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杏林文化
定价:32.00元
作者:冯模健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132014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探源,目的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赋予杏林文化更深刻的含义。然而要想全面地阐释杏林文化,必须对杏林文化的内涵要有客观的评价,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杏林”一词,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中医药的符号,寓意也更深刻。作者从“文化”的角度阐述“杏林”,分析了董奉杏林园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杏林”成为中医药符号的文化内涵,有独到见解。本书分探源篇、研究篇、论述篇对杏林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书后附有“杏林诗词赏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厚厚的书,光是拿在手里就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知识的重量。初翻开扉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瞬间把我拉入了一个与现代喧嚣隔绝的世界。我向来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抱有极大的好奇心,而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那种内敛而又不失庄重的风格,恰恰迎合了我对“经典”的期待。我不是科班出身,很多专业术语初看时确实有些费解,但作者的叙事方式,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循循善诱地引领着我这个初学者。他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许听闻过却不甚了了的药材起源、古代医者的智慧片段入手,用非常具象化的语言描摹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与追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带着敬畏之心,慢慢地去品味其中蕴含的哲思。特别是关于“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医学实践中的体现,书中描绘的场景栩栩如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人是如何将自身置于自然之中,而非试图征服自然。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细节处理也十分考究,这常常是一个被许多出版物忽略的层面,但它直接影响了阅读的沉浸感。比如,那些穿插在正文中的古籍插图或药材拓片,虽然清晰度经过现代技术优化,但依然保留了原有的古朴气息,为理解文字内容提供了极佳的视觉辅助。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阅读一段关于某一味稀有药材的功效描述,感到有些抽象,结果在紧接着的跨页上,就配上了一幅描绘该药材生长环境的精美手绘图,瞬间,那味药材仿佛就活在了我的眼前,它的药性也因此变得更容易被我这种门外汉所接受。这种图文并茂的精心编排,显示出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它让阅读不再是一场单向的灌输,而更像是一场与古代智慧的互动对话,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我发现,现代医学的诸多理念,很多都能在这些古老的智慧中找到最初的萌芽和影子。作者在对比古今医术时,把握得非常巧妙,他从不贬低任何一方,而是强调知识的传承与演进。他用清晰的逻辑线索,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对“病因”和“治疗”的理解是如何发生微妙变化的,这种动态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有时候,我会合上书本,走到窗边,看着天空的云卷云舒,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书中关于“时令养生”的论述。这让我的日常生活也仿佛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参照系,我开始更留意季节的更迭对身体细微的影响,不再仅仅依赖于现代科技的快速诊断。这种“慢下来”的观察,是从这本书中获得的,它教会我用更宏大、更具时间跨度的眼光去看待健康这件事。
评分坦率地说,要完整吸收这本书的所有精髓,恐怕需要反复研读多次。它绝非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娱乐读物,而更像是一份需要时间去消化的“精神食粮”。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上次可能关注的是药方的结构,这次也许就被某一句关于“医者仁心”的论断所触动。这种层次感和深度,是当代许多浅尝辄止的作品所不具备的。我将它放在书架最容易拿取的位置,它就像一个安静的智者,随时准备好与我进行下一轮的交流。它不仅拓宽了我对传统医学的认知边界,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看待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全新视角,这种价值,远超乎书本本身的定价。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这样,既有学术深度又有阅读温度的优秀作品问世。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但同时又带着一种文学性的浪漫笔触。比如,当他谈及某位古代名医的行医轶事时,文字不再是干巴巴的年代和功绩罗列,而是像一幅幅细腻的工笔画,勾勒出那位医者在困境中如何坚守医道、如何体恤病患的细节。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那个画面:月光下,一位白发苍苍的先生,对着一盏昏黄的油灯,细心地研磨着药材,他的眉头紧锁,不是为了药效的难得,而是为了心中那份对生命的责任。这种叙事上的张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回顾,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戏剧性的魅力。这本书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它更像是一部心灵史诗,记录着一代代医者在面对未知、面对痛苦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坚韧。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远比那些刻板的教科书更具感染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