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大名茶*威排行榜你知道有哪些嗎?
本書介紹瞭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黑茶、烏龍茶6大基本類型茶以及再加工茶、非茶之茶等200餘種中國名優茶,每一種均詳述其*佳産地、適宜人群、選購要點、貯藏提示、保健功效等,並配有近韆張展示乾茶、茶湯、葉底、衝泡的圖片,讓讀者掌握基本茶知識的同時,還能瞭解到每一種名茶的不同特點,並且體味到茶帶來的曼妙體驗。本書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名茶識彆、品飲、鑒賞指南,是廣大茶愛好者的必備之書,是學習茶文化的入門之選。
陳龍,高級評茶員,高級茶藝師,齣生於中國茶葉**鎮――安溪縣感德鎮;曾任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國茶》製片人、《勞動午報?茶業品牌》副主編;感德茶鐵觀音品牌創始人;現為感德真品茶業機構總策劃、茶書網主筆、《中國法治雜誌》記者、北京中華茶藝協會馬連道聯絡處負責人。
第一章 名優茶之初印象――邂逅茶的曼妙
認識名優茶 / 14
什麼是名優茶 / 14
名優茶的總體特點 / 14
名優茶的命名標準 / 15
名優茶的加工工藝 / 16
名優茶的分類 / 17
按照發酵程度 / 17
按照原料來源 / 18
按照生長環境 / 19
按照曆史沿革 / 20
按照外觀形狀 / 21
曆代的名優茶 / 22
唐朝名優茶 / 22
宋朝名優茶 / 22
元朝名優茶 / 22
明朝名優茶 / 23
清朝名優茶 / 23
中國十大名茶權威排行榜 / 24
中國十大名茶的代錶 / 25
西湖龍井 / 25
安溪鐵觀音 / 26
黃山毛峰 / 27
信陽毛尖 / 28
六安瓜片 / 29
洞庭碧螺春 / 31
祁門紅茶 / 32
雲南普洱茶 / 33
君山銀針 / 34
武夷岩茶 / 35
鑒賞名優茶需要掌握的方法 / 36
專業品鑒法:鑒茶八因子 / 36
乾看外形、濕看內質審評法 / 42
大眾品鑒法:一觀二聞三品 / 44
摸茶葉的乾燥程度,鑒彆品質優劣 / 45
辨彆細毫法,一眼認齣是“名茶” / 45
明前茶、雨前茶的鑒彆 / 46
春茶、夏茶與鞦茶的鑒彆 / 47
窨花茶和拌花茶的鑒彆 / 47
專題:選購優質茶,你需要掌握這些技巧 / 48
第二章 品鑒名優茶――從來佳茗似佳人
綠茶 色綠形秀透清香 / 52
什麼是綠茶 / 53
綠茶是如何分類的 / 54
茶湯是綠色的就是綠茶嗎 / 55
綠茶適閤什麼時候喝 / 55
綠茶有哪些養生功效呢 / 56
綠茶可以去口臭嗎 / 57
綠茶可以美容、減肥嗎 / 57
為什麼安吉白茶是綠茶,不是白茶 / 57
綠茶水洗臉可以祛痘嗎 / 58
綠茶最多可以泡幾次 / 58
綠茶是這樣煉成的 / 59
綠茶茶藝欣賞 / 60
西湖龍井 / 62
廬山雲霧 / 64
大佛龍井 / 66
顧渚紫筍 / 67
金奬惠明茶 / 68
平水珠茶 / 68
徑山茶 / 69
滇綠 / 69
安吉白茶 / 70
……
烏龍茶 綠葉紅邊齒留香 / 132
什麼是烏龍茶 / 133
烏龍茶是如何分類的 / 134
烏龍茶和綠茶最大的區彆是什麼 / 135
鑒賞烏龍茶,提到的“岩韻”是什麼意思 / 135
為何烏龍茶在日本被稱為“美容茶”/ 135
購買烏龍茶時,如何快速辨彆真假/ 136
閩北烏龍茶與閩南烏龍茶如何區分 / 136
鐵觀音茶為什麼有“觀音韻”之說 / 137
正味、消青、拖酸鐵觀音之間有什麼區彆 / 138
烏龍茶是這樣煉成的 / 139
烏龍茶茶藝欣賞 / 140
安溪鐵觀音 / 142
黃金桂 / 144
本山茶 / 146
毛蟹 / 146
白芽奇蘭 / 147
永春佛手 / 148
大紅袍 / 150
……
黑茶 韆載茶香黛風流 / 168
什麼是黑茶 / 169
黑茶是如何分類的 / 170
什麼是緊壓茶 / 170
黑茶中的高山茶和平地茶區彆大嗎 / 171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有什麼區彆 / 171
購買時,如何鑒彆普洱茶的年份 / 172
黑茶是這樣煉成的 / 173
黑茶茶藝欣賞 / 174
普洱生茶 / 176
普洱熟茶 / 178
普洱散茶 / 180
普洱沱茶 / 181
雅安藏茶 / 182
……
紅茶 紅亮醇和味濃鮮 / 200
什麼是紅茶 / 201
