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識茶 泡茶 品茶(彩圖版)
定價:39.80元
作者:徐馨雅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1337818
字數:
頁碼:3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識茶·泡茶·品茶(彩圖版)》圖文並茂,可以讓您在品讀文字的同時,也欣賞到精美的圖片,既能感受到茶的無窮魅力,同時又獲得精神的愉悅與滿足,從而找到清淨平和的心境。茶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於是,研究茶,學會識茶、泡茶、品茶,感悟茶藝和茶道的魅力,成瞭愛茶之人的享受。一般說來,對茶的研究包含三方麵內容,即識茶、泡茶、品茶。通過這三方麵的研究,就可以對茶的品性有更深層次的瞭解與掌握。
內容提要
《識茶·泡茶·品茶(彩圖版)》是一本為想學茶或正在學茶的愛茶人士提供的入門圖書,也是一本集識茶、鑒茶、泡茶、品茶、茶道與茶藝於一體的精品茶書。書中分為“初見芳茗露英華一識茶篇”“省識茗心賞靈芽——鑒茶篇”、“懸壺高衝清香起——泡茶篇”、“一甌甘飲愜餘暇——品茶篇”、“從來佳茗似佳人——搽道與茶藝篇”和“君不可一日無茶——茶生活篇”六部分,將與茶相關的細節一一展現在眾人麵前,就像是帶大傢走進瞭一個有關茶的清淨世界,不僅如此,還介紹瞭諸多防病祛病、強身健體的茶療方,為大傢的健康生活增添一道靚麗的茶韻風景。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版權頁:
插圖: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茶文化起源和傳播的中心,“茶葉之路”成為中外經濟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世界各國的種茶和飲茶習俗,早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播去的。時至今日,全世界五大洲有50多個國傢種植茶,有120多個國傢的20億人有飲茶習慣,中國在世界茶文化的發展上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早在公元六、七世紀,朝鮮半島上的大批新羅僧人為求佛法來到中國,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國經過10年左右的專心修學,然後迴國傳教的。他們在唐朝時,當然會接觸到飲茶,並在迴國時將茶和茶籽帶迴新羅。
後來,據《日吉神道密記》記載,公元805年,從中國學佛歸來的澄和尚帶迴瞭茶籽,種在瞭日吉神社的旁邊,成為日本古老的茶園。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東麓還立有《日吉茶園之碑》,其周圍仍生長著一些茶樹。這是中國茶種嚮外傳播的早記載,後又經日僧南浦昭明在徑山寺學得徑山茶宴,鬥茶等飲茶習俗,並帶迴日本,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瞭日本自己的茶道。
約在公元六、七世紀,飲茶的習俗傳人瞭朝鮮民間。不久,朝鮮派往中國的使者金大廉,還從中國帶去瞭茶籽,在本國栽植。在歐洲的文獻中,早記載飲茶的是《馬可·波羅遊記》和由馬可·波羅所著的《中國茶》。
到瞭1780年,英國和荷蘭人纔開始從中國輸入茶籽在印度種茶,英國起先從中國輸入茶葉,並由此産生瞭英國的紅茶文化。後來,一個名叫羅伯特·福瓊的植樹采集傢,將茶樹種子放入一個用特殊玻璃製成的便攜式保溫箱裏,帶上瞭開住印度的輪船。在航海過程中,茶樹種子發瞭芽。船到瞭加爾各答,這些茶苗就落到瞭東印度殖民統治集團的手中。不久,印度便培育瞭十萬株以上的茶樹苗木,在印度高地形成瞭大規模的茶園。而後,荷蘭人從海上來澳門,將中國茶葉販運到印度尼西亞。到瞭1610年,荷蘭直接從中國販運茶葉,轉銷歐洲。
17世紀,茶葉先後傳到荷蘭、英國、法國,以後又相繼傳到德國、瑞典、丹麥、西班牙等國。18世紀,飲茶之風已經風靡整個歐洲。歐洲殖民者又將飲茶習俗傳人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等英、法殖民地。到19世紀,中國茶葉的傳播幾乎遍及全球。茶葉一傳人外國,立即受到國外人士的珍視和欣賞,廣為宣傳。從此中國茶葉的功能和飲用方法,先後為世界各國所瞭解,飲茶風逐漸在全球掀起。
序言
從神農嘗百草起,茶曆經瞭無數個朝代,也見證瞭曆代的榮辱興衰,因而具有悠遠深邃的底蘊和內涵。茶不僅僅是人們用來解渴的飲品,同時還包含瞭中國人細膩含蓄的思維與情感,因而,茶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於是,研究茶,學會識茶、泡茶、品茶,感悟茶藝和茶道的魅力,成瞭愛茶之人的享受。
一般說來,對茶的研究包含三方麵內容,即識茶、泡茶、品茶。識茶的主要目的在於看清楚茶,包括其源流、種類、功效、保存方法以及世界不同地域的茶俗。對茶種類的瞭解十分重要,我國有著上韆種茶葉類型,如紅茶、黃茶、綠茶、青茶、白茶、黑茶和花茶,其中又包含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君山銀針、祁門紅茶、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等,每種都有其獨特的品質與特點,隻有瞭解這些,接下來纔能更好地衝泡及品飲;每種茶還有好壞高低之分,可以從外形、葉底、湯色和滋味等方麵來鑒彆其品質,在瞭解茶的特性之後,就可以鑒彆齣每一種好茶;茶葉好壞不僅要從其本身鑒彆,而且茶因人而異,不同體質的人需要飲用不同種類的茶,而不同的茶又帶來不同的功效,切不可將其混淆弄錯,否則會影響健康。
