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食達人山本優莉的簡餐食譜集,280萬讀者的選擇;
◎150道食譜花樣豐富,涵蓋主菜、主食、下酒菜、沙拉、湯飲、三明治、甜點等,一掃飲食的單調,喚醒身體的活力;
◎隻用普通的食材和常備的調味料,無需高超的手藝,簡單又美味;
◎簡約的擺盤提升餐桌格調,在傢也能享用咖啡館風格的簡餐;
◎幽默的語言讓人會心一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盡情享受下廚的樂趣。
“生活難免有雞毛蒜皮,要心懷包容,保持幽默感。有時間的話就做點好吃的,讓自己時刻元氣滿滿。”
內容簡介《不一樣的元氣簡餐》是日本美食達人山本優莉的食譜。書中收錄瞭150道簡單又美味的簡餐,涵蓋主食、菜品、甜點、沙拉等,用的都是常見的食材和廚房常備的調味料,卻能帶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滿足,讓人精力充沛,元氣滿滿。
每道菜看似尋常,卻又與眾不同:容易變柴的雞胸肉可以煎得酥香滑嫩;隻花10分鍾烤齣的肉串頗有居酒屋的風味;細滑的布丁用豆漿代替瞭鮮奶油,美味不變的同時大大降低瞭卡路裏。
用好做又好吃的簡餐喚醒身體的活力,過好每一天。
作者簡介山本優莉
1986年生於大阪,結婚前任職於廣告代理公司,目前是傢庭主婦。從小喜歡看烹飪書,一直希望能寫齣“讀起來很有意思的烹飪書”,由此開始寫美食博客。她用隨處可以買到的常見食材和普通傢庭常備的調味料,通過巧妙地搭配做齣瞭絕佳的味道,俘獲瞭粉絲們的胃。
2011年以來相繼齣版瞭《zui好吃的咖啡館簡餐》《zui好吃的和風簡餐》《好吃又好做的活力簡餐》,大受讀者歡迎,在日本纍計銷量超過280萬冊。
目 錄前言2
Part1絕 對是zui受歡迎的20道菜5
Part2讓心情好起來的傢庭式咖啡館簡餐21
Part3隨手就能完成的廚房小傢電食譜35
Part4日思夜想的飯&麵47
Part5有格調的小酒館風味下酒菜61
Part6吃不夠的豐盛沙拉73
Part7馬虎一點也能做好的下午茶&甜點85
recipecolumn
不用動刀的食譜18
劃算的食材豆芽&雞胸肉44
微波爐冷凍烏鼕麵vs.麵館風味中華麵58
三明治82
笑一笑column
歌手兼作麯傢食譜20
求親食譜34
廚餘食譜46
莫名電子郵件食譜60
少女漫畫食譜72
俱樂部集訓食譜84
開運吐司邊食譜94
山本優莉的18個問答32
與烹飪無關的生活記事70
後記95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烹飪不再是廚房裏的“例行公事”,而變成瞭一種積極的自我療愈方式。我記得有那麼一段時間,工作壓力特彆大,情緒低落,對著冰箱裏的食材都提不起興趣。但鬼使神差地,我翻開瞭這本書裏關於“清晨粥品”的那一章。作者推薦瞭一個用糙米和少量陳皮熬製的粥,步驟簡單到讓人不好意思失敗。當我親手將米粒放入水中,看著它們慢慢舒展、膨脹,那種看著食物逐漸變化的過程,奇妙地緩解瞭我內心的焦慮。粥熬好後,那種溫熱、醇厚的香氣彌漫在房間裏,瞬間驅散瞭心頭的陰霾。這本書的魔力就在於,它提供的不是復雜的技巧,而是簡單、可執行的“儀式感”。它讓我意識到,即便是最平凡的一餐,通過注入心意和時間,也能成為對抗生活虛無感的有力武器。這種心靈上的慰藉,遠超齣瞭任何一本純粹的食譜書所能給予的價值。它讓我重新找迴瞭掌控感和對日常生活的掌控欲。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風格,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返璞歸真”,但這種“真”絕不是粗糙,而是經過瞭無數次打磨後的極緻簡約。我發現作者在講解每一個食譜時,都有一種獨特的敘事節奏感。她不會一股腦地把所有材料堆砌在前麵,而是像講故事一樣,在講述操作步驟的同時,巧妙地融入食材的來曆、季節的變化,甚至是她本人在某個特定季節的感悟。這種多維度的信息輸入,使得閱讀過程極其豐富,而不是枯燥地跟隨指令。比如,當介紹一道以根莖類蔬菜為主的菜肴時,她會穿插描述鞦日土壤的溫度和濕度如何影響蔬菜的甜度,這種細膩的觀察力,讓我仿佛能透過文字,聞到泥土的芬芳。我喜歡這種不急不躁、步步為營的講解方式,它不僅僅是在教我做菜,更像是在引導我如何更好地感知周圍的世界,用更敏銳的感官去體驗生活中的微小美好。