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料理分分钟一学就会(一本书满足全家人的营养需求!)

人气料理分分钟一学就会(一本书满足全家人的营养需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桃美食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家常菜
  • 快手菜
  • 营养食谱
  • 健康饮食
  • 亲子厨房
  • 美食教程
  • 简单易学
  • 一日三餐
  • 食谱大全
  • 家庭料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京典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52846
商品编码:30156196884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人气料理分分钟一学就会(一本书满足全家人的营养需求!)

定价:29.8元

作者:杨桃美食编辑部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37528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对于时间紧张的人来说,下厨做饭似乎是件很的事。其实,只要抓住诀窍,哪怕是稍短的时间,也可以变幻出一盘美味来。本书精选的食谱,每一道都是简单又好吃的家常菜,让你能分分钟看懂并学会。只要按照书中的步骤和小叮咛自己DIY,你会发现做菜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更多精彩生活好书请点击这里:

href='#' target='_blank'>川湘菜客家菜一本就够(近200 道特色川湘菜、客家菜,就是这个味儿!)

href='#' target='_blank'>糖尿病人餐谱一本就够(你的一日三餐专属菜单,热量控制巧搭配,饮食调理好,血糖不跳高!

href='#' target='_blank'>经典家常粤菜一本就够(在家也能烹制的粤式美食)

href='#' target='_blank'>女性养生膳食谱263例(爱上膳,养生、养颜又养心!)

href='#' target='_blank'>




内容提要


书中收录了200多款简单的料理,即有快炒菜、蒸煮菜,又有凉拌菜、面饭粥及汤品。而且制作简单,让你在3分钟内就能学会,用不了多长时间,一盘盘美味就可以上桌了!

目录


作者介绍


杨桃美食一直华人健康饮食的风潮,将人们毫不在意的“泡面”“酱料”“电锅饭”“家常菜”“豆腐”等日常饮食题材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人意料的美食,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奉献饕餮盛宴。