泡茶是中國人的發明,也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重要轉摺點之一。中國人由開始的以茶為食、以茶為藥材,到後一步步發展成衝泡茶葉,其中經曆瞭無數摸索的過程。同時,泡茶帶動瞭茶具、茶道和茶藝的發展。泡茶講求茶、器具、水、衝泡方法等內容。不同的茶葉有著不同的甄彆方法,在眾多優劣的茶葉中擇取品質好的,這樣衝泡齣的茶纔具有的味道;好茶配好器,若泡茶的器具太過簡陋或是對這些器具使用方法錯誤,那麼得到的茶湯也自然算不得;除瞭茶葉與茶器具,對水的認識也是必不可少的,並不是所有的水都適閤泡茶,並且不同茶葉所需要的水溫也各不相同。隻有對水的認識足夠深刻,纔能讓茶與水相得益彰;當一切材料準備得當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講求的衝泡方法,在每個環節以及步驟都做到準確無誤,以確保得到優質的茶湯。
品茶不僅是品茶湯的味道,同時也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因為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同時品茶本身就能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品茶首先講求的是觀茶色、聞茶香、品茶味、悟茶韻。這四個方麵都是針對茶葉茶湯本身而言,也是品茶的基礎;其次,品茶的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自古以來的名人雅士都追求一個靜謐的品茗環境,從而達到佳的飲茶效果;另外,品茶還重視心境的要求,它需要人們平心、清淨、禪定,在茶香裊裊中,在唇齒迴甘中,人們會獲得從未有過的精神享受。
通過這三方麵的研究,就可以對茶的品性有更深層次的瞭解與掌握。本書是一本為想學茶或正在學茶的愛茶人士提供的入門圖書,也是一本集識茶、鑒茶、泡茶、品茶、茶道與茶藝於一體的精品茶書。書中分為“初見芳茗露英華——識茶篇”“省識茗心賞靈芽——鑒茶篇”、“懸壺高衝清香起——泡茶篇”、“一甌甘飲愜餘暇——品茶篇”、“從來佳茗似佳人——茶道與茶藝篇”和“君不可一日無茶——茶生活篇”六部分,將與茶相關的細節一一展現在眾人麵前,就像是帶大傢走進瞭一個有關茶的清淨世界,不僅如此,書中還介紹瞭諸多防病祛病、強身健體的茶療方,為大傢的健康生活增添一道靚麗的茶韻風景。全書圖文並茂,可以讓您在邊品讀文字的同時,也欣賞到精美的圖片,既能感受到茶的無窮魅力,同時又獲得精神的愉悅與滿足,從而找到清淨平和的心境。
希望本書能讓不瞭解茶的朋友開始認識茶、瞭解茶,更希望讓廣大茶友因茶結緣,使茶文化發揚光大。
拿到這本《識茶 泡茶 品茶(彩圖版)》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麵性”和“實用性”。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隻講理論,或者隻講某一方麵。這本書從“識茶”的基礎入門,到“泡茶”的實踐操作,再到“品茶”的進階體驗,幾乎涵蓋瞭茶文化的方方麵麵。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並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讓你望而卻步的書。作者的語言非常親切,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書中的彩圖,可以說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無論是茶葉的特寫,還是衝泡過程的每一個細節,甚至是不同茶湯顔色的對比,都做得非常齣色。這些圖片不僅美觀,更重要的是,它們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易讀性和理解性。我經常會在看文字的同時,對照圖片來加深印象,感覺學起來事半功倍。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學習茶文化,並不是一件那麼睏難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並且充滿樂趣的。它就像一個貼心的茶藝嚮導,一步一步地引導我,讓我能夠更好地欣賞和享受一杯好茶帶來的美好。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懂得品茶的人,身上總有一種從容和淡雅的氣質,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通往這種境界的可能。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茶藝指南,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美學的啓濛書。作者在“品茶”的部分,花瞭大量的筆墨來描述如何用“心”去感受一杯茶。從聞香,到觀色,再到品味,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詩意。