紅茶是如何分類的 / 202
世界四大紅茶是哪四種 / 202
為什麼紅茶在英國備受歡迎 / 203
為什麼常喝紅茶,對人的牙齒、頭發有益 / 203
紅茶可以製作奶茶嗎 / 204
喝紅茶時茶湯渾濁,是不是茶葉變質瞭 / 204
紅茶是這樣煉成的 / 205
紅茶茶藝欣賞 / 206
祁門紅茶 / 208
正山小種 / 209
滇紅工夫 / 210
鳳牌紅碎茶 / 210
坦洋工夫 / 211
金駿眉 / 211
政和工夫 / 212
……
白茶 綠妝素裹淡迴甘 / 216
什麼是白茶 / 217
白茶是如何分類的 / 218
為什麼說白茶的營養豐富 / 218
白茶可以用冷水浸泡嗎 / 219
白茶是這樣煉成的 / 219
白茶茶藝欣賞 / 220
白毫銀針 / 222
白牡丹 / 224
黃茶 偶然天成淡雅鮮 / 226
什麼是黃茶 / 227
黃茶是如何分類的 / 228
黃茶為何會“黃葉黃湯” / 228
為何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 / 229
黃茶是這樣煉成的 / 229
黃茶茶藝欣賞 / 230
君山銀針 / 232
濛頂黃芽 / 234
再加工茶 如法炮製熏香茗 / 236
什麼是再加工茶 / 237
再加工茶是如何分類的 / 238
花茶的種類 / 239
花茶就不是好茶嗎 / 239
花茶是這樣煉成的 / 240
花茶茶藝欣賞 / 240
福州茉莉花茶 / 242
柚子花茶 / 242
金銀花茶 / 243
碧潭飄雪 / 243
……
專題:美麗的花形工藝茶 / 246
非茶之茶 似茶非茶隻稱茶 / 248
什麼是非茶之茶 / 249
海南苦丁茶 / 250
四川苦丁茶 / 250
蜂蜜柚子茶 / 251
杭白菊 / 251
專題:似茶非茶的花草茶 / 252
第三章 品飲名優茶――“煎茶”一泡味綿長
茶是現代人的“福茶” / 256
飲茶的禁忌 / 258
日常飲茶的注意事項 / 258
特殊人群飲茶的注意事項 / 259
女性不宜飲茶的特殊時期 / 259
飲茶的最佳時間 / 260
一天之茶 / 260
四季之茶 / 260
用心品味茶的真滋味 / 261
壺裏乾坤還須“品” / 261
享受悠閑下午茶 / 267
居傢茶室規劃 / 268
從“品”到“悟”的三重超脫境界 / 269
品茶的終極追求――天時、地利、人和 / 270
泡茶要選用適宜的水 / 271
古人的泡茶用水 / 271
妙玉雪水煎茶 / 272
乾隆皇帝“荷露煮茗” / 272
現代人的泡茶用水 / 273
科學煮茶水 / 274
泡茶對水溫的要求 / 274
煮水“三沸” / 274
曆代茶具變遷 / 275
唐代茶具 / 275
宋代茶具 / 275
明清茶具 / 275
茶具的風情 / 276
陶質茶具 / 276
瓷質茶具 / 276
金屬茶具 / 277
竹木茶具 / 278
玻璃茶具 / 279
因茶而異選茶具 / 279
南北各地的泡茶用具 / 279
發燒友必備的茶具清單 / 280
茶道六用 / 280
茶盤、茶葉罐、隨手泡 / 281
蓋碗、品茗杯、公道杯、聞香杯/ 282
過濾網和濾網架、茶荷、蓋托、茶巾、養壺筆 / 283
茶寵、水盂、杯墊、普洱茶針 / 284
泡茶有道 / 285
泡茶的注意事項 / 285
泡茶的基本程序 / 286
不同器皿的泡茶法 / 288
紫砂壺泡法 / 288
蓋碗泡法 / 290
玻璃杯泡法 / 292
不同場閤的泡茶法 / 293
居傢輕鬆泡茶 / 293
居傢冷水泡茶 / 295
辦公室簡單易行泡茶 / 296
辦公室因時而異“得意”泡茶 / 297
自製下午茶的佐茶小點 / 298
專題:嗜茶者的紫砂情結 / 300
中國十大名茶權威排行榜
中國十大名茶是十種在中國比較具有代錶性的名茶,每個時期的排行榜都有所不同。
1915 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對中國名茶的評比結果: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
1959 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中國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
《解放日報》 1999 年1 月16 日刊登:江蘇碧螺春、西湖龍井、安徽毛峰、安徽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鐵觀音、福建銀針、雲南普洱茶、福建雲茶、江西雲霧茶是我國十大名茶。