文摘


古早肉臊
材料
猪绞肉 300克
紫洋葱头 3个
大蒜 5瓣
红辣椒 1个
葱 1根
调料
冰糖 1大匙
酱油 2小匙
鸡精 1小匙
香油 1小匙
盐 适量
白胡椒 适量
做法
1将紫洋葱头、大蒜、红辣椒和葱分别洗净沥干,切成碎末备用。
2热锅,加入少许油(材料外)烧热,放入猪绞肉以中火先爆香。
3然后加入紫洋葱头、大蒜、红辣椒和葱翻炒均匀,再加入所有调料以小火翻炒至汤汁略收即可。
美味关键
炒肉臊时,适时加入一些冰糖翻炒,可以增加肉臊的外观色泽度,味道也更丰富。
蒜苗炒五花肉
材料
五花肉300克、蒜苗100克、红辣椒 1/2个
调料
盐1小匙、酒1小匙
做法
1将五花肉洗净,放入滚水锅内,以小火煮15分钟至熟后捞出,于表面抹上3/4小匙的盐,晾凉后切成0.4厘厚的片状;将蒜苗、红辣椒洗净后,切片备用。
2取锅烧热后转小火,放入腌好的五花肉炒至出油(若油多可铲出一些)。
3将五花肉炒到表面略呈黄色,放入蒜苗片、红辣椒片,以及剩余的1/4小匙盐与酒,以小火再炒1分钟即可。
酸菜炒肉丝
材料
酸菜300克、猪肉丝100克、姜20克、红辣椒 2个
调料
酱油2大匙、细砂糖2大匙
做法
1酸菜洗净、切丝;姜及红辣椒洗净切丝,备用。
2热一锅,加入少许油(材料外),以小火爆香红辣椒丝及姜丝,加入猪肉丝炒至肉丝变白、松散,接着加入酱油,以小火炒至酱油收干。
3然后于锅中加入酸菜丝及细砂糖,以中火翻炒约3分钟至水分完全收干即可。
青甜椒炒肉丝
材料
青甜椒100克、里脊肉150克、红辣椒10克、大蒜10克
调料
盐1/2小匙、细砂糖1/2小匙、酒1大匙、白胡椒少许
腌料
酱油、淀、酒、香油各少许
做法
1青甜椒、里脊肉、红辣椒都洗净切丝;大蒜洗净切片;里脊肉丝以腌料腌10分钟。
2锅烧热,放入2大匙油(材料外),趁冷油时放入里脊肉丝炒至变白,再放入蒜片和红辣椒丝炒至香气散出,然后加入所有调料炒匀,后放入青甜椒丝炒至微软即可。
腊肠炒蒜苗
材料
肠120克、蒜苗片30克、蒜末10克、红辣椒片 10克
调料
酱油1大匙、酒1大匙、细砂糖1小匙
做法
1腊肠放入蒸锅中以大火蒸约5分钟,取出后切斜片状。
2热一炒锅,加入少许油(材料外),放入蒜苗片、蒜末、红辣椒片炒香,接着放入腊肠片与所有调料炒匀即可。
美味关键
腊肠先蒸过可以帮助定型,比较好切片,而且熟的腊肠与其他材料炒匀即可起锅。
杏鲍菇炒肉酱
材料
杏鲍菇 200克
猪绞肉 200克
洋葱 1/2个
葱(切末) 1根
调料
盐 少许
白胡椒 少许
酱油 1大匙
细砂糖 1小匙
香油 少许
水 适量
做法
1杏鲍菇洗净、切小丁;洋葱洗净切碎,备用。
2取炒锅,加入1大匙油(材料外)烧热,放入猪绞肉与杏鲍菇丁,以中火先炒香,再加入洋葱碎,以中火翻炒匀。
3然后于锅中加入所有调料,烩炒至所有材料入味,且汤汁略收干,后再加入葱花即可。
美味关键
杏鲍菇较厚,本身不容易入味,所以在做这道料理时,要将杏鲍菇切成丁状。而绞肉易熟,一起烹调时才容易入味,口感也较好。
菜脯炒肉
材料
猪后腿肉150克、菜脯40克、大蒜5瓣、葱1根、红辣椒10克
调料
酱油1大匙、细砂糖1小匙、酒1大匙
做法
1猪后腿肉洗净切成厚片;菜脯洗净切条,备用。
2大蒜洗净切片;葱洗净切段;红辣椒洗净切斜片,备用。
3锅烧热,加入少许油(材料外),放入蒜片、葱段、红辣椒片炒香。
4再加入猪后腿肉片和菜脯条炒香,后再加入所有调料拌炒均匀即可。
腊肠炒小黄瓜
材料
腊肠5根、小黄瓜3根、大蒜(切片)3瓣、红辣椒(切片)1个、上海青(切段)1棵、水50毫升
调料
鸡精1小匙、香油1小匙、盐少许、黑胡椒少许
做法
1腊肠洗净切片状,小黄瓜切片,备用。
2取锅,加入少许油(材料外)烧热,放入小黄瓜片、蒜片、红辣椒片、上海青段、腊肠片和少许水翻炒均匀。
3然后于锅中加入所有的调料快炒后,盖上锅盖焖至汤汁略收且小黄瓜熟软即可。
美味关键
小黄瓜爆炒时无法完全入味,所以可以加些水后盖上锅盖略焖煮,这样小黄瓜较容易入味。
豆干炒肉丝
材料
猪肉丝 150克
豆干 6片
红辣椒 1/2个
葱 1根
蒜末 少许
调料
水 30毫升
酱油 1小匙
细砂糖 1/4小匙
酒 1小匙
盐 1/4小匙
酱油 1小匙
淀 1/2小匙
酒 1/2小匙
细砂糖 少许
做法
1将猪肉丝加入调料B中拌匀,静置10分钟;豆干和红辣椒洗净切片;葱洗净切段,备用。
2取锅烧热后,放入1大匙油(材料外),放入腌好的猪肉丝,以大火炒至肉色变白后盛出。
3然后于锅中放入豆干片,以小火炒至表面香脆,再放入蒜末、红辣椒片、葱段、肉丝及所有调料A,转大火快炒1分钟即可。

序言


你觉得下厨很难吗?本书精选的食谱,每一道都是简单又好吃的家常菜,让你能分分钟看懂并学会。只要按照书中的步
骤和小叮咛自己DIY,你会发现做菜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如果你对自己的厨艺缺乏信心,本书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不需要多复杂的刀工、技法,你会发现很多家常菜,越简单越好吃,让你也能轻松成为家里的大厨。


