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名医大会诊:详解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十大疾病
定价:29.80元
作者:《名医大会诊》节目组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478169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上海健康节目 《名医大会诊》15年精华。
上海30家名院名医真实病例诊断。
解疑对中国人健康**威胁的10大疾病。
33家上海临床医学中心 信息 地图。
内容提要
“进补不当,差点丢性命”“游泳健身却心脏病猝发”“胃不消化,没想到是心梗警告”“打呼噜也会危及生命”……呵护健康要从“知道”做起,远离疾病需提高健康素养。数百位上海三甲医院教授级专家坐镇《名医大会诊》,针对中国人致死率高的10大疾病,从易被忽视的症状着手,教你早期自我诊断、识别和预防隐藏在身边的健康隐患,给你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医嘱,解答你关于病症的疑难问题。
目录
章 心脏病,病来如山倒
心脏病的典型症状与高危因素 让心脏健康跳动 心脏病早发现
第2章 脂肪肝,悄然潜伏
脂肪肝可引起早期动脉硬化 脂肪肝的典型症状与高危人群 空腹抽血检查主要项目 脂肪肝饮食注意事项 脂肪肝早发现 调理脂肪肝
第3章 病,难以发现需注意
慢性病的患者不断增加 慢性病的典型症状和分期 护肾在于养肾 慢性病早发现
第4章 肠癌,容易被当成痔疮
早期肠癌的症状 肠道疾病高发原因 宿便中的毒素 食物排毒法 教你区分便血颜色 便血做什么检查 给肠子排排毒
第5章 甲状腺疾病,值得注意
每六位女性就有一位被甲减问题困扰 如何科学合理补碘 甲状腺疾病早发现
第6章 糖尿病,需要长期调养
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与血糖指标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防治和日常饮食 “321”蔬菜模式 糖尿病健康食谱
第7章 脑卒中,健康头号威胁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脑卒中的典型症状与高危人群 家庭自测高血压 脑卒中早发现
第8章 癌,成年女性要注意
癌的典型症状 癌高危人群和早发现 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癌
第9章 打鼾,其实是健康大敌
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呼吸暂停的高危人群 呼吸暂停的表现共同点 多导睡眠图 鼾症治疗 适宜的枕头高度 睡眠食谱
0章 “不通”是万病之源
打通“五官七窍”,大便通,小便通,血脉通,经络通
附录1 健康体检
附录2 家庭安全用药
附录3 抗癌饮食面面观
附录4 求医指南(附:上海临床医学中心概图)
附录5 上海市三甲医院电话、就诊地址信息
作者介绍
《名医大会诊:详解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十大疾病》是由《名医大会诊》节目组编,该节目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的健康服务类节目,自1998年开播至今,一直秉承关注大众健康,倡导优质生活的原则。
文摘
序言
我带着一种近乎挑剔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因为市面上同类书籍实在太多,很多都是蜻蜓点水,或者过度夸大某些疗效。然而,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十大疾病”的筛选标准似乎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流行病学数据构建的,这使得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本土化价值。书中对预防措施的阐述,没有采取那种空泛的“多运动、少吃肉”的口号式建议,而是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干预点,比如针对某种代谢综合征,它详细列出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理想血脂和血糖范围,并提供了如何通过食物替换来实现目标。这种实操性极强的指导,让健康管理从一个遥远的口号,变成了可以精确执行的每日任务。对于那些想从根本上管理自己健康,而不是仅仅依赖药物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宝库。
评分这本医学科普读物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它没有冗长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把那些我们平时听起来就觉得很可怕的“大病”讲得明明白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每一种疾病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过程。比如,在谈到某种慢性病时,书里详尽地阐述了它在国人体内的独特发病机制,这一点是很多国际通用教材里都难以深入描述的。作者似乎深知普通读者在面对严肃的健康问题时的那种焦虑,所以行文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书中对生活习惯与疾病风险之间微妙联系的剖析,简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日常饮食和作息中的诸多隐患。读完后,我立刻调整了晚餐的结构,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一些以往被忽略的身体信号。这种即学即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它不是让你成为医生,而是让你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一点,非常到位。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医学手册,但它的叙事节奏和结构安排,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临床医生,在讲台上娓娓道来,时不时穿插一些真实的病例侧写(当然是经过艺术处理的匿名化处理),使得那些冰冷的医学名词瞬间鲜活了起来。比如,当介绍到某类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时,作者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来描述那种身体发出的“警报”,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这种将科学知识“情境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更妙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疾病之间的交叉影响和共病现象的分析,展现了极高的医学洞察力,让人意识到健康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读完后,我对现代医学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同时对自我保健也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时机可谓恰逢其时,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们对权威、可靠的健康信息需求迫切。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连接了高深的医学研究和普通民众的日常健康关切。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筛查”这个环节的论述,作者没有简单地鼓吹过度检查,而是理性地分析了不同年龄层和风险群体进行特定筛查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这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健康理念。它教导读者如何做一个明智的医疗消费者,而不是盲目跟风。这种基于证据的、理性的健康教育,远比那些耸人听闻的健康警示录要更有建设性。它提供的是工具,而不是恐慌。
评分作为一名注重生活品质的人,我一直试图在传统养生观和现代循证医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一味地否定传统经验,而是用现代科学的视角去审视和印证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需要警惕。书中对某些常见病诱因的阐述,比如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压力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给出了非常细致的量化分析,这远超出了普通健康讲座的范畴。我欣赏它敢于触及那些敏感话题,比如关于某些慢性病治疗的“瓶颈期”和“平台期”的心理调适,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是真正理解了患病过程中的挣扎与坚持的。这本书提供的不只是知识,更像是一份对未来健康生活的长期规划蓝图,充满了前瞻性和实操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