美聯社和《紐約日報》2001 年3 月26 日同時公布: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安徽瓜片、濛頂甘露、廬山雲霧、信陽毛尖、都勻毛尖、安溪鐵觀音、蘇州茉莉花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
《香港文匯報》在2002 年1 月18 日公布: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安徽瓜片、福建銀針、安徽祁門紅茶、都勻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鐵觀音、信陽毛尖是中國的十大名茶。
上海世博會“中國世博十大名茶”: 2009 年10 月12 日,正式入駐世博會聯閤國館的中國世博十大名茶分彆是安溪鐵觀音、西湖龍井、都勻毛尖、福鼎白茶(太姥銀針)、湖南黑茶、武夷岩茶(大紅袍)、祁門紅茶(潤思)、六安瓜片(一笑堂)、天目湖(富子)白茶、茉莉花茶(張一元)等傳統名茶。
2014 年中國十大茶葉品牌排行榜: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信陽毛尖、普洱茶、洞庭碧螺春、福鼎白茶、大佛龍井、安吉白茶、福州茉莉花茶和祁門紅茶,榮獲“2014 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
2015 年中國十大茶葉品牌排行榜:安溪鐵觀音、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雲南普洱茶、福鼎白茶、大佛龍井、安吉白茶、福州茉莉花茶、武夷山大紅袍和祁門紅茶,榮獲“2015 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
西湖龍井
産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一帶。
衝泡 玻璃茶杯,水溫在85℃左右,下投法。
色澤 以嫩綠為優,嫩黃色為中,暗褐色為下。
香氣 優雅清高,隱有炒豆香或蘭花豆香。
滋味 甘醇鮮爽,沁人心脾,飲之齒間流芳,迴味無窮。
形狀:外形扁平光滑,形狀有如“碗釘”。
湯色:高檔龍井的湯色顯嫩綠、嫩黃的占大多數,中低檔龍井和失風受潮茶湯色偏黃褐。
葉底:嫩綠明亮,勻齊,芽芽直立,細嫩成朵。
名優茶鑒賞
西湖龍井是中國第一名茶,其製作曆史非常悠久,始於唐朝,得名於宋朝,聞名於元朝,發揚於明朝,到清朝就更加興盛瞭。西湖龍井以“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於世。杭州的秀美,西湖龍井的清香,再加上虎跑泉的靈動,造就瞭充滿靈性的龍井茶,也造就瞭杭州獨特的茶文化。
正宗西湖龍井挺直削尖、扁平挺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帶黃,獅峰龍井更是呈天然的糙米色。香氣濃鬱,有“蘭花豆”香。
衝泡西湖龍井茶水溫要控製好。水溫可控製在85℃左右,切不可用100℃的沸水。可選用上投法或者下投法。衝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迴味無窮。
怎樣買好茶
選購西湖龍井時應仔細觀察、品嘗。包裝上都應有當地的國傢地理認證標誌,産品標明是“西湖龍井”,這其中又以獅峰為最。真品西湖龍井外形扁平,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緻,色澤黃綠,手感光滑,不帶夾蒂或碎片,品之馥鬱鮮嫩,隱有炒豆香或蘭花豆香。而假冒龍井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色澤為通體碧綠,就算是黃中帶綠,也是“燜”齣來的黃焦焦的感覺,且多含有青草氣。
參考價格
西湖龍井分為六級,分彆是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其中以特級“明前茶”最為珍貴。散裝二級新茶60 元/ 50 剋左右,一級是90 元/50 剋左右,特級為100 ~ 700 元/ 50 剋。
儲存要點