家庭烹饪的艺术:一本书掌握从基础到创新的美味秘诀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成为家庭厨房的终极指南,从零开始,系统性地教授读者掌握各种烹饪技巧和菜系知识。它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食材选择、刀工技巧、火候控制等烹饪基础,并提供了横跨中式、西式、东南亚风味的数百道精选食谱。无论您是厨房新手,还是寻求提升烹饪水平的爱好者,本书都能提供扎实的基础、创新的思路以及平衡营养的健康理念,让每一餐都成为一场味觉的盛宴。 --- 第一章:厨房的基石——工具与安全 任何高水平的烹饪都始于对环境和工具的熟悉。本章将彻底改变您对厨房的看法,使其从一个令人畏惧的操作空间,转变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工作室。 1.1 厨具的智慧选择: 我们不推崇盲目堆砌昂贵的厨具,而是侧重于“必要的效率”。详细介绍了每种锅具(铸铁锅、不锈钢锅、不粘锅)的最佳用途和保养方法。例如,铸铁锅的“养护”远比清洗重要;不锈钢锅在“热锅冷油”原则下的应用。刀具部分将聚焦于三把核心刀具:主厨刀、锯齿刀和中式菜刀,讲解如何通过正确的角度和力度,实现快速、安全的切片、切丁和切丝。我们还会提供针对不同预算的厨房用品选购清单,确保实用性和性价比。 1.2 卫生与安全规范: 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本章详细阐述了交叉污染的识别与预防,特别是处理生肉、海鲜和蔬菜时的区域划分和清洁流程。火源管理、油锅起火的应急处理(禁止用水灭火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正确存放易腐烂食材的温度区间(冰箱冷藏室与冷冻室的最佳温度设置),都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确保读者在享受烹饪乐趣的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 --- 第二章:食材的语言——理解与转化 烹饪的本质,是对食材特性的深度理解与巧妙转化。本章致力于打开读者的“食材雷达”,使其不再拘泥于菜谱,而能根据现有材料创造出美味。 2.1 蔬菜的生命周期与处理: 深入剖析了根茎类(如土豆、胡萝卜)、叶菜类(如菠菜、羽衣甘蓝)和瓜果类(如西红柿、茄子)的结构差异。重点讲解了蔬菜“出水”的控制技术:如何通过焯水(水温、时间)来保持绿叶蔬菜的翠绿和口感;如何通过预先撒盐或用微波炉短暂加热来“逼出”多余水分,以避免炒菜时汤汁过多。此外,还收录了不同蔬菜的最佳搭配香料和油脂种类。 2.2 肉类的纹理与风味: 肉类处理是许多初学者的难点。本章将详细介绍牛肉、猪肉、鸡肉和鱼类的纤维走向。关键技巧包括:如何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例如,牛腩适合慢炖,里脊适合快炒);肉类的“腌制科学”,解释盐、酸(如柠檬汁、醋)和酶(如菠萝、木瓜)对蛋白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上浆”技术,让炒肉丝保持鲜嫩多汁。针对海鲜,则强调了“低温保存”和“快速烹饪”的黄金法则。 2.3 调味品的哲学:酸、甜、苦、辣、咸的平衡: 调味不再是简单的加盐。本章构建了一套“风味轮”体系。讲解了基础调味品(酱油、醋、糖)在不同菜系中的角色转换——例如,陈醋在红烧中的作用与日式寿司醋的区别。深入探索了香料(如八角、丁香、孜然)的烘烤、研磨与激发风味的时机,以及如何使用天然发酵品(如味噌、豆豉)来增加食物的“鲜味”(Umami)。 --- 第三章:烹饪技法的精进——从基础到高阶 掌握火候,方能驾驭美味。本章聚焦于核心烹饪方法的细致拆解,确保读者能够精确复刻餐馆级的烹饪效果。 3.1 干热烹饪法(煎、炒、烤): 完美的煎制: 讲解如何通过油的烟点(Smoke Point)选择合适的食用油。煎牛排时,如何通过“按压测试”判断内部熟度,以及“醒肉”(Resting)对于肉汁保留的关键性。 中式爆炒的奥秘: 强调“热镬气”(Wok Hei)的产生条件——极高的温度、快速翻动以及少量油的应用。针对家庭炉灶的局限性,提供用“分批烹饪”或使用特定材质锅具来模拟这种效果的实用技巧。 烤箱的潜力挖掘: 不仅教授烘烤,还深入介绍“慢烤”(Slow Roasting)和“炙烤”(Broiling)的区别。讲解如何通过在烤盘底部加水(水浴法)来控制湿度,尤其适用于制作精致的蛋奶布丁或防止面包过干。 3.2 湿热烹饪法(炖、煮、蒸): 汤品的深度萃取: 区分“清汤”与“浓汤”的制作路径。清汤强调低温慢炖与撇油,以保持透明度;浓汤则需要先将食材炒制上色,再进行长时间熬煮,以萃取骨髓和胶质。 