”,聚集瞭一大幫愛好美食的朋友,還在微博、微信公眾號、搜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平颱開通有賬號,專為大傢提供美食情報、優惠福利等。
文摘
序言
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這本書的“地方誌”色彩非常濃厚,它遠遠超齣瞭“吃”的範疇,成瞭一種非正式的文化人類學考察。作者似乎非常擅長捕捉那些“瞬間的定格”——比如,在某個清晨的茶館裏,人們是如何用蓋碗杯子發齣輕叩桌麵錶示“謝謝”的禮儀;又比如,在夏日午後,老人們是如何用蒲扇搖著,旁若無人地分享著最新的“八卦”。這些細節,在談論食物時被自然而然地帶瞭齣來,讓讀者對成都人的生活節奏和人際交往模式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介紹,而是通過“吃”這個最私密的行為,側麵反映瞭整個社會的肌理。這本書讀起來非常舒服,沒有壓力,就像被一位熟識的、愛跟你分享秘密的朋友拉著,走在成都的街頭,邊走邊吃,邊吃邊聊。看完後,我感覺自己仿佛在成都生活瞭一段時間,那裏的空氣,那裏的光綫,甚至是那種特有的“慢生活”的慵懶感,都留在瞭我的腦海裏。這是一部真正用生命去體驗和記錄的文字作品。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和文風,簡直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完全顛覆瞭我對“美食散文”的刻闆印象。它沒有那種矯揉造作的文學腔,也沒有那種刻意迎閤讀者的浮誇。作者的文字是沉穩而有力量的,像一把精心打磨過的菜刀,每一次落筆都精準地切中瞭成都味道的精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甜水麵”的那一章,他沒有直接評價甜與辣的平衡,而是從麵條的韌性談起,講到堿水如何影響口感,繼而引申到老成都人對“恰到好處”的執著。那種對細節的執拗,讓我想起我爺爺以前做手工活的樣子,一絲不苟,不容許任何瑕疵。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曆史變遷的內容,比如某個街區如何從一個手工作坊聚集地,慢慢變成如今的網紅打卡地,而那些隱藏在角落裏的小吃店,卻頑強地保留著舊日的風味。這種曆史的對比,讓閱讀體驗充滿瞭層次感。我不是成都本地人,但讀完後,我對這座城市的理解,遠超那些光鮮亮麗的旅遊宣傳片。它讓我看到瞭成都的“裏子”,而不是“麵子”,那種接地氣、帶著點市井狡黠和安逸的底色,被作者展現得淋灕盡緻。
評分這本《滿28包郵 一雙筷子吃成都》,光是書名就帶著一股子濃濃的煙火氣和江湖氣,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本來以為這是一本那種旅遊攻略類的書籍,無非就是羅列一下成都哪些店好吃,什麼菜必點,頂多配上幾張誘人的美食照片。然而,當我真正翻開書頁,纔發現自己完全低估瞭它的深度。它更像是一部用食物串聯起來的成都城市浮世繪。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他似乎對成都的每一條老巷、每一個蒼蠅館子都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描述的不僅僅是味道,更是味道背後的故事,是那些在熱氣騰騰的食物中發生的市井百態。比如,他描寫一傢老字號抄手店,不光寫瞭皮薄餡大、湯頭鮮美的口感,還花瞭大篇幅去描繪那個佝僂著背,卻動作麻利得像變魔術一樣的老闆娘,以及圍坐在旁邊,聊著傢長裏短的食客們。那種氛圍,那種生活氣息,隔著紙張都能撲麵而來,讓人感覺自己仿佛真的坐在那張有些油膩的方桌旁,聽著鄰桌的鼾聲,哧溜哧溜地吸溜著麵條。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沒有把自己局限在“美食指南”的框架裏,它更像是一個城市記憶的收集者,用筷子作為媒介,深入挖掘瞭成都這座城市深藏不露的靈魂。讀完後,我立刻就想訂機票,不是為瞭去打卡那些名店,而是想去尋找作者筆下那些“有故事的角落”。
評分坦白講,我一開始對這種“主題性”很強的書本是持懷疑態度的,總覺得標題裏的“滿28包郵”這種促銷意味濃厚的詞匯,很可能會導緻內容空泛,隻為吸引眼球。但是,這本書硬是憑藉其紮實的觀察和獨特的視角,打消瞭我的所有顧慮。它的價值點並不在於你吃瞭多少樣東西,而在於你如何去“吃”。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讓最平常的食物也變得耐人尋味。比如,他寫“夫妻肺片”時,沒有大談特化的香料配方,反而著墨於“夫妻”二字背後,那種幾十年如一日,互相扶持的默契,以及這種默契如何潛移默化地融入瞭菜品的味道之中。讀到這裏,我的肚子雖然沒感覺到餓,但心裏卻被一種溫暖的情緒填滿瞭。這本書的結構很鬆散,更像是作者的日記碎片集閤,但正是這種隨性,營造齣一種真實感。它沒有強加給你一個綫性敘事,而是允許讀者在不同的美食記憶之間自由穿梭,就像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裏漫步,時不時被某個突如其來的香味或聲音吸引住腳步。
評分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有一種難得的“冷幽默”感。它不是那種刻意製造笑點的段子堆砌,而是從生活本身提煉齣來的,帶著成都特有的那種慢悠悠、有點“看破紅塵”的豁達。作者在描述排隊等待美食時的心境,那份急躁與期待的交織,簡直就是當代都市人生活的縮影。他會毫不留情地吐槽那些過度商業化、味道已經走樣的小店,但轉過頭又會用近乎虔誠的筆觸去贊美那些堅守傳統的匠人。這種批判與贊美的並存,讓這本書顯得尤為客觀和可信。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味道的變遷”這一主題的處理,他沒有陷入懷舊的泥潭,而是承認瞭時代的發展,但同時也清晰地指齣瞭哪些是不能丟的“根”。這種既不全盤否定過去,也不盲目追捧新潮的態度,使得整本書的觀點非常成熟、耐人尋味。讀完後,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是否也因為追求效率而犧牲瞭對食物本質的尊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