由於西湖龍井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較高,遇到空氣很容易氧化,所以存放時切忌與空氣接觸。一般大量儲存可以選擇瓷壇子、锡罐密封等;少量的用傢用小型茶葉罐冷藏即可,並且不可接觸到外界異味,以防串味變質。
前言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的茶文化是絕對精彩的世界。在綠茶、烏龍茶、黑茶、紅茶、白茶、黃茶六大基本類型茶中,無論是哪一類都具有獨特的風姿與魅力。而從古至今,飲茶風尚一直都在傳承著,從未間斷。
水解身體之需,茶治心靈之渴。茶不僅僅是用來解渴的,而是心靈所需。飲茶的同時便是在品味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品味生活百味。
隨著都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自我減壓、自我調適便尤為重要。工作間隙飲一杯熱茶,提提神、舒緩一下壓力,暫時放緩匆忙的腳步,續滿能量,等待再次齣發;倦鳥晚歸的夜晚,泡一杯清茶,躺在沙發上,任身心舒展,徹底做迴自己,再愜意不過此時。
本書本著沒有名氣的茶不入選的原則,精選瞭200 多種經得住推敲的真正意義上的名優茶,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鑒賞,帶領讀者進入美妙的茶世界,在鑒賞茶的同時,享受茶文化帶來的樂趣。
單品茶品鑒除瞭包括常規的外形、色澤、湯色、香氣、滋味、葉底、起源、獲得榮譽等基本要素及乾茶、茶湯、葉底等對應的原色圖片外,還特彆設置瞭最佳産地、怎樣買好茶、參考價格、儲存要點、名茶軼事等知識點,使讀者獲得的有效信息更全麵,實用性、指導性更強,方便讀者選購適閤自己的茶。
相信本書定會引領你進入感官與精神的雙重體驗,使茶深入你的生活,滋潤你的內心。
坦白說,在翻閱《中國名優茶品鑒》之前,我對茶葉的認知僅限於“綠茶、紅茶、烏龍茶”這樣粗略的劃分。而這本書,則像是一位耐心的茶藝導師,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視野。它並非生硬地灌輸知識,而是用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中國豐富多樣的茶品逐一展現在讀者麵前。我驚嘆於書中對於不同茶類製作工藝的細緻描繪,例如綠茶的殺青過程對保持其鮮爽的關鍵作用,紅茶發酵帶來的獨特醇厚風味,以及烏龍茶半發酵工藝的精妙之處。書中的圖片雖然精美,但更吸引我的是作者對味蕾體驗的精準描述。當讀到對某款茶“花果香交織”、“山野氣韻”、“蜜糖甜感”的描繪時,我腦海中會不自覺地浮現齣相對應的滋味,甚至能聯想到品飲時的場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如何通過嗅覺、視覺、觸覺來輔助品鑒的技巧,這些實用的指導,讓我在日常飲茶時,也能嘗試著去感受那些細微的變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理論知識,更教會瞭我如何去“品”,如何去“鑒”,讓每一次與茶的相遇,都成為一次充滿探索與驚喜的體驗。
評分我一直認為,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符號。而《中國名優茶品鑒》這本書,則將這種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它讓我看到,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孕育齣瞭如此豐富多彩的茶葉品種,每一個品種都承載著一方水土的靈秀,一方人民的智慧。書中對於不同産地、不同氣候、不同工藝所形成的獨特風味的解讀,讓我驚嘆於大自然的饋贈與人類的創造力。我尤其被書中對於“茶性”的探討所吸引,它不僅講究茶葉本身的物質屬性,更強調瞭人與茶之間的和諧互動。作者並沒有將品鑒變成一種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以一種平易近人的姿態,邀請讀者走進茶的世界,去發現其中的樂趣。書中的一些小貼士,比如如何根據季節選擇閤適的茶葉,如何在傢中營造一個品茶的小空間,都讓我覺得非常實用。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中國茶的悠久曆史和深厚底蘊,也讓我對未來的每一次品茶,都充滿瞭期待與敬畏。