精准的蒸制: 蒸菜常被低估。本章会教授如何通过在蒸锅水中加入香料(如柠檬皮、姜片)来给食物“增香”,以及如何根据食材的密度和含水量来调整蒸制时间,避免海鲜或点心因受热不均而口感不佳。 3.3 特殊技法:乳化与挂糊: 讲解如何在家中成功制作稳定的酱汁,如法式蛋黄酱(Mayonnaise)或中式勾芡。重点阐述了乳化过程中油和液体的稳定比例,以及淀粉糊化所需的精确水温,以避免出现“面糊状”的失败成品。 --- 第四章:跨界美食之旅——经典与创新结合 掌握了基础,我们开始探索更广阔的风味世界。本章精选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标志性菜肴,并提供了适合家庭操作的优化版本。 4.1 东方韵味:地域风味的深度解析: 川菜的层次感: 不仅限于麻辣,深入解析“复合味型”,如鱼香、怪味、荔枝味是如何通过酸、甜、酱、香料的精确配比实现的。 江浙菜的清雅: 强调食材的原味,学习如何运用“高汤”和“时令蔬菜”来提升菜肴的鲜度,并介绍精致的冷盘制作技巧。 东南亚的酸辣平衡: 讲解如何处理和使用香茅、南姜、鱼露等特色原料,如何在不使用大量油脂的情况下,通过香料的“爆香”来达到东南亚菜肴的热烈口感。 4.2 西餐的结构美学: 意式面食的灵魂: 如何从零开始制作意面酱(如博洛尼亚肉酱、青酱),以及如何通过“锅中收汁”(Mantecare)技术,让煮好的面条与酱汁完美融合,而不是简单的“浇汁”。 法式简易甜点: 介绍一些对新手友好的法式烘焙和甜点,如柠檬挞或焦糖布丁,重点在于精确的温度控制和对基础面糊的理解。 4.3 健康与融合:面向未来的厨房: 本章提供一系列利用替代食材制作美味佳肴的方案,例如使用藜麦代替部分精米,利用坚果酱代替传统黄油,以及如何在不牺牲风味的前提下,减少钠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 第五章:餐桌的规划与组织 烹饪的最终目的,是高效、愉悦地将食物呈现在家人面前。本章关注的是时间管理和宴会策划。 5.1 批量备餐(Meal Prep)的高效策略: 介绍如何将一周的烹饪任务分解,提前处理好基础食材(如煮好谷物、切好配菜),以应对工作日的忙碌。关键在于“分层存储”和“快速加热”的原则。 5.2 宴会菜单的设计艺术: 教导读者如何平衡一桌菜肴的颜色、口感和温度。一个成功的宴会不是菜越多越好,而是冷热交替、荤素搭配、口味起伏有致。详细列出从准备、烹饪到上桌的时间轴规划,确保主菜在最佳状态出锅。 5.3 剩菜的重生: 提供创意食谱,将前一晚的剩余食材转化为全新的美味,例如,将剩余的烤鸡肉重新制作成丰盛的沙拉酱或馅料,最大化食材的利用率,践行可持续的家庭饮食理念。 --- 结语: 烹饪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食谱,而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和思维框架,它将赋能您理解食物背后的科学与艺术,最终让您的每一次下厨,都充满自信与收获。享受创造的乐趣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看,这本书在‘实用性’方面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的目录设计非常人性化,我不用翻遍全书才能找到今晚想做的菜。我通常是根据冰箱里现有的主要食材来检索,它居然还能反向推荐,比如输入“我只有鸡胸肉和西兰花”,它就能快速导向几个适宜的组合。此外,关于‘调味品使用指南’那一章节,简直是我的秘密武器。里面详细解释了不同种类的酱油、醋、香料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其在不同菜系中的应用,这让我从过去‘凭感觉放调料’的盲目状态,迈入到了‘精准调味’的阶段。以前做红烧肉总觉得味道不够醇厚,照着书里关于‘糖色’和‘老抽’比例的微调建议后,那色泽和风味简直达到了饭店水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渗透到了烹饪的每一个微小环节,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流程的展示。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它对“营养均衡”的重新定义。以往我总觉得营养餐就是水煮菜和糙米饭,了无生趣,但这本书巧妙地将那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家常菜进行了健康升级。举个例子,它教我如何用天然的甜味剂替代精制糖来制作孩子爱吃的甜点,味道上几乎没有察觉到区别,但心里的负担瞬间减轻了许多。