我最受觸動的是作者關於“茶湯的層次感”的描述,她用非常生動的比喻,比如“初入口的甘甜,中段的醇厚,迴甘時如清泉流過舌尖”,讓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原來一杯茶的風味是如此豐富而多變。書中的插圖在這裏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些高清的茶湯顔色圖,配閤文字的描述,讓我仿佛能夠“看”到茶湯的滋味。我甚至開始嘗試去分辨那些書中提到的細微差彆,比如“花果香”、“海苔味”、“焦糖香”等等。雖然我目前的品鑒能力還很有限,但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它讓我明白,品茶不隻是為瞭解渴,更是為瞭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寜靜和樂趣,去感受那些細微的美好,去與自己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
評分這本《識茶 泡茶 品茶(彩圖版)》真的給我帶來瞭不少驚喜。一直以來,我對泡茶這件事總有一種“差不多就行”的心態,從來沒有深入研究過。拿到這本書後,我纔發現原來裏麵大有學問!最吸引我的是關於“泡茶”的那一部分。作者詳細介紹瞭不同茶類對水溫、衝泡時間、以及茶具的選擇有什麼講究。我之前泡茶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原來綠茶和紅茶對水溫的要求是那麼不一樣。書裏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解瞭如何通過觀察水麵的氣泡來判斷水溫,這對我這種喜歡憑感覺的人來說,簡直太實用瞭!還有關於茶具的介紹,我之前隻覺得好看就行,現在纔知道,原來不同的材質和形狀,會對茶的風味産生如此微妙的影響。書裏的彩圖真的幫瞭大忙,我能夠直觀地看到不同茶具的細節,也能通過圖片來理解作者所說的“齣水流暢”、“保溫性好”等概念。看完這部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傢裏的茶壺,按照書裏的指導,小心翼翼地衝泡瞭一壺茶。雖然還是新手,但感覺這次泡齣來的茶,味道確實比以前好喝瞭不少,茶湯也更加清澈透亮。這本書讓我覺得,泡茶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門充滿儀式感和樂趣的技藝,值得慢慢去體會和打磨。
評分這本書的“識茶”部分,絕對是乾貨滿滿,對於我這種對茶葉種類傻傻分不清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作者用非常清晰明瞭的方式,介紹瞭各種主流的茶葉,比如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而且,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名稱,更是深入地介紹瞭它們的製作工藝、主要産地、以及最關鍵的——它們各自的獨特風味和外形特點。書中的彩圖再次發揮瞭巨大的作用,每一類茶都有精美的實物圖片,從茶葉的乾茶形態,到衝泡後的葉底,都展現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茶類“衝泡後葉底”的展示,通過對比,我能夠清楚地看到它們在發酵程度和製作工藝上的差異,這比單純看文字描述要直觀得多。作者還提到瞭一些市麵上比較常見的名優茶,並附上瞭相應的介紹。這本書讓我感覺,以前我對茶葉的認知,就像是隔著一層紗,而現在,這層紗被一點點揭開瞭,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茶葉真實的麵貌,也更理解瞭為什麼會有“一茶一世界”的說法。
評分收到這本書已經有一段時間瞭,一直想找個時間好好靜下心來翻閱。今天終於得償所願,拿起這本書,指尖劃過封麵那精緻的彩圖,瞬間被一種沉靜而優雅的氛圍所吸引。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很有品味,厚實的紙張,清晰的印刷,還有那些栩栩如生的茶葉圖片,光是看著就讓人心生喜愛。我平時對茶的瞭解不算深入,但一直對茶文化充滿好奇。總覺得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翻開書的第一頁,就被作者細膩的文字所打動。她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述瞭關於茶的點點滴滴。從茶葉的起源,到不同種類的介紹,再到品鑒的技巧,每一部分都娓娓道來,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在嚮你傳授寶貴的經驗。書中的插圖更是點睛之筆,那些高品質的彩圖,將茶葉的形態、衝泡的過程、茶湯的色澤都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不同産地茶葉的介紹,看著那些地圖和圖片,我仿佛也跟著作者的文字,穿越瞭韆山萬水,來到瞭那些茶香氤氳的土地。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充滿瞭對茶的熱愛和敬意,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被這種氛圍所感染,也開始渴望去瞭解更多,去嘗試更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