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也體現在照片的拍攝上,那些光影的運用,簡直可以媲美藝術攝影作品,每一張圖都充滿瞭故事感和煙火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色彩搭配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溫暖又不失活潑的感覺,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記得當時在書店裏,一眼就被它擺在角落裏的那種低調的魅力所吸引,雖然沒有那種花哨的宣傳語,但就是有種“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種默契感。翻開扉頁,作者的序言寫得非常真誠,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是像一個老朋友在分享自己廚房裏的小秘密,讓我感覺非常親切。尤其是她描述製作食物時的那種專注和享受,讓我這個平時做飯總是心浮氣躁的人,都忍不住慢瞭下來,開始期待自己動手實踐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生活哲學的步驟。我尤其欣賞她對於食材選擇的執著,那種對自然饋贈的尊重,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體現在每一個細微的配比和處理方式上,讓人讀完後,對“吃”這件事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單純的果腹,而是一種與自然對話,與自我和解的過程。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留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毫不費力,即便是那些復雜的步驟,也因為清晰的圖示和簡潔的文字描述,變得易於上手,這對於我這種廚房新手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拿到這本書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目錄的提示,去搜集瞭一些平日裏不太會用到的香料和調味品。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能讓你跳齣固有的烹飪思維定勢,去探索那些隱藏在日常食材背後的無限可能性。比如,其中一個關於“發酵”的小章節,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接地氣,她沒有用那些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用生活化的語言,將微生物的奇妙作用娓娓道來,讓我這個原本對發酵望而生畏的人,竟然躍躍欲試地開始瞭我的第一個酸奶實驗。雖然第一次成品不盡完美,但那種從無到有的成就感,是任何外賣都無法替代的。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時間”在烹飪中的角色把握得極其精準。很多菜肴的精髓,恰恰在於慢燉和靜置,而這本書恰恰強調瞭這種“等待的美德”。它教會我,烹飪不是一場速度的競賽,而是一場與食材耐心的博弈,隻有慢下來,纔能真正品嘗到食物深層的味道。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影響瞭我生活的方方麵麵,讓我對待工作、對待人際關係,也多瞭一份從容和耐心。
評分這本書在“餐桌美學”上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但它強調的並非是那種高不可攀的法式擺盤,而是更貼近日常的“氛圍營造”。作者似乎深諳,食物的味道很大程度上被環境所影響。書中用瞭不少篇幅來談論如何利用光綫、背景布、以及最簡單的器皿,來提升一盤傢常菜的觀感。比如,她建議在拍攝或享用食物時,盡量使用自然光,並推薦使用未經高度拋光的陶土餐具來搭配清淡的食物,以突齣食材本身的質感。這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開始不再滿足於隨便找個盤子把菜盛上桌就完事,而是會花幾分鍾時間,思考一下色彩的對比度,器皿的紋理是否與菜品和諧。這種小小的轉變,讓每一次用餐,都變成瞭一場小型的、充滿儀式感的發布會,主角就是我親手製作的食物。這種對“呈現”的重視,讓“吃”這件事的體驗層次一下子提升瞭,不再隻是味覺的享受,更是一種全方位的感官盛宴,也讓傢庭聚餐的氣氛變得更加溫馨而值得迴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