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年龄段家庭成员的饮食侧重做了非常细致的区分,像我年迈的母亲,她需要更多的钙质和易消化的蛋白质,而正是这本书里那些巧妙的炖煮技巧,让那些原本对她来说有些‘硬’的食材变得入口即化,她最近的气色都好了不少。这已经超越了一本食谱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家庭健康规划手册。我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主打健康的烹饪书,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食材过于昂贵难寻,这本书真正做到了‘高阶理论,落地实践’的完美结合,真正理解了‘满足全家’这句承诺的分量。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师”腔调,读起来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阿姨在厨房里聊天。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每道菜品时所使用的那种生动的细节描写,比如“当酱汁开始冒出细小的气泡,香气开始弥漫整个厨房的时候,你就知道成功了一半”。这种氛围的营造,极大地激发了我下厨的热情,过去做饭是被动的任务,现在成了一种享受和探索的过程。而且,作者对于‘失败的补救措施’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不小心盐放多了怎么办,汤汁太稀怎么补救等等,这些‘意外处理’的章节简直是新手救星,让我面对突发状况时不再手忙脚乱。我发现自己开始主动去尝试那些我以前觉得‘太复杂’的菜式,因为我知道,即便出现小插曲,书里也给我准备了后路。这种自信心的提升,比学会做几道菜本身更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视觉盛宴,色彩搭配大胆又不失温馨,每一道菜的步骤图都清晰得如同现场教学一般,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毫无压力地跟着做。我特别喜欢它在食材选择上的建议,很多都是我家冰箱里常备的,不用特地跑去采购那些稀奇古怪的材料,这一点非常贴合我们这种忙碌的上班族家庭的需求。而且,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食谱,更像是一位亲切的营养师在耳边细语,讲解了为什么某些食材要搭配在一起,吃下去对身体有什么具体的好处。比如,它关于“如何聪明地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一周的备餐”那几页,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救星,过去总觉得做饭很耗时间,现在按照书里的节奏来,效率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周一到周五晚上能多出半小时来陪孩子做游戏,这份‘时间红利’是无价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厚实的铜版纸,即使用油污沾染了,轻轻擦拭也能保持得八九不离十,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绝对是值得珍藏的厨房宝典,而不是那种翻两下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

评分

我很少对一本烹饪书籍产生如此强烈的“陪伴感”。这本书的每一页似乎都在低语着‘你可以做到’。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针对‘如何让孩子爱上健康的食物’进行了深入探讨,它提供的那些‘伪装’健康的食谱,比如将蔬菜泥巧妙地混入肉丸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足够的纤维素,这对我这个正在与‘挑食怪兽’搏斗的家长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所倡导的‘全家一起动手’的理念,也成功地将我原本沉闷的晚餐准备时间,变成了一家人互动的温馨时段。它不仅仅是教我怎么做饭,更在重塑我与家人在餐桌上的关系。这种情感价值的注入,是任何冰冷的数据或单一的食谱集合所无法比拟的,它让‘吃’这件事,回归了它本应有的温度和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