評分《中國名優茶品鑒》這本書,對我這個對茶充滿好奇卻又略顯門外漢的讀者而言,無疑是一份寶貴的饋贈。它最大的魅力在於,將原本可能枯燥專業的茶葉知識,以一種充滿溫度和故事性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鑒”的部分,它並非機械地告訴你要記住多少指標,而是引導你去感受,去體會。例如,書中會詳細講解衝泡時的水溫、茶量、衝泡時間對茶湯滋味的影響,並且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瞭不同參數下茶湯會呈現齣的差異。它鼓勵讀者親自動手,去嘗試、去對比,在實踐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衝泡方式。我記得讀到關於某個地區名茶時,書中不僅介紹瞭它的品質特徵,還穿插瞭當地茶農的辛勤勞作,甚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何造就瞭這款茶的獨特風味。這種將茶葉與人、與土地、與自然緊密聯係起來的敘事方式,讓我對每一片茶葉都産生瞭深厚的感情。這本書,讓我從一個單純的消費者,變成瞭一個願意去探索、去感受、去理解的“品鑒者”。
評分“中國名優茶品鑒”這本書,在我拿到它的那一刻起,就仿佛開啓瞭一扇通往中國茶文化深邃殿堂的大門。雖然書名直截瞭當,但我發現它所蘊含的內容遠不止於簡單的品鑒技巧。它更像是一位飽學多識的茶道宗師,循循善誘地引導著讀者去理解茶的“前世今生”。從書中,我看到瞭對中國茶曆史的細緻梳理,從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到唐宋時期茶文化的繁榮,再到明清時期製茶工藝的變革,每一個節點都承載著厚重的曆史積澱。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不同朝代茶飲方式的描寫所吸引,那種穿越時空的想象,讓我仿佛親曆瞭那個時代的茶香氤氳。更讓我驚嘆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史料的堆砌,而是將曆史與當下緊密結閤,闡述瞭古老的茶道精神如何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讓我對“品鑒”二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僅僅是舌尖上的感受,更是心神上的交流與體悟。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中國茶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自己的飲茶習慣有瞭更深刻的反思,開始嘗試去體會茶中蘊含的哲學與美學。
評分拿到《中國名優茶品鑒》這本書,我原本以為隻是要學習如何分辨各種名茶的滋味和香氣,但讀下去之後纔發現,它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書中對於中國各大名優茶的介紹,絕非簡單地羅列茶葉種類,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款茶背後的獨特故事和文化內涵。我讀到龍井茶的“色綠、香鬱、味甘、形美”,不僅僅是關於它的外形和口感,更是關於西湖畔那片滋養瞭無數茶農的土地,關於采摘時節的精細把握,關於炒製過程中那雙靈巧而充滿智慧的手。同樣,關於普洱茶的陳化之道,書中詳述瞭從古至今的儲存方法和時間賦予的獨特風味,讓我對“越陳越香”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在介紹茶葉,更是在講述地理、氣候、人文、技藝共同孕育齣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結閤。我仿佛能聽到那山間的風,聞到那泥土的芬芳,感受到茶農的辛勤汗水。這本書讓我明白,品鑒一款好茶,不僅是品味它的滋味,更是品味它所承載的地域風情、曆史記憶和匠心精神。這種多維度的解讀,讓我每次閱讀都收獲滿滿,也讓我對每一杯茶都充滿瞭敬意。
評分質量不佳
評分不錯!
評分長知識
評分不錯!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還好
評分不錯!
評分質量不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